想要說清什么是雙料IPA(Double IPA),還得從Double IPA這個詞來說起:
先說Double
Trappist是法國天主教的一個分支,叫圣本篤會,也叫La Trappe系列教會。在法國大革命中,它受到了巨大沖擊而被迫流亡全世界,大部分在以比利時為主的歐洲,也有一部分逃到了非洲、北美和南美,甚至在日本、韓國、澳門都有他們的教會,大概176家。他們講究要清規戒律自力更生,所以允許售賣商品自負盈虧,絕大部分都出售奶酪、面包、肥皂等商品,但也有一小部分賣啤酒。他們的授權啤酒聯盟便是Trappist啤酒,目前有11家。
Trappist修道院內,修道士也會喝啤酒。他們喝的是一種金色的淡味啤酒,叫做Trappist Single beer(單料),也叫Blond,一般不往外賣。而Double beer(雙料)啤酒是Westmalle修道院在1856年開發的新品種,在單料啤酒的基礎上使用了比利時棕糖和略深色麥芽(慕尼黑/維也納麥芽),帶給啤酒獨特的蜂蜜/太妃糖/深色果脯味,是一種棕色的啤酒。后來,這種啤酒越發流行,Trappist各個修道院紛紛效仿,其他荷比盧酒廠也在效仿。
因為修道院啤酒有個非常大的特點:啤酒在瓶中發酵熟成,過了指定期限后才能達到理想飲用狀態上市售賣。雙料由于糖分/麥芽用量偏高、酒精度略高,需要更多熟成時間,所以一般Single標記了X,Double標記了XX,三料標記了XXX,其實意思就是售賣前瓶中熟成1/2/3周,后來有的修道院就習慣叫做Single、double、triple、quadruple,中文翻譯為單料、雙料、三料、四料,也有的喜歡用編號,比如羅斯福和westvleteren的6/8/10/12等。
因此,double這個詞的含義便是:用料更多、酒精度更重、與基酒有一定差距(比如顏色、風味)。
再說IPA
IPA起源于當年英國殖民印度時從英國運過去的啤酒,因為印度不產大麥和啤酒花,而且氣溫很高,不適合釀酒只能進口。而運輸要穿過兩次赤道,歷時數月極易變質,所以它們采取了加入大量啤酒花的方式提升保質期(啤酒花有防腐功能)。基酒則是英國最經典的木桶艾爾。
有趣的是,當時英國人并沒有用印度淡色艾爾(India Pale Ale)來命名,而是這種酒又從印度轉運到了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當地的報紙登的廣告,第一次使用了這個名詞,意思是來自印度的淡色艾爾啤酒。
隨著啤酒風格的發展,如今的IPA已經和當初運往印度的IPA沒有多大關系了,而是代表著一個以酒花風味為最大特色的啤酒風格,大量使用以香味為主的酒花;當年的IPA則是以酒花作為殺菌為目的使用,且是經過傳統英式艾爾木桶的,香味不見得突出。二者各方面都有區別。因此,傳統的IPA理論上必須在名字上注明是English/British IPA,現在的IPA則是一個特有名詞代表一類酒。
歷史上的第一款現代美式IPA是Anchor酒廠的Liberty Ale,這款酒首釀于1975年,用了卡斯卡特全酒花。美式酒花的特點是格外突出的熱帶水果味、柑橘味,與歐洲酒花大相徑庭。此外,這種類型的啤酒已經完全脫離了木桶艾爾風格,只是短期釀造,采用大量干投酒花賦予啤酒獨特的風味,尤其是香味。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的IPA是美式IPA的專屬名詞。
Double與IPA的結合
IPA是目前最為流行的精釀啤酒。除去酒花味的最大特色,市場也對它提出了風味變化的更多需求,其中一個方向自然是更重的口味(酒精/酒花)等,這就是雙料IPA(Double IPA)的由來。所以,double的意思就是雙倍(夸張的說法),代指它的味道重很多。
雙料IPA相比普通IPA的最大特色是酒花味道強烈,高酒精度,但又不像美式大麥酒那樣有著濃郁復雜的麥香。雖然重酒花,但是酒體干凈,收口干爽,而且沒有刺激感。適飲性對雙料IPA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雙料IPA也有繼續擴展的種類,叫做帝國IPA(Imperial IPA),顧名思義,味道和酒精度就更重了。
從數據指標上看,可以明顯看出Double是升級版的IPA!
- American IPA:酒精度5.5-7.5%,苦度40-70,初始比重1.056-1.070;
- Double IPA:酒精度7.5-10%,苦度60-120,初始比重1.065-1.085;
雙料IPA是美國的釀酒師在90年代中后期超越極限開發出來的風格,以滿足酒花愛好者們對濃烈酒花味道的追求。2000年以后,雙料IPA逐漸流行,成為了精釀界的主流酒款,并且帶動了一系列IPA風格的創新。在IPA的發展歷史上,乃至在精釀啤酒的發展歷史上是極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