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溫度,是喝啤酒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很多酒友都選擇了低溫冰鎮啤酒,尤其夏天擼串,配幾瓶冰鎮大綠棒子很爽。
啤酒中的氣體二氧化碳在低溫下溶解度較高,比較冰的啤酒在經過口腔加熱會釋放出更多更猛烈的氣泡,豐富氣泡在爆裂過程中,能釋放更多啤酒的芳香,促使舌頭感受到更多啤酒的味道。
當然,并不是每種啤酒都需要低溫喝,世濤、波特、博克、大麥烈酒、修道院、烈性艾爾等啤酒就適合溫度稍高一些,但最好也不要超過20度。
我們先看一組推薦數據:
拉格、皮爾森,3——7度
小麥類,4——10度
淡色艾爾和IPA,7——10度。
氮氣世濤,4——7度,
其他世濤,7——13度。
我們再看一組推薦數據:
絕大部分淡色拉格,在2——4度。
各種皮爾森、小麥、科隆啤酒,4——7度
淡色艾爾、各種IPA,波特和大部分世濤。7——10度。
比利時艾爾、酸艾爾、博克、英式苦啤、蘇格蘭艾爾等,10——13度。
大麥烈酒、帝國世濤、比利時烈性艾爾、雙料博克等,13——16度。
通過對比可以得知,味道越復雜的的啤酒需要在越高的溫度下品飲,但最高一般不要超過20度。這里說的溫度,是啤酒在酒杯中的溫度。
世界著名雜志《自然》一篇文章分析過:溫度越高的情況下,人類對多種味道更加敏感(可以聯想[憨笑])、能感受到的啤酒味道也就更加豐富。因此對于越復雜的的啤酒,適當提高飲用溫度對能品嘗出更多復雜味道是非常有益的。
凡事也沒有絕對
雖說可樂適合冰鎮之后飲用,想必不少人也喝過加熱后的姜絲可樂,說不定有人就好這口呢。創新也好,獵奇也罷,怎么喝,在什么溫度下喝,還是要看自己的習慣和喜好。
“冰餾博克”啤酒的發明,就是因為19世紀德國北部,工人誤打誤撞發現了普通博克啤酒結冰了,出于酒鬼的基本修養,不浪費酒。發現了:啤酒結冰的那部分主要是水,未結冰的部分酒液更濃稠、酒精更濃烈、整體趨柔和、麥芽味更加濃縮。
在我國北方冬季,如果氣溫——15度或更低的時候,啤酒經常會被凍壞。
各位酒友也可以用一瓶小麥類啤酒,放在家里冰箱—20儲存,待一部分結冰,將不結冰的部分倒出來飲用,來比較是否更加醇厚。(不要把瓶子凍碎了,注意安全。國產綠棒子的瓶子貌似更容易凍碎)
家用冰箱保鮮室溫度設置大多在2——10度,適合儲存啤酒。很多酒友在品用一杯IPA的時候,經常是從冰箱拿出酒先將酒倒入杯中,淺嘗一口,然后稍等啤酒回溫再開始飲用,來比較香氣、層次等等味道上的變化。
與比利時深色烈性艾爾相對應的就是修道院四料,正如條友勇者貝弗莉4a所說:“這種啤酒溫度太低香味不能充分釋放,一般要10度以上慢慢品味。冰鎮牛飲太可惜了,畢竟不是水啤。”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位朋友是一位真喝酒的朋友。
很多酒友冰鎮修道院啤酒,可能是平時淡拉格和小麥類等清淡型的啤酒喝得比較多,不適應修道院類啤酒的高酒精度,這樣不是不行。凡事具有兩面性,低溫飲用修道院有得有失,低溫確實將酒精感壓制住了,酒的香氣也會被低溫封住了。
冰到2度不是不能喝,酒指定不會變質,也不會喝壞了肚子。只是可惜了,修道院不是這樣喝法。當然,喝酒可以隨人所欲,用茅臺連著干杯的也大有人在。
很多款啤酒,都做過在不同溫度下飲用的嘗試,有的冰鎮后會更酸,有的香氣減弱,有的沙口感變強,有很多款式是否冰鎮喝起來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啤酒。上面推薦的兩組溫度數據不是絕對值,是相對主流的飲用溫度,大家可以適當參考。
當然,酒是怎么高興怎么喝,那就隨您。修道院低溫喝,IPA煮沸了喝,啤酒白酒配野格。[吐舌]
碼字繁瑣,現代人大多浮躁,愛看短平快。網上啤酒文章有的是,只是大家也懶得看。我更是不愛打字,也不愛拍視頻。很多新手小白看到拉格、小麥、波特、世濤、比利時艾爾、IPA這些字樣就蒙圈了,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啤酒分類。簡單說大部分人經常喝的各種燕京、青島綠棒子基本都是屬于美式淡拉格,各種德式小麥、什么各種白啤基本都屬于小麥類。文字枯燥,見諒。
本人夜里不工作每天都是少了六七瓶啤酒,然后LOL,天天喝天天多天天喝到12點多,懶得拍視頻也懶得寫。常年加班壓抑喝酒放松,前天再再再次懟了領導終于補我休一天,騎自行車跑了210多KM發泄了。啤酒坑極深,我就是一個愛喝啤酒的小屁,酒囊飯袋一個。諸位喝好,有空再聊!
參考資料:啤博士喝啤酒溫度的要素等。部分圖片來源于酒友們(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