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酒文化歷史悠久。勞動人民幾千年的奮斗史,一直伴隨著釀酒、飲酒、品酒的歷史。我國幅員遼闊,量產豐富,孕育了種類繁多、味道各異的美酒佳肴。
在秦嶺南麓峽谷稍闊處,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商洛市鎮安縣和柞水縣。這里清泉淙淙,山色清秀。生活在這仙境里的群眾,一代一代人傳承著絕活——釀苞谷酒。這種用清甜山泉水和澄黃苞谷粒釀造而成的純糧食酒,清亮透明,酒味醇香,味道酸甜。
苞谷酒屬純手工釀造,一般要經過選料、蒸煮、糖化、發酵、蒸餾等步驟。農戶把玉米穗掰回家,去葉、曬干、剝粒,粉碎成粗玉米糝。釀酒師父將粗玉米糝洗好,放在滾開的山泉水中煮10個小時。出鍋之后晾冷至10度左右,摻進酒曲,放進甑子里或罐子里,用棉被包緊,捂在桔?;螓湶堇锇l酵。發酵時間越長,酒香越豐富,口感越細膩。發酵兩三天后,待苞谷表面滲出液體后,就可開始烤酒了。大火蒸餾五六個小時,苞谷酒便汩汩流出。
剛出的酒,叫頭道酒,據說酒精濃度90℃,喝下去辣嗓子。但總有人搶著嘗試這幾口“燒刀子酒”。待到后面,酒度數慢慢就淡了。農家傳統做出的苞谷酒,味道清涼,不太辣,略有苦味,沒兌香料,口感不如瓶裝酒。有時是喝涼的,更多是加熱了喝,口感能稍好些。
初次喝,還是喝不慣的。記得剛到柞水工作時,有老鄉給倒了滿滿一塑料杯的苞谷酒,涼的,嘗了一口,就不想喝了,但后來還是忍著喝完了。而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喝起苞谷酒,還是蠻麻溜的。滿滿的酒壺蓋子,熱熱的,一蓋一蓋的猜拳打關喝。有時竟忘了是酒,當開水喝了。
鎮安和柞水的農家,苞谷酒是必備的。家里來了客人了,熱情的主人總要備上幾個家常菜,涼拌的、炒的,定要客人喝上幾杯苞谷酒。為了改善苞谷酒的味道,有一種讓人流口水的喝法。
這里山區氣溫偏低,家家戶戶一年有幾個月都要燒爐子。家里來了重要客人,往往要喝蜂蜜苞谷酒。用一個可以加熱的酒壺或缸子,倒滿酒,加幾勺甘甜的純正的農家蜂蜜,放在爐子面上加熱。待蜂蜜融化,與酒合為一體了,燙燙的、甜甜的。斟滿一盅喝下去,甜甜蜜蜜的,渾身都是暖和的!特別是冬天,圍著爐子,喝蜂蜜苞谷酒,是最愜意的生活。
熱熱甜甜的蜂蜜苞谷酒,好喝,極具誘惑力,往往讓人迷失。他還有一個名字——迎風倒。圍在桌爐,意氣風發,慷慨激昂,猜拳行令,一杯又一杯,總覺得千杯不醉。待稍感上頭,站起來想開溜,就遲了。還沒出門,酒勁就發作了。要么暈吐、要么靠墻、要么舞蹈。每場酒下來,總要喝暈幾個。這些年在鎮安、柞水的記憶里,喝醉的幾次,都是被這蜂蜜苞谷酒給迷惑的。
苞谷酒啊,見證著無數秦嶺深山人走過的苦難歲月,見證著祖輩們一代代的跋涉辛勞,也見證著新時代山鄉人的歡愉、幸福、安康。當然,也有我的青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