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9月14日電(記者金風、王昊飛、張博宇)豬肘和酸菜,是中國東北地區的常見食材。在東北著名的老工業城市吉林省長春市,它們被注入了新元素——“德國味道”。
↑在吉林長春一家德國餐廳,服務員為顧客上菜(9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地處城區東南、長約1.5公里的彩織街本是一條冷清小徑,因德國美食而變得熱鬧起來。這條街最火的時候幾乎“三步一家德餐廳、五步一家啤酒坊”,就連街口的意大利餐廳老板也是德國人。
↑在吉林長春一家德國餐廳,服務員展示一杯德國啤酒(9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這里的烤豬肘比我家鄉的還好吃!”彩織街的熟客克勞斯·羅爾夫評價說。今年69歲的羅爾夫在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擔任技術專家,工作之余經常到彩織街喝上一杯。他對記者說,在這里嘗到的、聞到的、聽到的、看到的,都讓他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顧客在吉林長春彩織街的一家德國餐廳用餐(9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今年60歲的威廉·雷爾夫來自德國巴伐利亞州明德爾海姆,1995年在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任技術經理的他第一次來到長春,就愛上了這座城市。不過,雷爾夫也有自己的小遺憾:在長春很難吃到地道的德國面包。
↑這是吉林長春一家德國餐廳的老板葉俐宏在柜臺前(9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中國的面包有點軟,而且太甜了。”他說,面包是德國人的日常主食,但彼時在長春吃到的面包與他習慣的口味相去甚遠。于是,一項“副業”開始在他腦海里籌劃。2008年,雷爾夫與妻子在彩織街開了一家名為迪巴斯克的德國餐廳。
↑在吉林長春一家德國餐廳后廚,廚師在烹飪德國香腸(9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餐廳隔壁是一家德國啤酒坊,店老板葉俐宏是長春最早的德國啤酒代理商。葉俐宏在德國籍妹夫的幫助下學會了不少德餐技藝。香脆的豬肘、鮮美的酸菜、濃郁的啤酒,吸引不少德國客人來此一解鄉愁。
↑這是位于吉林長春的奧迪Q工廠。該工廠于2018年投產,整車設計產能15萬輛(無人機照片,2018年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今年受疫情影響,好多德國朋友還身在國外,沒法品嘗我的手藝。不過在長春的德國朋友們依然常來相聚。”葉俐宏說。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長春市彩織街上的德餐餐廳(9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讓德國朋友們感到親切的,除了德餐還有汽車。在長春的馬路上,高爾夫、速騰、奧迪等德系品牌車隨處可見。
↑在吉林長春,一汽-大眾奧迪Q5L汽車停放在倉儲停車場內等待外運(2019年7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曾制造出新中國第一輛轎車的中國一汽,為長春贏得了中國“汽車城”的美譽。1991年一汽與來自德國“汽車城”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正式牽手,成立合資企業一汽-大眾。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一汽-大眾以204.6萬輛的銷量排名中國乘用車生產企業第一位。
↑在位于吉林長春的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轎車一廠總裝三車間內,職工進行車輛裝配作業(2019年7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過去30年間,長春的“德國元素”越來越多:麥德龍超市、大赫電暖氣等品牌相繼落戶,西門子、博世的冰箱、洗衣機走進千家萬戶,供應德國烤豬肘和酸菜的餐廳也陸續在各城區開張。
↑奧迪Q5L車型在一汽-大眾長春奧迪Q工廠建成投產儀式上亮相(2018年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始發于長春,途徑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終到施瓦茨海德的長春中歐班列,是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的亞歐大陸貨運新通道。借助這一通道,電子、紡織、板材、汽車零部件等商品的運輸時間比以往的海運節省了一半。2018年,長春中歐班列的運行線路上又新增了紐倫堡樞紐及海外倉。
今年雖遭遇疫情,但中歐班列憑借時效快、全天候、分段運輸的優勢,依然穩定開行,1至9月進出口貨運量已突破10萬噸,同比增長54.52%。
↑兩名德國參賽選手在2019中國長春凈月潭國際森林馬拉松上(2019年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長春國際馬拉松剛剛舉辦3個年頭,但每一年的賽道上都會出現沃爾夫斯堡派來的選手。從2018年起,長春也會派選手參加沃爾夫斯堡馬拉松。兩座“汽車城”于2006年正式結為友好城市,雙方在體育領域也交流密切。
最近,羅爾夫和中國籍妻子徐桂芬正忙著在一幢鄉間小房布置新家,在中國東北生活了20年的他對這片土地充滿感情?!拔蚁M谶@里度過我的晚年生活,長春是我的第二個家鄉?!彼f。
視頻:新華社記者許暢 張博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