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郭亮村建在懸崖邊上,有獨特的風景,去郭亮村旅游需要準備些什么嗎?
郭亮村,過去交通不便,現在有盤山公路和人工隧道直接通往村里,非常方便。人工開鑿的隧道和懸崖上的村落都是太行山中人間奇跡。
郭亮村這幾年挺火,所以景區也比較成熟了。去郭亮村想玩好的話,主要的準備還是住宿和弄明白游玩點和順序。為什么說住宿重要呢?一般不要趕在黃金周或者周五,住宿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住的位置。最好的位置是正對著掛壁公路的那個位置。比如“崖上人家”。我去幾次都是住在那家,住宿比其他略貴十塊錢左右,但是好處是站在二、三樓的陽臺上就能看到崖下和對面的公路,他家還有一個懸崖邊的就餐臺,坐在那里吃飯,爽歪歪,當然旁邊的兩家也是差不多。我的建議是去郭亮,住上好的位置,就象去海邊玩要住海景房一樣重要。郭亮村民偶爾會和景區運營者糾紛矛盾,堵住路口,兩下都受損的現象。最好是事先聯系好住宿,這樣房主一般會親自來接。也能從他們手中買到略低一點的門票。第二個就是了解清楚要游玩的景點。郭亮雖說不大,但可玩的景點不少,也不在一個方向,兩天時間,是挺緊湊的。首先要步行體驗掛壁公路,然后上右側山頂體驗一下沒有修路之前,郭亮村通往外界的懸崖小路。喊泉也是個挺有意思的地方。電影《舉起手來》里的場景地,郭亮村,溶洞可以下午游玩。第二天,崖邊的觀景臺,應該有五六個吧,都在崖上人家右側,早上看日出,云起,這是必須步行的。但也不遠。十點后往丹分溝、萬仙山,沿途風光也是很不錯,有大的觀景臺一定要堅持讓景交司機停車,不然司機偷懶,就開過去了。還有一點,可以拜訪一下當年修路的老村長,他家就住在崖上人家右側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在那里可以聽到一些你想聽的故事,拿到一些關于郭亮修建的資料。
二、景區大門向外挪了十幾公里,想進景區,必須附加四十元的車費,你還會來嗎?
我舉幾個例子,就說在2020年下半年,我幾乎都在山東,有個山東中部的山 ,沂山,好不容易到了這里,才發現,那個大門直接修到馬路邊邊上,氣派巍峨,寫著某某山,字體銀勾鐵劃,真是好字啊,從這里進景區大門,必須坐車,30元。另外一處黃島的山沒什么名氣,小景區,也是,坐電瓶車15元。
青島著名的嶗山,算是比較早地實行這種方式的景區之一,你要到景區登山處,必須坐大巴。在去年免門票的時候,60元大巴票是不免的,那個仰口景區坐公交車也可以到,但是必須交60元大巴票。山東還有個什么朱家峪的村,已經40元的門票了,在景區2公里外的大道上也修了個大門,看來準備搞這一套。
嶗山景區坐大巴
這樣的景區遇到太多了,某省的著名石窟(停車場離檢票處幾里地,出來進去都必須坐擺渡車),還有亞丁,野三坡,敦煌,花果山,天池,鹽湖等等,哪個不是要交錢坐交通車,才能到景區門口?這已經成為旅游景區創收的大趨勢,5A景區這樣做,小景區也是有樣學樣,相互取經,門票20多,交通費卻是30多。你到了景區大門處,還沒看到別的,就告訴你買車票,告訴你,走上去很遠的,一路沒什么好看的,沒什么好看的,你把大門修這么遠??!!
月牙泉,告訴你要騎駱駝,也算交通費
鹽湖火車,60元
一個景區本來有規劃的范圍,現在覺得門票收入太少了,便將景區擴大,將附近的村子包進去,景區多了一項收入,交通費(村民進出免費)。這種現象,慢慢地像餐廳的茶位費碗筷紙巾一樣,以前不收費現在都收費,成了約定俗成了。
這種現象作為一個旅游者真的是沒有辦法,門票費用本來就高,再來一個交通費?!問題時,交通費的定價機制是什么?按什么標準來定的價?有誰知道?
毀我塑我 一個過客獨自行走在他鄉
實話實說,沒有下次了!但是景區根本不在乎,因為他們決定這樣做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一錘子買賣的準備。你不來自然有人來,全國人民都來一次,他早就賺飽了。
可惜,如意算盤打錯了!到了信息時代的今天,這種做法已經行不通了,一旦這樣做離倒閉也就不遠了。歡迎大家把自己去過的類似景區,公布出來。
殺雞取卵,越來越多的景區修大門,越修越遠,無異于自掘墳墓大門越修越遠,甚至達到了十多公里幾十公里,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多收點錢,雖然打著環保的名義,武當山等著名景區帶了一個壞頭。
如果核心景區確實沒有地方修停車場,這樣子做無可厚非,既然是景區自身的原因,門票里就得包含車費,不能另行收取交通費,否則就是巧立名目收費,何況一些景區的交通費至少20元起。
如今是自駕游的時代,越來越多游客不接受景區的這種做法,大家都希望能自己開車來到景區。可惜景區并沒有看到這種呼聲,不加強對景區配套設施的建設,去提升游客體驗。
景區的正確做法是什么?旅游為了什么?旅游就是花錢買個舒心,可實際情況很多是花錢買罪受,處處堵心。景區大門外移,強制游客花錢坐景區高價擺渡車,就是一種堵心的做法。長此下去,景區倒閉也就不遠了。
為了提高游客的體驗感、滿意度,正確的做法是,努力改善景區配套設施,想辦法建設停車設施、旅游廁所、配套餐廳等,最好能夠建設能停房車的房車營地。別目光短淺,盯著那幾十塊錢交通費。
三、騎行愛好者該怎樣合理提高自己的長途騎行能力?
長途騎行一般指初級騎行一次連續騎行不低于500公里,中級騎行一次連續騎行不低于1000公里,高級騎行一次連續騎行不低于3000公里的騎行運動。長途騎行是對一個自行車騎行愛好者體力、耐力等身體素質的綜合檢驗,對騎行者的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腰部力量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非常愿意看到你能加入到長途騎行隊伍中。
要想提高長途騎行的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長途騎行前,要進行長途騎行訓練,初級騎行者每天騎行距離不低于30公里,不超過50公里,連續騎行10天以上,第二天身體不累的話,那恭喜你,你具備了初級騎行的資格了,你休息幾天(注意休息期間還要進行適當的騎行活動,每天可以騎行20公里左右)就可以參加長途騎行了。中級騎行者之前要有初級者長途騎行的經歷,高級騎行者之前要有中級長途騎行的經歷,并且能夠順利完成騎行任務的,那你就參加到激動人心的長途騎行團隊中吧!
二、在長途騎行前,要經常進行腿部、腰部的力量鍛煉,比如快走、慢跑、爬樓梯、健身房(器械訓練)等,增強你腿部腰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將對你長途騎行有很好幫助支持作用。
三、在長途騎行前,準備好你的長途騎行裝備。如質量過硬的自行車(最好選擇山地車)、騎行服、騎行頭盔、騎行水壺、手機接聽設備(方便騎行時接電話)、充電寶、照明燈等等,如果需要在外面宿營,還要準備旅行帳篷、被子等等,騎行的團隊要準備兩套打氣筒(預防打氣筒損壞)和補胎工具,團隊還要準備必要的藥品如感冒藥、拉肚子藥、速效救心丸、防暑藥、風油精等等。
四、長途騎行要組織一個騎行團隊,并且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要具備長途騎行能力,不能讓少數人拖了團隊的后腿。我認為少者要有五六個人、多者不要超過二十個人,人少了,體現不出團隊的合作幫助作用,人太多了,不方便管理和組織。
五、長途騎行的團隊要有合理的分工,誰是隊長,誰負責選擇路線,誰負責打頭,誰負責斷后,誰負責維修,誰負責治病等等,有了明確的分工,路途中不至于扯皮推諉,耽誤大家騎行時間。
六、長途騎行要預先制定一個騎行計劃,準備騎行多遠的距離,準備騎行多少天,每天要騎行多少公里,都是經過哪些城市、地方等等,計劃不可苛刻,要照顧到所有人的體力狀況,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這樣就可以出發啦。
七、騎行中要平均分配體力,“頭羊”要保持中速騎行,不能過快,也不能太慢。“尾羊”要注意隊伍中的掉隊者,要給與掉隊者及時的幫助和鼓勵,中間的騎行者要互幫互助,團結一致,有秩序地騎行。
八、要堅持到底,不可中途而廢。要互相鼓勵支持,把騎行按計劃走下去,如果感覺運動量過大,隊長要召集大家及時調整騎行計劃,如果真有人實在堅持不下的話,要妥善安排,讓中途退出者安全回家。
九、騎行中途要注意做好拉伸,保護好身體,以免肌肉拉傷,影響騎行。一般在每天騎行結束后,不能嫌累,不能嫌麻煩,大家都要及時讓肌肉放松,特別是讓腿部和腰部的肌肉進行伸展,拉伸的動作要提前了解,這里不再詳述。
十、注意安全,一定要做到高高興興出發,平平安安回家。長途騎行在公路上, 要注意安全行車,靠右行駛,不要搶道,禮讓行人。如果不幸遇到交通事故,要首先救人,要依靠當地的警察處理交通事故。對了,還要提醒你,要提前買上一份專門的保險,有備無患。
好啦,祝你騎行快樂!
感謝邀請!我于2007年加入騎行的行列,平均一年騎一兩次長途,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關于如何提高長途騎行能力的問題,個人認為要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平均分配。最重要的是第一天不能騎太遠,最好控制在100公里以內。以后可根據當天騎行的目的地,來決定騎行公里數。我建議不要超過150公里,以第二天早上感覺不到疲倦為宜。我個人的疲勞期大概在五天左右,過了這個疲勞期以后,每天控制在100公里以內。這樣就能騎行10至20天,而不感覺特別疲憊。途中還能看一些風景區和感興趣的景物。如果能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車友一會兒騎行,那是最好不過了。如果實在找不到,那就自己一個人騎,享受一個人孤獨騎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