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方法的原則和要求有哪些?
(一)調查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在調查時,調查者應該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了解事實本身,必須無條件地尊重事實,如實記錄、收集、分析和運用材料。調查者在實施調查計劃時,對調查對象不抱任何成見,收集資料不帶主觀傾向,對客觀事實不能有任何一點增減或歪曲,這就是教育調查中必須遵循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是從事調查研究最基本的一條原則。
2.實證性原則。
實證性原則指調查研究的結論及與此相聯系的所有觀點,都必須為真實、可行的資料所充分支持。在調查研究中貫徹實證性原則主要體現在:
一要調查報告以資料、數據為依據,觀點、意見、建議等不能憑空臆想。
二要調查所產生的結論既來自于調查材料,真實可行,又要避免以偏概全,以局部的、零散的材料說明總體、全面的情況。
三要盡量用定量資料說明觀點。在調查過程中要堅持對調查材料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在進行具體操作時,不能使用“也許”、“大概”、“差不多”等詞句。只有堅持定性定量相結合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才能真實、具體地反映現象。
3.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指調查任何教育教學客觀現象,都要從系統整體性出發。調查研究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把事物放在一個系統內,從整體來分析。
遵循調查研究的系統性原則,主要要求是:①調查研究應從系統的整體目標出發;系統的邊界要確定清晰;③要善于把一個系統分解為若干要素;④調查研究中要充分注意到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及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有機聯系,認識系統與系統之間,子系統與大系統之間的關系。
4.多向性原則。
多向性原則是指調查者在調查中,應該多角度、多側面去獲得有關的材料,即進行全面調查,注意橫向與縱向,宏觀與微觀,多因素與個別因素的結合,使調查既是全面的又有代表性。教育調查的對象是干部、教師、學生、家長等,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在進行調查研究時,不僅要注意了解對象以往的特點,也要調查他們新產生的特點,了解他們的發展趨勢。
5.靈活性原則。
在教育調查過程中,由于教育現象的復雜性,如調查對象的地位、職業、年齡、性別等等的不同,或者調查題目、調查方法手段的不同,因而一定要適應情況的變化,注意靈活性,根據調查對象的特點,靈活對待,隨時調整,以保證取得可信的調查材料。
(二)調查的基本要求
1.對調查者的素質要求。(1)為人正直、謙虛、誠懇,待人熱情,能關心、理解、尊重人,富有同情心,儀態端莊大方,避免生硬、苛求和盛氣凌人。(2)教育思想端正,具有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教育方法正確,知識淵博、視野開闊、經驗豐富。(3)具有組織座談會和訪談的引導能力、記錄能力和交往應對能力。
2.對調查者的工作要求。(1)能夠透徹了解調查課題的實質及工作量,熟悉問卷、量表及有關資料,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實施調查研究計劃。(2)遵守教育調查的工作道德,如尊重被調查人的人格、隱私權,尊重被調查人的保密要求,不刺激和欺騙被調查者。(3)完整、客觀地運用調查材料,不斷章取義,“妙筆生花”,不假借別人之口,說自己要說的話。
二、與精神病相處的十大原則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不同,家屬在與患者相處時要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區別對待,才能有助于患者的恢復。
1.興奮躁動的病人。對這類患者語氣要平和,以安撫為主。不要對患者施加壓力,否則會更加激怒患者,正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么患者也會產生沖動、傷人、毀物等行為。另外,對患者進行批評或指責也是不可取的,實際上也是無效的。
2.幻覺妄想的病人。對待此類患者既不能過分關心,又不能冷眼視之,要防止患者提出極端要求,如:某女性患者存在言語性幻聽,稱鄰居罵她是“破鞋”,對此患者非常氣憤,家人為了顯示對其關心,也表示氣憤,結果患者反復要求家人找鄰居打架。
3.抑郁自責的病人。對待此類患者要態度和藹,耐心解釋以減輕心理壓力。家屬在了解病情詢問患者時可以用問候或提問性的語言,如“你今天心情好嗎?”或“你今天心情怎么樣?”盡量避免暗示性提問:如“你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這樣會產生誤導,不能得到患者的真實情況。如果病人對疾病過分擔心、憂慮,要淡化“病”字,以減輕焦慮抑郁的情緒。談話時多鼓勵少打斷,盡其宣泄,適時表示同情和理解。
4.反復要求自殺的病人。對待此類患者除態度和藹外,語言表達也要明確,要敢于和病人討論自殺,主動涉及癥狀,不要怕刺激患者。讓病人知道家人非常理解患者目前的心情,告訴病人采取自殺行為結束生命將會給家人留下更大的痛苦,是自私的表現。同時,還要加強看護、檢查周圍環境的安全情況,防止意外事件發生。
5.敏感多疑的病人。對待此類患者要以反復勸說、反復解釋或給予適當的保證為主。由于敏感多疑屬于一種人格特征,是能夠接受勸說的,但不會持久,類似的疑心還會反復出現。因此,要對患者不厭其煩地解釋。同時,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講話時應盡量不要回避患者,甚至要有意識的讓患者聽清楚,這樣可以減少病人的誤解。
6.易激惹的病人。對待此類患者要注意謹言慎行,不要激惹病人。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來說,常常受幻覺妄想等癥狀的影響,使其心煩、焦慮,從而繼發出現易激惹,家屬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要讓病人知道他的感受是真實的,對此表示關心理解,對癥狀本身不予反駁,也不予辯解,家屬在與病人相處時應采取主動回避,投其所好,連哄帶夸的原則。
三、論“十惡大罪”。
十惡刑罰原則:
十惡是十種直接危害封建統治的嚴重犯罪行為,唐代因襲隋律,對這十種犯罪予以嚴厲的懲治,并“特標篇目”。十惡的具體內容如下: 1、謀反,“謂謀危社稷”,即陰謀以各種手段推翻現存的君主制度。 2、謀大逆,“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即企圖毀壞皇帝的宗廟、皇陵和皇宮。 3、謀叛,“謂謀背國從偽”,即企圖背國投敵的行為。 4、惡逆,“謂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殺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5、不道,“謂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造畜蠱毒、厭魅”。這里造畜蠱毒和厭魅是以巫術害人的行為,和殺一家非死罪三人、肢解人的行為一樣惡劣,后果嚴重。 6、大不敬,包括盜竊御用物品、因失誤而致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不尊重皇帝及欽差大臣等三類犯罪行為。 十惡之不孝圖
7、不孝,即控告、咒罵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另立門戶、分割財產、供養有缺;為父母服喪期間,談婚論嫁、尋歡作樂、不穿孝服;知祖父母、父母喪,隱瞞不辦喪事;以及謊稱祖父母父母喪。這些行為在性質上,與惡逆罪一樣,都是對尊親屬的侵害,只是侵害的程度更輕。 8、不睦,“謂謀殺及賣緦以上親,毆告夫及夫大功以上尊長、小功尊屬”。緦麻、小功、大功是根據服制確定的親屬范圍。緦麻親是指男性同一高祖父母之下的親屬,小功親是指同一曾祖父母之下的親屬,大功親是指同一祖父母之下的親屬。同一親等的親屬還有尊卑的區別。 9、不義,“謂殺本屬府主、刺史、縣令、見受業師。吏、卒殺本部五品以上官長;及聞夫喪,匿不舉哀,若作樂,釋服從吉及改嫁?!? 10、內亂,“謂奸小功以上親、父祖妾及與和者”。“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