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能和我說說【膠片機】的知識
我的是DF-300X,不知道是否和你的一樣,不過上膠卷都是差不多的;因為很久沒用了,對一些零部件的稱呼不知是否正確
如下圖:
1.先把左邊的退片開關向上提,打開后蓋
2.在左邊的膠卷槽內放入膠卷后按下退片開關直至卡緊膠卷
3.將膠卷的片頭慢慢拉出,拉至最右邊卷片立柱,使膠卷下方的小孔對上卷片立柱下的小勾上,并使膠卷另外任一小孔對準卷片立柱左邊小立柱的小勾
4.合上后蓋,卷動左上方的撥片只到撥不動為止后松開使之回位,按下快門;重復以上步驟,使膠卷空拍兩次后再開始正式拍照(因為前面拉出的片頭已經曝光)
注意:所有操作都應該在光線比較暗的地方,以防膠卷曝光
當膠卷完全拍完以后(即右上方的撥片已經完全撥不動了),頂住卷片立柱的下方按鈕(在相機底部),再把左邊的退片旋鈕順時針卷動,直至聽到“咔塔”聲,表明膠卷已完全退入膠卷盒,再上提退片按鈕,打開后蓋,取出膠卷
二、為甚么此刻用膠片相機得人愈來愈少
從大的方面說,膠片機使用膠卷,不夠環保;從小的方面說,膠片機要購買膠卷,不夠經濟,也不夠方便。所以淘汰是遲早的事兒。
三、膠片機入門推薦
推薦美能達X700 28-70套機。公認最好的膠片單反之一,有“二十年的經典”一說。性能好,做工好,取景器明亮。現在依然有不少人在玩這款機器,做為膠片入門,是很不錯的選擇。價格8、9百(具體價格由成色好壞來定)。也可選擇X700 50 1.7套機,價格偏高一些,成色好點的可能會超1千元。供參考。
四、關于入門膠片機
入門建議玩數碼:
1,拍攝顯示可以立拍立顯,方便學習提高,膠片就不行了;
2,拍攝成本膠片與數碼的消費幾乎沒有可比性(數碼電腦即可,膠片非沖印或沖洗+幻燈機不可)
3,就算一定要買膠片機,也不應選擇低端機或35mm的,現代數碼足以與之抗衡了,日后根本毫無價值。直接玩120吧。大幅單反嫌貴就選雙反的(經典機型選擇還是不少的);其實瑪米亞RB單反不會太貴(當然都是二手的)
……
要Holga效果PS即可做出來,AE-1、OM-1的135底片沒有意思
五、為什么《一九四二》也是馮小剛使用膠片拍攝的最后一部電影。
得知柯達即將破產時,也作出了決定,正在拍攝的《一九四二》將成為他的最后一部膠片電影。以后也將數字化了,當然不是說完全放棄膠片,而是不會再拍純膠片的電影了。所以說1942是馮小剛純膠片的最后一部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