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膠片的曝光與顯影
在膠片邊緣都有標記,有的是數字,有的是線條,這些標記都是經過正常曝光印上的。是曝光過度還是顯影過度可以用它作參照。也就是說,當標記過黑了,那就是顯影過度了。如果標記程飽和黑但還有一點透光(也就是顯影正常),當畫面的黑高于它(已經不怎么透光了),那就是曝光過度了。
二、所用的膠片是最長邊35mm的長方形,膠片到鏡頭的距離為5cm.現有身高1.75m人照張全身照,鏡頭到人間至少應多遠?
?這個題目實際上應該有一個圖的?這樣清楚些了吧? ,用圖形相似,即邊比邊等于高比高,OC'/OC=A'B'/AB???? 0.05m/OC=0.035m/1.75m???? 得OC=2.5m,即鏡頭到人之間的距離。
三、電影.中..在黑奴家放的黑膠片曲子叫什么.?
樓主您好~!
這首歌是美國華納公司93年出品的影片《A Perfect World》(《完美的世界》)的插曲,也是SpiceGirls音樂中較為抒情的一首。這部電影感人至深,講述了從小失去父愛的男孩飛利浦在被綁架途中與罪犯產生的一種父子般的感情,但最終心靈凈化的罪犯仍被擊斃的故事。當電影中想起這首歌,觀者不免難過,然而“明天,總會是我的”,希望還在,那么tomorrow will be fine.
試聽: ... ygyy-y54/0038/7.Wma
最后祝您開心~!
四、關于黑膠片刻錄碟
黑膠唱片又稱LP
CD采用二進制數字式01的記錄方式,決定了其記錄的內容與模擬錄音的母帶有了本質性的差異。與母帶相比,任何一段錄音的信息量缺失都是必然的。就如一個模特與她的畫像,就算畫功如何之真切,也只是像真,并不是同一事物。
而黑膠基本采用模擬的記錄形式,與模擬錄音母帶所記錄的內容是一致的,差別在于轉錄過程中的母帶與器材傳輸的損耗。就如同一人在不同時間內擺同一個姿勢一樣,是真實的重現。
CD取代黑膠是在于商業社會買賣的規律。生產CD所需的成本估計就是塑料那幾分錢,而運輸占體積小,隨便賣幾十元,唱花了碟也不會跳線,利潤的驚人和消費者的接受性和可負擔性都是顯而易見的。黑膠大批量生產光壓銅模就已經有每張碟幾元的成本了,還沒計算聚乙烯原材料的成本,運輸又重又占地方,保存不好又容易損耗跳線,也賣幾十元的話,恐怕賺頭不大且消費者購買意欲不高。相比之下,黑膠必然在主流市場上被CD取代。
音質上,CD噪音小,信噪比大,也就是黑膠所謂的“爆豆聲”在CD上是絕跡的。
而其他方面,我不愿比較。原因只有一個,CD因為不是原聲,于是錄音可經過音質的處理、隨意放大減小甚至修改;黑膠是原聲,經過剪接和信噪比調較,甚至早期立體聲頭版和一些母帶直錄,只剪接,不作其他修改,錄音的效果是如何,黑膠就很忠實地記錄下來。
如果有人要用所謂同一個錄音的CD和黑膠來比較,那或者應用一個比喻:這是一個整容美女和一個原裝女人的較量,你喜歡哪個?釋隨尊便了。
黑膠和CD保存的比較
CD在制作上,塑料上鍍上鋁或其他金屬,通常在20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金屬膜在光的作用下開始氧化直至徹底穿孔報廢。
黑膠保存上,只要不受熱受壓,豎立放置,又不播放的話,基本無任何損耗。不怕光不怕水,隨手拿出一張黑膠唱片都有可能比你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