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之一,是可可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啤酒于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啤酒是根據英語Beer譯成中文“啤”,稱其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被稱為“液體面包”,是一種低濃度酒精飲料。
啤酒的口感確實沒有從前的好啦!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啤酒企業的利潤越來越少,只能改變傳統的生產工藝,添加大量的淀粉或糖漿等來代替大米等輔料,而且大麥芽的質量也越來越差,使用量也越來越少,并且,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劑”致使口感變差。
當然,不能以偏蓋全。另外,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現在能夠經常喝到市面上的“原漿自釀啤酒”,純傳統的不添加輔料的(只使用大麥芽)的工藝制作的,以前,被譽為只有釀酒師才能喝到的啤酒。這種酒的口感就是比瓶啤好喝。
啤酒花的選擇與應用,是相當有學問的一件事
現在中國這幾家啤酒大廠,風味非常統一——有氣泡、有酒精,偶爾能喝到一點啤酒花的味道,但整體來說呈現出寡淡的風格。大多數人對于這種啤酒的評價只有兩條:第一,不好喝;第二,跟喝水沒差別。
國產啤酒不好喝的首要原因是原麥汁濃度不足。原麥汁濃度是指啤酒開始發酵時原料中麥芽汁的糖度,它是啤酒潛在烈性的代表性標志,原麥汁濃度越高,麥香更濃,酒味也更醇厚。傳統啤酒的原麥汁濃度含量為12P(12P即代表每升麥芽汁中含有120克糖類)。
20年前,中國還有很多的啤酒原麥汁濃度就是12P,而近些年很多國產啤酒干脆將原麥汁濃度降到8P,8P相比于12P可以節約50%的大麥。而為了保證啤酒的酒精度,啤酒廠商會添加比大麥便宜的大米、淀粉作為輔料。這樣造出來的啤酒,口感自然不會好。
中國的啤酒企業醉心于用廉價啤酒擴大市場份額,卻忽視了消費者口味的變化,以及啤酒消費人群的變化。依靠寡淡如水的劣質啤酒,既難以贏得消費者的好感,也培養不出新的消費人群。
按照發酵方法,啤酒可以分為拉格和艾爾兩種。平時喝到的瓶裝工業啤酒,都屬于拉格啤酒——指的是使用下層發酵法進行發酵的啤酒,也是眾多工業化啤酒的原型,在德國、捷克等地流行——傳統德式拉格啤酒使用水、麥芽、酵母及啤酒花釀造而成,德國巴伐利亞在1847年曾頒布法令,規定只允許用這四種原料釀造啤酒,后來逐漸影響到德意志各地區。麥芽的烘焙、酵母及啤酒花的選擇、麥芽汁的發酵時間長短都決定著一款啤酒的風味,而且必須得是能讓人聞得到麥香,喝到啤酒花風味。
過去少見的精釀啤酒,如今已經在中國遍地開花
另一種就是艾爾。這種啤酒在釀造時使用上層發酵法,它使用的酵母會在發酵時浮到麥芽汁上層,同時發酵所需要的溫度也較高,因此其種類也會更加多樣化,風味也更加復雜。一般來說,艾爾啤酒的口味較重,果香也更濃郁,由于可以在釀造時加入許多不同的元素,因此其變化性也非常強,這兩年被炒得火熱的精釀啤酒,大多數就屬于艾爾。
國產啤酒廠商之所以敢用低劣的啤酒忽悠消費者這么多年,賭的就是“啤酒市場已經高度集中了,不喝這個也沒得喝”,但是進口啤酒和出境游讓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嘗到了啤酒真正的滋味,不會再回頭接受劣質的啤酒了。
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關注我,有空多提問。
本人喝酒無量,白酒八兩起步,黃酒兩斤起步,啤酒一箱起步。從十幾歲就開始喝酒,喝了近二十年。估計也就讀書那幾年沒喝,大學基本每天網吧回來一小瓶枝江大曲。說到國產啤酒難喝,這話對也不對。難喝的酒都是低端酒,兩三塊的瓶裝酒,都是在小飯店吃飯屌絲拿來湊數的。一箱也就賣六七十快,喝了也不心疼。拿國內幾大啤酒制造企業來說(燕京,青島,雪花),也有這種低端酒,有的聽裝甚至就兩塊一聽,和可樂差不多。你說用兩塊錢你想買到什么好酒?就在前幾個月買過一箱雪花精致,六連包九塊九……雖然是超市搞活動,但這價錢也太便宜了吧。后來又買了箱奧古特,凱爾特,覺得確實不一樣。所以說國產難喝,關鍵看價錢。個人覺得,以聽裝500ml為標準,8塊一聽(促銷除外)是分水嶺。另外高端的可以試試青島原漿,這酒真心好喝。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產啤酒太淡,動不動就什么清爽,冰爽,淡爽……總之就是要你爽。以前是8度,現在是7度,再過幾年我看6度,5度都出來了……這還叫啤酒?把自己爽死算了。我現在喝啤酒不看牌子,先看度數,至少十度起喝(應酬除外)。真要喝啤酒,去某東買那種5l裝的,100左右一桶,那種酒絕對口感不一樣。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啤酒一定要冰,不冰的話不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