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是以小麥芽和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而釀制成的。但這是現代我們都知道的啤酒的做法,說到這,可能還想問,古代有啤酒嗎?
啤酒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酒精飲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啤酒的起源與谷物的起源密切相關,人類使用谷物制造酒類飲料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由此可以看出,啤酒,在古代還是存在的,從下面的內容來分析分析。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而殊不知,這里面的“醴”字,就是古代的啤酒,這是一種最原始的啤酒,醴出現的時間非常早,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對醴的相關記載,醴作為類似于啤酒的一種酒精含量相對較低的飲品,醴的歷史一直持續到漢代,直到黃酒的出現。中國古代的啤酒是由谷芽釀造的,卜辭中記載,商代的時候用于發芽的谷物種類豐富,待谷芽發好后把它們浸泡在水中,使其進行糖化、酒化。經過一番操作后,半成品的啤酒就釀造好了,但由于酒中雜物過多,后期還要進行過濾。所以說,顯而易見,這是一種落后的方式。
根據歷史的記載,在我國古代,人們制造啤酒的技術很成熟,總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漬麥階段,每天換水一次;第二階段,待麥芽根長出后,即進行發芽,對厚度作了明確的要求,為維持水分,每天還澆以一定量的水;第三階段,是干燥階段。抑止過分生長,尤其是不讓麥芽纏結成塊。書中還詳細敘述了糖化過程,也就是說古代中國用蘗來釀造啤酒是完全可能的。這與現代啤酒釀造中的通過制作麥芽漿,并將麥芽中的淀粉轉換為可發酵的糖,最終提取原麥汁的工藝是相同的。
顯而易見,中國酒文化淵源流長,酒的歷史比華夏文明史要長很多。
文:史海泛起舟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了解更多有趣歷史,喜歡我請關注 史海泛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