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白啤酒什么樣?
凱旋1664綠瓶里面加了薄荷,陳皮等,口味比較容易接受;
凱旋1664藍瓶略苦,但也較清淡,也不錯。
產品名稱(中文): 凱旋1664白啤酒。
產品名稱(英文): Kronenbourg1664酒精度為5%的1664是一款大陸型窖藏式啤酒(Continental Lager),其口味特色為小小苦口的回甘勝於單純的甜膩,除此之外還有獨特的柑橘味道與一絲葡萄柚的芳香馀韻隱藏在啤酒花的甘味之中。
這款Kronenbourg1664啤酒在1664年6月9日,源自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Kronenbourg1664啤酒液體金黃透徹,泡沫細致,而且味道香濃,采用了法國阿爾薩斯洛林獨有的酒花 “Strisselspalt hop” 來釀造啤酒,使得啤酒香氣四溢。
新推出的KronenbourgBlanc 白啤酒更是清新怡人,以citrus和水果來調味,色澤清純,而且香甜可口。這款啤酒的秘訣就是采用了芫荽和丁香,口感更適合首次喝啤酒的人們。KronenbourgBlanc在攝氏3度的溫度下冷藏,口味尤其順滑。
這么多年,你喝過真正的啤酒嗎?——比利時修道院啤酒
比利時,人口不足1500萬,國土不過3.05萬平方公里,與英國隔海相望,國土被荷蘭、法國和德國環繞。無論哪個方向,在比利時乘火車都是一小時出國。國土面積小,卻有佛萊芒(荷蘭語)、瓦隆(法語)和德語三個語言區,首都布魯塞爾大區是法語與荷蘭語雙語區。雖然佛萊芒人和瓦隆人總是吵吵鬧鬧,甚至會鬧到各自揚言“分家另過”,但是吵架歸吵架,仍然攜手前行。分而不離,多元而精致,這就是比利時。
曾經有一位比利時好友頗帶自豪地說,“啤酒,在德國喝的是數量,在比利時才能喝到品質”。在我看來,這話一點兒都不夸張,甚至是比利時人特有的幽默和“謙虛”。啤酒在比利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年代(比利時1830年才正式獨立建國)。
漫步布魯塞爾市中心的大廣場(LaGrand-Place),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人手一杯啤酒似乎約定俗成。從淡色拉格(Lager)到蘭比克(Lambic)、弗拉芒紅啤(Flemishred),啤酒在比利時可謂是應有盡有。比利時啤酒口感厚重,喝過比利時的啤酒再去喝美國或其他牌子的啤酒,簡直像在喝水。除了常見的3.5%或5%的啤酒外,在比利時你會發現7%或8%的,甚至10%、11%也不少見。在比利時,大大小小的酒吧或咖啡館,啤酒是最普遍的飲料,不同品牌的啤酒都有與之相配的酒杯。各色各樣的酒瓶與酒杯,點綴了啤酒的多元色彩,可謂是“好馬金鞍”。
修道院啤酒(MonaticBeer),是比利時啤酒中最具文化底蘊的重要流派。修道院啤酒起源于5世紀的比利時。當時的天主教修道士們偶然發現,喝了大麥被雨淋濕之后產生的“大麥汁”會產生“慎首頃距離上帝更近”的感覺。隨后教皇和法國國王都認可了修道院釀制啤酒作為修道士們平時的飲料和修行方式。公元1644年,苦修派的法國LaTrappe修道院放寬了修道士的修行戒律,允許在齋戒日以喝富含高營養成分的啤酒充饑,但是啤酒必須由修道士自行手工釀造,因為修道士必須以自身的勞動換取賴以生存的食物。比利時處于阿爾卑斯山余脈地區,雪水經過巖層重重過濾而形成的地下水成為釀制啤酒的絕佳水源。修道院啤酒采用上層發酵法,高酒精濃度,經過2到3次瓶內發酵,全程手工制作,酒精濃度通常為7%到11%。
在接下來的七百年間,在修道院的監管下,傳統的啤酒釀造工藝逐漸形成。啤酒的銷售則是出現在19世紀,因為現在釀造啤酒的修道院在18世紀末主要由逃離法芹鋒國大革命的僧侶占據,第一家修道院啤酒廠Westmalle在1836年12月10日才投入運營,而首次有記錄的啤酒銷售出現在1861年6月1日。所以,雖然啤酒的釀制工藝形成已近千年,比利時啤酒廣泛銷售也不過近200年的歷史。
“釀酒是為了生存,但生存不僅僅為了釀酒”,這是修道士們恪守至今的原則。1997年,比利時、荷蘭和德國的八家特拉普會修道院為了避免Trappist的名稱被濫用,成立了國際特拉普斯特聯盟(ITA),并制訂了ITA標志,并將此標志給予生產過程合乎聯盟生產規范的產品。至此,修道院啤酒,不再是一種產品的稱謂,而是行業標準,更是產品文化。修道院啤酒分為修道士親身參與釀制的TrappistBeer,授權非修道院酒廠制作的AbbeyBeer。聯盟規定,產品必須在修道院的圍墻內、或是修道院附近制造;生產方式與規范由修道院方制訂;售出所得須用來做修道士生活費、修道院開支,剩余的錢須捐助慈善機構與幫助有需要的人;經營方式必須符合修道院生活。世俗世界中堅守傳統,除了業者的初心,更有法律與制度的保護。
目前,比利時的Trappist釀酒廠只有5間:Orval(奧威)、Chimay(智美)、Westmalle(西麥爾)、Rochefort(羅斯福)與Westvleteren(西佛萊特蘭)。相比之下,Westvleteren堪稱“低調的奢華”,甚至被人戲稱為“啤酒中的戰斗機”。恪守苦修的修道士們釀造的啤酒數量完全取決于收支平衡。如果夠吃夠用,他們會毫不猶疑地停產。熱愛Westvleteren的老饕都是提前打電話預約,至于能否預訂到以及何時取貨,只能看人品。取貨的時候,如果修道士們看到你的車牌和電話預訂中的不一致,對不起,你一樣取不到。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寬陸貴必不敢減物力。這是貫通中西,縱覽古今,不變的精品追求,也是時下流行的“工匠精神”。規范而明確的行業規則,是世人對工匠的愛護。
Trappist彼此的共同點是采用「上層發酵法」、高酒精濃度、經過2到3次瓶內發酵、全程手工制作。Orval與Chimay是眾多比利時啤酒當中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經典之作,Orval修道院創立于1070年,它只生產一種啤酒,啤酒評論大師Michael Jackson認為是全世界最特別的啤酒,獨特的麥芽香味足以繞鼻三日,蛇麻草的添加將芬芳的氣味進一步延伸,美麗的金黃色澤與厚實細致的泡沫,盡在這330ml深褐色典雅的玻璃瓶中。
Chimay的高知名度與Orval不相上下,是銷售量最大的Trappist,也是第一間以Trappist為名跨足商業市場的修道院,產品分為紅標、白標與藍標,紅標最為普遍,帶有淡淡的甜味與肉桂香;白標口感強勁,帶有苦味與濃郁的香料味,酒體厚實,是Chimay的中間產品;藍標是Chimay的頂級之作,又稱為「Grande Reserve」,豐富的香味口感,讓人難以相信是由啤酒表現出來。
Abbey Beer雖然沒有Trappist那么特色十足,但是其中亦有上好佳釀,比利時境內約有70多間修道院授權生產啤酒,依酒精濃度可以分成Single、Double與Triple,比較能表現出Abbey Beer強調重口感的特色的應該是Double與Triple。Double顏色暗沉,散發巧克力與成熟水果的香味,適合與口感厚重如羊排等搭配。Triple酒精濃度在8%~10%,是Abbey Beer酒廠生產最多的等級,較高的酒精含量有助于內含香味的平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