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亞洲直立人只是人類演化過程中滅絕的旁支,沒有留下后代,而非洲直立人最終演化成了早期的智人,成了今天人類共同的祖先。不過,目前的化石發(fā)現和研究積累還不足以對這些問題做出明確的結論。
19世紀中葉,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提出“從猿演化到人”的理論,向“上帝造人”的宗教觀念發(fā)出挑戰(zhàn)。但當時,他并沒有直接的化石證據來支持這種觀點。1891—1892年,荷蘭軍醫(yī)杜布瓦在印度尼西亞爪哇發(fā)現1件人類頭蓋骨和股骨化石,根據大腿骨的形態(tài)特征,他確定曾經生存在爪哇的古人類已經能夠直立行走,于是將其命名為直立猿人。但由于找不到石器等其他證據,當時學術界對其是否算人有較大爭議。
20世紀20年代以來,人們在中國發(fā)現了生活在50多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化石。這些化石的發(fā)現轟動了世界,并為達爾文的理論提供了堅實的證據。北京猿人化石所代表的個體共有40多個,包括6件頭骨化石、14件下頜骨化石、150余枚牙齒化石以及大量的頭后骨化石。人們普遍認為,北京猿人已經具備了人的特征:其股骨的形態(tài)與現代人基本接近,已經具備了能夠直立行走的特征,能制造工具,但顱容量較小,頭部還保留了較多的原始特征。北京猿人被歸到人科人屬中的直立人種,又被稱為“周口店直立人”。北京猿人是眾多亞洲直立人中的一支,也是人類演化樹上的重要成員。那么,北京猿人在人類演化上占有什么地位呢?
一種觀點認為,北京猿人所屬的直立人是一個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多態(tài)種,各地區(qū)直立人之間的差異可能與當時的氣候環(huán)境造成的相對隔離有關。持該觀點的人認為東亞地區(qū)的直立人和非洲的直立人分別在隔離的地理條件下連續(xù)演化出了后代智人,因此北京猿人是中國智人的祖先。比如,最早負責研究北京猿人化石的德國解剖學家魏敦瑞發(fā)現,北京猿人與現代中國人有一些共同點,如出現在頭骨正中央的矢狀隆起、下頜圓枕、鏟形門齒等形態(tài)特征。據此,他提出北京猿人與現代中國人在演化上存在密切聯(lián)系的觀點。中國古人類學家吳新智通過研究在中國出土的許多古人類化石,發(fā)現包括北京猿人在內的中國更新世人類連續(xù)存在一系列共同的形態(tài)特征。此外,在中國古人類化石上還發(fā)現了與歐洲古人類相似的特征,如馬壩人的圓形眼眶、南京人高聳的鼻梁、柳江人枕部的發(fā)髻狀隆起等。他用“連續(xù)進化附帶雜交”的假說來解釋中國古人類演化,認為北京猿人是現代中國人的祖先。
但近年來,有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亞洲直立人只是人類演化過程中滅絕的旁支,沒有留下后代,而非洲直立人最終演化成了早期的智人,成了今天人類共同的祖先。這種觀點被稱為“近期走出非洲說”。還有人認為,所有的直立人都沒有留下后代,直立人只是人類演化的旁支,智人是由能人演化而來。不過,目前的化石發(fā)現和研究積累還不足以對這些問題做出明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