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河南的美食,我們得按城市來展開,首先要提的是洛陽,洛陽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著五千年多年的文明史,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還有開封,安陽等這些千年名城,自然也流傳下來相當多的經典美食。
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是洛陽特有的漢族傳統名宴。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
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洛陽水席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咸俱全,中和五味,跟咱們大河南人一樣包容兼并。
洛陽鍋貼
和洛陽水席一樣,洛陽鍋貼也屬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古老又美味的漢族小吃。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
鍋貼包制時一般是餡面各半,呈月牙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面皮軟韌,餡味香美。成品灌湯流油,色澤黃焦,鮮美溢口。
洛陽湯:不翻湯
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傳統名吃。味道純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膩。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劉振生,現已傳三代人,名劉呼欄,年70多歲。配料有綠豆粉、胡椒、味精、醬油、醋、木耳、粉絲、海帶、蝦皮、紫菜、韭菜、錦珍、食鹽。 用小勺舀一些稀綠豆面糊往平底鍋里一倒,即成一張類似春卷的薄片,不用翻個就熟,所以就叫不翻。把兩張晶瑩翠綠的不翻疊著放在碗里,舀些滾燙的豬骨頭湯澆在上面,再放上些粉條、黃花、木耳等,還要舍得放些醋、胡椒粉,于是一碗不翻湯就做好。
洛陽湯:牛肉湯
在容量超過1000毫升的大碗里,抓上一兩左右的大片牛肉,注入飛滾的沸湯,香氣撲鼻。當地人喜用硬面薄油膜泡入湯中,勁道的油饃越泡越軟,咀嚼起來,當然越嚼越美。
洛陽湯:羊肉湯
主要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里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干凈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后撈起來瀝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里一氽,再倒入湯碗中,沖入滾燙雪白香甜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
洛陽湯:驢肉湯
驢肉湯是河南洛陽著名的漢族小吃。史料記載驢肉有甘酸而平,安心氣,解心煩,止瘋狂,補血益氣等特點。可緩解遠年勞損及風眩等癥,可煮食,或以汁做粥食
開封小籠包
開封的小籠包特別講究,薄薄的皮制出的包子,皮心像菊花,稍稍有點餡料的顏色露出,讓人立刻有了食欲。天下第一樓的小籠包久負盛名,很多吃貨慕名而去,贊不絕口。
開封鯉魚焙面
鯉魚焙面是開封傳統名菜,久負盛名。它是由“糖醋熘魚”和“焙面”兩道名菜配制而成。其特點是色澤棗紅,軟嫩鮮香。在開封的大小酒樓里都能嘗到這一美味。
開封黃燜魚
黃燜魚精選草魚與小鯽魚,加之各種大料以及鹵湯燜制而成。魚味鮮香,醬料濃郁,食后回味無限。
開封羊肉炕饃
羊肉炕饃,薄薄的白面餅中間裹著羊肉沫。筋道面餅,焦香的肉沫,口感豐富,很有嚼頭。鼓樓夜市上的老九羊肉炕饃非常有名。
開封杏仁茶
杏仁茶食用時上面會撒上一層山楂糕,透著杏仁香味的乳白色湯汁配上山楂特有的酸味,使得杏仁茶香滑不膩。鼓樓夜市上有多家杏仁茶鋪子,可以選擇人多的攤位進行品嘗。
安陽粉漿飯
粉漿飯是安陽“三大寶”之一,安陽獨有,香醇濃郁,酸甜適口,有清熱敗火的功效。安陽市內很多餐廳都能吃到這道美味。
安陽血糕
血糕為安陽傳統風味小吃。用蕎麥面、豬血加調味料蒸制,食時切片油煎,抹上蒜泥,香辣鮮美,營養豐富,酥香適口,味道鮮美,經濟實惠。
安陽皮渣
皮渣是安陽的名吃,用粉條加海米,蔥花、蒜片、姜末、豬油,加水攪拌蒸制而成,可煎可燴,炒菜作湯,味美可口,口感筋道,香而不膩,后味綿長。
鄭州燴面
燴面還用多說嗎,這是檢驗看官是不是標準河南胃的唯一標準。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湯好面筋,營養高。鄭州號稱“燴面之城”,燴面館遍布全市的華街冷巷。
鄭州胡辣湯
油餅包子油條加胡辣湯就是一道美味早餐。在數百年的歷史中,河南人對胡辣湯的吃法做了延伸,把清熱下火的豆腐腦和胡辣湯摻在一起喝,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又免除了上火的煩惱~
鄭州燜餅
燜餅是采取燜的工藝,對烙餅絲進行烹飪的美食,對咱們鄭州人來說是一家家會做的一種普遍飲食之一,很受人們的喜愛。葛記燜餅也不能錯過。
都說南粉北面,但在沒有到過北方或者沒有到過南方之前,是很難理解這一點的。到了南方或是北方以后,才會隱約發現這兩者的區別,繼而發現區別很大,連鹽巴、辣椒、香菜,似乎都是不同的,再繼而,又覺得其中會有一些相同之處,那是在久了。在得更久,又覺得南北差異真正是大,慣吃面食、或是慣吃米粉、米線的腸胃,從來沒有因為時間的而有所改變,即使早已經愛上了異地的飲食,最柔軟、最經不起誘惑的那一塊地方,永遠留給家鄉的面線,或是面食。
燴面
做燴面沒有一定標準,羊肉的有,牛肉的有,三鮮的五鮮的,家常的,飯店的,路邊攤的,只要好吃,巷子再深,河南人也能把它吃出名頭來。燴面搭著糖蒜,再撒點香菜,河南人光是想象出這個畫面就要淌口水。
你要是問埋頭在面碗前西里呼嚕大吃特吃的河南人,這燴面到底好吃在哪兒?河南人在一秒鐘內感慨萬千,嘴張了張卻終究不說出什么來,因為他們立馬就得出了判斷:這是怎么講也講不清楚的。不如請你坐在旁邊吃一碗,連湯都喝去一半,總比我講的強吧。到那時候,河南人倒是要為難為難你:你說說吧,燴面到底好吃在哪兒。
胡辣湯
北方人可能想不到,胡辣湯在一些南方人看來基本就是黑暗料理。首先,名字還不錯,可以想象出和酸辣湯的鮮香酸爽差不多的香氣,那些覺得無論如何不能把面食當飯的人,就會想著胡辣湯下飯應該不錯,可等到真正見到胡辣湯的樣子,犯難了,是吃呢,還是不吃?這不是一碗勾芡湯嗎?濃稠稠的,像糖稀像綢緞,可就是不像一碗好吃的東西。它是甜的嗎?甜咸的?一想到是甜咸口的,又篩下去一批南方人。
被糖醋汁驚嚇過的人,面對這樣一碗,是更很難下口的,看見本地人吃的大汗淋漓、欲罷不能,心里掙扎得不行,抱著就義的決心抿一口,一點點的咽下去,恩?怎么,香香的,不那么奇怪,再抿一口,這次確定了,能吃!接下來就開始大口吞咽了,喝下去半碗,發現本地人是就著烙饃、油炸餅吃,那么就照樣買上兩塊來,攙和著吃,吃完也有點意猶未盡,心里早已經確定了:胡辣湯,好吃!照這樣子,北方的其他食物大可以都嘗嘗嘛。
南方人初看胡辣湯,大多以為是甜的,不知道是為什么。這是很多南方人吃胡辣湯的一個大坎。
油饃頭
類似油條,不是油條,面更充實,圓的橢圓的長條形的沒有形狀的,粗看起來就是炸發了的面疙瘩,實際倒也是,但是面香,什么都不放,這股面香都能把你吸引到攤子旁邊去,等著吃新鮮出鍋的。要是恰好附近小攤上就有好吃的胡辣湯,嘿,那就啥也不說了,吃它個走不動道再說。
小籠包
南方的湯包出名,北方的湯包也不賴,各有千秋。河南的小籠包分湯包和普通小籠,做的好的,既好吃又精致,乍一眼,南派手法和北派技巧都分不出來,要咬開來,吃到里頭的餡兒,大抵才能辨出南北來。冬天,熱騰騰的來上一籠小包子,卸下手套棉服,搓搓手,一鼓作氣吃完,嘴里的熱氣和蒸籠上的熱氣仿佛是一個溫度的,瞬間就暖和上來了。吃完又重新把手套棉服裝備上,外面就算是下雪了,走出好幾里地去,手心還是熱乎乎的,攢著吃進去的熱氣。
棗饃
以前,一個村子的人,除了婚喪大事、節令嘗新,很少聚到一起來吃喝。除了這兩個時候,就數年前村子里最熱鬧,這家端板凳,那家理桌子,男青年從公房里收拾出兩人合抱都抱不圓的一個個大蒸籠來,婦女們忙著打水洗鍋生火,一村人和和氣氣,笑意融融的,準備蒸饃吃了。
饃上點上紅棗,更加喜氣,捏出十二生肖的形狀,連不知事的小孩子也快活起來了:就快過年嘍。
連湯肉片
連湯肉片是洛陽水席的一道菜,也是最方便做家常了的菜,湯水連帶,成品像不辣的水煮肉片,汁水收干些,就像小炒肉片,樣子和香味都是很饞人的那種,日常煙火飲食的味道。
黃燜魚
小魚或是青魚切段,拖面糊炸香,再到鹵湯里燜煮制成,感覺居然有點北京鹵煮的意思。
紅燜羊肉
無論是涮的、清湯、紅湯、白切、生燜,北方的冬天,大多少不了一口羊肉。
鹵味
豆沫
小米磨漿,和煮熟的花生、黃豆、海帶、粉條等煮成糊糊,這豆沫吃的也是咸口。不用湯勺,直接轉著碗吃,才叫夠味。
雞蛋面湯
南方吃雞蛋醪糟,河南與之相對應的可能就是甜面湯,這是一種經過醒面、洗面,加蛋液調煮出來的蛋花湯,不放油,更不放糖,偶爾放點鹽。這也是讓南方人摸頭不著腦的食物,有語言上的也有習慣上的理解障礙。
(圖片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