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色
寫生時調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確觀察和理解對象的色彩關系的基礎上。調配顏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而要考慮整個的色調和色彩關系,從整體中去決定每一塊顏色。水粉畫寫生色彩不易銜接,也應該在明確色彩的大關系的基礎上,把幾個大色塊的顏色加以試調,準備好再往上畫。切忌脫離整體,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接著又調一塊改一塊。水粉畫顏色濕時深,干后淺,干濕變化明顯。如果調色時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經畫了較厚的色層,再著色作畫,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強得紙,顏料的干濕變化就更顯著。這使水粉畫調色不容易做出正確的估計。造成色彩銜接、覆蓋和修改上的困難。這是水粉畫的一個明顯特色和難點。初學時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所以入手時要先畫重顏色。一般來說,趁畫面濕時,顏色濕與濕比,一口氣畫完,色彩關系容易掌握。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況下再銜接、覆蓋顏色,就要注意顏色的干濕變化。
水粉畫在濕的時候,它顏色的飽和度和油畫一樣很高,而干后,由于粉的作用及顏色失去光澤,飽和度大幅度降低,這就是它顏色純度的局限性。
水粉明度的提高是通過稀釋、加粉或含粉質顏料較多的淺顏色來實現的。它的干濕變化非常之大,往往有些顏色只加少許的粉,在濕時和干時,其明度就表現出或深或淺的差別。由于水粉畫干后顏色普遍變淺,所以,運用好粉是水粉畫技術上最難解決的問題。而含粉的色彩又恰恰是水粉畫的魅力所在,它使畫面的顏色充滿水粉畫特有的“粉”的品質,而出現特別豐富的中間色彩。
具體著色的技法應掌握下列幾種:
(1 )干畫法和濕畫法在水粉畫中,干畫法一般是指厚涂重疊的方法。此法可以反復地畫,一遍不行再畫一遍,表現對象比較充分、深刻,也宜于初學者掌握。這種厚畫的畫面,類似油畫的效果,有渾厚之感。濕畫法是以薄畫為主,發揮水色滲化的效果,著色遍數不宜多,甚至白色部分可以空出白紙,具有水彩畫濕潤流動的意趣。當然,一些局部加厚也是可以的,干濕結合會增強表現力。
(2 )并置和重置并置是筆觸在畫紙上并列擺置,著色遍數較少,開始用色即厚一些。如強調二度空間的畫面。先用毛粗暴色線勾一下輪廓及結構,添色時用并置的方法把顏色擺上去,壓出色線。
重置是一種疊色的方法,以色點、色線、色塊進行重疊著色。作畫大都是重置與并置結合運用,以利充分地表現對象。
(3 )干濕變化的掌握顏色干濕變化是水粉顏料的特性之一。將顏色涂在畫紙上,濕時感覺比較恰當,干后才會發現變淡變灰一些。不了解這一特性往往給著色帶來被動。掌握這一特性,事先預計干后的效果,可避免后加之色成為不協調的“補釘”。作畫時,應從薄到厚進行著色。先厚畫再薄涂干濕變化大;先薄畫,逐步減少用水畫厚,干濕變化不明顯,較易掌握。修改畫面時也適合厚涂。也可在要修改的周圍涂一點清水,修改的部分干后就會自然統一。
(4 )色彩的銜接畫面需兩塊顏色銜接要自然,從明到暗要過渡圓潤,色彩要銜接恰當。方法有三: a、利用濕畫,使明色與暗色、此色與彼色,由于水的作用交互滲化,這樣效果會自然而柔潤。一遍不行,可照此方法再畫一遍。b 、在兩色之間用中間明度的顏色畫上去,雖有明顯筆痕,遠看過渡自然。c 、兩色銜接生硬之處,可用其中一色在鄰接處干掃幾下,增加過渡的色階。也可用筆蘸少量清水在生硬之處輕掃幾下,使兩色銜接處從明度或色彩方面揉出過渡層次,轉折即會自然。
(5 )用筆筆色在紙面上運動,出現筆痕,即謂筆觸。一般通過畫面中的筆觸可以看出畫家大致的作畫順序和怎樣用筆來塑造對象的,用筆不是目的,是一種表現手段,許多畫家的筆法是有所區別的,有的大筆縱橫,有的小筆點繪。哪一種筆法好呢?怎樣用筆才對?應該從表現對象的目的著眼,根據不同物象的不同結構、不同質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于表現。要從表現對象出發,為表現形體結構和色彩,靈活運用涂、擺、點、勾、堆、掃等各種筆法進行描繪。
所謂的厚重感,可不是你在紙上反復的涂改而成的,水粉是很忌諱反復的涂的,最好幾筆就行了,比如一個水果畫多了就不是那么的鮮艷了. 厚重就是暗部要暗下去,亮部要亮起來,不能整個畫面沒有大的層次關系.
把素描關系做好最關鍵,所謂素描關系無非就是光影下的體積.把體積做出來自然能厚重.其次是色彩的筆法,筆法單一不會厚重的,層層疊加覆蓋會讓色彩豐富,也利于表現物體的厚重感.
厚重感是一個很抽象的詞
簡單的說,就是色相要分明一點,顏色整體上要明朗一點.
筆觸要大一點.
從技巧上講,顏色的飽和度要高一點, 干一點.
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感念.
說一百句都不如看到個明白人給你畫上兩筆.
下次老師要是在跟你這么說,你馬上就站起來,把筆地給老師說:老師,您幫我畫兩下我看看體會一下可以嗎 這樣你就全明白了.
學藝術的,膽子要大一點.闖朗一點!下次自己問老師.肯定比我說的明白多了
顏色深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