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安徽有幾個城市】
一、安徽有幾個城市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其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
共有16地級市,6縣級市,45市轄區,56縣。截止2009年底,鄉鎮級區劃單位供計905個鎮,357個鄉,258個街道辦事處。省會合肥是安徽省最大和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城市 | 下轄行政區 |
合肥 | 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巢湖市、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 |
蕪湖 | 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灣沚區、繁昌區、無為市、南陵縣 |
蚌埠 | 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 |
淮南 | 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臺縣、壽縣 |
馬鞍山 | 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含山縣、和縣、當涂縣 |
淮北 | 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
銅陵 | 銅官區、郊區、義安區、樅陽縣 |
安慶 | 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桐城市、潛山市、懷寧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
黃山 | 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
阜陽 | 潁州區、潁泉區、潁東區、界首市、潁上縣、臨泉縣、阜南縣、太和縣 |
宿州 | 埇橋區、蕭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 |
滁州 | 瑯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 |
六安 | 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 |
宣城 | 宣州區、廣德市、寧國市、郎溪縣、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
池州 | 貴池區、青陽縣、石臺縣、東至縣 |
亳州 | 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
二、安徽有多大有多少人有多少年的歷史
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安徽。安徽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為成湯之部,古壽春(今壽縣)在春秋戰國時曾為楚國首都。
安徽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的距今約250萬年的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出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
新石器時代(1萬年到4000年以前),安徽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青蓮崗文化和印紋釉陶文影響最大的的區域。
商朝,亳州曾為成湯之都。
戰國時,古壽春(今壽縣)曾為楚國后期的首都。
秦朝實行郡縣制,安徽境內淮北地區屬碭郡、泗水郡,江淮之間屬九江郡,皖南屬鄣郡。
兩漢時期,安徽地屬揚、豫、徐三州。
三國時期,安徽分屬吳、魏,安徽發生過多次生多次戰爭。
兩晉、南北朝和隋朝,安徽分屬揚、徐、豫三州。
宋時,徽商崛起,徽州的經濟和文化開始對全國產生重要影響。
元朝,安徽地屬河兩省浙兩省。
明朝,安徽由南京直接管轄。
清朝,安徽建省時,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等7個府及滁州、和州、廣德等3個直隸州,疆域格局基本定型,安慶府作為臨時省會的地位已經確立。
中華民國初期,安徽省分為蕪湖道、安慶道、淮泗道。
抗日戰爭時,中國共產黨領導安徽人民建立了淮北抗日根據地,淮南抗日根據地,皖江抗日根據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安徽分為皖北、皖南兩行署,皖北行署駐合肥市,皖南行署駐蕪湖市。
1952年,合并皖南、皖北行署,恢復安徽省,省會設于合肥市。
三、安徽省有幾個區縣市
安徽共有16個省轄市(地級市),45市轄區,56縣。。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市,位于中國大陸東部,介于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省地跨長江、淮河南北,與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山東省接壤,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 境內的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新安、廬州、皖江四大文化圈。
2014年獲得中國最幸福的省份榮譽,被列入中國首個新型城鎮化試點省份。徽商是中國十大商幫之一,鼎盛時期徽商曾經占有全國總資產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贏得了“徽駱駝”的美稱。
四、安徽的簡稱為什么是“皖”
“八皖”作為安徽省的代名詞,常見于詩詞、楹聯作品之中。那么安徽省為什么又可稱為“八皖”呢?這要從安徽建省說起。
據《清史稿》記載:清初以前,安徽、江蘇(包括現在的上海市)是一個省——江南省。到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為了減輕“吏事繁冗”,把江南省一分為兩,設安徽、江蘇兩省;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正式定省會于安慶府治懷寧(即現在的安慶市)。由于安慶府境內有皖山、皖水,春秋時還有皖國,所以從那時起,安徽省又被簡稱為“皖”。雍正十三年(1735)以后,安徽省由原管轄的七個府,三個直隸州,增至八個府(即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潁州)和五個直隸州(即滁州、和州、廣德、六安、泗州)。這樣,人們便把擁有八個府的安徽稱為“八皖”。
在中國,類似這樣稱謂的還有好幾個省。如福建稱“八閩”,廣西稱“八桂”,湖南稱“三湘”,陜西稱“三秦”等等。
“八皖”一詞為何在詩詞、楹聯中最為多見呢?我以為,主要與詩詞、楹聯需要嚴格對仗有關。宿松縣文昌殿有一副聯:“鑿山外,聳出文峰,星入文昌,八皖文光射牛斗;大江中,憑臨天塹,勢參天半,一枝天柱拱龍湖”。作者賀欣是前清進士,那時候他就用了“八皖”一詞,可見“皖”或“八皖”作為安徽的簡稱,由來已經很久了。
五、安徽是古代的什么地方?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后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后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六、安徽有哪些特點
安徽位于華東的西北部,境內平原、丘陵、山巒俱全,長江、淮河橫貫全省,支流與湖泊交織。土地肥沃,物產富饒,為安徽菜系的形成奠定了物質條件。安徽菜以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種地方風味構成,以皖南菜為代表。
菜系特點:
皖南菜向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擅長燉、燒,講究火功。芡大油重,樸素實惠。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用木炭制成炭基長時間地用小火燉,因而湯汁清純,味道醇厚,原鍋上桌,香氣四溢。
沿江風味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講究刀工,注意形色,善于用糖調味,擅長紅燒、清蒸和煙熏技藝,其菜肴具有酥嫩、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
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雞”、“生熏仔雞”、“八大錘”,“毛峰熏鰣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等。“菜花甲魚菊花蟹,刀魚過后鰣魚來,春筍蠶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鵝鴨肥”,鮮明地體現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
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咸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于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
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魚咬羊”、“老蚌懷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安徽著名的風味菜點有:蕭縣羊肉,無為板鴨,毛峰熏鰣魚,符離集燒雞、石耳燉雞、方臘魚、咖喱蚌肉、云霧肉、薺菜圓子、耿福興酥燒餅、綠豆煎餅、蝴蝶面、太和板面、阜陽格拉條、定遠鹵老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