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下雪就和夏天的雨一樣,不期而至,下雪時吸溜著鼻涕,穿著厚棉衣,踩著咯吱咯吱的雪窩窩,該上班上班,該上學上學。
現在下雪就像下花朵,一年一開,一個冬天所有人都伸長脖子等著下雪,雪卻很矯情,薄薄一層,半空中已經變成水,落到地上變成泥,一不小心滑倒小媳婦。
好不容易飛來幾片雪花,肉眼沒見,朋友圈已經熱鬧非常,花花綠綠的大姐已經占據公園,山坡和山尖尖。
雪人已不是小孩子的專屬,成年人的雪人造型能顛覆你的想象,笑到嘴巴錯位。
雪是好雪,人不正經了。
雪在路上,也許堵車,慢慢等,來了再說。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冬天下雪這是很正常的事,要看什么[靈光一閃]
有誰去過河西走廊,值得一去嗎?
河西走廊值得去觀賞,千里河西走廊如果從蘭州出發,自駕游第一站應該到武威市游玩,景區有天梯山.沙漠公園,雷臺公園,雷臺寺及漢墓,我國的旅游標志馬踏飛燕就是在這里出土的值得一看。第二站到張掖市,這里有世界聞名遐邇的七彩丹霞地質公園,是河西走廊重點打卡景區,第三站到嘉峪關,長城城樓是必去的,如果是十月中旬還可以去金塔觀賞金色的萬畝胡楊林,景色艷麗迷人。第四站敦煌,月牙泉鳴沙山,最重要的景區是莫高窟,俗稱干佛洞,修建于前秦時期,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佛教藝術文化最豐富的地方,被定為全國文化遺跡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總之河西走廊景區文化遺產遠不止這些,河西走廊歡迎你旅行觀賞,謝邀。
河西走廊,承包大西北最美的風光,此生必駕!
它是一條讓人熱血沸騰的線路,既能讓你欣賞到奪人眼球的大美風光,也能讓你里感受到歷史厚重的人文氣息~
河西走廊,曾是大國夢想的源起,是金戈鐵馬的古戰場,是古詩詞里蒼涼遼闊的邊塞之地,千年前,駝隊漫漫、駝鈴悠悠,陸上絲綢之路因它暢通,也拉開了中國對接全世界的大格局。
(猜得出這是哪嗎?攝影@會員·XinYi)
如今,集雪山、草原、戈壁、沙漠、花海、丹霞等景觀于一身的它吸引著眾多“好色”自駕者前來,試圖翻開那一部絢麗磅礴的千年史詩…
一、理解河西走廊,從“天山”開始甘肅西部,以河西走廊著稱于世。
從地圖上看,甘肅東西狹長,兩頭粗中間細,看起來像一個直插西北的啞鈴,而河西走廊就在這啞鈴中段至西頭,形如走廊,又因地處黃河之西,于是被稱為“河西走廊”。
(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的星星峽,是一個長約1200公里,寬約10公里到100公里不等的狹長地帶,在它的北面有馬鬢山、合黎山、龍首山,南面則是如屏障一般,幾乎貫通整個河西走廊的祁連山。
如果說河西走廊是一本厚重的書,那么祁連山就是它的序,要理解河西走廊,必須從祁連山開始。
(河西走廊地形地貌,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橫亙在甘肅和青海之間的祁連山綿延千里,在驍勇善戰的匈奴眼里是“天山”,東起烏鞘嶺,西至當今山口與阿爾金山相接,由多條西北東南的高山與寬谷盆地平行排列組成。(山峰多海拔4000-6000米,山間谷地也在海拔3000-5000米之間。)
而當我們把視線移到祁連山的周圍,你會發現這片地帶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北邊有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南邊是干旱的柴達木盆地,西邊是庫木塔格沙漠,東邊還有黃土高原,非常干旱的一個地理區域。
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祁連山恰似上帝的神來之筆,如一座濕島,為河西走廊帶來無限生機。 祁連山發育有3066條冰川,總面積2062平方公里,如同一個巨大的固體水庫,冰川融水源源不斷從山間流向沙漠,也就在這片絕境之下,滋潤出了整個走廊綠洲帶。
至此,祁連山之于甘肅乃至中國的意義,已經很明了了,正如《中國國家地理》所言:“如果沒有祁連山,內蒙古高原的沙漠就會和柴達木盆地的荒漠連成一片,直逼青藏高原,那也就不會有河西走廊和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了?!?/p>
二、河西是個“斜杠青年”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河西位于內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之間,西接西域,東聯中原,儼然是中國西北地區的大十字路口,注定了它的一生將不可能平凡。
得益于祁連山的冰川融水灌溉,河西大地水草豐美、沃土千里,吸引了諸如月氏、烏孫、塞種、匈奴等各大西北游牧民族在這繁衍生息、角逐爭鋒,使一條地理意義上的走廊搖身一變超級民族大通道——歷史上有不少于40個古代民族進出河西走廊,有的只是匆匆過客,有的則建立了地方政權。
(河西走廊中部的焉支山是匈奴的故里,它們在這座大山里生活了大約300多年,圖@《中國自駕地理》)
河西走廊作為絲綢之路西去的咽喉,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頻繁,也因此成為佛教東傳的要道,是內地佛教石窟開鑿較早的地區,整個走廊遍布石窟群,簡直就是一條“石窟走廊”。
說起石窟,相信你會脫口而出的是莫高窟(敦煌)、云岡石窟(大同)和龍門石窟(洛陽),其實在武威默默無名的天梯山石窟才是中國石窟的“鼻祖”,它的開鑿時間比這三位都要早,關于這個天梯山石窟,還有值得一說的故事,我們下面會講到。
河西走廊主要石窟分布示意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參考自《中國國家地理》
假如你在金秋時節自駕河西走廊,就會發現這里還是一條“黃金走廊”——到處都是金黃的田野,那是河西著名的“玉米制種田”,全國半數以上的玉米種子都出自這里。此外,這里還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瓜類、花卉等對外制種產業基地,占全國種子出口量的75%。
想不到吧?氣候干旱、降水少的河西走廊農業居然如此之發達?!
一幅秋收的油畫,攝影@《中國國家地理》脫興福
其實千里河西走廊本就地勢平坦,得益于祁連山水系的滋養,土質肥沃,且引水灌溉便利,水量較為穩定,加之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質積累,有史以來河西就是個“大糧倉”,滿足軍需的同時,還能在中原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調出大量糧食救災。
從民族走廊、石窟走廊到黃金走廊,頭銜眾多,河西啊,你不愧是中國自然和文化上至關重要的一條走廊。
三、匯聚天地大美的自然、人文景觀長廊白云蒼狗、滄海桑田,千年的時光在我們眼里不過一個個枯燥無味的數字。
對于河西走廊來說,兩千年的春夏秋冬,無數個故事激蕩在這廣袤蒼茫的天地間,才沉淀成如今這瑰麗厚重的模樣,讓我們得以幸運地窺見那被無數人書寫的偉大傳奇以及被無數人贊嘆的大美景觀。
從蘭州(古稱金城郡,河西第五郡)出發,沿312國道進入烏鞘嶺,便正式進入河西走廊。烏鞘嶺,屬祁連山脈北支冷龍嶺的東南端,是中原進入河西地區的第一道屏障。
17歲的霍去病還沒有驃騎大將軍之名,他年少輕狂、意氣風發,就是從這里開始了他一生的傳奇,他猶如天降戰神,六戰匈奴毫無敗績,讓匈奴哭喊:“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甘肅地處我國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區和青藏高寒區這三大自然區的交匯地帶,而交匯點在烏鞘嶺,制作@《中國自駕地理》)
烏鞘嶺作為河西走廊的門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沿312國道過烏鞘嶺,河西宏大的歷史畫卷就這么猝不及防地徐徐展開——漢、明長城在這里相會,蜿蜒西去,夯土板筑的墻體經受千年侵蝕,大多已經化為土埂。
假如你還能在河西走廊上看到壕溝或烽燧,就需要好好發揮你豐富的想象力了,在想象中穿越時光,回到那段金戈鐵馬、熱血豪情的滄桑歲月。
明長城遺址,來源@《河西走廊》紀錄片
烏鞘嶺位于武威市南部,武威一名,取自表彰霍去病武功軍威之意,炫耀著當年漢王朝開拓西域的大國雄風。
別看現在武威在河西四郡里不大出名,兩漢魏晉時,甘肅大部分地區都由屬省級的涼州管轄著,而武威就是當時的“省會”(治所)。(后來,武威的名稱一度被統治者改為“涼州”。)
在漢唐之際,它就是西北地區的軍政中心、僅次于長安的最大古城,還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四涼”(前涼、后涼、南涼、北涼)及唐初大涼都的國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國際大都市”。
(西漢時的涼州,是十三州(刺史部)之一,所管轄的范圍很廣,武威正好處于涼州的腹心,又是距離長安最近的河西第一郡,涼州“省會”非它莫屬,制作@《中國自駕地理》)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法師西行求經途經這里,就曾感嘆道:“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旅往來,無有停絕?!?/p>
武威,作為絲路重鎮,也一度成為我國北方的佛教中心。說到這里,就要提到兩個人物,一個是佛教大師鳩摩羅什。
公元382年,生于龜茲國(今庫車)的佛教大師鳩摩羅什,早已在西域乃至中原聲譽鵲起,他萬萬沒想到,這一年,一場千里征戰因他而起。
鳩摩羅什像,攝影@VIP會員·天若有情
為搶奪鳩摩羅什,前秦苻堅派遣呂光攻打龜茲,沒想到就在兩人班師回朝途中,苻堅淝水之戰失敗,呂光留在武威建立后涼國,以近乎囚禁的方式困厄了鳩摩羅什17年,佛學就誤打誤撞地以這種方式,在武威中轉,廣泛地向東傳播。
另一個就是北涼國國君沮渠蒙遜,受鳩摩羅什影響的他在成就大業前就已是佛教信徒,為方便僧人禪修,他派遣僧人曇曜帶領工匠,在武威城南百里外的天梯山,建造石窟。
也因此,開創了一種新疆以東地區存在的早期佛教造像模式——“涼州模式”,成為后來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的直接源頭。
(天梯山石窟,大佛依山而建,腳下碧波蕩漾,1958年,為解決缺水問題,由于當時對歷史遺跡重視不夠,天梯山石窟旁被規劃了黃羊河水庫,來源@《河西走廊》紀錄片)
如果說武威的美在于人文之美,那么張掖的美則更為直白狂放,簡直可以說是河西走廊的顏值擔當。
離開武威,沿G30高速前行,會途經張掖的山丹縣,距離縣城50公里的地方有個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前由霍去病為屯兵養馬而建,是當前世界規模最大和歷史最悠久的馬場。
山丹軍馬場,來源@《河西走廊》紀錄片
草原是祁連山中段最重要的景觀,在這里,你可以騎上健碩的馬匹,腦海里響起“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一頭扎進藍天白云下,被祁連山、湖泊襯托的高山草原風光里,放飛自我,呼吸自由的空氣!
而如果你人品足夠好的話,或許還能看到萬馬奔騰、塵土飛揚的壯觀景象。
(山丹馬場分為總、一、二、三、四這五個場,一般游人去的是景色最美的一場,在這里還能欣賞到一條幽深的奇妙峽谷,名為“窟窿峽”,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張掖,張國之臂腋,以通西域,自誕生之初,就肩負厚望,它也許不會想到,自己將在千年之后,憑借七彩丹霞地貌而出圈。
張掖丹霞之美,在于一種矛盾、碰撞之感,在親臨目睹之前,你我的固有思維里的丘陵是單調無趣的,你根本想象不到這樣一片荒涼、寸草不生的廣袤丘陵,居然被奇妙地賦予油畫般艷麗的色彩。
張掖七彩丹霞,攝影@《中國自駕地理》
那一丘一巒,一溝一壑,曼妙、遒勁、氣勢磅礴...每一筆都是天地造化無意遺落人間的。也許我們不會像地質學家一樣,清楚地知道它如何形成,但當站在它的面前,就如同與一位上億歲的老者對視著,他悄然無聲,卻帶著一股遠古力量浸入你的心脾,讓你在渾然不覺中震撼許久。
張掖之美并不止這一處,面積廣闊的丹霞和彩丘地貌,在臨澤縣和肅崖南裕固族自治縣之間。
分布在肅南境內的冰溝丹霞,相對沒有七彩丹霞出名,后者以色取勝,前者則以形取勝,最大的特點是連片構成的丹霞像宮殿、像古堡、像窗欞...更值得觀賞者細細琢磨。不管是七彩丹霞還是冰溝丹霞,要想拍到它們最美的模樣,需得在雨后天晴或黃昏時刻。
冰溝丹霞,來源@《河西走廊》紀錄片
除了荒野之美,張掖還有更接地氣的一面,民國詩人羅家倫在游覽張掖后,感嘆道:“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甘州當江南”。
每年7月,位于祁連山北麓的張掖民樂縣十萬畝油菜花進入盛花期,金黃色的油菜花海和碧綠色的麥田參差相間,在藍天白云下流光溢彩,一派高山田園牧歌之景,視覺和嗅覺得到雙重感受,讓人心曠神怡。
民樂縣扁都口,攝影VIP會員·四季藏香
離開張掖一路向西,也就來到了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一座在戈壁灘上崛起的城市,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
由于處于長城文化與絲路文化的交匯點,又是西域進入中原的第一關隘,這里不僅保衛著西北邊防安全,同時也維護著明代絲路的暢通。
嘉峪關最吸引人文愛好者的莫過于雄渾的長城文化,而對于戶外運動愛好者來說,城東北的嘉峪關滑翔基地是個不錯的選擇,以雄鷹的視角,俯瞰無邊無際的戈壁大地。
嘉峪關,攝影@會員·KID
繼續往西,來到敦煌,河西走廊就進入尾聲了。西漢時,敦煌和酒泉分屬兩個郡,但現在已歸屬酒泉市管轄了。
如今,敦煌可謂河西走廊上最耀眼的明星,其洞窟、壁畫和彩塑之精美絕倫,引起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注意,還誕生了國際化的敦煌學!敦煌文化博大精深,小編就不在這里贅言了。但莫高窟的壁畫還是很平易近人的,又萌又生動的內容,觀賞門檻低,仔細琢磨還能得出些有趣的猜測呢!
飛天
菩薩,很潮
對了,還不能錯過敦煌一處沙山與泉水共存的奇異景觀——著名的鳴沙山與月牙泉!
“大漠黃沙,千里駝鈴。河西腳印,樓蘭依舊。武功軍威,灑酒入泉。張國臂掖,敦煌盛大?!?/p>
1200公里,這將是一場時空錯亂、眼花繚亂的人文行旅,大美風光與歷史底蘊齊飛,絕對體驗感滿滿。
如果你想更全面地了解河西走廊,墻裂推薦大家看下紀錄片《河西走廊》,好評率超高!看得人熱淚盈眶,恨不得馬上背起行囊出發!
那么,千里迢迢來到大西北,如果你有更多時間,行程當然可以再擴展一下啊,兩條自駕線路給你準備好了,請查收!
河西走廊,夏秋季節最美哦,制作@《中國自駕地理》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