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音標最早是在1886年,由語言學家保爾巴西所帶領的一群英國和法國語言教師基于教學與研究上的需要,在國際語音學協會的贊助下開發出來的,于1888年公布。最早的國際音標是根據斯威特制訂的的羅馬字母,但之后它又經過數次修正,其最后一次的版本是在1993年,并于1996年又更新一次。每次修改都刊登在《語音教師》上。2005年國際音標新增符號V代表唇齒彈音。
保爾巴西
Paul
édouard
Passy,(1859-1940)法國語言學家,
1886年國際語音學協會的創始人,參與了國際音標的研究
國際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 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和翻譯學家等人。
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里下列音質的對立成分:音位、語調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若要表示諸如咬牙、咬舌和由唇顎裂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則有另一套獲廣泛使用的國際音標擴充系統(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
直到2007年,國際音標共有107個單獨字母,以及56個變音符號和超音段成分。國際語音學學會偶爾會增刪一些符號,或者修正某些符號。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0度啤酒真的沒有酒精嗎?
下一篇:必喝的進口啤酒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