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雪花啤酒老板是日本人嗎》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誰知道雪花啤酒成立有多少年了?是什么性質的企業?
雪花啤酒可是老品牌了,成立于1994年,到現在有20多年的歷史了,起初雪花啤酒是老牌國企,銷量和市場占有額很一般,后來換了侯老板掌舵之后,銷量和市場占有額有很大提升,如今的銷量可以說,年年行業領先。 可百度了解更多
雪花大老板那個國家
你問的是雪花啤酒大老板那個國家嗎?中國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公司是世界第二大啤酒商南非SABMiller公司和華潤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華潤創業集團合資形成,由華潤創業集團控股。所以可以說雪花啤酒就是中國的。
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是香港華潤集團在國內投資的大型啤酒集團。其中在沈陽成立了第一家華潤雪花啤酒(遼寧)有限公司,生產"雪花牌雪花啤酒"和"雪花牌沈陽啤酒"兩大系列。所以說雪花啤酒是屬于華潤雪花啤酒集團。
華潤雪花背后的老板是誰
從2003年開始,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加入WTO之后,進一步開放的中國市場逐漸融入到了世界經濟的均衡游戲中,外資對于中國市場化的走向進一步確定。
進入2005年,外資進入中國啤酒業的步伐更為快速:
合資公司華潤雪花啤酒4月11日以1.25億人民幣收購阜陽市雪地啤酒;
青島啤酒當天也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批準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在青島啤酒的股權比例將由原來的9.9%增加至27%,成為青島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東;
4月18日,全球啤酒著名品牌“喜力”在上海簽約收購了“蘇啤老大”——大富豪公司40%的股份;
同期,燕京啤酒也拋出全國發展新策略:公司正瞄準華東及華南啤酒市場,今年起擬斥資3億至5億元人民幣用作收購,預期今年落實一至兩個項目。
比利時英特布魯、英國紐卡索、荷蘭喜力、丹麥嘉士伯、日本朝日等跨國啤酒巨子也通過各種形式介入了中國啤酒產業。
“隨著外資收購速度的加快,中國啤酒市場的競爭正在發生變化:最初啤酒行業有1000多家企業,經過收購兼并,目前還剩下400多家,今后啤酒企業的數量還將減少。而這種競爭最終將帶來更高層面的較量?!睂τ谕赓Y的強勢進入,燕京啤酒集團副總經理畢貴索認為,“中國啤酒市場現在全球最大,而歐美多數市場已經飽和甚至萎縮,中國顯然是國際資本的一個理想目標,國內啤酒企業不但要抗衡外來資本,還要應對國內市場的競爭和整合,我們任重而道遠!”
資本整合:規?!傩б?
整合大潮一浪勝似一浪,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兼并整合后的兩家人如何實現“1+1≥2”,處在第一、第二啤酒集團之外的300多家啤酒廠如何在國際化的市場大潮中定位自己,無疑成為眾多企業面臨的新課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外資就已看好中國的啤酒市場,50多家洋啤酒潮涌而至,當時國內的多數大中啤酒集團被外資控股或收購,經過幾年時間的磨合最終還是因為不適應中國特殊的國情和市場環境而紛紛兵敗。
經過十幾年的拼殺,以青啤、燕京、雪花為代表的中國啤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但目前我國整體上仍有1/3的啤酒廠不具備盈利能力,靠低成本收購完成其擴張的青島啤酒總經理金志國感觸頗深:“與國際啤酒大公司相比,青啤在資產、贏利能力、創新能力、國際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差距!”
啤酒行業是一個靠規模實現效益的行業,但“規?!傩б妗薄I晕⒒仡櫼幌?,我們不難發現,青島啤酒在早期的收購過程中,過于強調擴張的低成本概念,結果背負了一大堆“小舢板式”啤酒企業,當期成本低而運營成本高,較重的歷史包袱使青啤到現在為止仍沒有形成真正的戰斗能力。青啤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積極探索國際化合作,引入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彌補前期的不足。
反觀燕京,則采用了“強強聯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當期成本高,但后面的工作相對比較好開展?!皬姀娐摵稀蹦J降碾y處在于雙方都比較強大,個性十足,都是稱雄一方的諸侯,誰都不服誰,這是問題的一面。但也正是由于都有這樣的個性,他們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像燕京收購的漓泉啤酒,其總資產貢獻率現在達46.7%,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單產產量、利稅晉升到行業5強,雙方的市場、人才、機制優勢和資本、技術、品牌優勢均得到了較好發揮,規模效應得到充分展現。
“規模對啤酒行業來講是有意義的,但現在很多大廠的規模效應沒有發揮出來,這跟他的整合能力或者思路有關系。好多大公司表面上是一個公司,是一個大老板,實際上還是自己管自己那一塊、各自為政,規模效應沒有發揮出來。啤酒作為一種快速消費品,規模、布局確實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它是幫助我們實現市場占領和品牌提升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或過程,但它僅僅是一個過程,而非最終目的?!睂τ谌绾谓鉀Q“1+1≥2”的問題,快速成長為行業三巨頭之一的華潤雪花啤酒的老總王群也深有感觸。
狂歡序幕拉開
經過產業整合后的啤酒企業,已經認識到了產業整合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建立全國性品牌的價值和意義。其中南北市場資源整合成為各家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戰略的工作重點。去年和今年,青島、燕京、華潤三巨頭都已到或將到廣東投資建廠,繼華潤啤酒6.8億元在東莞建立年產30萬噸啤酒的生產基地后,燕京啤酒又在佛山設下10萬噸生產線,而青島啤酒已在粵形成深圳、佛山、珠海三個生產基地。
2005年,各家企業在積極落實區域布局的同時,更是積極實施自己的差異化產品戰略,紛紛爭搶高端產品市場。雖然其市場較小,但利潤很高。2004年燕京啤酒用占總產量20%的高端啤酒實現了50%的利潤,高端啤酒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目前已有多家在2004年有重大舉動的外資啤酒企業宣稱,今明兩年將向市場全面推出自己的高檔品牌,除去塑造其品牌形象的意圖而外,更是期望在高檔啤酒市場中能夠分得一杯羹。
另外,今年南(廣州)北(北京)兩個市場的動態也非常值得關注。去年和今年,青島、燕京、華潤三巨頭紛紛到北京、廣東投資建廠,構筑戰略要塞;而青島啤酒今年更是大舉進軍北京市場,高、中、低端全面進入,南北對決之勢業已形成。
品牌打造上各方亦是不遺余力,華潤2004年請來世界級營銷大師科特勒,為其“雪花”品牌出謀劃策,顯示出本土啤酒品牌意識的不斷深入。
燕京在2005年新年剛過,便傾力參與“世界十佳運動員”的評選活動,借勢掀起了新一輪的體育營銷高潮……
理性看待國際化
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經過一番并購和發展后,現在的青啤、燕京、華潤三大啤酒集團暫居第一梯隊,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緊隨其后。
但AB、SAB、英特布魯、喜力這些世界啤酒行業的巨頭,在經過了原始積累階段后,還會久居人下、藏身其后嗎?中國的啤酒企業如何與這些世界級選手同場競技?結果會怎樣?一二軍團中僅有的兩個未被外資操縱的本土啤酒企業——燕京和金星未來的命運又會如何?
“我們必須明確:國際化只是一個過程,并不是最終的結果!”在關于國際化的問題上,燕京啤酒集團的副總經理畢貴索明確表示:“燕京啤酒國際化的最終目的必然是為了發展中國的民族啤酒工業、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啤酒品牌?!?
如今世界幾大啤酒巨頭均已在中國安家落戶,面對新一輪來勢洶洶的國際資本浪潮,擺在中國啤酒業面前的是鮮花還是荊棘?是坦途還是陷阱?是國際化還是被國際化?在未來的幾年時間里,中國啤酒業將走向何處?國際啤酒巨頭與中國啤酒的角力誰能勝出?中國的啤酒品牌能否成功突圍?
關于《雪花啤酒老板是日本人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