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國產啤酒真的很差勁嗎》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啤酒業(yè)迎來大變局 華潤雪花“戰(zhàn)高端”強勢起步
本報記者 許潔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各個行業(yè)都經歷了疫情大考,同時,疫情也成為了行業(yè)洗牌的加速器。作為大快消行業(yè)的啤酒行業(yè),也正迎來一場行業(yè)大變局。
11月18日,華潤雪花啤酒迎來 歷史 上第一次全國性渠道伙伴大會,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齊聚深圳,在“聚力高端,創(chuàng)夢未來”的主題下,共同分享了華潤雪花的當下與未來。這次“首秀”,不僅讓外界看到了蝶變中的華潤雪花,也傳遞了一種信號——沉寂多年的啤酒行業(yè)將不再寂寞。
做大高端成啤酒企業(yè)共識
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份,全國規(guī)模以上啤酒企業(yè)累計產量為2996.2萬千升,同比下降7.5%。其中,10月份全國啤酒產量為187.6萬千升,同比下降11.3%。
如果僅僅從產量數據來看,啤酒行業(yè)的產量在年內總體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但從個體來看,情況卻大不相同,青島啤酒今年前三季度雖然銷量下滑,但凈利潤卻在同比增長;華潤雪花雖然沒有公布三季報,但上半年的啤酒銷量雖也同比下降,但凈利潤卻增幅明顯。
據華潤雪花公布的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潤雪花整體啤酒銷量603.9萬千升,較去年同期下降5.3%;但公司實現(xiàn)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1.1%,第二季度的銷量、營收、利潤三項指標均創(chuàng) 歷史 新高。
啤酒龍頭企業(yè)營收下滑、凈利潤卻同比增長的背后,彰顯了啤酒行業(yè)已開始從規(guī)?;l(fā)展時代邁入高質量發(fā)展時代,做大高端已成為啤酒企業(yè)的主要目標。作為國內啤酒行業(yè)龍頭企業(yè),華潤雪花的業(yè)績變化基本代表了行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方向,聚焦高端、決戰(zhàn)高端不僅僅是華潤雪花一家要做和在做的事情,發(fā)力高端已成為啤酒企業(yè)的共識。
對于啤酒行業(yè)的變化,中國流通協(xié)會秘書長秦書堯認為,這兩年是國產啤酒的關鍵之年,也是企業(yè)劃分分水嶺的重要時期。
秦書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高端化會帶來產品集中度提高,企業(yè)的效益、利潤、規(guī)模也快速膨脹,如果這時候誰落后半步,結果就有可能一落十步。啤酒行業(yè)這兩年的發(fā)展有點像白酒,華潤雪花集合2.8萬名員工的整體力量,未來發(fā)展一定有很大變化?!?/p>
中國酒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理事長何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啤酒行業(yè)將迎來一場大變革。
曾經,中國的啤酒被稱為“工業(yè)啤酒”,拿啤酒當飲料賣,價格卻不及飲料甚至一瓶水的價格。如今,在消費升級的催化下,啤酒行業(yè)也迎來了“高端化”變革期。
在何勇看來,啤酒行業(yè)可以分為兩個發(fā)展階段。其中,1.0階段是為了“喝飽”;到了2.0時代,“好喝”“喝好”成為大部分消費者的追求,這樣的局面為啤酒企業(yè)和整個行業(yè)都將帶來很大沖擊。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國內前五大啤酒的市場份額超過85%,隨著國產啤酒向高端化不斷邁進,國內啤酒企業(yè)的座次排名會否被改寫?
何勇給出的判斷是,消費者對品位和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啤酒行業(yè)因此迎來重大發(fā)展機遇。“我們的啤酒企業(yè)應該看重相對高端市場化的機遇,以及給中國啤酒業(yè)帶來的天翻地覆式的變化和改造能力。誰具備改造這個市場的能力,誰就占了先機?!?/p>
華潤雪花要做業(yè)內領航者
縱觀國內啤酒行業(yè),雖然此前也存在一些國產高端啤酒,但總體來看,國內高端啤酒的市場份額一直被外資品牌所掌控,國產啤酒企業(yè)活得十分艱難。不過,隨著華潤雪花等龍頭酒企在高端市場發(fā)力,市場格局正在慢慢發(fā)生變化。
“過去3年,我們做了5年的事情。今年是華潤雪花決戰(zhàn)高端戰(zhàn)略啟動的第一年,在行業(yè)最艱難的時候,我們一起創(chuàng)造了 歷史 上最好的業(yè)績。在目前從‘十三五’邁向‘十四五’的 歷史 交匯點,華潤雪花將要開啟更大夢想,需要大家在一起聚力、一起暢想、一起打開。”華潤雪花黨委書記、總經理侯孝海在首屆全國渠道伙伴大會上信心滿滿地表示,“到2025年,華潤雪花啤酒的高端市場、利潤和市值都會超越目前的對手?!?/p>
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勇闖天涯SuperX、馬爾斯綠、匠心營造、臉譜等四大中國品牌和喜力、蘇爾等四大國際品牌,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進行了一場近距離的對話。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作為華潤雪花的掌舵者,侯孝海的這份自信不僅來自戰(zhàn)略定位的準確,還來自一線實戰(zhàn)的檢驗。2020年是華潤雪花決戰(zhàn)高端的第一年,雖然也受到疫情沖擊,仍收獲了 歷史 上最好的成績單。這份成績單,就是華潤雪花戰(zhàn)略落地執(zhí)行情況的一面鏡子。
2020年是華潤雪花“3(2017-2019)+3(2020-2022)+3(2023-2025)”戰(zhàn)略的第二個“3年”的開始。該階段的任務是“戰(zhàn)高端”“提質量”“增效益”。
侯孝海表示:“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可能還覺得自己的高端能力不強,覺得主要競爭對手的高端能力很強。但今天,所有的雪花人都認為,我們的高端能力也很強,對手未必就那么強。我們已在高端產品的組織、人才、渠道、終端拓展等方面積累了雪花特色的方法、理念和工具?!?/p>
據華潤雪花啤酒發(fā)布的公告顯示,2020年1-9月份,歸屬于公司股東的綜合利潤約為36.5億元。繼上半年凈利潤超過百威亞太后,華潤雪花前三季度的綜合利潤又一舉超過青島啤酒,并連續(xù)14年實現(xiàn)銷量第一。
去年將喜力中國收入旗下后,華潤雪花在今年5月份推出新品“喜力星銀”,在上市后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伴隨“4+4”戰(zhàn)略的進一步推進,其他喜力產品也將在下半年陸續(xù)上市。
喜力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裁Richard Weissend表示,喜力品牌今年也獲得華麗的增長,將實現(xiàn)在中國上市以來最高的銷量。接下來,喜力旗下的紅爵(AMSTEL)和悠世白?。‥delweiss)也將被引進中國市場。
此次合作伙伴大會匯聚了上千人,一起為華潤雪花的未來發(fā)展蓄勢蓄能。作為酒業(yè)最微妙且最關鍵的廠商關系,華潤雪花也找到了處理方案,公司專門成立渠道發(fā)展部為經銷商賦能。
所有勢能都在向華潤雪花靠近,侯孝海在大會上表示,此時的華潤雪花決戰(zhàn)高端正當勢?!罢驹?歷史 正確的一邊,積聚動能、乘勢向上,在高端領域和利潤上全面超越對手,做啤酒行業(yè)的領航企業(yè)。”
對于華潤雪花的整體表現(xiàn),何勇表示,華潤雪花作為目前國內第一大啤酒品牌,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品質自信。有這兩點作為基礎,我很看好華潤雪花的未來發(fā)展?!霸诟叨嘶穆飞希蟊妼θA潤雪花的認知并不難,大象轉身是可行的,而且也可以轉得很快?!?/p>
在華潤雪花啤酒全國合作伙伴大會結束后,華潤雪花啤酒的股價也連續(xù)走高,創(chuàng)出59.65港元/股的 歷史 最高價,市值已接近2000億港元。
國產啤酒的騙局你知道多少?
國產啤酒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那就是走在自我毀滅的道路上。
夏天來了,又到了喝啤酒吃小龍蝦的季節(jié)。
前兩天,良叔請團隊小伙伴們吃小龍蝦,給大家點了幾瓶進口啤酒解辣。
有個很喜歡喝啤酒的小伙子,連連稱贊:
第一次喝進口啤酒,想不到竟然比國產啤酒好喝太多了。
看著他驚訝又滿足的表情,我想起多年前,剛來深圳,有個領導帶我去吃飯,當時第一次喝優(yōu)質的進口啤酒,我也有同樣的感慨。
也是從那時起,就一直指望中國能生產出一款好點的啤酒,不敢說比肩茅臺,但最起碼,你得是真正的啤酒啊。
不要驚訝我這種說法,這個行業(yè)我略知一二,說句實話:
其實,大部分國產啤酒,并不是啤酒,而是啤水。
0 1
國產啤酒最近幾年銷量并不好。
從2014年開始,產量首次出現(xiàn)下滑,到2015年大幅下降5.1%,之后的增速分別為:-0.1%、-0.7%、0.5%。
不僅負增長,而且產能利用率極低,徘徊在50%左右。
有很多工廠也關閉了,銷量第一的華潤雪花也撐不住,就在2018年,一口氣關停了十幾個分廠。
與之相反的是,進口啤酒銷量迅速攀升,每年幾乎以超過50%的速度在增長,進一步沖擊了國產啤酒。
雖然國產啤酒價格確實便宜,但依然被進口啤酒追著打。
難道低價的薄利多銷策略,完全失效了嗎?
顯然不是。僅僅只是因為質量太水了。
水到什么程度呢?
純正的好啤酒采用精釀艾爾工藝,而國產啤酒大多是拉格工藝,俗稱工業(yè)淡啤,就是在夜宵擼串時,幾塊錢一大瓶的那種,越喝越寡淡。
本來釀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就4種: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
但國產工業(yè)淡啤,真是摳到家了,不僅在制作工藝和發(fā)酵時間上動手腳,更是在原材料上搞搞事。
為了節(jié)約成本,大量采用大米、玉米等淀粉輔料,來壓縮麥芽的比例,成本自然降低不少。
然而,這種口感非常寡淡,如同喝涼水,絲毫沒有啤酒應有的粘稠感。
更沒有啤酒那種特有的“苦澀”味。
很多人有個誤區(qū),認為苦味太重的啤酒不好喝,是劣質啤酒。
錯了。
啤酒的苦味,其實來源于啤酒花,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新疆、甘肅、內蒙古、四川、黑龍江等地。
它在生長期,是這樣子的:
啤酒花是“啤酒的靈魂”,它賦予了啤酒獨特的氣質——迷人的苦澀和清爽的香氣。
不僅如此,它還是一種天然的“防腐劑”。
如果不放或者少放啤酒花,那么啤酒都不能存放14天以上,極易變酸或腐壞。
但國產工業(yè)淡啤,為了節(jié)約成本,加入糖漿或其他原料,不斷稀釋啤酒花比例。
當最核心的麥芽和啤酒花比例不斷降低,那么幾乎就只剩下水了。
國產工業(yè)淡啤的含水量,高達90%以上。
所以你會經??吹接腥艘豢诖狄淮笃浚煌砩暇椭ㄉ蹬Fぃ恢挥X干完一箱又一箱。
大多數時候,并不是因為酒量好,而是那啤酒實在太淡了。
哥們,你喝的哪里是啤酒啊,那簡直就是涼水和憂傷的混合物啊。
0 2
我們再來看看,國產工業(yè)淡啤的成本結構。
以一瓶5元的啤酒為例:
包裝費約占30%,也就是1.5元;
分銷成本、運輸費、稅費合計20%,是1元;
生產和人工成本16%,是0.8元;
麥芽、啤酒花等原材料約占14%,是0.7元……
也就是說,最大的成本居然是包裝費,而最重要的原材料,其實占比最少。
5塊錢的啤酒,原料只花了0.7元。
這樣的啤酒,真的好喝嗎?能喝得放心嗎?
即便如此,還有很多被誤導的人,居然在為國產工業(yè)淡啤站臺:
5塊錢能買500毫升啤酒,這么一大瓶,還如此便宜,你就知足吧。
但即使這么便宜的啤酒,打起廣告來,卻是大手筆。
在大排檔和超市里,印有品牌商Logo的精美遮陽傘、桌椅和冰箱非常多,而且?guī)缀醵际敲赓M贈送的。
還有很多推銷啤酒的漂亮小姐姐們,據說提成很高,有不少人月入過萬。
那這些費用從哪里來?
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埋單嗎?
這讓我很懷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是國產啤酒的黃金時代。
那時候的國產啤酒,色澤金黃,麥香濃郁,真的可以稱之為“液體面包”,和現(xiàn)在的進口啤酒差不多。
為何現(xiàn)在就淪落至此,從啤酒變成了啤水?
說白了,就是廠商為了省錢,再多賺錢。
看看現(xiàn)在國產工業(yè)啤酒的原麥汁濃度和酒精度,你就懂了。
原麥汁濃度越低,意味著啤酒越沒味道,酒精含量也會越低,酒味就越寡淡。
現(xiàn)在的國產啤酒,原麥汁濃度基本上是10P,低的可能只有8P。
10P是一個分水嶺,很少看到有國產啤酒高于10P的。
這是為啥?
因為8P相比于12P,可以節(jié)約50%的大麥。
另外,大米在國產啤酒原料的占比越來越高:
2002年,麥芽占12.6%,大米是2.9%;
2010年,大米占8.1%,提升了2.8倍。
到現(xiàn)在,又一個10年過去了,這個數據查不到了,以前還在年報中公布一下,現(xiàn)在毫無蹤影。
這個“偷天換日”的技巧,真妙。
啤酒釀造過程中,原本上不了臺面的大米,卻從配角悄悄升到主角位置。
只是因為,最貴啤麥的價格,是普通大米的10倍左右。
當然,你“偷工減料”,賣的便宜點也就算了。
更可恨的,是那種無下限割韭菜的。
有一次宵夜,驚喜的發(fā)現(xiàn),某國產品牌推出“精釀啤酒”,要70多元一瓶。
我心想著,價格這么貴,又是行業(yè)第一大品牌,還是“精釀”,那質量肯定沒得說啊。
但只喝了一口,我就知道,上當了……
我并不死心,又一次出去吃飯,發(fā)現(xiàn)了一瓶138元的“原漿啤酒”,用黃色油紙包著,透漏著一絲貴族氣息。
這一定是好酒了,馬上買了一瓶,然而,喝到第二口,發(fā)現(xiàn)又上當了……
也許包裝能提升逼格,也許價格能彰顯檔次,但是,口感真的騙不了人……
0 3
你可能會說我一個人的口感太過主觀,其實群眾們會用腳來投票。
國產啤酒不好喝,那就買進口的。
2011年至2016年間,啤酒進口量從64203千升猛躥到646384千升,6年上升10倍。
現(xiàn)在可就更多了,因為這兩年在很多超市貨架上,進口啤酒已經隨處可見,網上下單也很方便。
為什么進口啤酒,雖然價格貴,卻依然越賣越好?
因為對比之下,國產工業(yè)啤酒的坑,實在太多了。
第一坑,配料表中有糖漿。
無論哪種糖漿,加在啤酒中,就是為了提高啤酒的發(fā)酵率,從而減少生產成本。
這極大影響了啤酒的口感和營養(yǎng)價值。
因此,配有糖漿的啤酒,口感不會那么純,體驗感極差。
第二坑,配料表中沒有麥芽,只有大米或淀粉,或者大米、淀粉排在麥芽和啤酒花之前。
就釀造工藝而言,純麥芽釀出來的啤酒,口感最正宗、醇厚,不過成本也最高。
于是聰明的工程師們,退而求其次,在麥芽中摻雜一些大米和淀粉,這產品研發(fā)能力真強。
第三坑,玩文字 游戲 ,打擦邊球。
一些啤酒大廠,稍微“高端”一點的是“純生”系列。
大部分國產工業(yè)啤酒,都是高溫滅菌消毒,大大影響了啤酒的新鮮感。
而純生,是一種新的釀造工藝,采用無菌膜過濾技術,所以口感比較好,賣得也稍微貴一點。
不良廠商自然有在包裝上動手腳的動機了。
于是有商家把純生二字弄得很大,再到下面加一個極小的“態(tài)”字。
乍一看是“純生”,仔細看卻是“純生態(tài)”。
但是正規(guī)的啤酒種類,只有純生啤酒,卻沒有“純生態(tài)啤酒”之說。
第四坑,原麥汁濃度太低。
我們前面說過,啤酒的原麥汁濃度高,成本就高,質量也更好。
10P是一個分界線,原麥汁濃度低于10P的啤酒,一般酒精度也很低,穩(wěn)定性差,保存時間短。
可悲的是,國產工業(yè)啤酒,極少有超過10P的,大部分徘徊在8P-10P之間。
而進口啤酒,絕大部分都在11P以上。
其實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實實在在可以看見的,通過包裝和數據,你可以辨別真假與好壞。
但背后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那就不好說了。
我只知道,30多年前我們老家附近有個本地啤酒廠,那時候一列列裝滿大麥的火車開進廠區(qū),啤酒銷量也很好。
但后來被一個大牌啤酒廠收購,運進廠里的大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直線下滑。
產出的啤酒再也喝不出從前的味道,銷量也遭遇滑鐵盧,沒幾年就關廠倒閉了。
0 4
其實,一瓶5塊錢的國產啤酒,原料只有7毛錢左右,在這個上面動手腳,有點本末倒置。
一味地壓縮原料成本,導致口味越來越差,從啤酒變成了啤水;而與此同時,包裝費和廣告營銷費卻居高不下。
宣城古泉啤以前為什么倒閉
安徽省古泉啤酒廠,創(chuàng)建于1972年,1980年興建萬噸啤酒車間,是安徽省建廠最早的啤酒企業(yè)之一,2000年被列為全省首批14戶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試點企業(yè)之一,2001年3月改制為公司。改制后正逢中國啤酒行業(yè)兼并風潮,各大啤酒集團紛紛加入兼并浪潮,國外企業(yè)也紛紛投入瓜分市場行列。古泉啤酒直接受到沖擊,市場份額不斷下降,經營理念已經不能適應風云變化的啤酒市場。同事還陷入自身管理方面的困境,終于資不抵債,2005年10月重慶啤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宣城市國城投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出資組建重慶啤酒集團宣城古泉啤酒有限公司。
關于《國產啤酒真的很差勁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