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岳》中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總寫泰山的宏體壯闊景色的詩句為:
《望岳》中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總寫泰山的宏體壯闊景色的詩句為: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
“齊魯青未了”一句,是經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
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出自誰的作品,詩名是什么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商隱 【作品】:夜雨寄北 【內容】: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南陵別兒童入京 【內容】: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三、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請問這首詩的名字
《上邪》出自于漢樂府民歌。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詞:??菔癄€,愛情仍然堅貞不變。“山無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確是“短章中神品”。“山無陵”中“陵”指山峰,這句話的意思是“高山變平地”(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而在《還》劇中,將這句深化 “愛”之主旨的誓言反復念為“山無棱”,不由讓人貽笑大方了。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棱”為物體上不同方面的兩個平面連接部分。如“棱角”。“山怎能沒有棱角”?“千巖競秀”從何而來?山無棱角,何來“無限風光在險峰”。所以說瓊瑤在對《還》劇的創作中,將《上邪》這首情歌引用錯了。
四、巍峨古寺在山中,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每人分三個,小僧三人分一個。問,大小僧各幾人
假設大和尚有X人
3X+(100-X)/3=100
9X+100-X=300
8X=200
X=25
大和尚有25個人
小和尚有75個人
五、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句詩描與的是哪一個季節
一、回答:
1、寫的是秋季。
2、分析:卻話巴山夜雨時,所要“話”的內容是“巴山夜雨漲秋池。”,也就是秋天。
二、擴展知識:
1、原詞欣賞: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作品簡介:《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復信。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這首詩構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讀者,令人百讀不厭。
3、作者簡介:李商隱(813—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有《李義山詩集》。
六、山中留客 張旭 讀了這首詩,你認為那位“擬歸”的客人會留下來嗎?結合你對詩歌的理解談談。
會留下來。他對客人進行挽留。你怕下雨嗎?下雨不過是把你的衣服打濕而已,在這山中,即使是晴天也不會讓你的衣服干著,那么你又何必害怕下雨了?留下來吧!何不欣賞欣賞這雨中美景呢,可是別有一番風味??!
其實這首試只是從“雨”道來,而發散開去的卻又富含哲理。人們看事物不能只看到一面(如只看到下雨),卻沒看到其另一面(晴天也有“雨”)。那么,這么一發散,著兩句就給人以更深的哲理,其意義早以超出山中之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