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有沒有采用發酵技術
麒麟啤酒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啤酒,它是日本麒麟啤酒公司生產的。該產品創始于1898年,它在日本的啤酒市場中自1954年以來,一直保持頂峰的地位,獨占鰲頭,在世界各地也頗受歡迎。據悉,單有許可證生產及銷售的國家就達50多個,1996年總產量達324萬千升。麒麟啤酒采用低溫下面發酵工藝釀造,一罐法生產;原料全部使用優級大麥、香型酒花,釀造水質較軟。麒麟啤酒香味醇厚,口感清爽,泡沫豐富,潔白細膩,二氧化碳含量足,殺口力強。
2. 啤酒有沒有采用發酵技術的
工業啤酒一般多用的是拉格工藝。
3. 現在啤酒廠最常用的發酵方法是什么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制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1、麥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
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后熟。
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分級。浸麥: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至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
發芽:浸水后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
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后的麥芽水分為3~5%。
貯存:焙燥后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后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2、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后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于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后,維持在適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
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后,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后,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
發酵:冷卻后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
后酵:為了使嫩啤酒后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于飲用。
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3、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后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準,盡量減少CO2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于當地銷售。
罐裝:罐裝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后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后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
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增添涂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掌拷浗坎郏▔A液2~5%,40~70℃)浸泡,然后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后,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4. 啤酒發酵嗎
由于傳統原因,啤酒發酵溫度一般低于啤酒酵母較適成長溫度(25~28℃)。上頭發酵啤酒的接種溫度一般操控在18~20℃,下面發酵啤酒的接種溫度一般操控在 8~10℃。
采用低溫發酵工藝的主發酵開始溫度為5~7℃,一般6.5~7℃。發酵較高溫度因菌種差別和麥汁成分差別而差別,一般在 8~10℃。溫度偏低,有利于下降發酵副產品的生成量,α-乙酰乳酸的組成量削減,雙乙酰、高 級醇、乙醛、H2S和二甲基硫的生成量也削減,啤酒口味清爽,泡沫性能好,合適生產淡色啤酒。
5. 啤酒的發酵工藝
啤酒發酵分為兩段,這兩段所需溫度也是不同的
1.第一段為高溫發酵期,一般在8到12度之間,這個階段主要的作用就是讓啤酒酵母和啤酒酒糟起到發酵的作用,讓酵母盡快的完成糖轉化為酒精的過程
2.第二段為酒液低溫儲藏期,一般控制在0度左右,開始的時候是促使酵母遇冷沉降或者上浮聚集,利于酵母的回收處理,再者就是酒液的后成熟
6. 發酵技術在啤酒釀造中的應用
1、乳酸有很強的防腐保鮮功效,可用在果酒、飲料、肉類、食品、糕點制作、蔬菜(橄欖、小黃瓜、珍珠洋蔥)腌制以及罐頭加工、糧食加工、水果的貯藏,具有調節 PH 值、抑菌、延長保質期、調味、保持食品色澤、提高產品質量等作用。
2、調味料方面,乳酸獨特的酸味可增加食物的美味,在色拉、醬油、醋等調味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酸,可保持產品中的微生物的穩定性、安全性,同時使口味更加溫和。
3、由于乳酸的酸味溫和適中,還可作為精心調配的軟飲料和果汁的首選酸味劑。
4、在釀造啤酒時,加入適量乳酸既能調整 pH 值促進糖化,有利于酵母發酵,提高啤酒質量,又能增加啤酒風味,延長保質期。
在白酒、清酒和果酒中用于調 PH,防止雜菌生長,增強酸味和清爽口感;緩沖型乳酸可應用于硬糖,水果糖及其它糖果產品中,酸味適中且糖轉化率低。乳酸粉可用于各類糖果的上粉,作為粉狀的酸味劑。
5、天然乳酸是乳制品中的天然固有成分,它有著乳制品的口味和良好的抗微生物作用,已廣泛用于調配型酸奶奶酪、冰淇淋等食品中,成為倍受青睞的乳制品酸味劑。
7. 啤酒傳統發酵工藝
頂部和底部可以被簡單理解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啤酒:艾爾和拉格(原始概念)
艾爾是頂部發酵,對環境溫度要求在20-24度,長期以來是手工釀酒的傳統方法。這種發酵方式風味會更加多樣,但相對不那么穩定。在制冷技術發展起來之后迅速被拉格取代,但隨著無菌技術的普及近年來又煥發第二春。
而拉格是采取底部發酵,發酵過程中酵母沉在桶底。發酵要求溫度在16度以下(個人感受),這種發酵方式不易污染且容易控制,被工業啤酒廠采用較多,并且幾乎統治了低價啤酒市場。
8. 啤酒發酵方式
啤酒的種類很多,而且根據不同標準可劃分成眾多類型,那啤酒按工藝分為哪三類呢?根據釀造工藝,啤酒可劃分為最常見的拉格lager、艾爾ale以及少見的拉比克Lambic,由于拉比克工藝僅在比利時少量存在,所以通常被認為只有拉格和艾爾,但實際拉比克是最獨特、釀造難度也是最高的。
啤酒根據工藝劃分
1、拉格啤酒lager
拉格啤酒是如今最常見的啤酒種類,其發酵溫度為5-10度的低溫,發酵時酵母在液體下面工作,亦被稱為“下發酵”,釀造周期比較短,是在工業化之后才出現的釀造工藝,釀出來的啤酒風味比較單調,但口感比較清爽,有明顯的苦味,其中以淡色拉格為主,國內啤酒基本都是這種工藝釀造的。
2、艾爾啤酒ale
艾爾啤酒也就是如今常說的精釀啤酒,目前受歡迎度越來越高,雖然在國內近些年才興起,但在世界范圍,艾爾工藝才是最傳統的,其發酵溫度在10-20度,發酵時酵母在液體上面工作,亦被稱為“上發酵”,釀造周期比較長,在國外這種釀造工藝一直都存在,釀造出來的啤酒口感醇厚、風味多樣,因此類型也是最多的。
3、拉比克啤酒lambic
拉比克啤酒屬于自然酸釀啤酒,發酵溫度為10-16℃,利用空氣中漂浮的野生酵母發酵,在發酵之前會采用開放式的鑄鐵鍋爐煮汁,釀成啤酒后還會儲存在橡木桶中3年才裝瓶,通常拉比克啤酒采用軟木塞封口,保存得當可以存放20年以上,具有極強的陳年能力,絲毫不輸葡萄酒。
不過拉比克啤酒極為少見,目前主要集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以西、Lambeek與Wolverten之間的小鎮,在拉比克啤酒中,還細分為香檳啤酒Gueuze、水果啤酒Kriek、以及法老啤酒Faro,口感風味各不相同,現在你知道啤酒按工藝分為哪三類了吧,平常喝的主要是拉格和艾爾,不妨來點拉比克啤酒嘗嘗。
9. 啤酒有沒有采用發酵技術發酵的
主要就是使用酵母性能的區別
下面發酵啤酒發酵結束后酵母聚集沉降于發酵液底部,國產啤酒99.9%以上都屬于下面發酵啤酒
上面發酵啤酒發酵結束后酵母懸浮于發酵液中或表面,上面發酵啤酒在西歐尤其是英國比較多,其他地區都比較少
其他工藝也有一些區別,太復雜這里講不了
10. 啤酒釀造發酵
技術如下:
第一步原料:大麥芽1斤,水5斤,雞蛋清1—2個,酒花0.7—0.8錢,白糖1兩及酵母泥適量。
第二步加工方法:
1、麥芽汁的制?。簩⒁唤锎篼溠糠鬯椋游褰锼當嚢杈鶆蚍旁谒″佒校从脽崴M行加熱),徐徐加溫至55—65℃,保持三小時左右。中間每隔半小時攪拌一次,溫度不可忽高忽低。以三小時后,每隔十分鐘取出一點麥芽汁用磺酒一滴進行檢查,若無蘭色出現,說明淀粉已轉化成麥芽糖,糖化操作已完成。
用紗布過濾除去殘渣。殘渣可加入少量熱水浸泡,沖洗,再過濾后廢棄。將兩次過濾所得濾液混合在一起(約2500毫升,若不足可加白糖水補充)。為了有利于麥汁的澄清,將蛋清先用筷子打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麥汁中,另加酒花0.7—0.8錢白糖一兩。如無酒花,可用0.5兩柚皮或桂皮代替。麥汁加熱煮沸30分鐘,然后經沉淀,過濾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卻至10—12℃備用。
2、前發酵,酵母的添加與繁殖制啤酒所用的酵母最簡單的辦法是取含有活酵母菌的桶裝生(鮮)啤酒做菌種,其用量為麥汁量的10%,或使用啤酒廠的副產品一酵線泥,用量為殫汁計量的0.5%左右。在一個消毒過的容器內,先將麥汁250毫升(或啤酒酵母泥2.5錢)混合均勻,用已殺過菌的棒了攪拌均勻,在20—25℃的濕溫下培養12—24小時(酵母的添加量越多,起發時間越短),經常攪拌,等發酵旺盛后,再倒入較大的容器內,加入所有的麥汁進行發酵。
3、主發酵:在麥汁中添加酵母18—24小時后,液面開始有魄泡沫升起,稱為起泡。經過2—3天后,泡沫起來越來越多,稱為高泡期。延續2—3天后,泡沫逐漸下降,稱為落泡。
主發酵的溫度應控制在8—12℃為宜,發酵時間約經過5—7天左右。落泡之后,口嘗發酵液,喝到口中感到醇厚柔和,具有麥芽的香味,飯后殺口,不應有酸味或其它怪味,這就是嫩啤酒了。
11. 傳統啤酒發酵方法
發酵和后熟按以下工藝進行: 可在一個錐形罐中進行,既“一罐法工藝”;發酵在錐形發酵罐中進行,冷貯藏在錐形貯酒罐中進行,這就是兩罐法工藝。
同樣可行的方法還有:發酵在錐形罐中進行,而后熟和貯藏則在傳統貯酒罐中進行。一罐法工藝有以下優點:清洗消耗少,因只有一個容器必須清洗;轉入空罐時CO2損失少;酒損少,因沒有了管道中殘酒的損失;所需的工作時間少,因不用倒罐;節約能源,因不用倒泵。沒有氧侵入的危險。
從經濟角度和環境保護角度出發,必須回收CO2,只有在高溫后熟工藝中和較低壓力下才需要CO2(碳酸化處理)。每個罐子基本上都需要冷卻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