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啤酒的釀造工藝過程
啤酒最早出現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于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地區。這一歷史事實可以在王墓的墓壁上得以證實。
史料記載,當時啤酒的制作只是將發芽的大麥制成面包,在將面包磨碎,置于敞口的缸中,讓空氣中的酵母菌進入缸中進行發酵,制成原始啤酒。由于谷物的殘渣及雜菌污染,酒的味道可想而知。
公元6世紀,啤酒的制作方法由埃及經北非、伊比利亞半島、法國傳入德國。那時啤酒的制作主要在教堂、修道院中進行。為了保證啤酒質量,防止由乳酸菌引起的酸味,修道院要求釀造啤酒的器具必須保持清潔。
公元11世紀,啤酒花由斯拉夫人用于啤酒。 1516年,由巴伐利亞領邦的威廉四世提出世界著名的"啤酒純粹法"。
1480年,以德國南部為中心,發展出了下面發酵法,啤酒質量有了大幅提高,啤酒制造業空前發展。
1800年時期,隨著蒸汽機的發明,啤酒生產中大部分實現了機械化,生產量得到了提高,質量比較穩定,價格較便宜。
1830年左右,德國的啤酒技術人員分布到了歐洲各地,將啤酒工藝傳播到全世界。
2.啤酒的釀造工藝流程
傳統的啤酒釀造主要有兩個階段,有氧發酵和無氧發酵。
在第一個過程中,酵母菌大量在氧氣和養料充足的條件下繁殖,誒第二階段厭氧發酵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厭氧發酵,產生大量酒精。
3.啤酒釀造生產工藝流程
生產工藝流程:
充氧冷麥汁→發酵→前發酵→主發酵→后發酵→貯酒→鮮啤酒
↑
菌種
錐形罐發酵工藝
(1)錐形罐發酵的組合形式
錐形罐發酵生產工藝組合形式有以下幾種:
①發酵-貯酒式 此種方式,兩個罐要求不一樣,耐壓也不同,對于現代釀造來說,此方式意義不大。
②發酵-后處理式 即一個罐進行發酵,另一個罐為后熟處理。對發酵罐而言,將可發酵性成分一次完成,基本不保留可發酵性成分,發酵產生的CO2全部回收并貯存備用,然后轉入后處理罐進行后熟處理。其過程為將發酵結束的發酵液經離心分離,去除酵母和冷凝固物,再經薄板換熱器冷卻到貯酒溫度,進行1~2天的低溫貯存后開始過濾。
③發酵-后調整式 即前一個發酵罐類似一罐法進行發酵、貯酒,完成可發酵性成分的發酵,回收CO2、回收酵母,進行CO2洗滌,經適當的低溫貯存后,在后調整罐內對色澤、穩定性、CO2含量等指標進行調整,再經適當穩定后即可開始過濾操作。
(2)發酵主要工藝參數的確定
①發酵周期
由產品類型、質量要求、酵母性能、接種量、發酵溫度、季節等確定,一般12~24天。通常,夏季普通啤酒發酵周期較短,優質啤酒發酵周期較長,淡季發酵周期適當延長。
②酵母接種量
一般根據酵母性能、代數、衰老情況、產品類型等決定。接種量大小由添加酵母后的酵母數確定。發酵開始時:10~20×10個/ml;發酵旺盛時:6~7×10個/ml;排酵母后:6~8×10個/ml;0℃左右貯酒時:1.5~3.5×10個/ml。
③發酵最高溫度和雙乙酰還原溫度
啤酒旺盛發酵時的溫度稱為發酵最高溫度,一般啤酒發酵可分為三種類型:低溫發酵、中溫發酵和高溫發酵。低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8℃左右;中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10~12℃;高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15~18℃。國內一般發酵溫度為:9~12℃。雙乙酰還原溫度是指旺盛發酵結束后啤酒后熟階段(主要是消除雙乙酰)時的溫度,一般雙乙酰還原溫度等于或高于發酵溫度,這樣既能保證啤酒質量又利于縮短發酵周期。發酵溫度提高,發酵周期縮短,但代謝副產物量增加將影響啤酒風味且容易染菌;雙乙酰還原溫度增加,啤酒后熟時間縮短,但容易染菌又不利于酵母沉淀和啤酒澄清。溫度低,發酵周期延長。
④罐壓
根據產品類型、麥汁濃度、發酵溫度和酵母菌種等的不同確定。一般發酵時最高罐壓控制在0.07~0.08MPa。一般最高罐壓為發酵最高溫度值除以100(單位MPa)。采用帶壓發酵,可以抑制酵母的增殖,減少由于升溫所造成的代謝副產物過多的現象,防止產生過量的高級醇、酯類,同時有利于雙乙酰的還原,并可以保證酒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啤酒中CO2含量和罐壓、溫度的關系為:
CO2(%,m/m)=0.298+0.04p-0.008t
其中 p --罐壓(壓力表讀數)(MPa)
t --啤酒品溫(℃)
⑤滿罐時間
從第一批麥汁進罐到最后一批麥汁進罐所需時間稱為滿罐時間。滿罐時間長,酵母增殖量大,產生代謝副產物α-乙酰乳酸多,雙乙酰峰值高,一般在12~24h,最好在20h以內。
⑥發酵度
可分為低發酵度、中發酵度、高發酵度和超高發酵度。對于淡色啤酒發酵度的劃分為:低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48%~56%;中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59%~63%;高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65%以上,超高發酵度啤酒(干啤酒)其真正發酵度在75%以上。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發酵度較高的淡爽性啤酒。
錐形發酵罐工藝要求
①應有效的控制原料質量和糖化效果,每批次麥汁組成應均勻,如果各批麥汁組成相差太大,將會影響到酵母的繁殖與發酵。如10oP麥汁成分要求為:濃度%(m/m)10±0.2,色度(EBC單位)5.0~8.0,pH5.4±0.2,α-氨基氮(mg/L)140~180。
②大罐的容量應與每次糖化的冷麥汁量以及每天的糖化次數相適應,要求在16h內裝滿一罐,最多不能超過24h,進罐冷麥汁對熱凝固物要盡量去除,如能盡量分離冷凝固物則更好。
③冷麥汁的溫度控制要考慮每次麥汁進罐的時間間隔和滿罐的次數,如果間隔時間長次數多,可以考慮逐批提高麥汁的溫度,也可以考慮前一、二批不加酵母,之后的幾批將全量酵母按一定比例加入,添加比例由小到大,但應注意避免麥汁染菌。也有采用前幾批麥汁添加酵母,最后一批麥汁不加酵母的辦法。
④冷麥汁溶解氧的控制可以根據酵母添加量和酵母繁殖情況而定,一般要求每批冷麥汁應按要求充氧,混合冷麥汁溶解氧不低于8mg/L。
⑤控制發酵溫度應保持相對穩定,避免忽高忽低。溫度控制以采用自動控制為好。
⑥應盡量進行CO2回收,以便于進行CO2洗滌、補充酒中CO2和以CO2背壓等。
⑦發酵罐最好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以便于清洗和殺菌,當使用碳鋼制作發酵罐時,應保持涂料層的均勻與牢固,不能出現表面凹凸不平的現象,使用過程中涂料不能脫落。發酵罐要裝有高壓噴洗裝置,噴洗壓力應控制在0.39~0.49MPa或更高。
4.啤酒的釀制過程
根據德國1516年德國質量純度法釀造,奧丁格啤酒原材料由優質水、小麥麥芽、大麥麥芽、啤酒花和酵母組成.為渾濁亮黃色,泡沫豐富而細膩,味道醇厚甘爽,洋溢著鮮麥芽的清香. 就是口味超純,很好喝,適合送
覺得有用點個贊吧
5.啤酒的釀造工藝過程是什么
啤酒的分類根據麥芽汁濃度分類,啤酒分為——低濃度型:麥芽汁濃度在6°~8°(巴林糖度計),酒精度為2%左右,夏季可做清涼飲料,缺點是穩定性差,保存時間較短。中濃度型:麥芽汁濃度在10°~12°,以12度為普遍,酒精含量在3.5%左右,是我國啤酒生產的主要品種。高濃度型:麥芽汁濃度在14°~20°,酒精含量為4%~5%。這種啤酒生產周期長,含固形物較多,穩定性好,適于貯存和遠途運輸。根據酵母性質分類,啤酒分為——上面發酵啤酒:是利用浸出糖化法來制備麥汁,經上面酵母發酵而制成。用此法生產的啤酒,國際上有著名的愛爾淡色啤酒、愛爾濃色啤酒、司陶特啤酒以及波特黑啤酒等。下面發酵啤酒:是利用煮出糖化法來制取麥汁,經下面酵母發酵而制成。該法生產的啤酒,國際上有皮爾遜淡色啤酒、多特蒙德淡色啤酒、慕尼黑黑色啤酒等。我國生產的啤酒均為下面發酵啤酒。根據啤酒色澤分類,啤酒分為——黃啤酒(淡色啤酒):呈淡黃色,采用短麥芽做原料,酒花香氣突出,口味清爽,是我國啤酒生產的大宗產品。其色度(以0.0011摩爾碘液毫升數/100ml表示)一般保持在0.5ml碘液之間。黑啤酒(濃色啤酒):色澤呈深紅褐色或黑褐色,是用高溫烘烤的麥芽釀造的,含固形物較多,麥芽汁濃度大,發酵度較低,味醇厚,麥芽香氣明顯。其色度一般在5~15ml碘液之間。根據滅菌情況分類,啤酒分為——鮮啤酒:又稱生啤酒,是不經巴氏消毒而銷售的啤酒。鮮啤酒中含有活酵母,穩定性較差。熟啤酒:熟啤酒在瓶裝或罐裝后經過巴氏消毒,比較穩定,可供常年銷售,適于遠銷外埠或國外。
6.啤酒釀造的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啤酒學校考試還沒結束啊
不是搞啤酒的就不要誤導人家了,人家比你專業
按目前國內通行的下面發酵工藝,分兩種情況
一罐法:主酵期(前期酵母有氧呼吸增殖,后期無氧呼吸,消耗掉大部分糖,產生酒精和CO2,及大部分風味物質)、雙乙酰還原期(溫度比主酵稍高,酵母還原主酵期產生的雙乙酰至工藝要求)、降溫(降溫至儲酒溫度)、儲酒(一般0度以下儲酒若干天即可過濾),整個周期快的可以做到10-12天
兩罐法:主酵、雙乙酰還原、倒罐(將發酵液通過板換降溫至另一個大罐,降溫時間可大大縮短)、儲酒
7.啤酒的釀造工藝流程及原料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后熟3個過程。 ①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②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于蛋白質分解酶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后,維持在適于糖化酶(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后,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后,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③發酵:冷卻后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強,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④后酵:為了使嫩啤酒后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于飲用。⑤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萊垍頭條
8.啤酒釀造的基本工藝流程
發酵時間都只有3-7天;比較劣質的艾爾發酵時間也在7-15天;精釀艾爾(上層發酵)發酵時間在20-60天不等,不過國內,包括進口到國內的,都極少超過30天的。除了上下層發酵的區別以外,可以看到這個發酵周期也是相對的,會受到發酵工藝和發酵溫度等人為催發的因素影響,釀酒發酵到底要多長時間,要根據實際而定,換句話說就是要學會如果判斷發酵液是否發酵徹底。原料在發酵過程中的物理變化從開始到結束有4個階段,即發酵開始、發家旺盛、發酵衰退、發酵完畢,每個發酵階段的物理變化都不同。生料釀酒發酵徹底后的表現:眼看:液面原料沉入缸底,料液處于靜止狀態,并由濁變清。聽:發酵好的醪糟處理靜止狀態,是無聲的。聞:聞起來香味柔,辛辣、沖鼻、熏眼減弱。嘗:酸而不甜有酒香味、手抓起來有空洞感,米完全糜爛。測量品溫:與室溫基本相同。
9.啤酒的釀造工藝過程簡述
生產工藝流程:
充氧冷麥汁→發酵→前發酵→主發酵→后發酵→貯酒→鮮啤酒
↑
菌種
錐形罐發酵工藝
(1)錐形罐發酵的組合形式
錐形罐發酵生產工藝組合形式有以下幾種:
①發酵-貯酒式 此種方式,兩個罐要求不一樣,耐壓也不同,對于現代釀造來說,此方式意義不大。
②發酵-后處理式 即一個罐進行發酵,另一個罐為后熟處理。對發酵罐而言,將可發酵性成分一次完成,基本不保留可發酵性成分,發酵產生的CO2全部回收并貯存備用,然后轉入后處理罐進行后熟處理。其過程為將發酵結束的發酵液經離心分離,去除酵母和冷凝固物,再經薄板換熱器冷卻到貯酒溫度,進行1~2天的低溫貯存后開始過濾。
③發酵-后調整式 即前一個發酵罐類似一罐法進行發酵、貯酒,完成可發酵性成分的發酵,回收CO2、回收酵母,進行CO2洗滌,經適當的低溫貯存后,在后調整罐內對色澤、穩定性、CO2含量等指標進行調整,再經適當穩定后即可開始過濾操作。
(2)發酵主要工藝參數的確定
①發酵周期
由產品類型、質量要求、酵母性能、接種量、發酵溫度、季節等確定,一般12~24天。通常,夏季普通啤酒發酵周期較短,優質啤酒發酵周期較長,淡季發酵周期適當延長。
②酵母接種量
一般根據酵母性能、代數、衰老情況、產品類型等決定。接種量大小由添加酵母后的酵母數確定。發酵開始時:10~20×10個/ml;發酵旺盛時:6~7×10個/ml;排酵母后:6~8×10個/ml;0℃左右貯酒時:1.5~3.5×10個/ml。
③發酵最高溫度和雙乙酰還原溫度
啤酒旺盛發酵時的溫度稱為發酵最高溫度,一般啤酒發酵可分為三種類型:低溫發酵、中溫發酵和高溫發酵。低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8℃左右;中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10~12℃;高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15~18℃。國內一般發酵溫度為:9~12℃。雙乙酰還原溫度是指旺盛發酵結束后啤酒后熟階段(主要是消除雙乙酰)時的溫度,一般雙乙酰還原溫度等于或高于發酵溫度,這樣既能保證啤酒質量又利于縮短發酵周期。發酵溫度提高,發酵周期縮短,但代謝副產物量增加將影響啤酒風味且容易染菌;雙乙酰還原溫度增加,啤酒后熟時間縮短,但容易染菌又不利于酵母沉淀和啤酒澄清。溫度低,發酵周期延長。
④罐壓
根據產品類型、麥汁濃度、發酵溫度和酵母菌種等的不同確定。一般發酵時最高罐壓控制在0.07~0.08MPa。一般最高罐壓為發酵最高溫度值除以100(單位MPa)。采用帶壓發酵,可以抑制酵母的增殖,減少由于升溫所造成的代謝副產物過多的現象,防止產生過量的高級醇、酯類,同時有利于雙乙酰的還原,并可以保證酒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啤酒中CO2含量和罐壓、溫度的關系為:
CO2(%,m/m)=0.298+0.04p-0.008t
其中 p --罐壓(壓力表讀數)(MPa)
t --啤酒品溫(℃)
⑤滿罐時間
從第一批麥汁進罐到最后一批麥汁進罐所需時間稱為滿罐時間。滿罐時間長,酵母增殖量大,產生代謝副產物α-乙酰乳酸多,雙乙酰峰值高,一般在12~24h,最好在20h以內。
⑥發酵度
可分為低發酵度、中發酵度、高發酵度和超高發酵度。對于淡色啤酒發酵度的劃分為:低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48%~56%;中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59%~63%;高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65%以上,超高發酵度啤酒(干啤酒)其真正發酵度在75%以上。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發酵度較高的淡爽性啤酒。
錐形發酵罐工藝要求
①應有效的控制原料質量和糖化效果,每批次麥汁組成應均勻,如果各批麥汁組成相差太大,將會影響到酵母的繁殖與發酵。如10oP麥汁成分要求為:濃度%(m/m)10±0.2,色度(EBC單位)5.0~8.0,pH5.4±0.2,α-氨基氮(mg/L)140~180。
②大罐的容量應與每次糖化的冷麥汁量以及每天的糖化次數相適應,要求在16h內裝滿一罐,最多不能超過24h,進罐冷麥汁對熱凝固物要盡量去除,如能盡量分離冷凝固物則更好。
③冷麥汁的溫度控制要考慮每次麥汁進罐的時間間隔和滿罐的次數,如果間隔時間長次數多,可以考慮逐批提高麥汁的溫度,也可以考慮前一、二批不加酵母,之后的幾批將全量酵母按一定比例加入,添加比例由小到大,但應注意避免麥汁染菌。也有采用前幾批麥汁添加酵母,最后一批麥汁不加酵母的辦法。
④冷麥汁溶解氧的控制可以根據酵母添加量和酵母繁殖情況而定,一般要求每批冷麥汁應按要求充氧,混合冷麥汁溶解氧不低于8mg/L。
⑤控制發酵溫度應保持相對穩定,避免忽高忽低。溫度控制以采用自動控制為好。
⑥應盡量進行CO2回收,以便于進行CO2洗滌、補充酒中CO2和以CO2背壓等。
⑦發酵罐最好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以便于清洗和殺菌,當使用碳鋼制作發酵罐時,應保持涂料層的均勻與牢固,不能出現表面凹凸不平的現象,使用過程中涂料不能脫落。發酵罐要裝有高壓噴洗裝置,噴洗壓力應控制在0.39~0.49MPa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