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奈曼旗酒廠有哪些
內蒙古奈曼旗綠源酒廠出的舍力虎冬蟲夏草酒1998
150左右
2.奈曼旗酒廠都出什么酒
五百左右
3.奈曼旗酒廠有哪些品牌
五百左右
4.奈曼旗企業有多少
規上企業是規模以上企業的簡稱。一般以年產量作為企業規模的認定標準,國家對不同行業的企業都制訂了一個規模要求,達到規模要求的企業就稱為規模以上企業,規模以上企業也分若干類,如特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等。
定義
國家統計時,一般只對規模以上企業作出統計,達不到規模的企業就沒有統計。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當年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含)的工業企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布置2010年統計年報和2011年定期統計報表制度的通知》(國統字〔2010〕87號),規模以上工業法人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2010年年報統計范圍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2011年定期報表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5.奈曼旗龍泉酒業有限公司
一款深受大眾喜愛的白酒
由于奈曼旗龍泉酒業有限公司生產規模擴大現在面向全國招收區域代理,一品財臣是奈曼旗龍泉酒業有限公司熱銷產品之一,在白酒中深受大眾喜愛。
一品財臣兼承中國酒文化的歷史特點,為白酒生產制作樹立一個堅實的豐碑。
6.奈曼旗龍泉酒所有酒
一款深受大眾喜愛的白酒
由于奈曼旗龍泉酒業有限公司生產規模擴大現在面向全國招收區域代理,一品財臣是奈曼旗龍泉酒業有限公司熱銷產品之一,在白酒中深受大眾喜愛。
一品財臣兼承中國酒文化的歷史特點,為白酒生產制作樹立一個堅實的豐碑。
7.內蒙古奈曼旗酒廠
一款深受大眾喜愛的白酒
由于奈曼旗龍泉酒業有限公司生產規模擴大現在面向全國招收區域代理,一品財臣是奈曼旗龍泉酒業有限公司熱銷產品之一,在白酒中深受大眾喜愛。
一品財臣兼承中國酒文化的歷史特點,為白酒生產制作樹立一個堅實的豐碑。
8.奈曼旗侯爵釀酒總廠
賽琳侯爵釀酒城堡。
這款LEFAON 利楓 鉆石王XO白蘭地,法國原裝進口,干邑產區釀酒城堡出品,Extra XO級別,騎士聯盟認證92分,法國傳統夏朗德壺式蒸餾工藝,酒莊橡木桶陳年窖藏,果香濃郁,酒體厚重,原汁原味,瓶型外觀由知名設計師克里斯丁奧蒂杰傾力設計,靈感來自法國國王加冕時的穿戴形象。酒精度40%vol,凈含量700mL。
9.奈曼旗酒廠有哪些老板
價格大概在 360到490一瓶 有兩種的 價格都差不多
10.奈曼旗瓶廠
1.民族
契丹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深遠影響的少數民族。“契丹”本意為鑌鐵,表示堅固。由于契丹的名聲遠楊,國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國稱做“契丹”。
契丹本屬東胡族系,是鮮卑的一支,4世紀中從鮮卑族中分離出來,游牧于潢水(今內蒙古赤峰市境內的錫拉木倫河)。土河(今赤峰市境內的老哈河)一帶。6世紀前期,契丹族尚處在部落階段,唐初形成部落聯盟,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國。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聯盟背棄突厥,歸附唐朝。契丹與唐朝之間,既有朝貢、入仕和貿易,也有戰爭和擄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權,成為中國北方一個強大勢力。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創建契丹國。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遼成為中國北方統一的政權。契丹王國強盛,其疆域東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長城,北絕大漠。1125年,遼為金所滅,此后契丹逐漸被融合。
契丹是一個進取開放的民族,通過與中原及西方的密切交往,創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契丹人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又仿漢制實行科舉,制訂成文法典。建立全體男丁皆人兵籍的兵制,又依本身游牧民族習俗而首創五京制。共建有5個都城,即上京、中京、東京、南京和西京。其中首都遼上京和陪都遼中京均建在北方草原契丹本土內(今內蒙古赤峰市境內),是著名的草原城市。
契丹人于920年仿漢字偏旁創制了契丹文字,史稱大字,后又仿回鶻文創制了契丹小字。契丹文字的創造標志著契丹族的進步。契丹人還喜歡繪畫,皇太子耶律倍便是契丹國著名的畫家,尤其擅畫馬。契丹族廣建佛寺和佛塔,使遼王朝的文化頗為昌盛。內蒙古草原東部是契丹族的發祥地,也是其立國后統治的中心區。在這里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契丹族遺跡遺物,成為草原文明繁榮的象征。
2.藝術
契丹是騎馬打天下的民族,騎兵部隊是其立國之本,契丹騎兵驍勇善戰,與宋、西夏戰爭中經常取勝。在契丹貴族墓葬中,均有殉馬或馬具隨葬,還有打馬球圖、引馬圖等壁畫。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白塔子遼墓出土的《契丹人引馬圖》,描繪了一個髡發短須的契丹引馬,右手執杖,左手牽一匹膘月巴體壯的棗紅馬。這是研究遼代契丹風俗、服飾及馬具的珍貴資料。馬鞍具和鉸鐵兵器也是契丹貴族墓中常見的物品,特別是契丹鞍,可以與中原的端硯、蜀錦、定瓷并稱,被北宋人評為“天下第一”。出土于赤峰市大營子遼駙馬贈衛國王墓的銅鎏金馬鞍具等全套馬飾具,數量達l64件,反映了江代馬具成套成成組配置隨葬的特征。
契丹瓷器是在契丹傳統制陶工藝的基礎上,吸收北方系統的瓷器技法而饒制的,在五工和北宋時期南北諸窯的產品中獨樹一幟。其中,具有契丹族傳統工藝的仿皮囊式雞冠壺可謂遼瓷中的典型器物。雞冠壺造型別致,制作精美,堪稱國之瑰寶。此外,如內蒙古博物館館藏的三彩摩揭壺、“官”字款鑲金口白瓷盤、綠釉刻花鳳首瓶等瓷器,皆為遼瓷中的佳品。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赤峰市松山區發現了松州窯,又稱“缸瓦窯”,這是遼金兩代的官窯址,被譽為草原瓷都。
遼代金銀器是中國古代金銀器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契丹貴族的奢華生活,也反映了契丹本上文化與內地文化、外域文化之間的交融。遼代貴族墓葬中大量出土金銀器。如赤峰市耶律羽之墓中出土的花式口圈足金杯、金花工藝御賜“萬歲臺”石硯、金花銀唾盂、摩羯紋金花銀碗,哲盟奈曼旗陳國公主墓出土的鎏金道教銀冠、鏨花銀靴、金銙銀碟躞帶等,皆是遼代金器中之上品。
契丹王國與周邊各族各國的交往甚為密切,經濟文化各方面都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尤其與漢文化的交融最為深入。以服飾為例,契丹人傳統的服裝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腰間束帶,下穿長褲,褲在靴筒之內。在內蒙古興安盟出土的大批契丹式服裝,表現了契丹服飾的豐富多彩.7米,寬2.3米,為巨幅工筆重彩,具有晚唐至五代宮廷繪畫的風格。圖中女主人可能是從內地遠嫁到契丹的漢家閨秀,頗具中原仕女的風尚。此壁畫對于研究唐末五代的繪畫藝術及契丹與中原的關系,具有重要價值。
契丹王國統治者崇信佛教,自太祖以來一代勝似一代,至道宗時達到極盛。百多年間,契丹皇族和高級僧侶投入巨資,請能工巧匠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與寺院密不可分的遼塔和佛教法器也大量出現。內蒙古地區現存著名的遼塔有中京大明塔、上京南塔、慶州白塔、豐州萬部華嚴經塔等。在慶州白塔內出土的釋迦涅盤石雕像、萬部華嚴經塔磚雕菩薩頭像、白瓷迦葉、阿難像等文物,都是遼代佛教藝術的代表作。
契丹王國在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方面,也有很大貢獻,由于遼國的疆域東西橫長,正好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渠道。在遼代貴族墓葬中出土的琥珀、瑪瑙和玻璃籌文物,很多都來自西方。
契丹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深遠影響的民族。“契丹”本意為鑌鐵,表示堅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來,契丹族卻從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開州立縣是從遼開始,阜新被史學家稱為契丹人的“故地”和“搖籃”。遼時,阜新建有頭下州9座,人口達20萬。可以說,阜新與契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最近,在有關專家用DNA技術認定達斡爾族及云南阿、莽、蔣姓“本人”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眾之后,阜新成為解開契丹源流問題的“重地”。昨日,記者對契丹族的源流問題做了進一步追蹤調查。
用DNA技術破解契丹消失之謎
曾經創建了持續219年之久的遼王朝的契丹民族,從元末明初以來忽然從史籍中消失得不見蹤影。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個民族是否如逝去的時間一樣不復存在了?
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系,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事實上,云南省保山地區約有十余萬分屬現在十來個民族的阿、莽、蔣姓“本人”,近些年一直自稱是契丹族后裔,要求有關部門澄清他們的來歷。但是因為考古技術上的障礙,學術界對這個自稱是契丹族后裔的人群始終未能“正名”。同樣,從前關于達斡爾族的族源問題,學術界也一直存在爭論,有說源于契丹大賀氏者,也有說自古就獨立發展于其他民族者,各執一詞。
而現在,這個一直令歷史學家困惑的歷史之謎終于被破解,DNA技術解決了達斡爾族和云南阿、莽、蔣姓“本人”的源流問題。這個破解過程是這樣的:在云南保山的5個小村莊,專家們取到了阿、莽、蔣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樣;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志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經過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顯示出了準確的結論:達斡爾、阿、莽、蔣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至此,專家們做出這樣的結論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難尋找的,因為,契丹族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外婚制”,所以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已不復存在了。經過不斷地遷徙、隔離和融合,多數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樣融化了,用一個專業術語命名即“分子意義上的后裔”。
這些業已融化了的“冰”還能找到嗎?
兩份家譜述說著這個耶律姓人家的家史
20世紀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項調查時,在王府鎮河東村葉長青家發現了葉家珍藏的兩份家譜,一份以蒙文書寫,一份以漢文書寫。與這兩份家譜一同珍藏的還有兩份土默特官府發給這個家族的文書,一份頒于清道光十五年,一份頒于1918年,均為蒙文。后來,這兩份家譜與文書一同載入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高勒巴干主編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此后,阜新市建設局干部陳志健根據漢文版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結合葉長青家的家譜認定這個葉氏人家是契丹后裔,肯定其族源出自耶律氏,即現在的這個“葉”姓源自遼契丹的“耶律”姓。
昨日,記者見到了葉長青。盡管年過七旬,但葉老精神矍鑠、身體硬朗。他向記者展示了他家珍藏的兩份家譜及隨同珍藏的兩份官府文件。頒于道光十五年文書的題頭是:“準耶律氏希如們寶路等入冊入甲土籍執照”。其漢文家譜序言為:“大清康熙庚子年奉旨陪侍和碩格格。祖父系正白旗包衣牛錄,康熙壬寅年故于本京。至雍正元年,父與祖母鄭氏陪從出外”。這份家譜從祖父那哈、祖母鄭氏起,記到第四代。
著名契丹史學家朱子萬這樣評價葉長青家珍藏的兩份家譜:“它為遼亡后契丹人之流向提供了一份珍貴資料。”
契丹:留給今人的一份歷史記憶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這早已被史學家所認同。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阜新活動。遼建國于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8年(一說94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創建大遼開始,在整個遼朝時期,契丹統治者將阜新當成了它的“腹地”。據考證,今阜新境內有9座頭下州,屬于遼早期的有遂州、順州、豪州、歡州,屬于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橫州,另有一個時代不太明確的閭州。這9個頭下州當時有人口19萬多人,如再加上軍隊人口等,可達20多萬人,其中契丹人占10%之多。
遼亡后,阜新的這些契丹人流向何方?還有多少外地的契丹人流向阜新,他們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當中?
目前,阜新的這份家譜為證的契丹后裔的發現,為探索契丹消失之謎提供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脈絡。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消失的民族契丹會帶給人們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