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的糖化過程
過程如下
1 大麥芽和水混合糖化成麥汁
啤酒釀法是將發芽過后的干燥大麥芽壓碎加水混合,在糖化鍋里糖化,糖化鍋內的麥芽粥溫度約65~70℃,此溫度范圍會使麥殼里的酵素將淀粉轉化為糖,浸泡1小時、糖化結束后就變成清澈的甜麥汁。
2 麥汁+啤酒花煮滾,降溫加酵母
接著將分離的麥汁抽入煮沸鍋并升溫到100℃,煮沸后加入苦味型啤酒花再滾1小時,讓啤酒產生啤酒花的各種香氣。可添加酵母到發酵槽中開始發酵。
3 等待發酵熟成
好的啤酒需要時間發酵熟成,時間約需1個月,有些甚至需要更長時間。而愛爾蘭啤酒發酵溫度大約在20~22℃;拉格啤酒則為7~13℃。
4 過濾酵母雜質后裝
最后,將酵母和多余的雜質過濾掉,便可裝瓶成為一罐罐啤酒了。有些精釀啤酒廠的酒款是不經過過濾的。
2. 啤酒的糖化過程及其原理
麥芽皮殼中含有谷皮酸,多酚類物質,它們的溶解會使麥汁色澤加深,并使啤酒具有苦澀味,降低啤酒的非生物的穩定性。
啤酒的麥芽糖化將麥芽和輔料中的高分子貯藏物質及其分解產物,通過麥芽中的各種水解酶類作用,以及水和熱力作用,使之分解或溶于水的過程。糖化時主要物質變化是蛋白質的水解和淀粉的糖化。蛋白質的水解情況對麥汁的組分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淀粉的糖化指輔料的糊化醪和麥芽中的淀粉受到其淀粉酶的分解,形成低聚糊精和以麥芽糖為主的可發酵性糖的全過程。
3. 啤酒的糖化過程視頻
白酒釀造以糖化酶做為分解淀粉的加入選擇在入池溫度控制好了,入池水分補充到位之后加入糖化酶,加入糖化酶之后就不在加水了 。加入后拌勻就可以入窖發酵了。
4. 啤酒的糖化過程需要加什么
是赤霉素。。。在啤酒生產中,大麥芽的作用是 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和葡萄糖,這四類激素中,能夠發揮這一作用的是赤霉素,赤霉素可以 動員貯藏的養分來促進種子的萌發,主要是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和葡萄糖,提供給種子萌發 需要。
5. 啤酒的糖化過程圖片
不同的工藝不一樣,你可以在50度,63度,各休止50分中,68度30分鐘,,升78送到過濾這個里面有糖化休止,有蛋白休止
6. 啤酒的糖化過程階段?
以前啤酒生產過程的糖化階段會添加極少量的甲醛,目的是除去過量的蛋白質和多酚,提高啤酒非生物穩定性,其實這些甲醛在麥汁煮沸階段都會蒸發除去的,因為甲醛本身就極易揮發,殘留的量非常少,而且啤酒在發酵的過程中本身也會產生極少量的甲醛,其實不管加還是不加,最終產品中的含量都是遠低于國家允許的標準的,在食品衛生上是安全的,打個形象的比方,一瓶啤酒中的甲醛還不如一個蘋果多。
之所以用甲醛,因為其便宜,效果又好,對安全也沒有影響,而替代品硅膠和PVPP價錢太貴,所以在中小型啤酒廠曾廣泛使用甲醛,雖然國家有規定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甲醛,但在行業內還是認可的,你說是行業潛規則也行。但05年的時候在一直標榜自己使用絕對無毒的PVPP的某啤酒企業(具體我就不說了,行業內的都知道)的幕后策劃下,鬧出了所謂的啤酒甲醛風波,觸動了老百姓的敏感神經,普通百姓哪知道啤酒的具體生產過程,一聽說加甲醛,那還了得,網上一片申討聲,后來國家緊急組織對全國啤酒進行檢查,結果是甲醛含量都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甚至比歐洲標準都要低,風波才漸漸平息。此次風波過后,現在還敢用甲醛的廠已經很少了,稍大一些的廠都不會用,至少都用硅膠的,你完全可以放心喝。至于甲醇,啤酒生產過程是絕對不會添加的,再小的廠也不會,因而沒必要注明,他之所以注明沒有甲醛,就是為了出于商業宣傳的需要罷了。倒是有些做假白酒的會用工業酒精來勾兌,工業酒精比食用級的便宜很多,往往不純,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醇,大量飲用很容易引起甲醇中毒,輕則瞎眼重則喪命。7. 啤酒的糖化過程的主要階段
生產工藝流程:
充氧冷麥汁→發酵→前發酵→主發酵→后發酵→貯酒→鮮啤酒
↑
菌種
錐形罐發酵工藝
(1)錐形罐發酵的組合形式
錐形罐發酵生產工藝組合形式有以下幾種:
①發酵-貯酒式 此種方式,兩個罐要求不一樣,耐壓也不同,對于現代釀造來說,此方式意義不大。
②發酵-后處理式 即一個罐進行發酵,另一個罐為后熟處理。對發酵罐而言,將可發酵性成分一次完成,基本不保留可發酵性成分,發酵產生的CO2全部回收并貯存備用,然后轉入后處理罐進行后熟處理。其過程為將發酵結束的發酵液經離心分離,去除酵母和冷凝固物,再經薄板換熱器冷卻到貯酒溫度,進行1~2天的低溫貯存后開始過濾。
③發酵-后調整式 即前一個發酵罐類似一罐法進行發酵、貯酒,完成可發酵性成分的發酵,回收CO2、回收酵母,進行CO2洗滌,經適當的低溫貯存后,在后調整罐內對色澤、穩定性、CO2含量等指標進行調整,再經適當穩定后即可開始過濾操作。
(2)發酵主要工藝參數的確定
①發酵周期
由產品類型、質量要求、酵母性能、接種量、發酵溫度、季節等確定,一般12~24天。通常,夏季普通啤酒發酵周期較短,優質啤酒發酵周期較長,淡季發酵周期適當延長。
②酵母接種量
一般根據酵母性能、代數、衰老情況、產品類型等決定。接種量大小由添加酵母后的酵母數確定。發酵開始時:10~20×10個/ml;發酵旺盛時:6~7×10個/ml;排酵母后:6~8×10個/ml;0℃左右貯酒時:1.5~3.5×10個/ml。
③發酵最高溫度和雙乙酰還原溫度
啤酒旺盛發酵時的溫度稱為發酵最高溫度,一般啤酒發酵可分為三種類型:低溫發酵、中溫發酵和高溫發酵。低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8℃左右;中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10~12℃;高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15~18℃。國內一般發酵溫度為:9~12℃。雙乙酰還原溫度是指旺盛發酵結束后啤酒后熟階段(主要是消除雙乙酰)時的溫度,一般雙乙酰還原溫度等于或高于發酵溫度,這樣既能保證啤酒質量又利于縮短發酵周期。發酵溫度提高,發酵周期縮短,但代謝副產物量增加將影響啤酒風味且容易染菌;雙乙酰還原溫度增加,啤酒后熟時間縮短,但容易染菌又不利于酵母沉淀和啤酒澄清。溫度低,發酵周期延長。
④罐壓
根據產品類型、麥汁濃度、發酵溫度和酵母菌種等的不同確定。一般發酵時最高罐壓控制在0.07~0.08MPa。一般最高罐壓為發酵最高溫度值除以100(單位MPa)。采用帶壓發酵,可以抑制酵母的增殖,減少由于升溫所造成的代謝副產物過多的現象,防止產生過量的高級醇、酯類,同時有利于雙乙酰的還原,并可以保證酒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啤酒中CO2含量和罐壓、溫度的關系為:
CO2(%,m/m)=0.298+0.04p-0.008t
其中 p --罐壓(壓力表讀數)(MPa)
t --啤酒品溫(℃)
⑤滿罐時間
從第一批麥汁進罐到最后一批麥汁進罐所需時間稱為滿罐時間。滿罐時間長,酵母增殖量大,產生代謝副產物α-乙酰乳酸多,雙乙酰峰值高,一般在12~24h,最好在20h以內。
⑥發酵度
可分為低發酵度、中發酵度、高發酵度和超高發酵度。對于淡色啤酒發酵度的劃分為:低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48%~56%;中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59%~63%;高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65%以上,超高發酵度啤酒(干啤酒)其真正發酵度在75%以上。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發酵度較高的淡爽性啤酒。
錐形發酵罐工藝要求
①應有效的控制原料質量和糖化效果,每批次麥汁組成應均勻,如果各批麥汁組成相差太大,將會影響到酵母的繁殖與發酵。如10oP麥汁成分要求為:濃度%(m/m)10±0.2,色度(EBC單位)5.0~8.0,pH5.4±0.2,α-氨基氮(mg/L)140~180。
②大罐的容量應與每次糖化的冷麥汁量以及每天的糖化次數相適應,要求在16h內裝滿一罐,最多不能超過24h,進罐冷麥汁對熱凝固物要盡量去除,如能盡量分離冷凝固物則更好。
③冷麥汁的溫度控制要考慮每次麥汁進罐的時間間隔和滿罐的次數,如果間隔時間長次數多,可以考慮逐批提高麥汁的溫度,也可以考慮前一、二批不加酵母,之后的幾批將全量酵母按一定比例加入,添加比例由小到大,但應注意避免麥汁染菌。也有采用前幾批麥汁添加酵母,最后一批麥汁不加酵母的辦法。
④冷麥汁溶解氧的控制可以根據酵母添加量和酵母繁殖情況而定,一般要求每批冷麥汁應按要求充氧,混合冷麥汁溶解氧不低于8mg/L。
⑤控制發酵溫度應保持相對穩定,避免忽高忽低。溫度控制以采用自動控制為好。
⑥應盡量進行CO2回收,以便于進行CO2洗滌、補充酒中CO2和以CO2背壓等。
⑦發酵罐最好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以便于清洗和殺菌,當使用碳鋼制作發酵罐時,應保持涂料層的均勻與牢固,不能出現表面凹凸不平的現象,使用過程中涂料不能脫落。發酵罐要裝有高壓噴洗裝置,噴洗壓力應控制在0.39~0.49MPa或更高。
8. 啤酒的糖化過程有哪幾個主要階段
啤酒發酵一般發酵5~10日為一個周期。 啤酒在釀造過程中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后熟3個過程。 其中發酵過程是將冷卻后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
9. 啤酒的糖化過程主要物質的變化
大麥釀造啤酒時有糖化過程,糖化是指麥芽本身所含有的各種水解酶,在適當條件下,將麥芽和輔料中不溶性高分子物質分解成可溶性的低分子物質,即提取麥芽和輔料過程。
糖化用水中加入石膏后,使醪液中的堿性磷酸鹽恢復酸性,保證麥汁中存在足夠的酸性緩沖物質。
其二石膏可賦于啤酒干爽的口味。
其三可減弱糖化醪液色度的上升減少吸槽時硅酸鹽、色素物質和多酚的浸出。
其四麥汁煮沸時促進蛋白質的凝固,使麥汁清亮透明。
其五添加石膏可以補充水中缺少的鈣離子。
10. 啤酒的糖化過程的工藝流程圖
根據分醪次數,煮出糖化法又可以分為一次,二次,三次煮出法工藝,不過如今都傾向次數少的分醪。
一次煮出糖化法:
50℃,添加麥芽;
升溫至64℃,進行長時間的休止;
分醪煮沸15分鐘;
合并醪液至72℃,進行糖化;
兩次煮出糖化法:
50℃,添加麥芽,休止10分鐘;
分醪煮沸15-20分鐘;
合并醪液到64℃,短時間休止;
二次分醪煮沸5-10分鐘;
合并醪液到75℃,進行糖化;
二次煮出法需要3-3.5小時,有時也會在35-37℃投料。當然溶解好的麥芽可以不需要進行第一次合醪時的蛋白質休止操作。
計算公式
煮出糖化法涉及到分離出約20-33%的醪液將其煮沸,然后把煮沸的醪液重新混合入余下未煮的沸的醪液中,使混合醪液溫度達到下一個較高的休止溫度。那么到底需要取出多少醪液熬煮就涉及到計算了。
醪液的總體積(Vm)公式為:
Vm = G x ( Rv + 0.8 )
G = 谷物的重量(kg)
Rv = 糖化水和谷物的比例(L/kg)
需要取出熬煮的醪液體積(Vd)的公式為:
Vd = Vm x [ ( T2 – T1 ) / ( Td -T1 ) ]
Vd = 取出的醪液體積
Vm = 糖化醪液總體積
Td = 取出的醪液溫度
T2 = 下一步的目標溫度
T1 = 當前糟液的溫度
注意事項
靜置醪液后,醪液會形成分層,未溶解的部分醪液沉于桶底,稱為“濃醪”。濃醪是必須煮沸的,因為里面仍含有很多的淀粉小顆粒。而已溶解的醪液則在上方,稱為“稀醪”。稀醪中含有豐富的酶,不允許煮沸(酶會失去活性),因此煮出醪液盡可能采用濃醪。
將煮沸后的醪液和糖化鍋中的醪液混合時,為了保護酶,必須不停的攪拌。而且必須注意,一定要將煮沸的醪液并入糖化鍋的中的醪液,這也是為了避免溫度瞬間過高,讓酶失活。同時也需要注意加入醪液的方式,為了避免氧化的問題,盡可能從底部泵到鍋中。
適合煮出法的啤酒風格
慕尼黑深色啤酒,深色三月啤酒和博克啤酒
色度(EBC)在15到20間的慕尼黑麥芽和皮爾森麥芽相比較,據研究喪失了高達3/4的酶活性。在期望更高的發酵度和更高的糖化收得率時,可對部分醪液進行煮沸處理,有利于強化糖化過程。在生產深色基礎麥芽時,與淺色的基礎麥芽不同,麥芽廠經常選擇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大麥品種,在保持良好泡沫穩定性的同時,可強化蛋白質休止操作,保證低分子蛋白質的的存在,可以為酵母提供足夠的營養。而這在單一浸出糖化法中是不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