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什么時候與酒結緣?酒桌上都是酒肉朋友這句話你怎么看?
1986年當時16歲的我初中畢業之后,沒有選擇繼續讀書,而是隨父母回到了老家吉林省扶余縣?,F在已經改名為松原市。
那是記我9歲記事之后得第二次回老家。人生第一次品嘗到了酒的滋味。同時也感受到了老家人們的真誠、善良,熱情,淳樸。那是真認親呢。他們認為已經16歲了,也算男子漢了。必須得喝點兒白酒。幾次之后也覺得自己有點量了,時不時的就喝多一次。吐的那叫一個難受啊。
19歲時回到自己黑龍江的家,和父母一起開了個飯店。這時就不喜歡喝白酒了,一天喝一瓶啤酒。順便和朋友們說一句,白酒絕對影響記憶力。我不喝白酒,那幾年腦力絕對好使。到市場買菜從來不用計算機,買菜算賬從來不出錯。
言歸正傳,我從來不愿意結交一些什么狐朋狗友,在一起吃吃喝喝。20~30歲的時候,和幾個談得來的朋友還有家人喝點小酒。30~40歲的時候,和同學,要好的朋友,家人一起喝酒。40歲到現在酒桌上的基本都是真心的朋友和同學。偶爾有幾個外人也是場面上的事兒,應付一下也就各奔東西了。真心的朋友不用喝酒也會互相幫助。但喝酒也確實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沒事與朋友聚一下,確實是一件好事。朋友是路遙知馬力,有事兒見真章。朋友之間幫忙之情誼,不幫忙是本分。我的理解就是酒桌上酒能促進感情,但不一定都能解決事情。以上全是我個人的見解。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我馬上刪除。
我是上小學三年級,大概也就9歲吧,去參加一個姨的婚禮,在酒席上喝葡萄酒喝醉了,在回家的拖拉機上睡著了。
小時候家庭不富裕,夏天家里面就備很多啤酒,老爸干完農活就回來喝瓶啤酒,吃幾個變蛋。有一天我很渴,剛好爸媽不在家,就打開了一瓶,最后把一整瓶都喝完了,躺在沙發上睡了一下午。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我把老爸的20多瓶啤酒喝完了,當時我才11歲[流淚]。
酒桌上都是酒肉朋友,這句話我不太認可,因為喝酒是一種文化,非要給它很多附加條件,那就不叫喝酒。
二、你如何看待大連瓦房店這座城市?
大連,瓦房店。
本人雖然是大連本地人,但是,去瓦房店的次數不少。想當年,我的小姑和小姑夫就在瓦房店住了幾十年,我也因為這個原因,小時候去過幾次瓦房店。
說一下本人對瓦房店的印象吧
第一,位置重要;
瓦房店市曾經叫做復縣,是大連市所轄的一個縣級市。雖然是縣級市,但是,瓦房店給我的感覺卻不像個縣市級。
本人當年坐火車就有感受。一般的旅客列車的,大連地區一般停三站——金州,普蘭店和瓦房店,而這三站中,瓦房店站的停站時間最長,上下車的旅客也最多。經常會看到很多的旅客上下車。
這個三個火車站中,瓦房店火車站無疑是最大的。當時,金州火車站尚未改造,普蘭店火車站面積不大,只有瓦房店火車站那是相當的大啊。
除此之外,瓦房店站也是相當的重要。大連始發的列車有很多瓦房店預留車廂,甚至有的列車不停普蘭店,但是,瓦房店站幾乎必停。
第二,歷史悠久;
大連市內所謂的歷史建筑大都是近代史時期的建筑,而瓦房店則有古代建筑。尤其是其境內復州古城歷史很久遠,保存得很不錯。這點,大連城市規劃展示中心中已有相關的沙盤模型進行佐證。還有橫山書院,也有悠久得歷史。
第三,工業能力強大;
瓦房店市雖為縣級市,但是,卻擁有重工業和輕工業,這點可是相當了不起的。著重要說的是:瓦房店的重工業和輕工業是早已有之的,和現在很多縣級市搞“招商引資”吸引的工廠不是一回事。
瓦房店市有瓦軸這樣的著名的重工業企業;
除此之外,瓦房店還曾經有紡織廠,瓦紡當年的名氣可是和大連市內的大紡差不多;
瓦房店在那個年代還制造過客車,比如下面這兩款
這兩款大客車可能老大連人會有印象。
單機的那輛在瓦房店應用的很廣,經常被用在瓦房店周邊的長途客運線路上,大連市內有時也能見到。
鉸接那輛當年在大連市內的很多公交線路中都有使用。
除了這些外,瓦房店還制造過機床。我記得我們單位就有一臺立式車床就是瓦房店制造的。
還有瓦房店的金剛石礦那可是很出名的。
第四,瓦房店在大連各大縣市區中,人口可能是最多的。
在大連市內工作的人中,排除外地人,大連周邊縣市區,來大連工作的人中,瓦房店人幾乎是最多的。一般,長??h因為交通的原因比較少,金州和旅順也比較少。普蘭店,瓦房店和莊河比較多,而這三個縣級市中,又以瓦房店的人最多。
可能因為瓦房店因為上述特點,甚至被某些人稱為“大瓦國”,幾乎都可以獨立成為地級市了。
總結一下:瓦房店市是大連所轄的市郊各區縣和縣級市中實力最強的,人口最多的。作為一個縣級市,能達到這點是很不一般的。
對瓦房店印象最深的就是瓦房店的公園名稱了,起得那是相當直接,四大公園分別命名為:東山公園、西山公園、南山公園和北山公園。幾座公園都是市民休閑的好地方。
在以前,工業上,瓦房店最出名的就是“瓦軸”了,所以有軸承之鄉的美譽,全國很多的軸承廠當年都是由瓦軸援建的。
說到歷史的話,遼代曾經在瓦房店地區設立扶州,把被征服的渤海國的扶余城人都遷到了此處,并取了“扶”字來命名此州,后來就改為復州,是大連地區最早的州之一。
位于瓦房店市中部的復州城本來是座土城,在明代才改建為石城,在清朝又由磚砌城,目前還留有一段城墻。復州城鎮被遼寧省列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
在遼代有一個慣例,就是有州必有塔,復州城的塔名為“永豐塔”,高達23米,至今仍巍然聳立,是復州八景之一。
在過去,瓦房店地區的經濟非常發達,明朝時,大連地區的第一個商港就是在瓦房店娘娘宮港。而且據記載,瓦房店的復州鹽場是東北最早的鹽場,現在瓦房店的復州灣鹽場也是我國四大鹽場之一,號稱“中國海鹽之鄉”,生產的鹽之中最有名的應該是“天日鹽”,純自然的鹽。
要說瓦房店的其他特產,蘋果算是一種,以前沈陽最暢銷的是國光蘋果,好一點的紅元帥、黃元帥,后來慢慢變成了富士蘋果的天下。還有一種特產就是紅皮黃瓤的大地瓜了。
三、有哪些事情是你去東北才知道的?
我是海南黑鳳梨,我來回答!
我是海南人,大學是在長春上的。從祖國的最南邊去到最北邊讀書,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感到很親切。南北方的生活習慣差別,對互相的不太了解,確實有很多事情是我去了東北才知道的,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去了東北上幾年大學,海南的我才知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一、洗澡,對于洗澡這件事情真的是去到東北我才知道洗澡原來在這里是不一樣,我們在海南時每天洗好幾次的澡只能叫沖涼。記得去到東北第一次去澡堂洗澡的時候,穿著內褲走進澡堂的我是被別人當怪物看的,看著別人都是坦誠相待的,沒見過這樣景象的我是驚訝的。來到東北,同學竟然教我在東北怎么洗澡,原來要先沖再蒸還要用澡巾,最后才是像我們在家這樣沖洗。原來洗個澡要半小時以上是這樣的?,F在雖然回到海南已經幾年,但是經常懷念東北的澡堂,確實很舒服。還有一點就是,來到東北才知道,原來冬天在東北幾天洗一次澡真的不是因為懶,而是人在那么冷的天氣里真的沒有洗澡的欲望,在海南每天洗兩次澡的我,去到東北也冬天三天洗一次了。
二、外面的一切服務員都要以姐或者哥稱呼。記得剛到東北時,去外面吃飯,用在海南的習慣叫服務員,可以叫了半天都沒人理,最后招手才過來的。也沒有好臉色。最后還是東北的同學說在東北服務員要叫姐和哥的。因為很多餐館都是家庭式經營,像一家人一樣,所以叫服務員會顯得有些冒昧。
三、到了東北才知道,對原來大部分的東北人來說,海南就等于三亞,他們以為三亞就是海南的所有。
四、東北人會以為每個海南人都是住在海邊的,并且以為海南人都是穿帶花的島服的,還有對于從海南坐火車要把火車拆開用船載出島這個事情十分的驚訝。
五、原來東北不都是胖子與大個子。由于在海南的很多東北人的形象都是胖子或者很高的個子,所以以為東北人都是大個子。來到東北才知道,原來身邊的同學普遍身高也是一米七出頭,胖子也沒有那么多。當然大個和胖子的比例還是比別的地方多,但是不是普遍的。
六、到了東北才知道原來凌晨三點多天就亮了而下午四點多天就黑了這是有可能的。對于從小在海南長大的我對于凌晨三點天亮下午四點天黑這個事情一直覺得很神奇。而一些的東北農村的節奏更是與天黑一樣,去過黑龍家的農村同學家吃飯,下午三點半就開始吃晚飯喝酒,新聞聯播都沒播完就都休息了。
七、來到東北才知道,東北的冬天是很舒服的。還沒來東北之前,家人一直擔心我適應不了東北寒冷的冬天。但是原來東北的冬天室內只可以讓你熱到脫衣服的,哪怕出門也只是一件半截袖加一件羽絨服就可以了。與南方陰冷的冬天相比,東北的冬天確實是很舒服的。
八、來到東北才知道,原來在北方的他們的皮膚并都是很白的。在海南的我們,因為經常曬太陽,所以大多人都皮膚偏黑,來到這以后,才知道原來東北也有很多皮膚黑的人,甚至比我們還黑。而且東北的太陽紫外線缺失厲害,軍訓曬了三周的我們,臉上都脫了一層皮。不過東北的女孩子確實很漂亮,而且性格大多豪爽。
九、來到東北才知道,喝酒原來可以這樣?;径际敲總€人按件來算酒,很多人的酒量也是很好,特別是東北女生的酒量讓我嘆為觀止。
十、到了東北才知道,原來他們冬天買菜真的是白菜幾百斤甚至上千斤的買的,買豬肉也是上百斤這么買的。很震撼。
十一、到了東北才知道,原來睡炕會不習慣,以前看電視劇覺得外面冰天雪地在室內睡火炕肯定很爽,但是試過后我覺得,第一感覺就是太熱了,記得那時候我在下面墊了三層被子睡,半夜還是熱醒了。還有火炕不是像電視里那樣直接在炕下面燒火的,而是在隔壁房間點火通過管道還是什么讓炕熱起來的。
這就是一些我做為一個在海南長大的人,去到東北才知道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只是無法一一說完。南北方的生活習慣碰撞真的很有趣。
你有什么去了東北才知道什么事情,一起分享吧。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我是海南黑鳳梨,您的關注、點贊與評論是我最大的動力!
我是95年跟爸媽來到大連的,那時候我10歲。之前一直在上海生活,剛來大連的時候,也認為大連不是東北,因為這里跟印象里的東北完全不一樣。 上學那時候應該是小學5年級了吧,在上海長寧跟爺爺奶奶住的時候,很少出區,那時候基本都是小弄堂,我們家叫新工房,沒見過啥啥世面。來大連以后,真有種進城的感覺,經??吹綕M大街的老外,韓國日本的商社很多,跟老爸走了不少酒店飯館,學會了吃西餐??梢哉f九十年代大連這座城市真的超前衛,中興大廈二層賣玩具,游樂場,娃娃機,四驅車……友好廣場姊妹樓后身一片體育用品,都是人買足球隊服(當時大連萬達,尤文圖斯,AC米蘭,曼聯,國米)這幾種隊服最多,足球鞋叫皮足,下面鋼釘的,彪馬和皮而滋有一款帶鱗片的280一雙,當時真的是天價,我穿回上海的時候,原來的同學都很羨慕的。 扯遠了,反正就是在大連生活真的不覺得大連算東北。后來大了,上大學,接觸很多背面的學生,才算是真正開始了解東北人吧。,1.東北人幽默。每句話都像段子,反正跟同學在宿舍天天就是嘻嘻哈哈,很喜歡這些所謂的北面人。尤其我那個營口同學,簡直是冷幽默到爆。2.東北朋友善良。打心眼的樸實,有啥好吃的就是分享,有啥困難了就是互相幫,沒有那種唯我的利己主義,活的比較大氣,不在乎小的得失。3.東北人高,我爸湖南人,我媽祖籍也是山東到東北的,我172在東北算是侏儒級別的身高……4.東北吃東西舒服。對于學生來說,在東北下館子太享受,五六個人點4個菜能吃十多碗大米飯,東北最樸實的,最下飯的,最好吃的幾個家常菜:大醬炒雞蛋,燒茄子,地三鮮,軟炸肉,酸菜五花肉鍋。5.有暖氣的冬天很幸福,出門一套羽絨服,秋衣一套,上身長衛衣下身牛仔褲,基本在大連就夠過冬了。在上海過冬奶奶都要我穿毛褲的。 6.東北真的不同于想象??!這個是重點,我來大連生活了十多年,到我大學畢業工作了,才有機會北上了解了真正的東北。沈陽,省城,高樓林立繁華的很,省政府,省軍區,各個方面都展示了北方大哥大的氣勢!遼寧的城市化水平在全國領先,小到北票這樣的地方,都是干干凈凈,交通規劃都很整齊,比我們湖南老家邵東看著都舒服。黑龍江我跑業務去的多,哈爾濱中央大街仿佛身處歐洲城市,而且步行街夏天的美女太多了,大長腿,膚白貌美,看的我應接不暇。大慶,有錢的油城!如果大慶是一個獨立國家的話,我想它應該是東亞最富裕的國家!地廣人希,消費能力超強。 最小的城市去過同江,接壤俄羅斯,黑龍江主要就是林業,大農場,煤礦,石油為產業,大米超級好吃的。黑龍江人交往給人感覺很踏實,跟網上直播的完全不一樣!個人覺得低素質人口通過網絡鬧劇博吆喝,給東北地區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的誤導了南方的朋友眼中的東北人形象。在這里我也想告訴南方的朋友們,東北跟網絡上的不一樣,沒有土匪流氓,也沒有滿地的大哥打架,東北的主基調就是工農業發達,大米好吃,河魚肥美,人心善良。雖然gdp低,是因為曾經大國企的精神,聽黨的話,計劃生育做的好,(女兒在東北特別的受寵).導致三十年的今天,人口老齡化嚴重,年輕一帶向往都市,南漂的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