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是有些品牌可以的。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之時,百威英博的手腕多少有點“奸雄”的意味。準備到哪個區域建新廠,先跟四五個城市談判,簽下框架協議,然后等著這幾個城市互相競價,政策最優惠者得。最終公布前,誰都不知道百威英博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當年百威英博準備布局河北,同時跟石家莊、張家口、廊坊、保定談,最終把廠設在了保定清苑。在湖南、江西、云南等地區,套路都是這樣。
這或許與美洲略帶狂野的商業風格有關。但深居北歐童話世界嘉士伯,在中國的擴張風格完全不一樣:認清現狀、看準趨勢、忍辱負重、穩扎穩打。如果說百威英博是啤酒界的“曹操”,那么,嘉士伯則可以稱為啤酒界的“司馬懿”。覬覦中國市場的啤酒巨頭多了去,但是,喜力不溫不火,朝日進展不暢,唯有百威英博和嘉士伯,順利擠進前五,瞄準中國啤酒行業的“鐵王座”雖然百威英博和嘉士伯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僅為20%左右,但因它們在多個區域市場稱雄,且包攬了利潤豐厚的高端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所以,說它們攻占了中國啤酒半壁江山,一點也不為過。
某種程度來說,現在已經到了外資啤酒讓華潤雪花青島燕京們“膽寒”的時候了。如果嘉士伯接手朝日成為青島啤酒二股東這一傳言成真,那么,這種恐懼或將支配中國啤酒行業的下半場。并購狂人百威英博說百威英博是啤酒界的“曹操”,并不僅僅指其“奸詐”,更多的是依靠魄力和雄心成就的霸業。一個比利時的啤酒公司,2004年合并美洲飲料公司組建英博,2008年520億美元收購百威,成為世界啤酒“老大”,2016年1060億美元收購“老二”南非米勒,旗下擁有百威、科羅娜等數百個品牌。雖然百威英博的總部在比利時,但實際上它更應該被稱為一家美國公司。而百威英博在中國市場的進階之路,正伴隨著它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之所以將這家公司簡稱為“百威英博”,關鍵在于2008年英博和百威的合并。組成百威英博之后,這兩家啤酒巨頭在中國的布局正式合成一股力量,一舉進入中國啤酒五強。此前,英博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主要在東部,江蘇、浙江、福建,10年時間收購了江蘇的三泰和金陵,浙江的雙鹿、石梁、浙東,還有湖北的金龍泉和湖南的長沙。百威收購哈啤后,主要業務在東北。至此,百威英博的“東部戰線”初現雛形
合并之后,不僅并購的“彈藥”更充足,而且,對中國地方品牌形成的“威懾力”更強悍。金士百,2015年增持珠江啤酒(002461.SZ)……2015年百威英博準備收購南非米勒時,甚至打起了華潤雪花的主意。南非米勒持有華潤雪花49%的股份,如果不是因為“反壟斷”調查,百威英博是斷然不會放棄中國啤酒“老大”的。目前,百威英博僅次于華潤啤酒(00291.HK)和青島啤酒(600600.SH),在中國啤酒市場排名第三。除了走高端路線的主品牌百威,全國性品牌哈啤、雪津和幾十個地方品牌,主打中低端市場。也許你每天都在喝百威,只是,如果不仔細看,你根本發現不了。據說百威英博每4年搞一次大并購,不知道下一個“獵物”會是誰,又會對中國啤酒市場產生什影響。嘉士伯暗度陳倉很多人會好奇,最好的啤酒在歐洲,人均啤酒消費量最大的是歐洲,啤酒工業的發源地在歐洲,但是,最大啤酒企業卻不在歐洲。個非常關鍵的原因是,歐洲人會釀酒,會創新產品,會在營銷上完美契合消費者痛點,但是,在資本運作層面,不如在商場久經征戰的美國人或者巴西人。
當然可以了,我們是中國人,當然會更支持自己國家的品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