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作為生產商,可以賺取生產利潤;廠家作為品牌商(通常是成立銷售公司),通過構建穩健的市場體系,可以做實存量市場,做大增量市場,從而實現品牌價值不斷提升,惠及品牌、代理商和用戶。
傳統渠道的市場體系品牌商(廠家)、省級代理商、市級代理商、縣級代理商、門店、客戶。
隨著移動互聯的深耕細作,現在很多平臺都下沉到鄉鎮(也有的叫五線城市)爭搶線下優質客戶資源了。
品牌商通常對代理商有什么要求?1.具有成功的經歷,可以做大做強品牌;
2.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主要用于按照約定的進貨周期和量進貨,辦公場地的租賃和裝修,以及按要求開展促銷活動等;
3.嚴格執行品牌的價格體系,特別是不得向代理區域以外的市場供貨;
4.按時參加品牌商組織的培訓活動,以及時學習走貨快的成功做法;
5.根據市場需要,組建相應規模的團隊;
6.認真做好售后服務工作,嚴禁額外收取服務費等。
品牌商如何保證代理商的收益?1.價格支持。不同級別的代理商享受不同的進貨價格,以保證足夠的利潤空間。
2.費用支持。大多品牌商都會向代理商提供場地租金、裝修費用,以及市場推廣費用。但這些都是建立在代理商按時按量進貨的基礎上,分期撥付的,即羊毛出在羊身上。
3.培訓支持。即組織代理商學習先進的理念和樣板市場的成功經商。其實質是不斷的為代理商加油鼓勁,以實現雙贏。
4.物料支持。市場推廣肯定需要各種物料,這些都由品牌商統一制作,然后根據代理商的進貨量進行配發。
5.促銷支持。代理商舉辦促銷活動時,品牌商可以派出負責人和講師助力,并且提供產品的試用裝和有限量的低價貨源等。
6.入股特權。通常市場業績突出的代理商,品牌商會推出和優秀員工一樣的待遇,購買一點原始股。表面上是分享品牌總盤子的紅利,其實是進一步鎖定合作關系。
為什么不能繞過代理商直接從廠家拿貨?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代理商的前期投入較大,通過辛辛苦苦的市場推廣,將目標人群轉化為下級代理商或用戶,付出艱辛的勞動。
如果繞開代理商從廠家拿貨,就會嚴重破壞市場秩序。試想,如果廠家的價格和代理商的價格一樣,你會從廠家拿貨嗎?
另外,作為代理商不得向代理區域以外的市場供貨的對等限制,代理協議中都有廠家不得繞開代理商向代理區域內的客戶供貨。所以,廠家絕對不會為了一單生意而去違約賠償代理商。
移動互聯背景下,有廠家直接發貨的代理模式。為了迎合用戶希望從廠家直接購買,以獲得更多實惠的心理,基于移動互聯,現在很多品牌商推出了輕資產動營代理。
也就說,品牌商不需要代理商進貨壓貨,只需要搞一個體驗店展示產品,以及組建一個售后服務團隊。
用戶在體驗店體驗后,感到滿意,在店內的終端下單,或在代理商發的鏈接上下單,品牌商就會自動把業績歸入代理商的名下,然后按約定的比例分潤。
由于客戶離不開體驗店的售后服務,所以,這種模式的黏性很強,效果也較傳統的代理模式好。
任何零售商,批發商和超市都不可能與廠家直接聯系拿貨。特殊情況除外。
特殊情況指私下的灰化的渠道。也就是說你沒有在關鍵位置上有熟人和朋友,你別想了。
以上市場定律僅限有市場影響力的品牌。小廠家的貨不在此列。有人能拿他的貨就不錯了,他才不管是誰。
這是一個市場秩序的問題。以下拿快消品舉例。
在久遠的計劃經濟末期,市場經濟初期,廠家們為了擴大銷售量,增加銷售區域,會在各個城市設置自己的銷售點。一般是派駐自己的工作人員(業務員)在當地租門面房,既負責銷售也負責宣傳。
后來隨著銷售量的不斷發展和銷售區域的擴大。在每個地方設置自己的銷售點顯然不可能。廠家宣傳的陣地也轉移到了電視和紙媒。人們發現,把銷售工作轉移承包給每個城市的當地人更有優勢。主要的原因是當地人具有本地的人際關系,便于開拓銷售市場。于是廠家開始在每個城市尋找具有相應能力的個體戶。很快批發部這一主體成為主流渠道。
老一輩的人會回憶起那個年代,鄉鎮上、城市中每個批發部門店中,倉庫里都堆積著大量的貨物。而且都是廠家整車發貨。每個城市的批發市場上,每個批發部都兜售著不同的品牌。就拿曾經紅極一時的方便面而言,A批發部批發熊毅武,那么B批發部就批發小保姆。一般情況下,不會兩種都賣。這就是代理商的前身——批發商。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消費者意識能力增強,廠家品牌之間從互不干擾的擴大銷售漸變成激烈的市場搶奪。畢竟消費人口就這么一點,你的賣的越多,我的就賣的越少。批發商的定點銷售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廠家品牌的市場需要。
大約在2002年前后,各大品牌紛紛開始招募代理商。按行政區域劃分,每個行政區域招募唯一代理商。全面代理品牌在當地的銷售工作。代理商需要有倉庫車輛和業務人員,不需要門面,具體工作就是每天出去找到自己產品的銷售門店進行推廣和促進銷售。屬于“行商”。
代理商是廠家生產產品之后的全權銷售代理,是第一銷售商。廠家不負責具體銷售,自己的銷售部只負責 規劃戰略和管理發展代理商。廠家出貨只對應代理商。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劃分呢?還是因為市場發展的需要。批發商時代,一個批發市場里一個廠家只對接一個批發商。最關鍵的就是維護價格的穩定。這點非常非常重要,是重中之重。
如果一個批發市場有兩個批發部對接同一廠家,那么他們兩個勢必存在競爭關系,為了競爭就會打價格戰。使得品牌的貨源成為市場價格戰的炮灰。價格戰毀壞銷售者的利潤,使得銷售者不愿再推銷這種產品。那么廠家的產品就會慢慢從市場上消失。
同理,一個行政區域也只能有一個代理商。目的就是價格穩定。價格穩定就是利潤的穩定,利潤的穩定保障代理商們能夠存活,從而為品牌工作。
中國幅員遼闊,廠家對應代理商的價格是統一的,代理商對應零售和商超的價格也基本一致(廠家指導價格)。那么看到這里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一瓶555ml的可樂,從大雪紛飛的東北到熾熱的海南島,都是3元一瓶。
現在可以講解題主的問題了,你覺得廠家會給零售商批發部商超發貨嗎??這是赤裸裸的擾亂市場。賺你錢事小,擾亂了市場價格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凡是市場上熱銷的品牌產品都會對此行為有嚴格的規定,杜絕價格的紊亂。如果有廠家人員私自發貨,那罪過可是不小的。貨發到哪里,就會對哪里的代理商造成價格打擊,使得代理商受損。代理商的銷售工作受到低價格同產品的干擾,反過來降低了廠家自己的正常銷售量。
格力品牌發展有一段時間,董明珠的親哥哥私下牟利,被董明珠斷貨。很明顯的一個例子。
好了,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