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但看電子版居多,紙質版看得少些
“你現在還看詩歌刊物嗎”?看著標題我也很難過,說起這些那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在上學.工作中度過的。從我上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詩歌了,我的語文老師家里訂有《詩刊》《星星》等刊物,我和幾位愛好文學的同學經常去老師家“蹭”書看,這一看不打緊,還常常“借”出來帶回家中,后來干脆直接不還,而且還占為己有,老師也懶得索要,再后來自掏腰包給我們班訂了上述兩種詩刊以及《人民文學》等純文學刊物。我參加工作后,單位里除了報刊外還訂了許多雜志,其中不乏有文學刊物,而我自己則訂了《詩刊》《星星》這兩個影響力比較大的詩歌雜志。看詩讀詩成了我的一大愛好,而這一習慣一直堅持到了九十年代的中期。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正是我的同時也是很多人的“青春期”,因為詩本就屬于年輕人的,青春與詩有著莫大的關系(至少我是這樣認為)。詩里的激情也只有青春才有,其它的年齡段不可能復制出如此美妙的旋律,即使你縱有非常華麗的詞語,但終究沒有那種純真。所以,那個年代就是詩歌的海洋,所有的報刊雜志都辟有專刊專欄專版專頁,一切紙質刊物都會“蹭”詩歌的熱度,好像沒有刊登一兩首詩歌就不叫刊物雜志一般,在這方面,那些專業性很強的刊物(甚至包括黨刊)表現的尤為突出。如果有人問那個年代的人有沒有接觸過詩,估計絕大多數都會都會說聽過看過讀過寫過!而這個絕大多數人中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當然我也在其中),當時詩壇上涌現出的大咖們大部分也都是年輕人,有一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道出了心聲:“光榮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時間進入新世紀后,詩歌的繁榮在達到了一個極致的鼎盛時期后開始漸漸的“安靜”下來。我也告別了那些詩歌刊物,不再寫詩,不再看詩,不再讀詩。尤其是近幾年來,很少看書買書了,有時候報刊上有詩我也熟視無睹,壓根兒就沒有想看的欲望了,究其原因不外乎年齡大了,沒有了往日的激情。有時候老婆和孩子問我,為什么不看詩寫詩了?我回答說“詩已經到了更年期,再說也沒有發現有好詩可讀了”,不知道我的這番話會不會引起母女倆的嘆息!
如果不是因為去年我加入了《今日頭條》并且愛上了它的話,估計也不會再去讀詩寫詩了。即使斷斷續續的在寫詩,但質量卻并不怎么高,有時候竟然連一句話也寫不下去。寫詩講究一氣呵成,沒有了激情,何以寫詩?!
詩,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謝謝閱讀!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配圖來源于網絡及個人手機相冊。)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最厲害?
作為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四人,究竟誰最厲害?按照正史來分析,他們根本就不在同一檔次!答案出人意料!
在大多數人的想法中,東吳四大都督中,最厲害的是周瑜,因為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曹操,護住了江東的安全;其次是陸遜,因為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擊敗了劉備,之后更是出將入相,乃是文武全才;再然后是呂蒙,因為呂蒙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了荊州,幫助孫權干掉了關羽這一強敵,開拓了東吳的領土;四大都督中,最差的則是魯肅,因為魯肅這人老是被諸葛亮忽悠,他基本就沒啥戰績,所以不少人都認為,魯肅是東吳四大都督中最差的!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非也!東吳四大都督的排名其實被很多人搞錯了,四大都督中最厲害的人并不是周瑜,也不是陸遜,更不是呂蒙,而是最被人看不上的魯肅!為何這么說呢?我們接下來一個一個地來分析!
周瑜
首先我們拿大家最欣賞的周瑜來分析!不得不說,周瑜的軍事才能確實是非常不錯的,赤壁之戰中,周瑜逆風翻盤,干倒了曹操,令眾人驚訝。之后,周瑜乘勝進攻,又在南郡之戰中擊敗了曹魏名將曹仁,打出了赫赫威名,可以說,以周瑜在這兩戰中的表現來看,他的軍事才能確實是屬于一流的!但,這僅僅是帶兵打仗的本事!在戰略眼光方面,周瑜還是差了不少!
很多人因為周瑜曾經提出過進攻益州的想法,所以認為周瑜的戰略眼光不錯,但這其實是錯誤的!相反,正是因為周瑜提出了進攻益州的計劃,所以才說他短視!
很多人看到劉備進攻劉璋,輕松拿下了益州,便認為益州非常好打,只要按照周瑜的計劃,必定可以拿下益州,這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益州并不好打,劉備是被邀請進去了,另外,劉備為了打益州,可是耗費了大量的精力,連軍師龐統都戰死了,最終把諸葛亮、張飛、趙云等一眾猛將全部調集多來,才成功的拿下益州,這前前后后花了近三年的時間,怎么看也不是非常好打!若是換成周瑜,他能保證三年內拿下益州?
我們都知道,益州多山,屬于易守難攻的好地方,所以說一旦劉璋有了防備,那么周瑜就很難順利地打進益州!當年劉備是被邀請進去了,所以免去了很多的麻煩,即便如此,他仍然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損失慘重,若是周瑜冒冒失失地去進攻益州,怎么可能輕松打進去?要想打進益州,他必定要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除了益州比較難打,荊州的防守也是一個大問題!在周瑜的計劃中,他是準備讓孫權軟禁劉備,趁機吃掉關羽張飛的軍隊,然后以荊州為基地,進攻益州。首先我們要想想,周瑜能夠拿下關羽張飛嗎?在三國正史中,關羽張飛乃是出了名的萬人敵,軍事能力非常強,雖然他們的軍隊數量比不了周瑜,但周瑜想要徹底吃下他們,也不是非常容易的。到時候關羽張飛跟周瑜打游擊,趁周瑜進攻益州時出兵切斷周瑜的后勤,試問周瑜怎么辦?
除了關羽張飛,曹操也在一旁虎視眈眈!赤壁之戰曹操雖然失敗,但他的敗得并沒有小說中說得那么慘!曹操軍隊之所以撤退,是因為遇到了瘟疫,等到瘟疫得到控制,曹操勢必卷土重來!從江東到荊州,如此漫長的接壤線,誰知道曹軍從哪里進行突破?以東吳的那點兵力,擋得住曹軍?
所以說,周瑜進攻益州的計劃,簡直是漏洞百出!益州本身不好打,劉備集團和曹操還在一旁虎視眈眈,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基本就決定了周瑜的失敗!若是周瑜強行用兵,等待他的必將是慘敗!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周瑜一死,孫權立馬改變了進攻益州的計劃,把南郡借給了劉備,讓劉備幫助抵擋曹操!
可以看到,周瑜的軍事能力確實不錯,但是他的戰略眼光其實還差了一點,所以說他無法成為東吳四大都督之首!事實上,當年周瑜和孫策聯手攻略江東時,他選擇離開孫策,去投靠袁術,就已經證明了他這個人的戰略眼光略顯不足!
陸遜
陸遜這個人,在軍事上的表現,其實比周瑜還要厲害,只不過他在戰略眼光上的表現,也和周瑜差不多,略顯不足!
呂蒙偷襲荊州,主要的謀劃者、實施者中就有陸遜,此一戰,吳軍輕松拿下荊州,陸遜居功至偉。之后的夷陵之戰,陸遜對陣劉備,再次展示了他超強的軍事能力。總的說來,陸遜的軍事才能,完全是不用質疑的。不過在戰略眼光上,陸遜還是欠缺了不少。
吳、蜀兩國,只有聯合在一起,才有擊敗曹魏的可能性!然而陸遜在這一點的認識上,并不是非常充分。如果說拿下荊州算是為了東吳的自身安全,那么夷陵之戰全殲蜀軍,就完全是在削弱聯盟的實力了。說白了,蜀國敗得越慘,曹魏越高興,而對于東吳來說,曹魏乃是真正的生死大敵,曹魏高興了,那么東吳就得哭!所以說,夷陵之戰,從軍事上來說,是一場大勝,但從戰略上來說,其實對東吳沒有絲毫好處!相反,這一戰打過之后,東吳就再也不可能有機會一統天下了,要不是曹丕拉胯,東吳完全有可能在此戰后快速亡國!
不得不說,陸遜這個人軍事能力確實不錯,但是戰略眼光和周瑜有得一比,都是只看眼前的勝利,不管東吳的長遠發展!也許,對于陸遜這種世家大族的人來說,東吳能否統一天下,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江東短時間穩固,他們仍然能夠享受生活就行了!
呂蒙
事實上,在本文看來,東吳四大都督中,能力最差的人便是呂蒙!在軍事上,呂蒙其實表現不錯,偷襲荊州這一戰,如果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確實漂亮,但是站在東吳的整體角度來看,偷襲荊州,其實就是一大敗筆!不是說荊州不能打,而是打的時機不對,關羽都還沒把曹魏徹底打趴下,東吳對荊州動什么手?
一開始的時候,孫權受到魯肅的影響,還是想的北伐,去攻打合肥或者徐州,但是呂蒙堅決反對,反對的原因很簡單,打不過,守不住!當時魯肅還活著,孫權還是認為魯肅的方法比較好,但是等到魯肅一死,孫權失去了主心骨,呂蒙偷襲荊州的計劃就被提上了日程,于是東吳和蜀漢的聯盟關系,徹底破裂!
魯肅
為何說魯肅是東吳四大都督中最厲害的一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魯肅的戰略眼光非常不錯,他對于孫權來說,就相當于是劉備的諸葛亮!
劉備在荊州遇到諸葛亮前,一直四處流竄,無法做大做強,結果遇到諸葛亮后,獲得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于是一路開掛,很快就成就了基業。相比于劉備,孫權的實力要強得多,不過他對于自身的定位,其實是上不了什么臺面的,因為他只想守好父兄留下的基業,并沒有想過一統天下。是魯肅給孫權帶來了一統天下的規劃,打開了孫權的眼界!
在此之前,孫權只想守好一畝三分地,最多像齊桓公那樣做一個天下霸主,結果魯肅跟他說,漢朝要完了,救不了了,孫權可以進攻荊州,占據長江沿線,和北方勢力劃江而治,之后穩定好南方,再出兵北伐,一統天下,成就皇帝霸業,令孫權大吃一驚!自此,孫權開始轉變了自身的定位,開始向統一天下邁進!
赤壁之戰后,周瑜拿下了南郡,建議孫權軟禁劉備,然后由周瑜拿下關羽張飛,之后以南郡為基地,進攻益州。這個計劃看起來宏偉,看起來高大上,但是魯肅卻看到了此計劃中的危機,于是他對孫權說了這么一番話!
《漢晉春秋》:呂范勸留備,肅曰:“不可。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權即從之。
魯肅的這番話有兩個意思,一是江東實力不足,沒辦法消化荊州,二是曹操強大,單靠江東抵擋不住,況且江東內部并未完全統一,所以說最好聯合劉備一同抵抗曹操。很多人質疑魯肅的決斷,其實我們從曹操的反應便可以看出,魯肅的戰略眼光,真的是遠超周瑜!
《三國志》:后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曹操當時正在寫信,聽聞孫權把南郡借給了劉備,非常震驚,連筆都掉到了地上。曹操為何會有如此反應?不就是因為魯肅的這個計謀正好踩中了曹操的尾巴,令曹操非常難過嗎?
很多人認為,正是因為魯肅把荊州借給了劉備,所以才導致劉備做大,這是魯肅的失誤。實際上,劉備做大,對于東吳來說,并沒有多大的壞處,因為曹魏才是東吳最大的對手,不干趴下曹魏,東吳必亡!除此之外,東吳想要拿下荊州,其實并不難,當年的湘水之盟,東吳已經拿到了荊州的大部分控制權,只要等到吳蜀兩國把曹魏干趴下了,東吳完全可以輕松拿下荊州,對蜀漢動手!還是那句話,對于東吳來說,荊州并不是不可以打,而是打得時間節點不對,至少要等曹魏被打崩了,東吳才能對荊州動手!否則就是在幫曹魏,害東吳自己!
結語
綜合來看,東吳四大都督之中,最厲害的一個,其實既不是周瑜也不是陸遜,而是魯肅!從正史角度來分析,他們根本不在同一檔次!魯肅乃是真正的軍事家,非常有戰略眼光,他是和曹操、諸葛亮同一檔次的人物,至于周瑜、陸遜和呂蒙,他們就要差遠了!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漢晉春秋》)
四大都督中,周瑜文武全才,拒曹操于赤壁,保江東之不失,奠定三分天下之雛形;魯肅長于戰略,為孫權訂百年大計,力主聯劉抗曹,鞏固孫劉聯盟共圖天下;呂蒙勇而有謀,勤而好學,白衣渡江,襲取荊州,為東吳擴大地盤;陸遜智勇雙全,沉著冷靜,大破劉備于夷陵,為東吳解除亡國之險。
周瑜是帥才,魯肅是謀才,呂蒙是將才,陸遜是相才。那么誰更歷害呢?
周瑜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領導赤壁之戰,大破曹操,赤壁之戰明顯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在弱者對抗強者時,沒有膽怯,非常冷靜,在東吳與曹操的首次交鋒中能夠憑借自身優勢,合理選擇戰術,一舉擊破曹操,周瑜功不可沒,其眼光、膽識、能力、思維均優于常人。
周瑜的才能不僅體現在軍事上,而且在戰略上很有眼光,赤壁之戰前,周瑜就是堅決的主戰派,力主孫權統一長江以南,與曹操劃江而治,二分天下。赤壁之戰后,看出劉備絕非善類,力主孫權軟禁劉備,分化其黨羽,但孫權不聽,只可惜英年早逝,要不然就能看到周瑜西征益州。
魯肅一生最大的貢獻是替孫權擬定三分天下的戰略,早在孫權剛接手東吳時,魯肅就為孫權謀劃了江東版的“隆中對”,比諸葛亮的隆中對要早7年,可見其眼光深遠,在赤壁之戰前,力主孫權聯合劉備共同抵抗曹操,赤壁之戰后,在周瑜死后接任大都督位置,勸孫權借南郡給劉備,仍然奉行聯劉抗曹的戰略,確保了東吳能在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正是由于魯肅的戰略,才導致劉備集團的坐大坐強,包括后來劉備不愿意歸還南郡,都是聯劉抗曹的副作用。
呂蒙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襲取荊州、攻取益州、伺機消失劉備集團,呂蒙的行為讓東吳用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利益,不僅占有大半個荊州,而且將劉備勢力徹底趕出荊州,讓東吳的領土增加近三分之一,成為僅次于曹操的第二大割據勢力。
呂蒙與孫權的謀劃偷襲荊州,有利也有弊端,在戰術上看是成功的,在戰略上看是失敗的,幸好還碰到曹丕這個二楞子皇帝,要不然帶給東吳的就是滅頂之災。由于呂蒙偷襲荊州,導致了后來的夷陵之戰,當時魏國皇帝曹丕選擇了坐山觀虎斗,沒有聽從劉曄的建議聯蜀擊吳,事后來看劉曄的建議是完全正確的,退一萬步講,如果當時曹丕聽從了劉曄的建議,聯蜀攻吳,那么東吳的滅亡就是完全有可能的,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呂蒙的偷襲荊州,導致吳蜀聯盟破裂,這是相當危險的一步棋。
陸遜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在夷陵之戰,以沉著冷靜、處事果斷一興擊敗身經百戰、老謀深算的劉備,直接導致劉備集團在荊州的徹底消亡,讓蜀漢勢力嚴重受損,間接導致劉備的郁郁而終。身為東吳四大家族之一的陸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守土有責,進取無志,在夷陵之戰后,再也沒有意愿發動對曹魏更大的戰爭。
陸遜由于才能出相入將,成為東吳的丞相,能夠很好的處理政務,但深受孫權猜忌,由于卷入太子與魯王的爭權,被孫權逼死。
綜合起來看,周瑜最歷害,其次是陸遜,再次是魯肅,最后是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