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用怎么造句?
造句
你怎么能夠這樣對待我?我真的是感覺到特別傷心,我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都讓我特別的難受。
你怎么能夠這樣無情的甩了我?我把我所有的愛情,把我所有的一切全部都給了你,到最后你卻這樣對待我。
12、我想請問你是怎么把這條龍畫得如此栩栩如生的呢?
13、上午試卷還在,下午怎么就不翼而飛了呢,真讓人心急如焚。
造句
身上流著相同的血,怎么說外婆也是他們的親生母親。
自己的母親生病了,怎么可以這樣不聞不問?
你怎么現在才來這里?
用怎么造句可以這樣寫:現在已經開會了,你怎么到現在還來?
真的是讓我感覺到特別的尷尬,你難道就不會注重一下別人的感覺嗎?
造句
十分鐘過去了,你怎么還在這里?你難道就讓自己這樣?不急不忙地,一味地等下去。
你怎么這么無情?我把所有的感情都給了你,可是到最后你卻無情的背叛了我。
《秦淮河畔的美麗與哀愁》:誰道商女無情?她是美麗大義的桃花傳奇
說起李香君,人們大多會想起孔尚任的《桃花扇》:才子佳人的秦淮邂逅,“血濺詩扇”的真情錯付,惹得多少人淚濕衣襟。
可你知道歷史從未有過血染的“桃花扇”嗎?
你知道李香君是蘇州人,而不是南京人嗎?
你知道李香君最終的結局是什么嗎?
《秦淮河畔的美麗與哀愁》一書帶我們走進“李香君”的故事:
明末天啟四年,李香君出生于蘇州一吳姓武官府邸,兩個哥哥剛剛在一場大地震中身亡,她成為父母喪子后的精神寄托。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民眾就如一葉扁舟,隨波逐流。
香君八歲時,閹黨魏忠賢當權,其父因與東林黨交好,成為了被迫害的對象。為保住幼年的香君,父親將她托付給南京秦淮河畔的眉樓樓主。從此她便隨養母姓李。
李香君的養母李貞麗是位頗有俠氣的名妓,她對香君極好,教她琴棋書畫、識人做人以及各種社交應酬禮節。
年幼的李香君聰穎善學,在養母的培養下十五歲就成為才華出眾的“眉樓花魁”。加之其身處風月場所,往來多是富商才子,見識、眼界自遠超尋常女子,落落大方,風度高潔。
李香君有兩大絕技:
一是擅彈琵琶,養母在其十三時曾請名師教導其琴藝,一曲《琵琶行》,天涯何處覓知音!
一是愛畫桃花,許是感嘆身世飄零,如飄落流水,命運多舛的桃花。
當時的秦淮八艷,大部分是“官妓”,入樂籍,屬于“賣藝不賣身”。作為“花魁”的李香君更是有專人伺候,輕易不接待客人,有時甚至掀開簾幔看一眼都是天價。然而,當時奸臣當道,朝廷動蕩,又何來真正的“賣藝不賣身”。即使香君正值芳華,可一旦年華老去,又將如何悲涼!
“官妓”若要尋得出路需經過“梳攏”、“贖身”這兩步:“梳攏”就是拍賣初夜,由價高者得;“贖身”則是直接支付高昂的贖身費,使其從良。香君一直希望能尋得一志趣相投的如意郎君,為自己“梳攏”和“贖身”。
侯方域,這位《桃花扇》的男主角,就在香君苦苦尋覓良人時來到了南京。
侯方域是戶部尚書之子,復社四公子之一,當時年僅二十一歲,來南京參加鄉試。當時李香君名聲在外,文人墨客無不想一睹“香扇墜”(李香君藝名)風采,侯方域也不例外。為見識久負盛名的秦淮風采,侯方域交付千金終得償所愿。
“瑟瑟西風凈遠天,江山如畫鏡中懸。不知何處煙波叟,日出呼兒泛釣船。”
在李香君的閨房,侯方域被其詩畫才情所折服,對其一見傾心。而侯方域風流倜儻、出身名門、擅長詩文,正是李香君苦苦尋覓的如意郎君。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李香君在人生最彷徨的時候,遇到了侯方域,他就像一縷陽光照亮她的未來,她期待著侯方域能盡快為自己“梳攏”。而彼時的侯方域已婚,對香君懷的只是獵艷的心思,隨也想與她有進一步的發展,卻苦于囊中羞澀,而無法如愿。這時,阮大鋮通過中介人解了侯方域的燃眉之急。
阮大鋮,何許人也?他原屬東林黨,魏忠賢當權時投靠了閹黨,在魏忠賢倒臺后,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侯方域的父親為東林黨人,故阮大鋮欲通過其再次與東林黨交好。于是,通過中介人之手將錢借給侯方域。而侯方域借到錢后,一心只想一親芳澤,并未多想。在報出高價,終于獲得了香君的梳攏權。
侯方域住進眉樓后,日日與香君歡愛,得償所愿的他從未想過為香君贖身;而陷入情網的香君認為,以侯方域的家世,走時一定會為她贖身,所以并未催促。
隨著會考結束,侯方域離京的日期越來越近,養母李貞麗見他遲遲不為女兒贖身,開始產生懷疑。
如若他要的只是露水情緣,香君就太可憐了......
在香君的追問下,侯方域終于道出實情。香君對阮大鋮趨炎附勢、蛇叔兩端、徇私廢公的為人很是不齒。她痛責侯方域沒有志氣,盡然對這種人無原則妥協。但不滿歸不滿,一往情深的香君此時仍然對侯方域抱有希望。她拿出了積攢多年的私房錢,替侯方域還了債。
此舉徹底激怒了阮大鋮,之后一直尋找機會伺機報復。
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重新啟用阮大鋮,他等待的機會終于來了。
不久,侯方域落榜了,他終究沒有為李香君贖身。
離別時,香君身穿白裙,一曲《琵琶行》婉轉悲戚。她未曾怨恨侯方域,反而安慰鼓勵其并非因才華不好而落榜,只是生不逢時。
“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勿忘妾所歌《琵琶行》也!妾亦不復歌矣!”
此時的侯方域對李香君是愧疚的,再三表明一定會籌資為香君贖身,只是這愧疚能持續多久呢?
侯方域在后來的《李姬傳》中,并未用第一人稱,稱是以“侯生”代之,似乎不愿世人知曉其與香君的親密關系。可見侯方域至始至終將秦淮之行當做一場風流韻事,從未想過負責。
李香君抱著對侯方域的期待回到眉樓。對于阮大鋮之流的客人,她堅持,即使出錢也不見。在那個人命如草芥的年代,李香君卻為了守護心中的道義,堅貞不屈,讓人肅然起敬!
不久,被侯方域拋棄的李香君,又被阮大鋮強征入宮做歌舞女。
南京城破后,宮女們四散逃離。李香君逃至眉樓,只看見一片火海......天下之大,竟無容身之所!最終李香君流落定居于棲霞山一帶。
明朝滅亡后,侯方域又來到南京,在棲霞山找到李香君。此時物是人非,李香君終以吳氏女身份,入侯府為妾,過起了向往已久的安穩生活。
可惜,紅顏薄命。這樣平靜地生活了八年,侯父得知了香君曾為妓子,在侯方域外出之時,將懷有身孕的香君趕到荒涼的農莊。侯方域回來后雖再三解釋,仍無法勸說父親收回成命,且不允許香君之子入族譜。
次年,香君產下一子,在抑郁絕望中香消玉殞。
侯方域為李香君立碑: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他常常一人呆坐墓前,久久不愿離去。在香君死后一年,侯方域也走完了他的一生!
由此可見,侯方域對李香君還是付出了真情的。雖初時不曾負責,但在時局穩定后,能不遠千里尋找香君,且在她逝世后郁郁而終,也算還了她的一片深情。
孔尚任的《桃花扇》問世后,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故事被廣為流傳。
但在《李姬傳》中,侯方域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到過“桃花扇”,如果真有此扇,他又怎么會不寫入自己的作品中呢?
可見,“桃花扇”只是孔尚任用來烘托香君人物性格的藝術創作。但無論真偽,李香君不畏權勢,終于愛情,堅守心中道義的品格依然可歌可泣,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