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天看中醫,舌淡,苔薄邊印中裂,脈搏沉緩 ,開藥方,桂枝20g 白術20g 茯苓30g 澤清30g 當歸15g 桃仁10g 紅花10g 豬苓10g 共7付,請問高手們主要吃什么的?
滲濕健脾,活血化瘀,...
二、求中醫幫我看看怎么了
你好,你才23歲,本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你這個情況不是一天兩天了,首先是血虛,引起皮膚干燥,發黃,無光澤,然后是腎陽虛,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眩暈,黑眼圈,浮腫,這種情況下,陽虛不能鼓動陰液,使你感覺有上火的癥狀,如口咽干燥,咽炎,鼻炎等這些情況就出現了,我估計你吃東西的胃口也不是很好,睡眠很不好,不知道有沒有盜汗的癥狀,最好找個好的中醫,把把脈,調理一段時間,應該陰陽雙補,兼補氣養血,堅持一陣,盡量把身體調到一個平衡狀態,祝你好運!
三、求教老中醫我這是什么病如何根治
熱水泡腳:洗熱水腳,水溫以35~45℃,暖和舒適為宜,要邊洗邊加熱水以保持水溫,1次約20分鐘。出盆后用干毛巾輕快地搓擦按摩腳趾和掌心,用熱水洗腳,如同用艾條溫灸穴位,可起加速血脈運行,調整臟腑,陰陽寒熱,壯腰強筋,增強新陳代謝等作用。。不但可以防治感冒、氣管炎、咳嗽不止, 哮喘病, 耳鳴耳聾、消化不良、便秘、腳靜脈曲張,風濕. 還有消除疲勞,持之以恒,還能滋補元氣,強身健體,延緩衰老。泡澡如同泡溫泉,水溫以38~45℃,暖和舒適為宜,水高至胸部以下, 要邊洗邊加熱水以保持水溫,1次約20分鐘。出盆后用干毛巾擦干,穿厚衣保暖,出汗為宜, 剛開始血不足會頭暈呼吸會不順暢時立刻停止浸泡,浸泡時間可慢慢加長,以20分為限
四、詢老中醫有關體內濕熱和陰虛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常聽人說:“這幾天有濕熱,該喝些涼茶調節調節。看中醫時,也常會聽醫生說“濕熱”。那么,什么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么問題?
要明白濕熱,先應了解什么叫濕,什么叫熱。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于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那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并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后明顯,并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后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樸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藥,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睪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