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是我的家鄉(xiāng),但有人總是在噴黑她,我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安慶市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建城悠久,可是安慶也是座最委屈的城市,歷史上是安徽200多年的省會所在地,近代史上是安徽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又位于長江沿岸。太多的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長江五虎城市之一”的美譽。可是她又是那么的不幸,從建城的那時起,作為長江上的要沖,她就飽受著戰(zhàn)爭的洗禮,摧殘。1949年,安慶解放了,本應該好好恢復發(fā)展的,哪知省會又被拿走了,連大學都不留一所,就這樣,安慶衰落到我國的四線城市。但是我本人認為安慶市可以重新崛起,你們看安慶是皖贛鄂三省交界處重要的次中心,京九鐵路的骨干主線,等合安九高鐵全部建好,安慶就可以成為京廣高速的主干線。還有等武安杭高鐵,武安寧(滬)高鐵,阜六景鐵路建設好以后,安慶將成為這些鐵路的中轉站。從現(xiàn)在開始,安慶的工業(yè)在重新發(fā)展,例如,安慶擁有中國石化、臺灣富士康集團、電動汽車產業(yè)集團、環(huán)新集團、華茂集團,曙光化工集團、比高集團等一批骨干代表性企業(yè)。最近安慶市高新區(qū)與北京化工大學,南京大學等簽約了合作協(xié)議,這樣會促使安慶高新技術產業(yè)進一步發(fā)展,最近各種媒體相繼報道安慶市無人駕駛的汽車已經(jīng)上路了。再從2018年安慶市的生產總值達到1917.60億元,位于安徽省第四名,僅次于合肥、蕪湖、馬鞍山市。
安徽省的“安”字,來源于【安慶】【徽州】二府,可見早期安慶的江湖地位。公元1667年,清朝康熙帝把江南省,拆分為江蘇省、安徽省。安徽省的發(fā)展,當時主要由省會安慶為龍頭,帶動整個區(qū)域。
皇上眼里的安慶,為什么這么重要?主要的原因在于超強的戰(zhàn)略地位,安慶位于皖河入長江的口子上,位居中流天塹,上控洞庭、下扼京口,有“萬里長江此封喉”之稱。盡管明末清初的戰(zhàn)爭,曾經(jīng)讓城市設施遭受巨大破壞,但是成為省會之后,安慶還是在極短時間里發(fā)展起來。
安慶繁榮的時候,還是挺拽的存在,城市規(guī)模秒殺武昌、長沙、成都、西安、太原等名城。比如清朝乾隆帝年間,安慶的城市建成區(qū)僅僅5.06平方里,而人口卻達到22萬人。城里人滿為患,多余的人只好在城外居住,形成若干街區(qū)。
乾隆帝駕崩,嘉慶帝上位,安慶繼續(xù)膨脹……不久,安慶的人口增加到27萬人,屬于全國一線的大城市。那么,安慶又是如何走下坡路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太平天國戰(zhàn)爭綿延到這里,戰(zhàn)爭帶來的可怕摧毀。公元1953年,安慶的人口被腰斬,尚不到鼎盛時期的一半,約為10.5萬人。這樣的城市人口,完全沒有一個省會城市的樣子,可見破壞之嚴重。
太平天國過后,又出現(xiàn)捻軍,戰(zhàn)爭再一次給安慶重創(chuàng)。因此,安慶的衰落之始,在于人口的大幅度減少,缺乏人口紅利自然城市不容易閃光。
除了戰(zhàn)爭破壞之外,安慶還受到經(jīng)濟上的沖擊,晚晴開埠通商讓沿海興盛起來,比如上海、廣州等城市。此起彼伏,這邊中外海上貿易興起,也意味著清代前中期的南北貿易格局發(fā)生巨變。
這種影響具有長期性,當安慶不再是安徽省會之后,變得更加沒落。雖然安慶人也是沿著長江生活,但是他們被排除在長江三角洲的發(fā)展之外,不僅沒有分享到經(jīng)濟機遇,也缺乏內在動力。
第三點是地理限制,安慶對外聯(lián)系方便,對內交流困難。安慶享受長江水路便利,跟省外的聯(lián)系比較方便,但腹地多山區(qū)丘陵,跟安徽其他地方的聯(lián)系不便。地理位置偏析,即便是全省首府的時候,安慶也是難以有效駕馭安徽全省。
總而言之,安慶的衰落,有其必然原因:1、清朝立為安徽省會,偏重于政治、軍事功能,其在領銜全省經(jīng)濟發(fā)展有很大不足。受到海洋貿易的影響,安慶在內河貿易的地位降低,經(jīng)濟實力明顯減退。
2、經(jīng)歷太平天國戰(zhàn)爭的大破壞之后,安慶的省內中心地位遭到大大削弱,反對安慶為省會的呼聲強烈。最終,安慶被合肥取代,失去省會地位的安慶,顯然會失去很多資源支持。
3、加上安慶的地理特征,盡管在戰(zhàn)略上很重要,但是卻無法進入長三角經(jīng)濟圈,又跟省內其他城市存在阻隔,等現(xiàn)代交通線修好之前,已經(jīng)失去很多發(fā)展機遇,這個安徽省的重要引擎就這么熄火啦。
安慶,最好變回自然的一座村莊,說明白一點,變成一個大農村。我們不需要發(fā)展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服務業(yè),我們不需要項目投資,把資源分給合肥蕪湖吧,安慶人就是如此大度。哦,別忘記了,把安慶境內的鐵路、公路都拆了,我們農村人不需要這個。合肥南下,請先到六安,再繞道湖北江西吧!哦,我們安慶也不需要長江黃金水道,在九江繞道合肥后再南下吧,這樣合肥就真的成了皖江城市了。別說我貧,我是真心的。
當年科大選址是考慮安慶的,而且第一批搬到安慶,但發(fā)現(xiàn)那里環(huán)境太差了!安慶選擇了安慶化工廠,從短期來看,確實對當?shù)亟?jīng)濟做出來巨大貢獻,但是從長遠來看一所頂尖的大學在安慶絕對是響當當?shù)拿瑢τ谔嵘數(shù)刂取⑷瞬乓M、經(jīng)濟強勁發(fā)展都有積極意義!
1969年,國外形勢突變,國家要求多所高校搬離北京,
因為要避險,所以一開始科大決定不在大都市落腳,而是選擇交通便利的中小城市。當時科大最希望能搬到河南。可是河南對于科大落戶并不積極。當時的答復是:土地有的是,三千畝五千畝沒問題,但南陽沒有接收一所大學的能力。
科大同時還找到了湖北沙市,但也得到了相同的回復:沒有條件。
后來,科大又派出兩組人,分別去江西和安徽。江西明確答復:不接受科大。
而在安徽,他們最開始考察了宣城,但那里山高路遠,交通不方便,不適合建校。
明明是大學里的“明星”,但到哪里都被人嫌棄。就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時任安徽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李德生站了出來:科大可以在安徽安慶市落腳。
今天的安徽要感謝當年李德生的遠見。
然而第一批搬到安慶的老師們發(fā)現(xiàn),那里的條件實在是太差了:只有七八十間房子,房子沒有窗戶,有的甚至連門都沒有。當時剛好是冬天,他們連鋪地的草都買不到。學校也沒有自來水,他們還要翻過一座山去挑水。
科大的領導只能再去求李德生,最終確定把科大搬到合肥,借用當時合肥師范學院和銀行干校的房子。就這樣輾轉了一整年,科大才在合肥扎下了根。
后面科大申請回北京好幾次,都被把報告打回來了。在安徽的努力之下,把科大留下來了。安徽省對科大是真的好,一開始安排去安慶,不放在省會,是因為當時安慶比合肥發(fā)達。合肥是建國后才定為省會,基礎只是一個小縣城,安慶和蕪湖是當時安徽最好的城市。當然,也有安慶選擇要化工廠,不要科大的說法。中科大的師生到了合肥,受不了合肥冬天的濕冷,安徽省把原先給省政府建暖氣的設備先給科大安裝暖氣。中科大南遷到合肥,器材人員損失非常嚴重,可以說是重新建起來的科大。安徽人民勒緊褲腰帶,也不能讓科大師生餓肚子,要保住中國科學的種子。這是當時的原話。知乎上有科大應不應該搬離安徽的話題。雖然說科大搬去更發(fā)達的城市,也許會有更高的平臺。但是當你無家可歸的時候,我接濟你吃住,供你;現(xiàn)在情況好了,轉身就要走,的確有點說不過去。再加上科大是基礎研究,并不是很需要太好的城市作為平臺。合肥正是可容它放下一張書桌的地方。最后,近十年來,合肥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也在為配的上科大而不懈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