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因為天津相聲界名家輩出,馬三立、常寶霆、蘇文茂都是天津人耳熟能詳的相聲大師,說起他們的作品可以如數家珍。可很少有人知道這幾位大師除了藝術造詣,美食造詣也是相當的高,人人家中都有那么幾道傳家菜。
報社記者專門尋訪了相聲大師的后人們,挖掘出了這些美味的相聲大師傳家菜。
馬三立老先生怎么燉牛肉?
常寶霆老先生怎么把白菜炒出栗子香?
蘇文茂老先生家那失傳已久的“澆汁面”到底是怎么做的?
光看名字就饞死了吧。
馬氏燉牛肉
相聲圈里都知道,馬三立燉牛肉是一絕,“馬氏燉牛肉”之所以這么出名,是因為燉肉的方法是從北京月盛齋學來的。“我父親以前常去北京演出,月盛齋的老板馬震喜歡聽我父親的相聲,一來二去兩家就走動起來了,我父親和馬老板感情很好,我從小就管馬老板叫二大爺。”馬志明先生說。
馬志明先生說,從前家里條件不算寬裕,馬家吃飯并不講究,無非是旱蘿卜熬豆角、炒酸菜、炒雪里蕻這些,他管家里吃的叫“窮人飯”。
材料雖然不精貴,可不代表做不成美味。“我們家的飯都是粗菜細做,鮑魚、大閘蟹本來就是好東西,搶著吃是正常的,但是一樣東西看著沒食欲,吃完了還想要,那就叫成功了。”馬志明先生說。
“馬氏燉牛肉”4大訣竅
1 肉要選得好,選嫩牛肉,老牛肉顏色發烏,不要選。講究的可以選肋條或胸口上的肉。
2 燉肉不能用水拔,拔過的肉就燉不爛了,只能用水沖洗。
3 牛肉可以焯一下,好牛肉不用焯。
4 燉肉不用水,只用啤酒。
馬氏燉牛肉做法:
1.10斤牛肉切塊,放入高壓鍋,倒入兩玻璃瓶啤酒。
2.放4-5瓣大料,一塊無名指大的桂皮,用紗布把花椒和一手心丁香,縫成一個小包放入鍋里,可以放一點小茴香。3.蔥不能少。新蔥取蔥葉用,10斤肉需要3-4棵蔥的蔥葉,放在表面即可。4.放兩大片姜,不到一頭蒜。5.不要放醬油,放北京干黃醬,每次用超市里賣的一整包干黃醬的1/5,要用1勺半羹匙的醋把黃醬泄開,再加兩羹匙白糖。馬老特別強調,燉肉,醋和糖必須有。6.抓一把細鹽,約2-3勺,開始燉。7.高壓鍋開始躥氣15-20分鐘就差不多了,新式的高壓鍋要少放點水。8.開鍋如果發現湯多了,就敞蓋開大火繼續催,燉到鍋里有一點黏糊的湯就可以了。
少馬爺說,他們家燉了肉喜歡燴菜吃,土豆切牛頭塊,過油炸,然后燉肉放粉條。上面的這個燉肉的做法也可以燉羊肉。
少馬爺還特意糾正大家一個誤解,很多人認為燴菜的燉肉應該多留湯,其實燉肉還是要收汁,把味道裹在肉上,燴菜的時候再加水。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讓您滿意。
侯家——炸醬面侯寶林大師對于自己原生家庭的回憶,只有一句簡短的話:
我可能是個天津人~四歲的時候,侯大師被舅舅張文斌送到北京侯家,直到去世侯大師都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
童年時候的侯寶林生活窮困,幾歲就去大戶人家吃舍粥,后來還要過飯,學會了一門手藝之后就去賣藝,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侯寶林在拜師朱闊泉的時候,本來按照門里規矩應該擺宴席請客,但侯大師全部財產只有一元錢,所以只能請朱闊泉吃了一碗炸醬面。對于現在很多相聲演員來說,拜師恨不能用燒人民幣烤串,但當時的侯大師能夠吃一碗炸醬面,這就是他最奢侈的事情了。
正因為有這種苦難的過去,所以侯大師生活改善以后,對炸醬面情有獨鐘,不但下館子專點炸醬面,還在自己家里也做炸醬面。侯氏炸醬面在圈內有口皆碑,趙忠祥還為了學侯大師的炸醬面,向侯寶林“拜師”學藝,郭德綱也在節目上戲稱趙忠祥是師叔。
只可惜到了侯耀華侯耀文這一代,侯氏炸醬面就沒落了。侯耀文因為嘴饞但手懶,所以只能去師勝杰李金斗家里蹭炸醬面,不光吃還帶著飯盒打包,活脫脫一個相聲《白吃侯》的做派。而侯耀華比弟弟好一點,他還能上手做,而且學了一些父親傳下來的訣竅,不知道侯耀華有沒有把這些技術傳給兒子侯軍,星級大廚要是傳承侯氏炸醬面,那是肯定能發揚光大的。
楊少華楊議—炒菜楊少華也是無產階級出生,一路苦日子過來的,雖然楊少華不像侯寶林那樣淪落到要飯,但難的時候一家子六口人住八平米的房子,就跟楊少華相聲里描述的耗子窩一樣。據說現在過著土豪生活的楊議老板,小時候最奢侈的事情,就是田立禾請他吃一根冰棍。
正因為生活困難,所以在吃食方面就簡單,楊少華一家都能自己下廚做點吃的,困難時候以粗糧面食為主,生活條件好一點就炒菜,可能是對油有渴望吧。楊少華楊議兩人都特別擅長炒菜,尤其是炒肉食,兩父子基本上就是廚師級別的。
馬志明——家常菜馬三立家也經歷過非常困難的時期,當時馬德祿跟馬桂元相繼去世,馬家的家當被后媽丁氏卷包燴,只留下十幾口人給馬三立。而且馬三立還把晚年沒有收入的師父周德山兩口子也接家里來養著,十幾張嘴靠他一個人說相聲養活,當時馬家的主食是豆腐渣和山芋,能吃上一頓窩頭那就是開葷了。
到了馬志明這一代,那就成了居家小能手,少馬跟馬老一起被下放的時候,基本上是馬志明在負責日常生活,據馬志明回憶,他當時可謂是十項全能,連被子都會做,下廚做菜那更是信手拈來。退休了之后馬志明也過著很樸實的居家生活,平時家里做菜都是他負責,老伴只會做點面食比如包餃子,兒子馬六甲只會吃。
馬志明做菜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用料省,一點多余的調料和食材都沒有,清淡得要命。當然這大概也跟回民生活習慣有關,一看就特別的清真。
馮鞏——生菜沙拉看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都知道,馮鞏老師最擅長做番茄炒雞蛋,而且是把炒雞蛋先用冷水過一遍,然后再用番茄炒,味道加倍的嫩。
但馮鞏老師最擅長的并不是這道菜,而是非常西洋風味的生菜沙拉,生菜倒也不奇怪,問題是馮鞏老師的生菜拼盤里面還有土豆,還有生雞蛋,自媒體養生大師表示,生雞蛋和生蛋黃混著吃是禁忌,吃完容易犯惡心啊!
天津-河北涉縣的4481/4482次老式綠皮車被空調專列替代,說說你的綠皮火車有哪些記憶?
2017年4月16日鐵路運行新圖實施后,涉縣到天津4481/2次綠皮車退出歷史舞臺。一組照片送別曾經的4481/4482,天津——涉縣。
綠皮車
天津到涉縣的綠皮車將永久告別,從4481次列車上走下的旅客張先生說:“這趟車已經乘坐好多年了,太熟悉了。以前在天津上學,現在滄州工作,都是乘坐這趟列車,‘綠皮車’取消了真是有些懷念。”他感慨道,自己坐火車20多年了,坐過綠皮車、普快、特快、直達、動車,見證了鐵路的快速發展。
涉縣號
綠皮車滿載著我們那些年的記憶,對于車站工作人員來說,服役時間最長的“綠皮車”承載了他們的記憶和情愫。穿行涉縣與天津20來年,4481/2次“綠皮車”退出歷史舞臺!
綠皮車
你坐過這趟車嗎,原來一趟天津到涉縣天鐵的通勤車,跨越河北省的最遠最貴的綠皮車。到涉縣僅需8.5,到天津僅需40塊錢的4481/4482,4月15日4482最后一班,一趟40塊錢就能從邯鄲到天津的綠皮車。一路走好。縱然承載著一代人青春記憶的綠皮車即將離開,但記憶永遠會在!
天津—涉縣
啤酒飲料礦泉水,瓜子花生八寶粥啦啊,腿收一收了啊,多么熟悉的叫賣聲。
車廂
4481/82次列車為天津、德州、石家莊和邯鄲等地的老百姓已經服務了26個年頭。每天早上7點,列車從天津站始發,全程運行13個小時,經過大大小小26個車站,平均每20分鐘就要停一站。列車月平均發送旅客100多萬,在這26年里累計發送旅客將近3.1億人次,為天津、河北百姓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
火車道
多少的回憶
多么熟悉的場景
4481
如果故事能殺人,那我的筆下寸草不生。如果文字能救人,那我的句子救贖無數。
檢票口
進站口
“綠皮車”在鐵路線上奔馳,人來人往。它帶著依戀,帶著回憶,走進歷史,駛向遠方……
此情可待成追憶,再見了,4481綠皮車!
說到“綠皮車”,它曾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起起落落,更是承載了無數人的回憶,曾經坐綠皮車的旅程,你還記得嗎?
天津至涉縣4481次綠皮車并未真正離開,它更換了一種方式帶旅客出行,天津至涉縣4481次列車通過此次調圖,去到更遠的地方。
天津至涉縣4481次綠皮車升級后,車次也變更為天津至潞城K7703次列車。
涉縣火車樂園
隨著高鐵技術的發展,綠皮火車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一個時代印記。“火車樂園”以復古和懷舊為主題,讓“綠皮火車”從歷史開進了現實,為人們帶來慢旅行的別樣樂趣。
火車樂園
“火車樂園”就在東山腳下“太行天路”的進山入口處,遠遠就能看到停靠在路邊的一列綠皮車。
火車站模型
舊鐵軌、老枕木,似乎滿載著滄桑往事。一節節車廂都改造成了餐廳、酒吧,游客可以坐在車廂里的火車座上懷念往日的時光。
一代神車4481/2(天津--涉縣)一路走好!
4481/2累計開行三十二年,最終也阻擋不了時代的腳步。作為服務天津鐵廠職工的綠皮車,作為華北運行里程與時間最長的綠皮車,作為在高鐵、空調車時代最后的一抹和諧的綠!別了4481/2!別了,和諧的綠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