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一年都買棗樹,都沒有成活,怎么提高棗樹成活率?
1、園址選擇。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建園,棗園周圍沒有嚴重污染源。
2、選用優質壯苗。選用適合當地的優良品種苗木,高度在80厘米以上,地徑0.8厘米以上根須完整側根五條以上(長度不小于20厘米),無病蟲害。
3、精細整地。平地挖0.6~0.8米左右的定植穴,山地,則要修條田或水平階,然后挖0.6~0.8米的栽植穴。回填時先于溝底部放20厘米厚的作物秸稈,回填后,用大水澆灌栽植溝(穴),使其沉實,距地面5~10厘米為宜。
4、苗木處理:
1)修根。剪除傷根、病蟲根、壞死根、過長根等,傷口剪成馬蹄形,以利于愈合。
2)浸水。將修根后的棗苗根系放入水中,浸泡24至48小時,使苗木吸足水分。
3)蘸生根粉。吸足水分的苗木放置于100毫升/公斤的ABT3號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分鐘以上。
4)蘸泥漿。將蘸完生根粉的棗苗放進稀釋的泥漿中,使根系均勻的沾滿泥漿起到保濕作用。
5、栽植:
1)確定栽植密度。棗樹樹冠易于控制,可適當密植。冀北山區不宜搞棗糧間作,栽植密度以2~3米x3米為宜。
2)栽植時間。在干旱地區提倡晚栽,以頂芽萌發時為最佳栽植時期。
3)栽植方法。先挖一個30厘米見方的栽植坑,坑內倒水和成泥漿,再將棗苗根系于泥漿中上下活動,使之舒展,然后覆土。定植后澆足水。
4、定干。定植后,及時定干,高度60至70厘米,剪口下的2至3個二次枝要剪除。
5、覆地膜。定植澆水后,以樹干為中心,修成一米建方的樹盤,樹盤要四周略高,中間略低。將1平方米左右的地膜均勻的鋪在樹盤內,膜的四周和樹干周圍用土壓實,以保持水分。
棗樹見芽栽都活,不見芽栽很危險,不容易栽活,和花菽同理。
二、春季如何進行小麥科學管理?
謝謝回答了,人勤春早。進入三月份,氣溫逐漸開始變暖。小麥經過漫長的冬季,也開始慢慢的變綠返青,開始慢慢的生長。小麥春季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麥田群體的變化。小麥根系的發育穗數的多少,以及穗數和粒數都有直接的影響。根據地情墑情和苗情進行管理。三月初對所有麥田進行一遍除草劑噴打。根據小麥苗情可分為以下三類進行管理。
1,壯苗。壯苗發育健壯。分糵多。盤根好。對于這類麥苗,應首先摟去殘敗葉片。進行中耕,斷其表皮的根系,促進深部的根系發育生長。控制春季分糵,培育壯桿大穗。到拔節孕穗期進行追肥澆水。
2,弱苗和晚播苗?對于這類苗要早抓早管。早施肥。畝施速效氮肥。尿素15公斤。墑情不好的地塊兒要澆水。劃鋤增溫,促進麥苗快速生長。促進春分糵,增加有效分蘗和成穗率。
3,黃苗。多為地力差肥水不足,土壤板結。濕粘,鹽堿等原因造成的。針對形成黃苗的原因,增加施肥,以促為主。也要中耕。破除板結。降低鹽堿。促苗迅速反綠。正常生長。
由于春季氣溫多變,常有寒流的出現。由于氣溫的回升,病蟲害也開始出現。預防寒流和防治病蟲害要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春季田間麥田管理,一個很重的問題要及時補充水分和肥料。一找我們傳統的節氣,驚蟄后氣溫回升,個別地區就開始對小麥澆頭水,澆頭水的時候也開始追加肥料。小麥澆過頭水之后,隨著地溫和氣溫的增加,開始返青拔節,這個時候一定要觀察地情,麥田干旱說發生就會發生,前兩天看著挺濕潤的麥地,一兩天可能就要干透氣。
麻煩您在閱讀前點擊右上角藍色字體“關注”,海棠每天為您提供最實用的三農知識,讓我們一起討論三農問題,助力三農發展。
澆完頭水之后,要注意麥田雜草或者野麥子瘋長的問題。麥田水肥充足之后,一些雜草或者野麥子也開始生長,一般澆過頭水七天之后,要及時噴施治療雜草或者野麥子的藥劑,這個時間段農資站銷量最大的,估計就是肥料和滅草劑,大家可以到農資店兒咨詢用什么藥劑效果好,或者沿用前年使用的滅草劑種類,即是噴施。
要注意小麥疾病的發生。春季是小麥白粉病的高發期,蟄伏一年的小麥白粉病病菌,在水分、溫度等條件適宜的時候開始發作。白粉病的初期只是局部麥株發生干枯、葉面枯黃等現象,但隨著白粉病病情嚴重,如果得到不控制,會導致麥株矮小減產。當然一些其他的小麥病蟲害也要預防,例如灌漿期間的吸漿蟲。等到灌漿前后,小麥基本上需要澆三水,也就是第三次小麥澆水,這個時候補充水分有利于小麥籽粒飽滿,但是小麥前期追肥已經過勁兒,這個時候的小麥也需要養分。灌漿期間可以適當噴灑磷酸二氫鉀當做葉面追肥,有條件的農戶可以追加液態肥。這個期間要多到田間走走轉轉,早發現,例如小麥銹病,早治療,及時噴灑藥物。
三、我家的大蒜剛澆完第三水,蒜葉子從蒜尖兒開始干了,是不是化肥沖的多了,或是別
大蒜主要病害防治(1)大蒜葉枯病:葉枯病主要發生于葉及花梗上。葉片發病多由葉尖開始擴展蔓延,病斑初期為花白色小圓點,擴大后呈不規則形狀或橢圓形。表現為灰白色或灰褐色,并且病部由此而生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葉枯死。如花梗受害,容易從病部折斷、最后在病部散生出許多黑色小點粒,造成大蒜不易抽苔。本病病原菌為真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內于土壤中越冬,為弱寄生菌,健康植株不易得此病,在溫度高,濕度大的條件下易發病。其防治方法如下: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增施氮磷鉀完全肥料,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性,雨后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嚴格選種,收獲時發現病株應徹底清除,深埋或燒毀。藥劑防治:5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或75%百菌清或65%代森鋅500倍,50%葉枯凈粉劑1000倍或10%殺枯凈粉劑400~500倍液噴霧。(2)大蒜灰霉病:灰霉病多發生于植株生長后期,先從下部老葉尖端開始。病斑初呈水浸狀,繼而變白色至淺灰褐色,并由尖向里發展,病斑擴大后呈梭形橢圓形。后期病斑愈合成長條形灰白色大斑。病斑兩面均生稀疏灰褐色霉狀物。灰霉病發病嚴重時,可由老葉逐漸向葉鞘及上部葉蔓延直到整株葉上,并造成葉鞘甚至地下鱗莖腐爛組織崩潰,后干枯成灰白色,易拔起,病部可見灰霉及菌核。本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蔥鱗葡萄孢菌。該病菌可于田間雜草及病殘體上越冬。一般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易積水地塊易發病。此外,偏施氮肥,植株徒長也極易引發病害。防治方法與葉枯病基本相同。(3)大蒜病毒病:病毒病亦稱花葉病,發病植株葉片呈現濃綠與淺黃色不規則條紋或斑點,發病嚴重時,造成植株萎縮或扭曲。本病由大蒜花葉病毒(GMV)侵染引起,鱗莖(蒜頭)普遍帶毒,田間通過蚜蟲傳播。蚜蟲在大蒜田間為害植株時,通過刺吸口器,從病株取得病毒,后為害健株,將病毒傳入新的植株體內。被病毒侵染的鱗莖,當年不呈現任何帶毒癥狀,只在后代的種苗或植株上呈現癥狀,一般受害重的,第2年發病早。防治方法:選擇適宜本地抗病品種,培養脫毒苗,選用無毒蒜種加強田間管理,拔除病株,及時防治蚜蟲。噴灑植物雙效助壯素(病毒K)或臺農高產寶葉面肥,增強病株抗病力。(4)大蒜紫斑病:紫斑病又稱黑腐病,紫斑病在田間主要危害葉片和蒜苔,在貯運期間危害鱗莖。田間發病多從葉尖或花苔中部開始,初為白色少病斑,稍凹陷,中央微紫色,擴大后為橢圓形至紡綞形、黃褐色。濕度大時,病斑上面產生黑色霉狀物常形成同心輪紋,易從病部折斷。貯運期間鱗莖受害,常從鱗莖頸部開始變軟腐爛,呈深黃色或紅色。本病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一般陰濕多雨,田間積水,肥料缺少,管理不善,生長衰弱地塊易發病。防治方法:發病嚴重地塊實行1~2年輪作,選擇種植抗病品種如二水早等,選留無病蒜種,適時收獲,收獲后晾曬,鱗莖充分干燥后貯藏,發病初期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或65%代森鋅700~800倍液。(5)大蒜干腐病:干腐病在整個生育期及貯運期均可發病,尤以貯運期發病嚴重。田間發病時葉尖枯黃,根部腐爛,切開鱗莖基部,可見病斑由內向上蔓延,病部呈半水浸狀腐爛,發展較慢。貯運期發病多從根部開始,蔓延至鱗莖基部,使蒜瓣變黃褐色干枯,病部可產生橙紅色霉層。本病病原為真菌,以菌絲及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從傷口侵入植株體內,發展適溫為28~32℃,因而在高溫高濕下發病嚴重,貯運期間溫度高于28℃時易腐爛,低于8℃發病輕。防治方法:發病地塊,實行3年以上輪作;選無病充實飽滿的蒜種,在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及時防蟲,減少傷口,避免田間積水,降低發病期間田間濕度,發病初期及時噴灑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貯運時的溫度低于8℃。建議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