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說你最喜歡吃最討厭吃的云南特色美食,為什么?
最喜歡的是“阿媽臘排骨”!
備注:樓主夫婦是東北人[害羞]
彼時七月底是雨季,陣雨不斷。出航站樓不下,上了車又下,走入客棧下,出外覓食兒時又不下,善解人意。
路上順利,客棧好美,就在大研古城的南入口,南側這邊晚上相對安靜,適合我們。
當晚按客棧小妞的介紹吃臘肉排骨鍋,“阿媽臘排骨”,在南門外街對過兒。兩個人小鍋排骨,三江蕎白酒,加兩瓶大理V8,吃得肚子滾圓,才100出頭,沒想到。
回到長春發現,當地也有“云南火鍋”,其中排骨鍋味道也不錯,食材改為鮮排骨,是本地化的需求吧。
但還是臘排骨更具云南風味,想念!
答題需求,必須說一哈最不喜歡的[耶]
本人害怕各種蟲子,見了不敢開罪,都是繞路逃開。so 云南行沒有選擇這類菜。。。
看官理解哈[祈禱]
你好我是婭婭很高興回答
最喜歡吃云南的美食如下
第一:云南過橋米線。鼎鼎大名的過橋米線的故事應該不少人都知道了就不說了。
第二:洱海海菜花。
第三:云南汽鍋雞。主要食材是雞肉,主要烹飪工藝是蒸,有補虛養身、補血、健脾開胃的功效汽鍋雞因為其營養豐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第四:云南手抓飯。傣族手抓飯是云南西雙版納傣族的特色美食:它是先在桌子上鋪一層冼干凈的巴焦葉,然后上菜,菜是對稱擺放,米飯放在桌子中間;有大米飯和紫米飯,上邊用雞蛋來點綴,正中放的是辣子雞
第五:云南餌塊。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米飯餅子燒餌塊。主要食材是大米與糯米噢,制作手法也是非常簡單,將煮熟的大米用餌塊機壓制而成,可炸可煮,搭配不同食材味道跟更佳。
第六:野生菌火鍋。楚雄野生菌火鍋是云南六大名吃之一,食材生態、味道鮮美!
第七:南瓜花煮湯。南瓜花是現在的時令菜,煮的時候可以放入一點金針菇,這樣吃起來會比較鮮,而且這道湯品,可以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尤其是那種怕長胖的朋友,南瓜花煮湯非常適合大家喝。
最不喜歡吃包漿豆腐,這種豆腐也是臭豆腐的一種,我不喜歡
二、大理值得和你愛的人一起去嗎?
大理值得和你愛的人一起去嗎?
提起大理的美景,常說到的就是“風、花、雪、月”,如此美好的景象,如詩如畫,既浪漫又溫情,當然值得和愛人一起去看看!
大理游客最常去的地方
“風、花、雪、月”構成了云南大理四景,仿佛把世間最美好的自然景物都包含在內,既浪漫又溫情。
如果在大理呆的世間不是特別長,通常都會選擇去的地方是大理古鎮和洱海。
大理古鎮比起麗江古城,要清靜許多,古老的街道,秀麗的的自然風光,更加清新脫俗,“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后垂楊柳”極其富有生活氣息;洱海,晴空的藍天,藍色的湖泊,混成一色,靜躺在人們的心里,美麗又浪漫。
如果和愛人一起去,正好可以悠閑的漫步古城石板路,騎著小電車,環游洱海,賞明月照洱海,共享美好時光!
著名作家曹靖華賦詩
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
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
一首關于“風、花、雪、月”的詩,于1962年1月出世,著名作家曹靖華游過大理之后,對大理的風、花、雪、月四景感慨萬千,賦留風花雪月詩下關風,特別的風,吹的上竄下跌,還會回旋,真是一種奇觀,頗有趣味;上關花在上關花公園,原是云南的一片草原,在那里,鮮花鋪地,姹紫嫣紅,美麗極了;蒼山的雪終年堆積,銀裝素裹,聽說還有一個“雪神”的神話故事,這里充滿了古老的神秘;洱海月,大理的洱海,每當晴天的夜晚,一輪明月升到洱海上,水光一色,在燈光照耀下金燦燦的,盛是壯觀,被白族人民稱為金月亮。
大理的風花雪月,還是千百年來的傳承
蟲入鳳窩不見鳥(風),
七人頭上長青草(花);
細雨下在橫山上(雪),
半個朋友不見了(月)。
在當地白族人口中,世世代代都傳誦著這一首謎語詩,老少皆熟,風、花、雪、月四景早已深深地映入了人們的腦海中。
要浪漫有溫情,和你愛的人一起去大理吧!享受靜謐生活!
有人說:“有多少風景,就有多少故事。”最美的風景,就應該和最愛的人共賞,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大理這個地方,充滿了浪漫的氣息,美景更是數不勝數。
于是,無數青年男女紛紛涌向大理,情侶們都想在這座“浪漫之都”邂逅某個不期而遇的風景,留下情定三生的誓言;單身的則期待在某個溫暖的午后,于湖光山色中遇到命中注定的那個Ta。
大理,從來不缺少浪漫和美景,這里天生就適合戀愛,最值得和愛人一共前往!
說起大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蒼山。十九峰與十八溪,這是自然中最為獨特的愛情方式了——總歸有一個夫戀者。蒼山有十九般模樣,卻也有十八種柔情,清溪之水,將亙古相依、不離不棄的愛情低聲吟唱。在所有的季節,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花都是蒼山絢爛燃燒的情感,而這作為冰的消融與霧之凝結的溪水,該是蒼山表達愛意的細語呢喃。那山間潺潺流下的山泉最終匯入洱海,它將蒼山的愛意帶給洱海,洱海則掀起波浪,映日生輝,那是她回給蒼山羞紅的臉龐,想想就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現代社會,人們普遍被忙碌的生活所困擾,被無情的現實所壓榨,許多人開始漸漸的不再相信愛情這種東西!
其實,我認為人類的愛情,并不總如傳說般凄美,在真摯的情愫前方,因為堅定,因為永恒,我們總是會在自然的情懷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浪漫和感動!
山海不棄,云雨有情,大理,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深情和浪漫的地方,耳邊又想起那熟悉的旋律:蒼山洱海旁,你在我身邊......
愿你腳下有車、名下有房、卡里有錢,既有詩和遠方,也有愛人相伴!
三、聽長輩說,祖籍是“小云南”的,這個地方到底在哪?有何依據?
在今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以及內蒙、天津、北京等省市,不少自清代至民國遷自山東的居民都稱祖籍“小云南”或“山東小云南”。而在山東省即墨市和青島市以外地區的不少居民亦有稱原籍山東小云南者。數百年來,小云南之名流傳甚廣,小云南人后裔已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甚至飄流海外。然而小云南之名,正史不見經傳,而口碑流傳卻廣為人知,民間家譜亦有明文記載。今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諸省居民許多家譜中都記有祖籍“小云南×××”或自“小云南”遷來。經查這些民間家譜最早修于明代中期以至近代的民國年間。那么“小云南”在哪里?近年來不少地方志、地名志中均提及小云南,眾說紛紜,僅就其中三種說法表述如下:
小云南在山西說
據民國《牟平縣志》記載,“本縣戶籍,多稱系明初遷民時,自云南遷來者。且有占山戶、買山戶、漏戶之別。父老蓋常言之,而莫明其原委……是明初遷民雖多,并無遷自云南省者。或謂云南為豫南、汝南之訛,或謂小云南在安徽境,或謂小云南為山西地,亦均為無稽。”《萊陽縣志》對此亦甚懷疑,而意為即洪武四年山后徙民事,謂:“陰山之南,恒山之北,自昔即以云稱。戰國趙曰云中,秦漢置云中郡,北周置云中縣,隋置云內縣,唐置云中郡兼置云州,宋置云中府路,遼置云縣,金元皆置云州,其地俱在今晉察綏三省之交。則云中、云州之南,或云崗(在大同西,為名勝地)、云陽(谷名,在左云縣)、云泉(山名,在張家口西)之南,其土人必有以云南稱者。登萊迭遭金元之亂,居民死亡殆盡,多是移民來此。其先至者領地開墾,為占山戶。后至者購熟地耕種,為買山戶。其土著遺民幸免兵匪驅掠者,為漏戶。而遷者不忘舊居,故傳稱云南。又以非云南省,故別之為小云南。亦猶東府人僑居關外,概呼登、萊為海南耳。”說雖無據而近理。但本縣間有能舉其自云南某縣某地來者,未必盡系傳聞之誤。或有其事而史未及載,或人民自動遷徙,亦未可知,闕之以俟知者。
又據山東省《文登市志》所載:“金元之亂,境內人口十不剩一。明初至清代中期,朝廷多次下令從山西、云南、四川、江蘇、安徽等省移民入境。先到的稱‘占山戶’,后到的稱‘買山戶’,土著移民稱‘漏戶’。民間傳說來自云南和‘小云南’的頗多。”史載明永樂七年(1409年)以后,由云南移民山東。清代康熙削藩,鎮守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反清失敗,其敗軍及眷屬盡遷山東。這是兩次規模最大的播遷。現存952個行政村,其中87%的村莊是明朝以后建立的。
% p$ w1 _7 C% t8 V3 Y1 v8 q* q, q. Q. P8 a6 n
這段記載可以說明,明永樂時期和清康熙時都有云南人或“小云南”人遷來這一地區,這是事實。隨著時間推移,歷經數百年,一些人把云南和“小云南”混為一談,視為一地,很有可能。
云南,以其地在云嶺之南而得名。因有滇池亦簡稱滇省。《辭海》“云南省”條注為簡稱滇或云。東界貴州、廣西,北界四川,西北界西藏,西界和南界與緬甸、老撾和越南接界。禹貢梁州南境、秦為西夷滇國,漢開置益州郡。又傳西漢武帝元狩年間(前122~前117年),因彩云現南方,故稱云南。西漢于彩云南現的地方置云南縣,治云南驛,轄今祥云、彌度兩縣。三國時改益州郡置建寧郡,又分置云南郡。唐以后為段氏所居,號大理國。宋因之。元世祖南下,擒段興智,以第五子忽哥赤為云南王、立云南諸路行中書省。明置云南播政使司,又在昆明設云南府,清以后為云南省。5 w$ Q9 E2 |: u' a o! u5 N( k
今遼寧省新賓縣五區路家溝大背《張氏譜冊》序二記載:“吾張氏當聞之先祖,本貫在小云南,住址無可詳考。兄弟四人,蓋因洪武年間荒歲頻仍,流寇侵攝,天人交迫,存濟維艱,不得已宗長常山、宗次雙山、宗三三山、宗四單山兄弟四人,同心往山東,路過長江,失去單山無所尋找。三人至山東登州府蓬萊縣縣城內七甲八社九蘭鄉住……至我宗龍公由登州跨海至廣寧府、東至清源縣南雜木南溝聶爾庫處居住。仉氏生有庫公。充當撥什庫,料理機匠事二十余年,又遷至興京縣五區路家溝大背處。” 3 u/ ^5 }9 n2 _
另據遼寧省普蘭店市勞動局局長譚績斌主編的《關東譚氏家譜》中《譚姓先祖發祥地及遷移史略》記載:“譚姓關東家族的祖籍在山東省登州府寧海州譚家泊(1913年3月,寧海州改為寧海縣、膠東道隸),先人稱山東老家。”又說:“……據家書殘頁記載,到了明成化年間(牟平縣地名志說是明隆慶年間),即14世紀中葉,出于發展生產的需要,移居在小云南下柳河村(十八株柳樹下)的譚氏先祖譚興,也隨移民大軍,又返回到山東省,居登州府寧海州譚家泊,墾荒種田,發展生產,遂成為第三發祥地。”
前邊所說的新賓張氏“本貫小云南”,“兄弟四人同心往山東路過長江”以此推斷“小云南”應在長江以南。后者所述普蘭店譚氏,在明成化年間在小云南下柳河村“也隨移民大軍又返回到山東”。張、譚二氏譜書所記其意:小云南即云南省或在云南某地。
小云南即云南說,似有道理,而筆者不敢茍同。今滇省尚有云南驛、祥云縣、云津橋等地名,獨不見“小云南”之記載。 明初,朱元璋定鼎南京后,數次派使臣詔諭占據云南的梁王歸順,均遭拒絕,遂令傅友德、沐英率軍征伐。傅友德征云南時帶來的三十萬大軍,大部留駐云南,分撥于衛所。直到洪武末、永樂初,奉旨轉駐山東各衛所軍戶一萬五千余戶,七萬余人。這些軍戶雖大部分原籍并非云南,但長期駐守云南各地,妻室大部為云南土著之民之女,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子女是在云南出生,后來遷到山東而以云南為原籍,而遷居到山東的云南同鄉們居地貫以小云南名之以示對云南故地的紀念,此為情理之中。但云南并非就是“小云南”。
小云南在山東說 小云南在山東的說法較為普遍,也被多數人所認同。 現收藏在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王姓家中《王氏譜書》,即王春芳始修于1958年,王彥興續修于1985年。其內容有譜序、世系等。譜書中所記王氏原居“山東小云南大榆樹”,于清順治八年(1651年)遷居遼寧入旗。所記“小云南”人小腳指甲分辨復形的特征和王氏從滿習俗為其他譜書所不多見。 W6 S; _5 A8 F' r4 A @
又據李林所著《滿族宗譜研究》一書中宗族遷徙篇所記:“由山東遷居關外的漢人,在籍貫上有兩種,一種是山東小云南,一種是原籍云南,又遷到山東。小云南究竟在何處?遼寧省岫巖縣《王氏譜書》記載:順治八年始祖王明政率四子,從山東小云南大榆樹遷來奉天城北康家屯定居。由此來判斷,所謂的‘小云南’乃泛指山東登州、萊州、青州一帶的地方,并非現在云南省地方。”
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商業局張錫印所藏《張氏家譜》記載,張氏遷吉前原居“山東小云南大榆樹下”,于清道光年間遷居吉林。這亦把小云南定在山東。另有今吉林省舒蘭市白旗鎮三胞親友聯誼會會長馬鎮洛先生所存《馬氏家譜》所記,馬氏原居“山東小云南馬家莊”,清乾隆時遷吉林永吉縣缸窯鎮,后遷舒蘭縣白旗鎮。 $ ^ B/ ^' z W$ }$ g3 G% W
以上譜書記載,證實了小云南不在山西,也非指云南省而就在山東一說。并且,其地域范圍在萊州、登州、青州即今山東半島地區。
山東很多族譜傳稱來自小云南。其實小云南并非特指云南某地,是云南軍戶在山東的聚集地,通過世代繁衍形成如今的規模。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派遣大將傅友德、藍玉、沐英等人發動30萬大軍,撲滅堅固云南的梁王把匝刺瓦爾密部殘余勢力,設置軍衛所,隨征的軍戶駐扎于此。這些軍人大多來自山東青州、滁州、萊州、登州等地。明初實行軍屯制,遇戰事出征,沒有戰事就地操作農業,戶口編在衛所名下。建文帝登基后撤除了很多云南衛所,原來的很多山東籍軍戶就重新回到山東等地。因為從云南歸來的,后人的記載里便說來自小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