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不僅擁有國際知名的葡萄酒產區,也擁有Steinlager、Speight's等著名啤酒品牌。此外,在新西蘭還有超過50家精品啤酒廠,他們各自擁有獨特的風格,也在不斷創造新的啤酒口味。目前新西蘭已有250多種啤酒,其中不乏一些腦洞大開的口味,值得啤酒愛好者們自己去探索。
北國原野在講述什么?
一種美學的高度 我從酷熱的南方,來至遙遠的北國邊境。逶迤的江河,伸出修長粗壯的胳膊;北國的原野,敞開無比寬廣的胸膛;那些高飛的鳥,是好客的主人,融入云里的樣子楚楚動人。 季節瞬間更替。燃燒的夏天消失得無影無蹤。明亮的七月,靜謐而嚴肅。鐵質和石質的高速路,因為蜿蜒起伏而柔若無骨。原野上的路是對生命的沉思,它的形成,也就是生命的形成,是讓人欣喜和熱愛的生命完美的跡象。那些在時間中消逝的人們為我們踏出了生命之路。我們將記住他們的步履,讓他們永遠存留在我們心上,以免讓心靈之路荒蕪。 我是如此地喜愛北國的原野。它有著天生的陽剛的稟賦。廣袤和遼闊,本身就是一種美學的高度。 逃逸出被霧霾淹沒的城市,這里的空氣干凈得近乎奢侈。波瀾壯闊的綠色,一直向比天邊還要遙遠的遠處洶涌。曾經血淚斑斑的戰場,被深深地埋葬。堅硬而爽利的風,無邊地鼓動生長的欲望。與春天不斷地交合后的原野,仿佛從來就沒有過憂郁的冬天:荒蕪的坡地,頹廢的花影,風霜如利劍切割,大樹們悲傷的手指上纏滿了凜冽的冰雪。滄桑,是一段需要喚醒的記憶。 美人松的集群,筆直地站在坡地的背脊,高揚著男性的頭顱。白樺林自信而散漫,閃著誘惑的光。藍皮和紅皮的屋頂,在樹叢中跳動。裸露的村頭,棕色的馬匹安詳一如既往,偶爾揚起發亮的黑色長尾。 藍天和綠野之間,云懸浮飄動。陽光一會兒在它前面,照出凹凸的曲線;一會兒在它后面,勾出金色的邊緣。而它,兀自經營著明暗和色彩,醞釀暴雨。雨一旦降落,便是直立的柱體,頂天立地,氣勢磅礴地在原野上移動。它剛剛離開的地方,立刻就被陽光充滿。野花落英繽紛,希望托付給種子,返回原野,接受季節的所有邀請,在春天來臨之前,彌漫成又一度響徹云霄的燦爛。 一坡坡懷孕的玉米,凝聚在耀眼的陽光下面,傍晚的雷聲隆隆滾過,在即將來臨的誘惑之夜,陷入夏天的感情陷阱。流水一樣的狗尾草,搖落細致的露珠。摒棄了多余的雜質,成為大地上一種蓬勃的力量。 將會有鍍金的巨型收割機,把秋天裝上。夕陽讓老人們瞇縫眼睛,細數著一顆豆莢、一棒玉米、一穗高粱走過的漫長路程,以及自己一生的收獲。很多年前,他們曾經肩著綁繩,匍匐在原野的路上。 世界此時格外安詳。大野肅穆,彩虹丈量著原野的兩極。一只大手,撫摸著我們,如喚醒孩提懵懂的話語。我想我應該放棄詞不達意的表達,蜷縮在那只手掌的溫情里,一邊看風景,一邊咀嚼歲月的苦澀與芳香。 風一陣一陣地拉扯我的衣衫,我漫無目的地站在原野上,聽任綠色進入我的身體,以及莊稼的芬芳滲入我的思考。 空間與時間無限擴大與延長。 四十六億年的演化,地球饋贈給人類無數的珍寶。 第四紀。新生代最新的一個紀。其下限年代距今二百六十萬年。那時,靈長目完成了從猿到人的進化,生物界進化到現代面貌。 一聲巨響,無數巨巖伴著灰黑色的濃煙,翻卷著沖天而起;各個火山口,時而輪流噴發,時而靜止,時而同時發作,絢爛無比的禮花在空中怒放。大地在顫抖,整個天穹被照得通亮,巖漿肆意奔流,為一個不可克制的欲望鼓舞,在烈焰迸濺的一瞬間,領會到生命的開端和終結的全部歡樂和痛苦。北起大興安嶺北部的鄂倫春諾敏河火山群,經阿爾山――柴河、錫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南抵察右后旗烏蘭哈達火山群,斷續延伸一千公里,三百九十多座形態各異的火山,構成了內蒙東部壯觀的第四紀火山噴發帶。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火山錐,千姿百態。噴發年代由史前的兩百多萬年到近代的兩百八十多年前,是世界頂級資源。這里擁有保存著世界上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類最齊全、狀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質地貌。最新期火山巖漿填塞了浩瀚的遠古凹陷盆地,一個個湖泊串起歐亞大陸橋上璀璨的明珠。 人類無法洞穿地殼,但地殼自身千瘡百孔。火山遍布全球,有的孕育和爆發的條件伴隨著整個造山運動;有的孕育和爆發的過程伴隨著整個山體的坍塌;有的形成上下翻滾的火湖,熔巖從火湖的邊沿流出,形成恐怖的熔巖瀑布、熔巖河流、熔巖噴泉。熾烈的巖漿洶涌,燒毀了森林,淹沒了耕地,埋葬了整座城市。 火山是一種殘酷無情的美麗:向上飛揚是一種毀滅,向下伸延也是一種毀滅。如同早逝的耶夫諾夫的詩:我不是活著,是在燃燒。 但北國原野上的火山,卻寫出了另樣的詩篇,尋找到又一度爛漫的生命。 誰能想象沉寂了千萬年的火山,會有如此的芳草萋萋,林木葳蕤。蔥綠充盈的樹葉和草葉,在黑色的熔鑄金屬上鋪展。積雪融化、樹木泛青之前,初春的達子香早已含苞欲放。原始石塘上粉色的云團,浩浩渺渺,香氣遠遠地飄浮。關于烈火迸濺的記憶,早已在夢中消失;火山為自己狂熱經歷的辯解,早已墜落在深深的草莽。 萬物皆神圣 踏著枯枝、落葉、青苔,走進谷地深深的樹林。這里是滿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的故鄉。一個多情的季節,早已開始。順著被年深月久的腐爛落葉弄得軟綿綿的路走著。魚鱗松、油松、杉松、柞樹,色樹、洋槐、刺槐、青桐、榛材棵子,滿山遍坡都是。所有的樹都被灌木叢緊緊地包圍。在茂密的灌木棵子里,熙熙攘攘地擠滿了霸王鞭、野丁香、狗尾花、山芍藥、野玫瑰、掃帚梅。穿過茂密的、散發著濃郁的樹脂和草莓香味的樹林,衣服被弄得濕漉漉的,帶給人一種清涼的、甜絲絲的快感。一個個被野火燒過的土墩子上,長滿了草莓子。這兒的漿果和草莓子,都熟透了,發黑了,甜得要命。 風在沙沙地響,杜鵑、沙斑雞和不甘寂寞的蟬在合唱。在這樣的樹林里走路,就像在彩色的、水聲悅耳的溪水里游來游去的魚。這是沉思默想的最好時刻。你會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遙遠的已經忘卻的童年,腦子里充滿了種種孩提的甜蜜和喜悅。頭頂樹椏上,這兒那兒站著野百靈、沙斑雞、鷦鷯和山雞。它們大大方方、滿不在乎地站著。即使被你驚動,也不過稍稍地、懶洋洋地一跳。有時候,鐵雀和斑鳩會落到離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撲撲地飛起,它們撥起的風,直朝你臉上吹過來。長尾巴的松鼠在明明滅滅的樹枝上無憂無慮地跳來跳去,毫不在意樹林里出現的不速之客。如果是夜晚,從林子里跑出的狍子會傻傻地站在路中間,對迎面而來的燈光視而不見。 黃昏,潮濕的涼意從四面八方襲來。鳥悄悄地離開被太陽曬得溫暖的樹梢,振起翅膀,依戀地、默默地飛進樹林深處。霧在林中飄蕩。霧是半透明的,并不妨礙仰望樹縫中的天空。被樹枝分割的天空特別明亮。心輕輕顫栗。北方無垠的原野,是美與善的象征。一切浮躁都被洗凈,仿佛遠離塵世,心靈恢復了本來面目,所有的惡念在與原野接觸時消失。彌漫在原野上的沉寂與神秘,滋潤著詩心,成為藝術深沉、寧靜的心理背景。 森林中站著部族的圖騰:太陽,月亮,男人,女人,飛禽,走獸,十二個杜瓦蘭神,棲息在十二種植物上的十二種動物……薩滿的根基是萬物有靈,可見的世界到處是不可見的力量,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有機物和無機物都有著靈魂。沒有創始者,沒有寺廟,沒有成文的經典,也沒有規范的禮儀,薩滿是超越時空的文化,用不著既定的分類邏輯。人們崇奉的是氏族或部落的祖靈和圖騰,乃至一切動植物以及無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 世界最早的宗教,幾乎與現代人類出現的歷史一樣長久,文明誕生之前,人們用石器打獵時就已經存在。各種外來宗教傳入之前,薩滿獨占了北方的古老祭壇。 拜火。拜山。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祖神的偶像掛于樹梢,兩側是日、月和大雁、布谷。樹間皮繩上懸掛著獸頭和獸尾、臟器和四肢,獸頭朝向祖神。憑借祖神的力量,同鬼神交戰。 猛烈地擊打神鼓,瘋狂地擺動腰鈴。“烏麥”(為嬰兒抓回靈魂的儀式),送魂,祈求獵物,求雨和止雨,咒術與法術,占卜與跳神。神鼓和腰鈴是薩滿語言的載體。宏大而嘈雜的鼓鈴之聲是薩滿音樂的全部。變幻莫測、簡樸粗獷的野性音響,充滿懾人魂魄的威力。薩滿音樂不是生活之外的“藝術”,它就是生活本身,是與神溝通的語言。薩滿是“知者”,循著薩滿旅程從另一個實在獲得力量和知識,然后回到原本的世界,以其所得的力量和知識幫助自己或他人。由人到神,又由神還原為人。 自然是靈性和拯救的源泉,賦予人們改變境遇的能力。薩滿相信萬物皆活,萬物相系,萬物皆神圣。狩獵部族搬進了新居,古老的靈性修行并不曾消失。延續著大地靈性和個體意識轉換與成長的主題,神秘的薩滿依舊縈回在現代生活。 薩滿只為與自然為友,并不追求彼岸世界。薩滿的生命觀基于人類自我實現的欲望。那便是尋覓自己的夢境,發現自己內在的神話。薩滿的力量不是權力,而是能量,是人類與自然的整體生命力。在人類中心主義狂熱肆虐造成的人類與自然的疏離乃至生態危機中,薩滿強調自然與個體的能力,讓所有的人都體驗到與萬物一體和萬物之神圣,回歸大地之母的懷抱,回歸生命本身。薩滿經驗實現了深層原初的出神需要,這種出神是人類存在的意義! 守望心靈的高地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推移,歲月像水一樣流逝,而山川依舊。 北國原野是怎樣的一個所在?僅僅是清新、古老與富饒嗎?抑或只是遙遠? 原野上有兩種聲音: 一個歡快,吟唱著塵世的演變,對生命充滿感激。 人類的生息和繁衍,朝代的興衰和更迭,全球化與城市化:霧凇和冰雕,古禪寺和旅游島,滑雪場和度假村,火山溫泉和森林浴,啤酒節和音樂會,俄羅斯風情舞和莊稼院二人轉,人參、鹿茸和殺豬菜,紅腸、列巴和蘇波湯…… 一個嚴肅,沉思著神性的里程,對生命有更深沉的敬畏。 北國原野,遠離繁華激蕩的中心,在世紀的神經末梢舞蹈。略帶傷感的節拍流露出舒緩和飄逸。原野上的心靈只渴望飛翔。詩人們以草原、寂寞、候鳥、江水和波濤命名。飲下整夜的黑,一條河流的疼痛和曲折,像母親一樣的味道糾結成鹽,抵達詩人們的內心并且變得深刻。上升或下沉,周而復始。從屈原開始的藝術高貴,至少在這里沒有失落。岸邊簇生的蘆葦,細長的葦葉剪碎了天空的深藍,新月是剛出鞘的銀刀。江河是詩人們的黑美人,在詩歌的懷中靜靜酣睡。 愛和堅守都與山河有關。精神探求者們足踏在哲人向往的自由而新鮮的土地,在北國原野守望著心靈的高地: 他們或者靜靜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避開了城市的喧囂,蹲在祖居場院的石碾上,重新呼吸左鄰右舍彌漫到屋院的柴煙,看著遠處龐然連綿的樓群和熙熙攘攘的人流,那里各種欲望膨脹成一股強大的濁流,沖擊所有大門窗戶和每一個心扉。而他們整顆心沒入父輩爺輩老老老爺輩生活過的這方原野的沉重的歷史煙云,負了寫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穿越一條幽深漫長得似乎看不到盡頭的時空隧道。紛繁的世界和紛繁的文壇似乎遠不可及,得意與失意,激昂與頹廢,新旗與舊幟,紅臉與白臉,似乎都是另一個世界的屬于昨天的故事而沉寂為化石了。除了思想,他們完全地封閉了自己,領著筆下的人物穿行過世紀的風霜雨雪,讓他們帶著各自的生的歡樂和死的悲涼進入最后的歸宿。 他們或者反感現代文明表面光鮮之下的種種卑瑣,在一個爭名逐利、以權貴自炫的時態中,堅持絕對的平民立場,著力狀寫北方硬漢的生存困境、榮辱沉浮,以及深深扎根于內心的孤獨史和痛苦史。這些硬漢們往往不僅不是世俗的成功者,甚至差不多是失敗者。然而他們正直,有力氣,有色彩,有故事;敢打敢拼,說話聲音高,罵人花樣多,干什么事都不拐彎抹角,在社會轉型的風吹雨打和濤翻浪涌中與命運抗爭,希望,追尋,失落,抗拒,歡笑,悲號,扭曲與升華。這個世界是如此雜亂、渾濁、窮困、粗野,又是如此強悍、生氣勃勃,是張揚生命力的舞臺。他們有血有肉地活著,自主自立地站著。健全的生命和人格令他們天然地擺脫了頹廢與墮落,絕不墮入人性變質的深淵,獨立地在自己的本質內成就自己,與時尚保持距離,拒絕卷入狂飆突進的時代游戲。作為永不屈服于生存困境的草根意志的體現者,他們矗立在富麗堂皇、光怪陸離、物欲橫流、信義淪喪的滾滾紅塵中。 他們或者以特有的沉靜和從容,義無反顧地追隨著河流行走。岸邊的村莊,迤邐于自然的河流形態,曾經的風情氣韻激蕩,拖拽著明明滅滅的故事。水流聲里一條條生命游動。性急的孩子不等伏天早已光溜溜跳進了河水。岸上的女子,手臂如凝脂,脖頸如玉蘭。老人坐在廊棚下聽雨,貓啊狗啊的。一巷子蛙鳴浮起來落下去,不知名小鳥的啁啾遙遠了一切,透明了一切……他們就這樣走過無數的村莊,有過無數的無奈和迷惘:欲望把日子翻得斷了線,人在誘惑、在生存原則的逼迫中現代化。一座村莊的經脈曲折起伏,難道只能是靠記憶了嗎?他們于是寫村莊,寫那里的人們和土地的是非,寫他們與土地目不斜視的狂歡,寫他們在物事面前絲毫不敢清濁不分的秉性,寫他們鋪陳在萬物之上的張揚;寫他們對信仰的執著守誠;寫一桿長鞭在月亮即將退去的黎明前甩得激揚,寫一個女人想那長眉濃烈似墨,張開的大嘴吼出威震山川的期待,不屑去愛一個白面書生。愛到老,依然扯著皺褶重疊的脖頸仰望那一聲撕裂的鞭聲。 質樸而博大的文學于是在北方原野的泥土、水和空氣里,在眾生云集真情裸露的地方成長起來。一個以“產業化”為文化政策導向的時代;一個指望鶯歌燕舞、插科打諢安撫社會神經的時代;一個用“富豪榜”評判作家優劣的時代;一個無需學問只需嘴皮子,甚至代筆、抄襲即可風靡天下的時代;一個連閱讀也功利化的時代;一個連語文教學都邊緣化的時代,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執拗的守望。 北國原野上的文學是剛性的文學,像北國原野一樣大氣,總是帶給我們一次又一次震撼。 離別北國原野的那個早晨,我在江邊徘徊。 迷蒙的亮光緩緩地從地平線升起,漸漸點燃了絲絲縷縷的柔軟的云,投向淡紫色的江面。籠罩在紫丁香般晨曦中的江水,帶著無言的歡欣,奔流在靜謐中。 大江用千里長線,攜帶著廣袤北國的豪放和夏天的純凈,追逐地平線。地平線不斷呈露出一處處閃耀在灰藍色遠方的誘人的、神秘的天地。 隨意而瀟灑,風無聲地掠過大地,像琴弦低聲細語的傾訴。江水應著風的節拍,為無形的精靈所牽制著駕馭著呼喚著。風,是江河自由的侶伴。 這樣的靜謐讓我覺得什么地方有一個人像我一樣,在聚精會神地傾聽我所聽不見的一些聲音。他凝神屏息,睜大眼睛。有一種東西在激動他,讓他馬上就要打開自己的胸懷,對著一種巨大的、無邊無際的、我所看不見的東西。他傾聽著七月的黎明的音響,吮吸正在消失的夏夜的氣息。沉默使他感到沉重。在這樣的早晨不應該沉默,在這樣的早晨要唱歌!這沖動不僅僅是來自歌喉,而且是來自一種心的深處發出的東西,一種最能喚起別人同樣的激情,最能使人吐露最隱秘的心曲的東西。 那個人不是別人,就是我自己。 我喜歡在這樣的早晨眺望原野。獨自一人,面對著一片無聲的閃亮的流水,一片無聲的閃亮的綠色,聽著一個想象中動聽的聲音講述一個溫柔的故事。在水凝滯在寧靜的沉思中的地方,一切都像天空一樣燦然。 朝霞燃燒起來,遠處最高的山峰最先射出金色的光芒,一只不知名的鳥像個圓點懸在空中,仿佛一顆心臟似的顫動不已。一陣細雨般的、馥郁而溫馨的花粉,不知從什么地方襲來,悄悄飄揚。憑這股香味可以聞到有無數的花兒在忽然之間盛開。一切都極其真實,就像朋友陪伴在我身邊。我想象著我已經蛻變,像蝴蝶脫掉丑陋的衣衫,輕盈穿過原野,為漫長的河流吹起綢緞的漣漪,為所有熱戀的人彈起豎琴。 不必費心地杜撰任何神話。再沒有什么能比一會兒以溫情,一會兒以力量,一會兒以安靜,一會兒以快樂來觸動人的心弦的北方原野更莊嚴神圣的了。(陳世旭 新時期代表作家,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