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聯屬于國企中國銀聯成立于2002年,是經國務院同意,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總部設在上海。作為國有企業,中國銀聯的主要職責是對各銀行之間的交易進行清算,從而實現商業銀行系統間的互聯互通,保證銀行卡跨行、跨地區和跨境使用。目前,中國銀聯網絡已遍布城鄉,并延伸到境內外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支付清算平臺。
由于銀聯的主要職責是交易清算及其管理,加上其官方背景及在市場方面的“半壟斷”性質,銀聯內部組織架構和人員結構相對穩定,不需要像商業銀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布局線下網點開拓市場,因此對職員需求有限,每年大概只進行一到兩次的社招和校招,補充必要的崗位人員。
銀聯是國企,就有國企的通病:1、體制死板,業務相對簡單,在里面待久了,容易磨去棱角變成老油條,把工作混成了熬日子;2、登記森嚴,新老員地位和待遇差距比較大;3、收入不見得很高,普通員工一年十幾萬,中高層相對較高,但同樣的水平,在外企和私企可能拿得更多;4、加班是常事,一切以領導意志為轉移,該上就得上,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5、福利待遇限制嚴格,畢竟是國企,上有紅線,下有底線,有些錢不像以前那樣想發就能發。
中國銀聯說到中國銀聯,大家絕對不會感到陌生,目前我們所有的銀行卡基本都會有標準“銀聯”二字,也只有標注有銀聯的銀行卡,才可以在各家銀行進行取款,全國所有商業銀行的跨行結算清收都必須通過銀聯,銀聯這么牛逼的地位,那它的背后是誰呢?
根據財政部文件財企(2002)54號《財政部關于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籌)國有股權管理有關問題的批復》顯示,2002年一共有85家法人單位共同發起設立中國銀聯。銀聯初創的85家發起人單位,除了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外,其余的幾乎都是銀行,后續進行過兩輪增資擴股后及退股,目前銀聯的股東數為87家。
根據企查查系統查詢顯示,目前銀聯的第一大股東為匿名,僅有顯示股東二字,持股比例42.18%,中國印鈔公司及五大行各自持股3.0713%,總計約18.43%,前7大股東持股合計60%以上占據主導地位,在加上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持股約21%,全國性的大銀行加匿名機構控制了80%以上的股權,其余不到20%由幾十家地方中小銀行和非銀機構持有。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目前銀聯的第一大股東跟企查查一樣也是無名無姓,僅顯示為“股東”,發起人類型為“其他投資者”,證照類型為“不需要登記的社團法人”,其出資額為12.3606億元,占比達到42.18%。所以這是一個神秘的組織。
不過從其余的股東情況來看,這個第一大股東明顯不可能是個人或者私營企業,因此銀聯應該是一家根苗正紅的國有企業。
為什么很少看到招聘是為什么?銀聯既然屬于國企,那么基本上就具備了大部分國企的通病,各類福利薪酬待遇還不錯,正常入職的人就很少會在離職了,一個蘿卜一個坑,在沒有人離職的情況下,銀聯又沒有大擴張,肯定招聘的少,即使偶爾有一兩個名額出來,也早被安排的妥妥當當了。
我查詢了銀聯的官網,雖然設立了一個招聘中心,但是目前社會招聘、校園招聘、實習生招聘里全部都是空白,無任何職位。只在招聘公告里有一個高級管理人員市場化選聘(那個要求不是一般的高,具體詳見下圖2),另外就是在博士后工作站,有招聘博士后,其余的就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