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省有哪16個城市?
合肥市、蕪湖市、蚌埠市、馬鞍山市、滁州市、安慶市、六安市、阜陽市、宣城市、黃山市、淮南市、宿州市、銅陵市、淮北市、亳州市、池州市
安徽歷史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由江南省分治而建,安徽省名由明清時期的安慶、徽州兩個府的首字合成。簡稱“皖”,以古皖國為名,境內有皖河和皖山【九華山】。
二、安徽的特產有哪些
安徽特產 )
宣 筆
銅陵姜
定遠橋尾
休寧松蘿條
符離集燒雞
肥王魚
三潭枇杷
亳州蘇趙梨
巢湖銀魚
屯溪腌鮮鱖魚
黃山獼猴桃
育才醬制品
亳州煙草
黃山綠牡丹
豪門貢菊冰茶
黃山毛峰
亳州中藥材
穿心紅辣蘿卜
涌溪火青
歙 硯
金絲琥珀蜜棗
亳州泡桐
徽墨
亳州觀堂大蒜
古井貢酒
淮南豬
懷遠石榴
安徽銅陵姜
無為蘭花蘿卜
一品玉帶糕
蕪湖瓜子
安徽舒席
黟縣香榧
銅山龍芽
太平猴魁
六安瓜茶
蘭花茶
屯溪綠茶
祁門紅茶
黃山石耳
涇縣琴魚干
蕪湖腐乳
胡玉美蠶豆辣醬
宣紙
太和櫻桃
來安花紅
義門苔干
靈壁磬云石雕
濉溪醬包瓜
蕪湖芝麻香菜
亳州白芍
雪湖貢藕
臨泉貢柿 宣州板栗
蕭縣葡萄
蕪湖鐵畫
大阜瀛石雞
富岱楊梅
黃山蕨菜
徽派盆景
壽縣“大救駕”
徽州漆器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位于華東的西北部,四周與河南、湖北、江西、江蘇、山東、浙江等省為鄰,安徽淮河以北為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淮北750毫米,南部1250毫米,年均溫11.6℃,全年無霜期210-240天。
糧食作物以稻米最重要,淮北二年三熟到一年二熟,南部一年二熟為主,其次為小麥、豆類、雜糧、薯類。經濟作物以煙草、棉花、紅麻、油料較多。畜牧業以養豬較普遍,耕牛亦多。安徽是我國重要茶業產區之一,祁紅、屯綠、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為茶中名產,水果以宣棗、碭山酥梨、懷遠石榴、蕭縣葡萄而聞名。黃山、大別山為主要林區,大別山盛產毛竹、栓皮櫟,林產品有茶油、桐油、柏油、生漆等,中藥材霍山石斛、滁州菊花、亳州白芍著名,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
三、安徽的名字是怎么的來的?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安徽。安徽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為成湯之部,古壽春(今壽縣)在春秋戰國時曾為楚國首都。
四、安徽為什么被稱為"皖"
安徽位于華東腹地,是我國東部襟江近海的內陸省份,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安徽清初屬江南省,康熙6年(公 元1667年),析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而正式建省,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得名。境內有皖山、皖水,即現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時(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為伯國,稱為皖國,故安徽簡稱皖。
五、安徽人怎么樣?
安徽地處南北交接地帶,淮河、長江從西至東橫貫安徽,將安徽劃為淮北、淮南、江淮之間三個自然地帶。東南西北安徽人的性格差異比較明顯。淮北人有著山東大漢的爽直、豪邁的氣質,在做生意時,重信義,辦事爽快,但契約觀念不強,因而容易引起法律糾紛。與淮北人相反,皖南人則酷似閩粵之人,有“蠻子”之稱,在歷史上,皖南已與閩粵有著同根之連。現在,皖南人具有閩粵人精明能干、聰明伶俐等性格特征。皖南人具有商業頭腦,安徽大商人大多產于此地。皖西人善良、淳樸、厚道,重義輕利,不愛經商。皖東人受蘇滬地區的經濟輻射的影響,因而對經濟方面更顯得熱心,外出經商與打工的不少,大多勤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