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精濃度差異(烈性):
根據(jù)牛津辭典,Stout的詞意為:「濃郁、厚重」。當世濤啤酒初次問世時,全名是「棕色世濤」(Brown Stout),意指為較濃郁的波特啤酒,也因為有淺色世濤啤酒的存在,而必須加上顏色形容詞以為區(qū)別。
所以在字義上,世濤應該有著比波特高的酒精濃度,但是根據(jù)風格指南的記載,并非所有名稱中帶有「世濤」二字的酒款酒精濃度就一定比波特高。
BJCP 2015 STYLE GUIDELINES記載的美式波特酒精濃度介于4.8%~6.5%,但愛爾蘭世濤酒精濃度4%~4.5%、甜世濤的酒精濃度為4%~6%、燕麥世濤是4.2%~5.9%的酒精濃度范圍,皆低于美式波特。
2016 WBC Style Guidelines風格記載的烈性波特酒精濃度在5.1%~6.6%間,而甜世濤、燕麥世濤和傳統(tǒng)愛爾蘭世濤的酒精濃度稍低于前者。
以此觀之,酒精濃度高低并非區(qū)分波特與世濤的適當方式。
二、原料與風味差異:
波特啤酒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是從棕色艾爾演變而來,所以延續(xù)使用較多焦糖與水晶麥芽的習慣,味道以焦糖與堅果為主調(diào),而世濤啤酒則使用深度烘烤大麥或麥芽(Roasted Barley),有顯著的焦焙味(Burnt)。
有論者因此提出深度烘烤大麥或麥芽的使用,以及焦焙般香氣與味道的有無,可作為區(qū)分兩者的方式。
但是,BJCP記載的英式波特跟美式波特,都允許使用深度烘烤大麥或麥芽,也都會出現(xiàn)焦焙味道;WBC風格指南中的棕色波特跟美式帝國波特也都有焦焙風味的描述。所以,以原料與風味的差異進行判斷,似乎也無法有效區(qū)分波特與世濤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