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的后發酵
生產工藝流程:
充氧冷麥汁→發酵→前發酵→主發酵→后發酵→貯酒→鮮啤酒
↑
菌種
錐形罐發酵工藝
(1)錐形罐發酵的組合形式
錐形罐發酵生產工藝組合形式有以下幾種:
①發酵-貯酒式 此種方式,兩個罐要求不一樣,耐壓也不同,對于現代釀造來說,此方式意義不大。
②發酵-后處理式 即一個罐進行發酵,另一個罐為后熟處理。對發酵罐而言,將可發酵性成分一次完成,基本不保留可發酵性成分,發酵產生的CO2全部回收并貯存備用,然后轉入后處理罐進行后熟處理。其過程為將發酵結束的發酵液經離心分離,去除酵母和冷凝固物,再經薄板換熱器冷卻到貯酒溫度,進行1~2天的低溫貯存后開始過濾。
③發酵-后調整式 即前一個發酵罐類似一罐法進行發酵、貯酒,完成可發酵性成分的發酵,回收CO2、回收酵母,進行CO2洗滌,經適當的低溫貯存后,在后調整罐內對色澤、穩定性、CO2含量等指標進行調整,再經適當穩定后即可開始過濾操作。
(2)發酵主要工藝參數的確定
①發酵周期
由產品類型、質量要求、酵母性能、接種量、發酵溫度、季節等確定,一般12~24天。通常,夏季普通啤酒發酵周期較短,優質啤酒發酵周期較長,淡季發酵周期適當延長。
②酵母接種量
一般根據酵母性能、代數、衰老情況、產品類型等決定。接種量大小由添加酵母后的酵母數確定。發酵開始時:10~20×10個/ml;發酵旺盛時:6~7×10個/ml;排酵母后:6~8×10個/ml;0℃左右貯酒時:1.5~3.5×10個/ml。
③發酵最高溫度和雙乙酰還原溫度
啤酒旺盛發酵時的溫度稱為發酵最高溫度,一般啤酒發酵可分為三種類型:低溫發酵、中溫發酵和高溫發酵。低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8℃左右;中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10~12℃;高溫發酵:旺盛發酵溫度15~18℃。國內一般發酵溫度為:9~12℃。雙乙酰還原溫度是指旺盛發酵結束后啤酒后熟階段(主要是消除雙乙酰)時的溫度,一般雙乙酰還原溫度等于或高于發酵溫度,這樣既能保證啤酒質量又利于縮短發酵周期。發酵溫度提高,發酵周期縮短,但代謝副產物量增加將影響啤酒風味且容易染菌;雙乙酰還原溫度增加,啤酒后熟時間縮短,但容易染菌又不利于酵母沉淀和啤酒澄清。溫度低,發酵周期延長。
④罐壓
根據產品類型、麥汁濃度、發酵溫度和酵母菌種等的不同確定。一般發酵時最高罐壓控制在0.07~0.08MPa。一般最高罐壓為發酵最高溫度值除以100(單位MPa)。采用帶壓發酵,可以抑制酵母的增殖,減少由于升溫所造成的代謝副產物過多的現象,防止產生過量的高級醇、酯類,同時有利于雙乙酰的還原,并可以保證酒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啤酒中CO2含量和罐壓、溫度的關系為:
CO2(%,m/m)=0.298+0.04p-0.008t
其中 p --罐壓(壓力表讀數)(MPa)
t --啤酒品溫(℃)
⑤滿罐時間
從第一批麥汁進罐到最后一批麥汁進罐所需時間稱為滿罐時間。滿罐時間長,酵母增殖量大,產生代謝副產物α-乙酰乳酸多,雙乙酰峰值高,一般在12~24h,最好在20h以內。
⑥發酵度
可分為低發酵度、中發酵度、高發酵度和超高發酵度。對于淡色啤酒發酵度的劃分為:低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48%~56%;中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59%~63%;高發酵度啤酒,其真正發酵度65%以上,超高發酵度啤酒(干啤酒)其真正發酵度在75%以上。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發酵度較高的淡爽性啤酒。
錐形發酵罐工藝要求
①應有效的控制原料質量和糖化效果,每批次麥汁組成應均勻,如果各批麥汁組成相差太大,將會影響到酵母的繁殖與發酵。如10oP麥汁成分要求為:濃度%(m/m)10±0.2,色度(EBC單位)5.0~8.0,pH5.4±0.2,α-氨基氮(mg/L)140~180。
②大罐的容量應與每次糖化的冷麥汁量以及每天的糖化次數相適應,要求在16h內裝滿一罐,最多不能超過24h,進罐冷麥汁對熱凝固物要盡量去除,如能盡量分離冷凝固物則更好。
③冷麥汁的溫度控制要考慮每次麥汁進罐的時間間隔和滿罐的次數,如果間隔時間長次數多,可以考慮逐批提高麥汁的溫度,也可以考慮前一、二批不加酵母,之后的幾批將全量酵母按一定比例加入,添加比例由小到大,但應注意避免麥汁染菌。也有采用前幾批麥汁添加酵母,最后一批麥汁不加酵母的辦法。
④冷麥汁溶解氧的控制可以根據酵母添加量和酵母繁殖情況而定,一般要求每批冷麥汁應按要求充氧,混合冷麥汁溶解氧不低于8mg/L。
⑤控制發酵溫度應保持相對穩定,避免忽高忽低。溫度控制以采用自動控制為好。
⑥應盡量進行CO2回收,以便于進行CO2洗滌、補充酒中CO2和以CO2背壓等。
⑦發酵罐最好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以便于清洗和殺菌,當使用碳鋼制作發酵罐時,應保持涂料層的均勻與牢固,不能出現表面凹凸不平的現象,使用過程中涂料不能脫落。發酵罐要裝有高壓噴洗裝置,噴洗壓力應控制在0.39~0.49MPa或更高。
2. 啤酒的后發酵怎么操作
把麥麩拌濕后放在密封的容器內,然后放在太陽下高溫放幾天,容器的蓋子適當搓幾個小洞,以防脹氣,這樣就能自行發酵。如果要快的話,就放些EM菌種。麥麩,即麥皮,小麥加工面粉副產品,麥黃色,片狀或粉狀。麥皮的端部有部分胚芽(也就是麥子生芽的部位),麥皮共分6層,外面的5層含粗纖維較多,營養少,難以消化。 麥皮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類。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主要用途有食用、入藥、飼料原料、釀酒等。
3. 啤酒的后發酵工藝流程
糖化是釀造精釀啤酒過程中的一個工藝,也是很關鍵的一個步驟。
糖化的目的和要求:(1)糖化的目的是將麥芽中可溶性物質浸泡出來,并常遭有利于各種酶作用的條件,讓不溶性物質在酶的作用下變成可溶性物質溶解出來。(2)糖與非糖比例:如果是淺色精釀啤酒的話,控制在1:0.4-0.5;如果是深色精釀啤酒的話,控制在1:0.5-0.7.(3)高、中、低分子氮的比例:高分子氮15-20%;中分子氮20-25%;低分子氮55-60%。
淀粉糊化(1)麥芽中的淀粉由細胞壁包圍,以顆粒狀存在。這種顆粒不溶于水,也不受淀粉酶的作用。但是淀粉顆粒經過加熱,會迅速吸水膨脹,當升至一定溫度后,細胞壁破裂,淀粉分子溶出,形成粘性糊狀物,這個過程稱為“糊化”。(2)糊化就是淀粉顆粒在熱溶液中膨脹破裂的過程。
糖化(1)糖化是指淀粉酶將淀粉轉化為麥芽糖、麥芽三糖、葡萄糖等糖類和糊精的過程。(2)α-淀粉酶可將直鏈淀粉或支鏈淀粉的長鏈分解成由7-12個葡萄糖單位組成的短鏈糊精。然后β-淀粉酶再從短鏈的末端每次切下兩個葡萄糖,形成麥芽糖等。(3)β-淀粉酶的作用時間要長于α-淀粉酶的作用時間。
影響淀粉分解的因素(1)麥芽品種及質量(2)粉碎度(3)糖化時間(4)醪液的PH值:當醪液的PH值在5.5-5.6時,可以看作是兩種淀粉酶的最佳PH值范圍(5)醪液濃度:淡色精釀啤酒的料水比控制在1:4左右
蛋白質分解對精釀啤酒質量的影響高分子氮:形成泡沫,物理及化學穩定性,精釀啤酒的醇厚性。中分子氮:二氧化碳的載體,口味(殺口感),緩沖物質。低分子氮,氨基酸:酵母的營養,形成美拉德反應,色度變化。
看完之后,是否明白糖化的重要性了呢?因此大家在進行糖化時,需按照要求進行。
4. 啤酒的后發酵階段干什么
由于傳統原因,啤酒發酵溫度一般低于啤酒酵母較適成長溫度(25~28℃)。上頭發酵啤酒的接種溫度一般操控在18~20℃,下面發酵啤酒的接種溫度一般操控在 8~10℃。
采用低溫發酵工藝的主發酵開始溫度為5~7℃,一般6.5~7℃。發酵較高溫度因菌種差別和麥汁成分差別而差別,一般在 8~10℃。溫度偏低,有利于下降發酵副產品的生成量,α-乙酰乳酸的組成量削減,雙乙酰、高 級醇、乙醛、H2S和二甲基硫的生成量也削減,啤酒口味清爽,泡沫性能好,合適生產淡色啤酒。
5. 啤酒的后發酵溫度
工業啤酒一般使用的是酵母下發酵的拉格工藝(Lager);而精釀啤酒使用的是酵母上發酵的艾爾工藝(Ale),而在精釀啤酒中,還細分了Stout、IPA、Pilsner等,不同工藝釀制出來的啤酒口感風味不同,但都被歸納于精釀。
3、生產周期不同
工業啤酒一般使用的是酵母下發酵的拉格工藝(Lager);而精釀啤酒使用的是酵母上發酵的艾爾工藝(Ale),而在精釀啤酒中,還細分了Stout、IPA、Pilsner等,不同工藝釀制出來的啤酒口感風味不同,但都被歸納于精釀。工業啤酒采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時間就是金錢,因此生產周期非常短,一般7天就發酵完成,10天就可以出成品;而精釀啤酒不太計較成本,發酵時間一般在26-60天左右,麥芽發酵充分、麥汁濃度更高,風味更加濃郁。
6. 啤酒的后發酵什么意思
啤酒發酵分為前酵和后酵,前酵也叫主發酵。
麥汁接種酵母后,酵母增殖,快速大量消耗發酵液中的營養物質。這個就是前酵
到了某個時候,根據工藝需求,要把增殖的酵母除去,剩下少量酵母,繼續發酵,使啤酒成熟,還原某些風味物質的含量,后面繼續發酵的過程叫做后酵
要詳細地回答我再補充
7. 啤酒的后發酵又稱
糖化指利用麥芽本身所含有的各種水解酶,在適宜的溫度、PH值、時間等條件下,將麥芽中的溶性高分子物質(淀粉、蛋白質、半纖維素及其中間分解產物等),逐步分解為可溶性的低分子物質,這個分解過程,稱為糖化。
淀粉的分解
淀粉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啤酒的成本及啤酒的質量,麥芽中的淀粉分解酶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異淀粉酶、界限糊精酶、蔗糖酶等,通過這些酶的作用,淀粉不斷降解為麥芽糖、麥芽三糖、葡萄糖等可發酵性糖及低聚分子糊精。
β-葡聚糖的分解
在35~50℃時,麥芽中的大分子葡聚糖溶出,提高醪液的黏度。尤其是溶解不良的麥芽,β-葡聚糖的殘存高,麥芽醪過濾困難,麥芽汁黏度大。
蛋白質的分解
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依次分解為高分子氮、中分子氮和低分子氮,分解為氨基酸,分解產物不僅是酵母的營養物質,而且還影響啤酒的風味、泡沫和非生物穩定性 。
滴定酸度及pH的變化
糖化醪的酸度主要來自于麥芽中酸性磷酸鹽、草酸等,麥芽中可溶性酸及其鹽類溶出,是構成糖化醪的原始酸度。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氨基酸以及琥珀酸、草酸等,均會使滴定酸度增加,pH下降,緩沖能力增強。
多酚物質的變化
多酚類物質存在于大麥皮殼、胚乳、糊粉層和貯藏蛋白質層中,多酚物質在50℃以上易與高分子蛋白質結合而沉淀。適當降低pH,有利于多酚物質與蛋白質作用而沉淀析出,降低麥芽汁色澤。
脂類分解
脂類的變化分兩個階段:第1階段是脂類的分解,即在適溫度下通過脂酶的作用生成甘油酯和脂肪酸;第二階段是脂肪酸在脂氧合酶的作用下發生氧化。
8. 啤酒的后發酵過程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制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1、麥芽制造:糊化處理即將粉碎的麥芽/谷粒與水在糊化鍋中混合。在糊化鍋中,麥芽和水經加熱后沸騰,然后麥芽汁被送至稱作分離塔的濾過容器。麥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鍋之前需先在過濾槽中去除其中的麥芽皮殼,并加入酒花和糖。
2、啤酒釀造: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后,維持在適于糖化(作用的溫度(62~70℃),以制造麥醪。發酵:絕大部分酵母沉淀于罐底。除去酵母后,生成物"嫩啤酒"被泵入后發酵罐。在此,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質進一步沉淀下來,使啤酒的風格逐漸成熟。成熟的時間隨啤酒品種的不同而異,一般在7~21天。
3、啤酒灌裝:包裝常有瓶裝、聽裝和桶裝幾種包裝形式。再加上瓶子形狀、容量的不同,標簽、頸套和瓶蓋的不同以及外包裝的多樣化,從而構成了市場中琳瑯滿目的啤酒產品。擴展資料:飲酒“三不吃”1、不吃榴蓮榴蓮含有硫的化合物,這種物質可以或者使乙醛脫氫酶的活性降低70%以上,也就是說不克不迭把酒精完備代謝成對人體無害的乙酸。榴蓮可抑制乙醛脫氫酶的產生,吃榴蓮再飲酒,人就更容易喝醉,甚至引起酒精中毒。2、不吃海鮮“海鮮就酒,說走就走”,海鮮中含有大量的嘌呤醇,可激發急性痛風,酒精有活血的浸染,會使患痛風的幾率加大,所以,飲酒時不克不迭吃海鮮。3、不吃涼粉涼粉也是大部分人喜愛的一道“下酒菜”,但是其在加工進程傍邊要加入適量白礬,而白礬具有減緩腸胃蠕動的浸染,用涼粉佐酒則會延長酒精在胃腸中的停頓時間,是以增加人體對酒精的接管,同時也增加了酒精對胃腸的撫慰,減緩了血流速度,延長了酒精在血液中的停頓時間,促使人醉酒,毒害健康。
9. 啤酒的后發酵指的是
主發酵又稱“前發酵”,是啤酒發酵的主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酵母完成了增殖、厭氧發酵及其沉淀回收等,消耗了大部分可發酵性糖和可同化性氮等麥汁成分,排出的發酵代謝產物即啤酒的主要組成。主發酵一般需要6-8天,長的達8-10天。下酒以后,由于嫩啤酒還含有少量的可發酵性糖類,加上酵母的再次懸浮,在貯酒罐內回再次出現一個較為旺盛的發酵過程,這個過程即稱為“后發酵”。后發酵是傳統發酵方式的一個必然過程,依靠這個后發酵過程,可以完成驅除生酒味、溶解與飽和CO2的作用,同時可以形成適量的酯,并有益于酵母、蛋白質凝固物的沉降,達到啤酒成熟的目的。
10. 啤酒的后發酵和貯酒目的是什么
啤酒發酵方式很多,有一罐法、兩罐法(發酵、貯酒分別進行)、倒罐后處理法等等多種,需要分別按照不同的方法確定工藝。
啤酒發酵原料
水:對啤酒而言為較重要的成分,它必須是純凈無色無味;
麥芽:啤酒麥芽分大麥小麥,餐廳里的麥芽主要來自北方;
啤酒發酵過程是啤酒酵母在一定的條件下,利用麥汁中的可發酵性物質而進行的正常生命活動,其代謝的產物就是所要的產品--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