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酒和啤酒一樣嗎
古代酒的度數就和現在啤酒的度數其實是差不多的,大概也就是在10度左右的樣子。所以在古代人人都可以稍微喝一杯的,畢竟這么低的度數喝幾杯也不會爛醉。古代的酒大多是通過糧食的自然發酵而形成的,所以在當時酒也比較珍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我國對于酒的提純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2. 古代的啤酒叫什么
我國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4000至5000年的歷史,但是市場消費的啤酒是到十九世紀末隨帝國主義洋槍洋炮一起進來的。
在中國建立最早的啤酒廠是俄國人在哈爾濱八王子建立的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此后五年時間里,俄國、德國、捷克分別在哈爾濱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廠。
1903年英國和德國商人在青島開辦英德釀酒有限公司,生產能力為2000噸,這就是現在青島啤酒廠的前身。1904年在哈爾濱出現了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啤酒廠———東北三省啤酒廠;
3. 古代的酒和啤酒一樣嗎圖片
古代的啤酒是沒有二氧化碳的,證
據很好找:容器。古代的啤酒容器
是一種腹大口偏小的陶器,不具氣
密性,無法加壓溶氣。具體帶氣的
啤酒是什么時候產生的不只到,但
在汽水之后。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大
部分是后加的,二氧化碳的加入使
酒口味清爽,泡沫豐富,自然就普
及了。
4. 古代酒和啤酒差不多嘛
古代的酒和現代的酒當然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而且古代的酒度數其實并不算是特別的高。
01、古代的酒和現代的酒在種類上其實是有一定差別的。
現在的酒種類是非常多的,不過大致上我們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白酒,紅酒,還有啤酒,當然了,像一些水果酒之類的我們就不談了。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酒就沒有這么多的分類了,通常就只有白酒一種。而且古代的白酒全部都是由糧食釀制而成的,在古代一開始其實只有米谷,所以最初的時候,古代的酒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米酒。
02、古代的酒和現在的酒在度數上也有很大的差別。
5. 古代有啤酒嗎
古代稱酒醴 啤酒生產是采用發芽的谷物作原料,經磨碎醣糖化、發酵等工序制得。按現行國家產品標準規定,啤酒的定義是:“啤酒是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氣、起泡的低酒精度飲料。”在古代,也有類似于啤酒的酒精飲料,古人稱之為醴。大約在漢代后,醴被酒曲釀造的黃酒所淘汰。清代末期開始,國外的啤酒生產技術引入我國,新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來,啤酒工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二啤酒生產大國。像遠古時期的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樣,我國遠古時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釀造的,即所謂的蘗法釀醴。《黃帝內經》中記載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記載有不同種類的谷芽釀造的醴。《周禮?天官?酒正》中有“醴齊”,醴和啤酒在遠古時代應屬同一類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飲料。由于時代的變遷,用谷芽釀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類似于醴,用酒曲釀造的甜酒卻保留下來了。在古代,人們也稱之為醴。故人們普遍認為自古以來就沒有啤酒,但是,根據古代的資料,我國很早就掌握了蘗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蘗制造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國都存在,醴后來被酒所取代。
6. 我國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
啤酒是蘇美爾人發明的。數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用大麥芽釀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來祭祀農耕女神,不過那時的啤酒并沒有豐富的泡沫。然后啤酒逐漸在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普及,后來傳遍了整個北歐。
啤酒是當今風靡世界的飲料之一,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內的“藍色紀念碑”上,記錄了公元前3世紀巴比倫的蘇美爾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斷啤酒的發明者是蘇美爾人。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他們用大麥芽釀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過那時的啤酒并沒有豐富的泡沫。
7. 古代的酒和啤酒一樣嗎為什么
展開全部
我們看著水滸傳里,一眾梁山好漢們使勁地牛吹,看似海量的酒量對比現代人,當下的我們怎么就越喝越小家子氣了呢?中國的酒文化其實并不算很悠久,而且中國人在全世界范圍內也不算是懂酒、會喝酒的民族。(每次只要我提出這個論斷,都會引來一幫愛國青年用磚頭砸個半死)雖然不想承認,但這的確是事實,相比起古埃及、古巴比倫、格魯吉亞等地,中國產生酒的時間并不長,喝酒的歷史也不外乎四千余年。
和現代生活一樣,宋朝也有果酒,比如葡萄酒和黃柑酒。葡萄酒屬于唐朝就有的,而黃柑酒卻是標準的宋朝特色。這種酒的口感酸酸甜甜,色澤也非常鮮艷,用柑橘釀造而成。是宋代許多文人的最愛。典型大文豪蘇東坡那句詠嘆:拼沉醉,金荷須滿。不過度數并不高。現代也有一些傳承宋朝的果酒手藝,度數也是十度左右。當然,比起老百姓常喝的濁酒來,宋朝的果酒,價格真心不便宜。聽聽大詩人陸游的詩歌就知道:如傾瀲瀲蒲葡酒,似擁重重貂鼠裘。一睡策勛殊可喜,千金論價恐難酬。也就是說這葡萄果酒,簡直就和名貴的貂裘衣服等價。倘若有機會穿越到宋朝,行前帶好幾瓶葡萄酒,鐵定從宋朝發一筆財回來。那難道在古代,真的喝不到高度白酒?同樣是宋朝,也有這么一款:桂林三花酒。這種白酒產于宋朝偏遠的廣西地區,是一種要經過三次蒸餾才可以喝的白酒,工藝已經接近于現代蒸餾酒。以宋元年間的許多文人筆記說,這種酒的度數,遠遠高于民間普通的濁酒,幾乎就是一碗下來就會醉。但畢竟這種蒸餾技術,與燒酒技術還有所不同,所以度數不會超過20度。而在宋朝以后,燒酒的技術陸續傳入到中國,以《本草綱目》的記載說,從此后“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麴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也就出現了與我們今天類似的白酒。今天中國人津津樂道的各種白酒工藝,大多都是元朝起陸續演變來。在中國各類酒中,其實是非常年輕的一類。
中國就文化源遠流長,釀酒歷史可追溯的夏禹時期。先秦時代釀酒,兼用曲、蘗兩種酒母,到了漢代,以蘗釀造的醴逐漸消失,漢人制曲,多以麥為原料,有大麥、小麥、細餅等多種酒曲。2003年,陜西西安市北郊發現三座漢墓,其中一號漢墓年代為西漢,出土一件保留有26公斤西漢原酒,通體鎏金,鳳鳥紐的漢代酒鍾;根據取樣分析測試,西漢原酒的度數僅有4度左右,酒色為翠綠色,為唐前我國古代谷物釀酒的標準成品色澤。到唐代,釀酒技藝較之魏晉有了很大的進步,首先出現了以大米為原料,直接由曲母培養而成的紅曲,有更強的糖化力和酒精發酵力。度數達到8、9度上下。北宋釀酒業在用曲方法上采用了“連渣拌飯法”,即把米淘洗干凈,蒸成飯,令其極冷,然后連同曲渣一起投入,充分發揮曲渣中有益霉菌的作用。四時用曲各不相同,春冬釀造周期長,曲要搗作小塊子,像骰子或皂子大小,如此則發酵有力而使酒味醇濃;秋夏釀造周期短,則曲要略細些,為的是曲和米能很快接觸而使酒成熟的快。度數可以達到11-18度蒙古帝國境內地區間文化貿易交流,對于中國釀酒業最大的貢獻,即是自中亞阿拉伯傳來,有確切證據存在的蒸餾酒與蒸餾技術。這種酒,被蒙古人稱為“阿剌吉酒”,另有“阿里乞”,“軋賴機”等稱謂,其原名為波斯語“Araq”。自夏商以來,由于酵母菌無法在高濃度酒精下持續發酵,所以造成酒度一旦達到20度左右,則無法提升,而蒸餾法可以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質具有不同揮發性的特點,把最易揮發的乙醇蒸餾出來,將酒液的酒精濃度最高可提高至70度。
以前的酒很貴,為什你貴?因為以前的酒是用糧食釀的,糧食,糧食,糧食,老百姓哪能吃的起糧食,自己吃都不夠,更別說是用來釀酒了,所以在老百姓中喝酒是一種很奢侈的東西,只有貴族才能引用。電視劇中,曹操煮酒論英雄里面,喝酒也只是一小口,一小口的用小勺子幺著喝,因為很珍貴,主要是貴??農民喝什么?農民喝的是濁酒。有詩云:一壺濁酒喜相逢。濁酒就是勾兌的了。那到底古代的酒有多少度?古代的酒主要是用來解渴的,而不是像現在的烈酒,越喝越渴。濁酒有點像現在的雞尾酒,七八度左右吧,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美贊。水滸傳中武松更是連干了18碗,平常人是三碗不過崗。。可能是這家店鋪有什么獨特的蒸餾技術,可是最多也就類似現在的啤酒的度數15度左右吧。所有平常人三碗不過崗,,誰知武松海量,,連干18碗。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蒸餾技術,也有世界上最早的酒坊酒井。喝酒有害身體,需謹慎。
古代的酒一般都是曲釀發酵酒,度數比較低,9到18度那樣。后來的蒸餾燒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酒,大概接近50度,在《本草綱目》的記載里燒酒在是元朝時出現的: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麴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但白居易又有句詩寫到: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可見民間的燒酒早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再說武松的三碗不過崗。店家說俺家的酒雖然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且飲三碗之后就過不得前面的景陽崗。所以說很有可能是他們用某種方法制作出的燒酒,也許沒有四五十度,但肯定高于一般的水酒。不然那三碗水酒,別說武二,連普通人也醉不了吧。至于李白斗酒詩百篇、飲如長鯨吸百川之類,可能是真的水。
8. 古代喝啤酒嗎
啤酒的保質期一般是6個月,有些也可以長達1、2年。普通啤酒保質期為2個月;含糖11度至12度的熟啤酒保質期為4個月;14度的啤酒保質期為3個月;10點5度的熟啤酒保質期為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