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是什么時候有的
啤酒最早是埃及人發明的。人類使用谷物制造酒類飲料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已知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制作法。
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制作的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開始使用苦味劑。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頒布的法典中,已有關于啤酒的詳細記載。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為國家管理下的優秀產業得到高度發展。
最早的啤酒只是大麥汁稍微發酵,有點酒味的飲料。根據溫度和酵母菌(那時人類還不知道這是啥東東)種類的不同,分成了拉格(Lager)和艾爾(Ale),它倆的區別在于發酵位置的不同,拉格在發酵桶的下面低溫發酵,艾爾在上面溫暖環境下發酵。好比男人看見女人的反應,多數都變成了下半身思考,所以比起艾爾,拉格要更為普遍。
中國所有的啤酒、喜力(Heineken)、嘉士伯(Carlsberg)、百威(Budweiser)、很多德國啤酒,都屬于這類,簡單無節操。但其實不是如此,拉格其實小批量發酵難度要高于艾爾,因為溫度要求比較低,但后來的工業生產解決了這個問題,拉格發酵溫和、能大批量產、酒體純凈、口味清淡,這是導致它普及的根本原因。
比起拉格,艾爾就文藝的多,荷比盧地區、北歐諸國、英倫都是這種風格,這種酒,高端大氣上檔次,所以說的啤酒精釀大多數都是指這些。
中世紀的時候,歐洲北部水質很差,但大家不喜歡喝開水,于是比利時一幫和尚開始用煮開的水釀成啤酒,這樣能當水喝,味道也很好。大家都覺得啤酒是飲料,所以也無所謂喝啤酒禁令。后來越來越火,于是比利時自成一體,修道院風格(Abbeybeer),我們說的blond(金艾)、double(雙料)、triple(三料)、brown(棕艾)甚至quadruple(四料)都是。
2. 啤酒什么時間有的
基本上保存的話能夠達到在五天到六天左右,但有的地方可能保存時間也沒有那么長,主要是根據每個地方時間來看的,因為像鮮啤酒在常溫情況下的話,保存時間就會不太固定,主要是給他保存好一點的話會好一些。
鮮啤酒又叫““生啤”,是指沒有經過巴氏滅菌法處理過的一類啤酒。這樣的啤酒中保存了營養豐富的酵母菌,因此口感上比普通瓶裝啤酒好得多。
但是鮮啤酒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它的保質期比較短,不能將其放置在常溫環境下保存,否則大約一天左右就會變質過期。
鮮啤酒在常溫下可以保存一天,而在低溫環境下可以保存三天左右。尤其是在0-5℃環境下冷藏鮮啤酒,保存的時間稍微就會長一些,大約可以保存一個月。
一般來說,鮮啤酒不適合長途運輸,因此就會采用就地銷售;再者鮮啤酒的營養價值比普通瓶裝熟啤酒高,而價格上也會比瓶裝熟啤酒高一些。
鮮啤酒怎么保存
在保存鮮啤酒的時候,最好選擇顏色比較深的容器來密封;然后放置在陰涼、干燥、通風處,最好是溫度在0-5℃左右。
或者直接將密封好的鮮啤酒放置到冰箱里冷藏,設置好冰箱的溫度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低于這個溫度,就要采取防凍措施;高于這個溫度,就要采取放熱措施。
3. 啤酒啥時候有的
啤酒最早是古埃及人發明的。人類在使用谷物釀造酒類飲料已經有好多年的歷史,已經知道的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古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制作法。
在公元前四千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經有用小麥、大麥、蜂蜜等食物制作的十六種啤酒,在公元前三千年開始,使用了苦味劑釀造啤酒。
公元前十八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的法典中,有關于啤酒的制作。最早的啤酒只是用大麥汁稍微發酵,是帶有一點酒味的飲料。
中世紀的時候,歐洲北部水質比較差,大家都不是很喜歡喝開水,于是比利時的一幫和尚,開始煮開的水用來釀造啤酒,這樣既可以當水喝,味道也十分好。
英國還有愛爾蘭地區水質更為夸張,這里的人為了掩蓋水質的味道,只可以用烤過的麥芽,這樣可以掩蓋水質的味道,于是就有了波特這種酒。后來,這些人覺得酒中的焦香味不夠爽,于是變成了糊味,就有了世濤這種啤酒。
4. 啤酒什么時候出的
黃酒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酒種,與啤酒、葡萄酒并稱為世界三大古酒。黃酒起源于何時?從古至今眾說紛紜。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2世紀史書《呂氏春秋》云:“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秋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公元前30世紀初至公元前21世紀初)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一段黃帝與岐伯討論釀酒的對話。黃帝問道:“為五谷湯液及醴醪如何?”岐伯答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則完,稻薪則堅。
黃酒釀造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考古發現,裴李崗文化時期(距今7000~800年)、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235~7355年)和河姆渡文化時期(距今6000~7000年)都已具備了人工釀酒的條件。因為在這些文化遺址中出土了陶器和谷物遺存物,如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人工載培的水稻的谷粒和桿葉,以及大量的可用于釀酒和飲酒的陶器。
在以上文化遺址之后的大汶口文化墓葬(約5000年前)和龍山文化遺址(公元前2500至公元前2000年)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在大汶口文化墓葬中,有發酵用的大陶尊,濾酒用的漏缸,貯酒用的陶甕,用于煮熟物料的炊具陶鼎,以及100多件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名職業釀酒者。龍山文化遺址中有大量的黑陶酒器,其中蛋殼黑陶杯是一種高貴的酒禮器。由此可見,在這兩個文化時期,人工釀酒已有了一定規模。釀酒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因此釀酒起源應在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之前。
龍山文化蛋殼黑陶杯
那么,酒是如何發明的呢?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江統在我國歷史上首次提出了谷物自然發酵釀酒學說,這一學說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
5. 啤酒是什么時候生產的
啤酒歷史悠久,關于起源說法之一是公元前3000年,巴比倫已用大麥釀酒,有人認為啤酒起源于巴比倫。
說法之二是公元9000年前,亞述(今敘利亞)人已會利用大麥釀酒,用作向女神的貢酒:現在除伊斯蘭國家由于宗教原因不生產和飲用酒外,啤酒生產幾乎遍及全球,是世界產量最大的飲料酒。
6. 啤酒什么時候出來的
冷凍啤酒不好喝,啤酒冷凍到冰點,麻木到口腔,什么味道都喝不出來,啤酒花的苦味、酵母菌的香味都被低溫掩飾了,喝在口中只有一個字——涼。
啤酒不要冷凍,夏季冷柜儲存瓶裝或罐裝啤酒箱內溫度最好不要低于1攝氏度,啤酒的溫度應保持在5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的啤酒味道最佳,冷凍時間越長越不好喝。
鮮生啤酒出廠時一般在5攝氏度,12個小時內口味最佳,12小時后應在低于5攝氏度,高于0攝氏度之間保存,但最長不宜超過48個小時。鮮生啤酒未經殺菌,酒液中還是活的酵母菌,所以酵母香味重,口感好,但時間長了發酸就是酵母過度的發酵。
發酸的啤酒不宜喝,它刺激腸胃,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和頭痛。在夏季要特別注意,冷凍啤酒也不宜多喝,防止出現‘’一時的清涼痛快,害的腸胃痛苦幾天‘’。
7. 啤酒啥時候出現的
大家好,小編和大家一樣都喜歡喝啤酒,但從不去了解啤酒相關知識,其實喝啤酒有利也有弊的,啤酒有利的方面有如下的營養價值:
1. 啤酒是以發芽大麥為主要原料釀造的一類飲料。含酒精度最低, 營養價值高,成分有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二氧化碳、維生素及鈣、磷等物質。有“液體面包”之稱,經常飲用有消暑解熱、幫助消化、開胃健脾、增進食欲等功能。
2. 啤酒是由發醇的谷物制成的,因此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其他招牌營養素,并具有一定的熱量,“液體面包”之稱雖有些過,但確實有類似之處。
3. 啤酒特別是黑啤酒可使動脈硬化和白內障的發病率降低50%,并對心臟病有抵抗作用。
4. 男性以及年輕女性經常飲用啤酒,可以減少年老時得骨質疏松癥的幾率。骨質的密度和硅的攝取量有密切關系,而啤酒中因為含有大量的硅,經常飲用有助于保持人體骨骼強健。
但啤酒中含有的氨基酸,飲用時要禁忌:
1.忌飲用過量;
2.忌大汗之后飲用;
3.忌與烈性酒同飲;
4.忌飲生物造成的渾濁啤酒;
5.忌飲變質、變色啤酒;
6.忌飲用熱水瓶貯存的啤酒;
7.忌飲冷凍啤酒;
8.忌啤酒兌汽水飲用;
9.忌用啤酒送服藥品;
10.忌消化系統病患者飲用;
11.忌飲用時同吃腌熏食品;
12.忌空腹多飲冰鎮啤酒;
13.忌運動后飲啤酒;
14.忌食海鮮飲啤酒,導致痛風;
15.喝啤酒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
消化道疾病患者,比如患有胃炎、 胃潰瘍、結腸炎的病人;肝臟病患者,有急慢性肝病的人,其肝臟功能不健全,就不能及時發揮其解毒等功能,容易發生 酒精中毒,而且酒精會直接損傷肝細胞;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孕婦也不宜喝啤酒。特別的是,嬰幼兒、老年人、體弱者和一些 脾胃虛寒病人也不宜飲用啤酒。
小編認為喝啤酒是有利有弊,為了健康,小編建議大家適量飲用為佳,大家覺得如何?歡迎評論,謝謝~
8. 什么時候開始有啤酒
準確的說國外啤酒進入中國市場是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的。據記載中國古代就開始釀制"啤酒"了。
"傳入"中國的用詞并不恰當。
1、在中國建立最早的啤酒廠是俄國人在哈爾濱八王子建立的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此后五年時間里,俄國、德國、捷克分別在哈爾濱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廠。
1903年英國和德國商人在青島開辦英德釀酒有限公司,生產能力為2000噸,這就是現在青島啤酒廠的前身。1904年在哈爾濱出現了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啤酒廠東北三省啤酒廠;1914年哈爾濱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廠;同年北京建立了雙合盛啤酒廠;1935年廣州出現了五羊啤酒廠(廣州啤酒廠的前身)。1958年我國在天津、杭州、武漢、重慶、西安、蘭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資新建了一批規模在2000噸左右的啤酒廠,成為我國啤酒業發展的一批骨干企業。到1979年,全國啤酒廠總數達到90多家,啤酒產量達37.3萬噸,比建國前增長了50多倍。然而,我們啤酒業真正的大發展發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國的啤酒工業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續增長。
80年代,我國的啤酒廠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國大陸啤酒廠家發展到813個,總產量達656.4萬噸,僅次于美國、德國,名列第三,(到1993年躍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國啤酒廠家增長9倍,產量增長17.6倍,從而我國成了名副其實的啤酒大國。
2、河南賈湖村遺址發現的9000年前酒精飲料卻與現代啤酒成分有些差異,據記載,19世紀末啤酒開始傳入中國,那時人們還將它稱為“皮酒”,過了幾年才有人制造出“啤”這個形聲詞。美國波士頓大學考古學系教授朱莉·漢森表示,中國考古遺址證實中國釀酒史可追溯至9000年前,這是令人激動不已的事情。但依據當時石器時代的生產條件,這種酒精飲料的釀造技術不完善,或許這種早期釀酒方法可能得益于一個偶然發現,有可能石器時代的人類將采摘的葡萄、山楂等水果放入陶器內進行儲存,存放長時間后水果即發酵產生酒精,加上水果的香味,讓人們意識到這種方法可制造出美味飲料。但是,釀酒史跨越數千年歷史,究竟中國最古老的釀酒文化是否始于9000多年前,以及最早的釀酒文化的起源,仍有待于科學家進一步商榷研究。
3、在古代中國,也有類似于啤酒的酒精飲料,古人稱之為醴。大約在漢代后,醴被酒曲釀造的黃酒所淘汰。我國遠古時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釀造的,即所謂的蘗法釀醴。
《黃帝內經》中記載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記載有不同種類的谷芽釀造的醴《周禮·天官·酒正》中有"醴齊",醴和啤酒在遠古時代應屬同一類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飲料。由于時代的變遷,用谷芽釀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類似于醴,用酒曲釀造的甜酒卻保留下來了。在古代,人們也稱之為醴。故人們普遍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啤酒,但是,根據古代的資料,我國很早就掌握了蘗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蘗制造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國都存在,醴后來被酒所取代。
古代外國的啤酒釀制過程中,有兩道工序,其一是浸麥(促使其發芽),其二是麥芽的浸漬(使其糖化)。
4、在我國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釀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這種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飯中的方法更為古老。在北魏時極為盛行,即先將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飯,再開始發酵。
現在就出現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用曲釀酒,浸曲法可能是繼承了啤酒麥芽的浸泡的傳統作法,即兩者是一脈相承的。我國用蘗釀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漬蘗。讓其自然發酵。后來發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樣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發酵力不強,可能酒曲本身就是發酵原料;后來,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發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鮮的米飯,釀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這樣曲法釀酒就淘汰了蘗法釀醴。可以相信,蘗法釀醴這種方式在我國的釀酒業中曾經占據過重要的地位,甚至其歷史跨度還超過了目前的酒曲法。
5、按現行國家產品標準規定,啤酒的定義是:“啤酒是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 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氣、起泡的低酒精度飲料”。
9. 啤酒什么時候開始有的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但是到底是誰發明的酒,有一些傳說是杜康發明的,顯然這個沒有科學依據,就算他對酒的發展有一些貢獻,但是發明人絕對不是他,應該是一代又一代古代勞動人民共同研究傳承改良的結果。
我國古代釀酒起源的幾種傳說
關于我國古代釀酒的歷史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一直存在各種爭論,因為年代已經久遠了,也無從考證到底誰真誰假,關于古代釀酒的起源,大體上分為幾種:
新石器神農時代:有一些歷史和考古學家認為,我國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離現在7000多年前的新時期時期,那個時候在黃河流域的中游地區已經有人定居,開始了農耕生活,有一本古代的書籍《淮南子》上面就說到,龍根開始之后,因為有了谷物原料也就開始出現了酒。
起源于黃帝時期:有一種觀點是認為,從黃帝時候就開始了(公元前2717年到公元前2759年),古籍《素問》里面記載,皇帝曾經與歧伯討論,用稻,麥,黍,稷,菽5種作物釀酒,所以從這個記載來看,黃帝時期已經開始制作酒了。從這個觀點上來說,我認為酒的制作歷史應該比這一時期還稍微提前一點,因為書中記載已經討論用什么做酒,說明酒在當時人的生活里面早已經有了。
起于儀狄杜康:這種意見其實是最普遍的,也是被廣大老百姓所最認可的一種說法,秦漢人在《世本》一書中記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做秫酒”,而《戰國策》一書,記載的就更加詳細,“昔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從這個說法來看,儀狄顯然是夏朝人。
關于杜康: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記載:“古者,少康作箕帚,秫酒。少康即杜康,卒葬長垣”,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所以很多人認為杜康是最早的釀酒者,很多人都認為它是釀酒行業的鼻祖,甚至把杜康來代指酒。
杜康儀狄皆為傳說并不可信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是這兩個人最開始釀酒,或者說他們最開始制作白酒,然而他們兩個人本身就是沒辦法確定存不存在的人物,基本上只在傳說中有,而且一些記載也比較模糊,沒辦法說明他的身世來歷,釀酒這種說法就更不靠譜了,在古代經史之中基本沒有記載,只有《世本》有儀狄這人。
而且盡管《說文解字》與及《世本》,有關于杜康、儀狄的記載,我們也并不能證明,古代的白酒就是他們發明的,只能說在做酒這方面,他們是這個行業的專業人才,或者說是最出名的高手,但是在很多傳說或者記載當中,在這之前,也就是說有他們兩個人的時代,之前已經有酒,所以說她們發明酒并不準確。
那么我們看剛才有說“帝女讓儀狄作酒而美”,可見帝女在這之前已經喝過不美的酒,但是儀狄做的酒“美”,質量比較好,這就說明在他們之前已經有人做酒了,只不過在品質方面無法和儀狄做的相比,所以我們只能說,如果這些人是存在的,他們是做酒的高手,但酒并不是他們發明的。
我國的酒到底源于什么時候呢
㈠自然發酵酒
這些史料記載和傳說當中,可能也搞混淆了一種東西,那就是蒸餾酒和發酵酒,蒸餾的酒是先發酵再蒸餾,而發酵酒是沒有經過蒸餾的步驟,傳說中的杜康和儀狄,可能在白酒的制作領域有它的貢獻,但是起源肯定不是這里。
其實關于酒的古代書籍,最早關于酒的記錄,并不是人類,而是猿猴把野果撿到扇動里面,最后經過腐爛然后自然發酵,發酵之后,就有了酒香味兒,并且關于這一類傳說的記載書籍很多,這是自然的發酵的酒,人類然后又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才開始掌握了制作酒的工藝和技術。
我國最早人工做酒,應該是無意之中發現山洞里面咽喉撿回去的果子發酵變成了酒,然后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發現有糖分的果子之類的能夠發酵成酒,最初可能就是采用這種自然發酵的方法,時間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萬年到7000年之間。
《史記·匈奴列傳》書中記載,打仗的時候如果斬了敵人的首領,就會賜酒,這就說明那個時候酒已經不是特別稀缺的物品,不過這些酒可能是當時漢朝送給匈奴的,并不是他們自身發明的,不過他們自己也會用牛或者馬的奶釀酒。《隋書·赤土國傳》“以甘蔗做酒,雜以紫瓜根…”,所以這也說明自然發酵酒已經被人掌握。
㈡人工發酵酒
我們一般說古代的酒,其實大多數都說的是這種經過天然的酒曲或者人工制作的酒曲,然后經過發酵做出來的酒,包括最開始的黃酒和后面的白酒。
在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些制作和儲存酒的容器,所以說明在最近6000年前,我國就有用谷物制作酒的歷史。而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人們也發現了大量的酒器,說明在5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的下游地區制作和飲用酒已經是比較普遍的事情,而到了夏朝商朝,釀酒行業也進一步發達了。
最開始制作的酒其實是利用一些糧食或者水果之類沒變,腐爛之后作為酒曲,然后進行發酵,特別是到了商代,比如商王武丁就曾經對他的大臣說“若作酒醴爾維曲蘗”,其實到了秦朝以后,社會上制作的酒基本上都是用酒曲制作出來的了。我國制作酒曲歷史,基本可以肯定至少在商代的中后期已經出現。
㈢蒸餾白酒
酒的歷史演進過程,從自然發酵,到人工自然發酵,再到用酒曲作酒,最后再過渡到蒸餾白酒。在我國的唐代和宋代之前,飲用的酒都是發酵酒,比如說黃酒,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造酒,它就屬于發酵酒不經過蒸餾的過程。而白酒,又叫燒酒,到底出現在哪個時期還有爭論,但是從某些史料和考古方面來看,應該唐朝就有了。
古代的皇帝,有很多人喜歡找長生不老的仙丹,所以不斷的命令人去尋求制作仙丹的方法,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雖然長生不老的藥沒有制作出來,但是對于提煉技術,卻有所提升,比如在唐朝的開元年間,就可以蒸汽水,而在我們云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地區有些少數民族,在隋朝末年,唐朝初年就有蒸餾酒的情況。
另外就是在唐朝的一些詩歌當中都有記載,或者是提到燒酒,比如白居易的詩歌曾經說到“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而且在隋朝和唐朝出土的一些酒類用具當中,出現了小杯子,一般低度的發酵酒都是用碗或者其他用品裝,小杯子的出現也說明蒸餾的酒已經開始有了。
從各種史料記載以及文物考古,還有一些詩歌文學作品來看,白酒的歷史應該追溯到隋朝末唐朝初,而我國現在能夠找到的最早的酒應該是四川的劍南春,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酒了,劍南春在唐朝,又叫劍南燒春,比如《唐國史補》一書說“酒則有劍南之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