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烏蘇啤酒的搞笑句子
烏蘇啤酒品牌是新疆的,但產地有些不在新疆。口感味道還是很不錯的。麥芽度與酒精度都比普通啤酒要高一些。而且容量也大,都是620ml的。
2.烏蘇啤酒幽默話語
奪命大烏蘇,激情四溢又漫天
3.形容烏蘇啤酒的段子
被酒友們調侃為奪命大烏蘇。調侃語“青島不倒我不倒, 雪花不飄我不飄。 燕京不碎我不醉, 幾瓶烏蘇開開胃。”
大烏蘇一瓶為620毫升,一般的普通啤酒為3度,而它的酒精含量有4度,這種酒口感好,后勁足。被飲酒愛好者起名字叫“奪命大烏蘇”。烏蘇啤酒酒性烈,每個人的酒量都不一樣,也許有人喝半瓶酒醉了,也有的人能喝一瓶也不醉。
4.烏蘇啤酒名句
1、八百里俊秀天山,兩千年魅力烏蘇。
2、北疆自然奇觀,生態魅力烏蘇。
3、邊塞西湖,魅力烏蘇。
4、邊塞新西湖,魅力新烏蘇。
5、別樣山水,異域風情。
6、到新疆烏蘇市,品皇室柳花茶。
7、東有姑蘇,西有烏蘇。
8、風光綺麗,秀色烏蘇。
9、風光之都,魅力烏蘇。
10、風景名勝處處有,流連忘返美烏蘇。
11、感受西域風情,體驗烏蘇神奇。
12、古風古韻古絲路,新山新水新烏蘇。
13、活力烏蘇,商機無限。
14、健康休閑游何方,山水烏蘇自然有。
15、江南姑蘇好,塞外烏蘇親。
16、來自天山的綠色請柬——中國·烏蘇。
17、美不過原始生態畫,賽不過烏蘇休閑游。
18、魅力和諧烏蘇,投資興業熱土。
19、魅力烏蘇,天山明珠。
20、魅力烏蘇人文,烏蘇和諧烏蘇。
21、民族風情園,和諧新烏蘇。
22、啤酒之都,電力名城,投資寶地——中國·烏蘇。
23、奇山秀水,風情烏蘇。
5.烏蘇啤酒有句順口溜
青島不倒我不倒,雪花不飄我不飄。
啤酒隨便灌,白酒一斤半。
男人不喝酒,白來世上走。
女人不喝酒,那股勁沒有。
酒是糧,越喝越年青。
不吃也不喝,經濟要滑坡。
酒是爹來萊是娘,喝了總比不喝強。
東風吹,戰鼓擂,今天喝酒誰怕誰!
青島不倒我不倒,青島啤酒就是好。
6.烏蘇啤酒說說短語
1、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2、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愿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
3、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二、充滿了正能量的金句
1、我的國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滾滾向東,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
2、我生平優點不多,但自謂愛國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燒成了灰,每一粒灰也還是愛國的。
3、在版圖乾乾繁盛的雄獅情中,我體會山河的曼妙。嶺南的荔枝花簌簌鳴響,西疆的烏蘇酒烈烈噴香。
4、這流光是一瞬,是永恒,這土地是片刻,是千年。流光一瞬是你,華表千年是你,你是與生俱來的張揚血性,是與生俱來的儒雅莊嚴,是一代代人的驕傲。
5、一個民族總有些東西是不能褻瀆的。天破了,自己煉石來補。洪水來了,自己挖河渠疏通。疾病流行,自己試藥自己治。在東海淹死了就把東海填平,被太陽暴曬的就把太陽射下來。斧頭劈開的天地之間,到處都是不愿做奴隸的人。
結語:
我們腳下的土地,每一寸都是先輩熱血和汗水揮灑過的地方,愛國是每個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品質
7.烏蘇啤酒的經典語錄
1、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國便不黑暗。萊垍頭條
2、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愿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萊垍頭條
3、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萊垍頭條
二、充滿了正能量的金句萊垍頭條
1、我的國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滾滾向東,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萊垍頭條
2、我生平優點不多,但自謂愛國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燒成了灰,每一粒灰也還是愛國的。萊垍頭條
3、在版圖乾乾繁盛的雄獅情中,我體會山河的曼妙。嶺南的荔枝花簌簌鳴響,西疆的烏蘇酒烈烈噴香。萊垍頭條
4、這流光是一瞬,是永恒,這土地是片刻,是千年。流光一瞬是你,華表千年是你,你是與生俱來的張揚血性,是與生俱來的儒雅莊嚴,是一代代人的驕傲。萊垍頭條
5、一個民族總有些東西是不能褻瀆的。天破了,自己煉石來補。洪水來了,自己挖河渠疏通。疾病流行,自己試藥自己治。在東海淹死了就把東海填平,被太陽暴曬的就把太陽射下來。斧頭劈開的天地之間,到處都是不愿做奴隸的人。條萊垍頭
結語:萊垍頭條
我們腳下的土地,每一寸都是先輩熱血和汗水揮灑過的地方,愛國是每個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品質頭條萊垍
8.烏蘇啤酒搞笑圖片
六十多一箱的烏蘇在正規的超市里面買的就可信。如果在個體商販手里面買的可信度就會打折扣。現在我們的國家也是市場經濟,人們購買商品有多種途徑,有正規的商場,超市,有各種小商店,正規的商場超市的商品會貴一些,是正品,可信,小商店有的會便宜些,但可信度差。
9.搞笑喝酒烏蘇啤酒圖片
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筷子一提,可以可以;酒足飯停,不行也行;你我酒醉,不行也對。
酒是吃飯精,越喝越年輕;酒是長江水,越喝越貌美;酒是敵敵畏,你不喝醉,我不喝醉,這么寬的馬路誰來睡!
愛要怎么說出口,倒在杯里全是酒,一杯一杯又一杯,喝死我都不放手!
情人的淚,一滴就醉;多情的心,一揉就碎;恩恩怨怨沒有是與非,誰能猜得對,愛情這杯酒,誰喝都得醉。
只要感情好,不管喝多少;只要感情深,假的也當真;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
早上喝酒迎朝陽,練肝練胃練成鋼;中午喝酒斗志昂,省水省菜省干糧;晚上喝酒情意長,說天說地說名堂
10.調侃烏蘇啤酒
提起吃羊肉,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不會是羊肉串吧?
烤羊肉串。來源:《人生一串》
羊肉串只是最普遍的吃羊方式之一,中國人吃羊的方法有很多。四千多年前,羊被我國先民馴化,成為“馬牛羊、雞犬豚”的六畜之一。
《說文解字》中,對于“美”的解釋為“甘也,從羊從大”,即“大美為羊”;形容味道的“鮮”字,即“魚羊為鮮”。羊肉在中國古人心中是吉祥的象征和絕佳的味道。“我請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在傳統相聲貫口《報菜名》里,羊也是出現在第一位,由此可見羊在餐桌上的地位。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都有本地特產的羊種,山羊廣泛分布在全國,綿羊則是在北方地區較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于同一只羊,吃法和吃的部位各不相同,毫不夸張地說,不同地域的中國人能將一只羊“從頭到尾”用不同的方法食用凈盡。
從“頭”談起羊頭肉
羊頭肉是傳統的北京小吃,晚清民國便不乏有挑擔背筐的小販走街串巷、吆喝叫賣。孔子有言“不時不食”,吃羊頭肉也講求時令,早年間,不到立冬時節是吃不到的,賣羊頭肉的小販都會帶一盞油燈,油燈燈罩雪亮,不僅可以照路,也以此表明身份。
羊頭肉由于貼近頭骨,脂肪少、肉量也少,但正是這前臉兒最耐嚼。當叫賣聲起,胡同里便排起長隊,小販揮舞著寬大的彎刀,將一劈兩半的兩個羊臉子上的肉細細片下,這一手極講究功夫,羊臉肉不僅要輕薄如紙,還要每片都帶著皮,小販竹筐或推車上的大牛犄角里裝的是花椒和細鹽末,在片好的羊頭肉上撒出鹽花,羊頭肉潔白細嫩、柔韌耐嚼、咸香濃郁,清末《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有這樣一首竹枝詞稱贊羊頭肉——
“十月燕京冷朔風,羊頭上市味無窮。鹽花灑得如雪飛,薄薄切成與紙同。”
羊頭肉示意。來源:網絡
羊頭肉這一制法,便是北京有名的“白水羊頭”,其用羊考究,多選用白毛羊頭,多一根黑毛都不用,將羊頭耳鼻洗刷干凈,羊舌抻出,從舌根洗刷到舌尖方算簡單處理完畢,接著將羊頭依老嫩程度不同一一下水,注意火候,分別撈出瀝水。調料也極為講究,大鹽、丁香、大料等炒至焦黃碾碎,用細籮過篩,放入特制牛角內防止跑味。有時天氣太冷,羊頭肉掛著冰碴,蘸著椒鹽吃,清冽醒腦,再喝上幾兩燒刀子,如同寒冬裹上羊皮襖,從頭到腳的暖和。
囊括精華的涮羊肉
白水羊頭畢竟是地方小吃,要提起南北通行的吃羊方法,涮羊肉準能排的上號,而涮羊肉所用的部位,也是一只羊的精華所在。
銅鍋涮羊肉。來源:網絡
因為牛羊肉腥膻不同,傳統的涮羊肉講究涇渭分明,必是羊肉、羊腰、羊肝等下到一鍋,絕不與牛肉混合。鍋中也沒有太多的調料,除了蔥姜末、冬菇口蘑外便是白水一泓,老饕們會要求伙計將鹵雞凍備好下鍋,來提升湯的鮮味,小伙計對于懂行的吃主,更是禮敬有加。
北京的涮羊肉大多用張家口外的大尾巴肥羊,這些綿羊夏天趕到草原養膘,再往平津兩地趕回,一路飲清泉、食茂草,腥膻味退去大半。切羊肉的師傅多為河北等地的名廚禮聘而來,即使是大飯館,也很少用機器切割羊肉,因為那樣會是羊肉細碎,喪失口感。
涮羊肉中所用羊的部位多是精華,如“黃瓜條”(羊腿與羊臀之間,包裹股骨,狀如黃瓜,肉質細嫩)、“上腦”(脊背與脖頸相連處,肥瘦相間)、“三叉兒”(羊腿上部,因其紋路呈“Y”狀稱為三叉兒,前后腿分稱小三叉兒和大三叉兒,多是嫩肉)、“磨襠”(羊尾之下,兩條后腿相磨之處,與黃瓜條相連,偏瘦,有薄筋),每一部位片法不同,高手運刀,上下翻飛,平鋪卷筒各有不同,形成了涮羊肉中的一門文化。
初來乍到的食客看到眼花繚亂的部位名稱就頭暈腦脹了,而老饕們卻心如明鏡,食罷還會要求將銅鍋的清湯鍋底倒入碗中,以此抻練大飯館里的小伙計道行如何,可謂師傅會做、食客會吃、伙計有活。
羊排代表手把肉
西餐當中,有一道主菜的煎羊排,對于會吃的中國人民來說,羊排的做法更多,因為羊排是羊肋骨及周圍的肉,肥瘦相夾,成菜后肥而不膩,屬于比較貴重的部位,比如西北手把羊肉。
從大興安嶺到天山南北,手把肉在蒙古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間都是流行的吃法,以內蒙古和寧夏最具代表性。選用草原上的綿羊,以羯羊(去勢的公羊)為佳,這樣的羊膻氣更小。羊排和脖頸是最適宜做手把肉的部位,顧名思義,手把肉是用手把著來吃,這兩個部位適合手抓。
草原人民殺羊技術高超,先用刀子在羊胸口劃開手掌大小的十字,把手伸進羊的胸腔,在背脊處找到動脈,迅速掐斷,有時也用手抓緊羊的嘴巴使其頭部直立向上,使其窒息,縮短死亡的時間。汪曾祺對此技十分贊嘆:“蒙古人殺羊真是神速,不是用刀子捅死的,是掐斷羊的主動脈。羊掙扎都不掙扎,就死了。”
用小刀割著吃的手把肉。來源:網絡
“出了內蒙不吃羊”,內蒙古以烤全羊聞名天下,這恐怕也與“手把肉”的名字有關,似乎這樣豪爽的吃法符合草原人民的性格。實際上,手把肉在白水煮好盛在盤中,是拿小刀切著吃的,草原人民刀法精湛,不管是孩童還是老翁,不管羊骨頭是什么形狀,都可以剃得一根肉絲都不剩。
傳統的手把肉白水熬煮,吃的時候也不蘸料,頂多備一碗鹽水蘸著,而今各地的手把肉延續了傳統做法,也照顧各地食客的習慣進行二次加工,將其細細切好, 除了鹽也有孜然、韭菜花等調料。天山南北的手把肉也很有名,切割肉塊更精細,拌面來吃,別有一番風味。吃遍南北的汪曾祺給了手把肉一個極高評價——
“在我一生中吃過的各種做法的羊肉中,我以為手把羊肉第一。如果要我給它一個評語,我將毫不猶豫地說:無與倫比!”
大有來頭羊蝎子
在羊的諸多部位中,羊蝎子是最有特點的。羊頸部到尾部的脊椎骨,因為呈大“Y” 形,和一只張牙舞爪的蝎子相似而得名。這一部位富含鈣質、骨肉相連,既能吃到滑嫩的脊肉,還能吮吸骨髓。在北方,綿羊的羊蝎子多用來做羊蝎子火鍋,在南方則一般用來紅燒或煨制。
香辣羊蝎子。PAOPAOANFANG/攝影,來源/圖蟲·創意
羊蝎子在中國南北盛行,很多城市中都能看到男女戴著手套食用羊脊骨,其實這種吃法大有來頭,最有名的“羊蝎子愛好者”便是蘇東坡。
蘇軾因反對熙豐變法遭排斥,之后的仕途頗不順利。元祐九年,五十多歲的蘇軾被貶到廣東惠州,當時的惠州民生凋敝、偏僻蠻荒,加上蘇軾自己財物不繼,要靠蘇轍和當地太守的周濟度日,甚至到了“典衣作重陽”“落英亦可餐”的地步。即便如此,蘇軾仍保持樂觀,一邊古法釀酒、自耕蔬菜、收獲草藥,另一方面在吃上細細研究,羊脊骨的新做法也被他發現。
羊蝎子火鍋。來源:網絡
宋朝羊肉珍貴,加上惠州偏僻,集市每天只殺一只羊。羊肉又不能與當地富戶高官爭搶,只能買下羊脊骨。但蘇軾已經十分滿意,他將羊脊骨帶回家中煮熟,在上面涂薄酒、撒些鹽再放入爐中炙烤,發現酥香無比,甚至可以和螃蟹媲美,每隔三五日就要吃上一次。在給蘇轍的信中,蘇軾得意地普及自己發明的吃法,并調侃弟弟吃羊肉雖多,但這種吃法恐怕不了解:
“子由(蘇轍)三年堂庖,所飽芻豢滅齒而不得骨,欺復知此味哉?”
今天的我們在享用羊蝎子時,能否想到,千年前的蘇軾某一刻也在認真地炙烤羊脊骨呢?對于美食的熱愛,使得我們與古人產生了穿越千年的共鳴。
南北迥異做羊腩
羊腩這一部位在羊的下腹,適合熬煮,其做法也帶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北方的豪邁,南方的雋秀在對同一部位的烹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關中平原接近牧區,自古以來,陜西各鎮就是草原與中原牛羊交易的重要市場,如今西安的東羊市、西羊市等地名仍帶有濃重的歷史痕跡。陜西人吃羊歷史悠久,外省人民對陜西羊肉的第一印象是羊肉泡饃,這幾乎成為西北食羊的代名詞,但一些人認為,羊肉泡饃更多是吃饃,能代表西北和陜菜水平的烹羊做法,是渭南地區的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主選羊腩部位,以陜西渭南地區的大荔、澄城、蒲城最為有名
在中國,以羊腩部位主打羊肉湯的菜品不在少數,山東單縣、四川簡陽、蘇州的藏書羊肉都以羊湯聞名天下。
乳白色濃郁的羊湯入口,在冬日里如此暖胃。水盆羊肉不同在于其先將羊骨置于清水鍋中大火燉煮,后長時間文火慢煮,以至湯清澈見底。新鮮的花椒下水,更多了幾分羊湯鮮香,因此又有“六月鮮”的美譽。正宗的水盆羊肉中只有羊肉和湯,并無粉絲,因其會吸水泡發,影響水盆羊肉的口感和觀感。食客將酥脆的燒餅撕在湯中,更多了幾分平日飲食中的儀式感。
從廣袤的大西北啟程,翻越名山大川,直抵南海之濱的“五羊城”廣州。民間常開玩笑:“廣東人兩條腿的除了人,四條腿的除了桌椅什么都吃。”與北方不同,在廣東,羊腩在粵菜名廚們的精心調制下,成為滋補的名菜——羊腩煲。
廣府名菜羊腩煲。來源:網絡
廣東物產豐富,本地的徐聞山羊和海南的東山羊,成為吃羊首選。但羊肉腥膻味重,廣東人口味清淡,為了祛除膻味,生羊腩先用冷水浸洗并腌制,使其充分吸收,再將羊腩爆香,加入醬料文火慢煮,甘蔗、陳皮等多達二十余種的香料輔料除膻。老饕們不會在羊腩煲上桌時就迫不及待地掀蓋,而是會耐心地等上一盞茶的時間,使羊腩入味,皮更富彈性,兩指寬的羊腩沾上白腐乳更鮮,煲底是蘿卜與腐竹,將湯汁精華收入其中。
冬日里,三五好友圍坐在一起打煲,是廣東人對生活熱愛的不二寫照。
麻辣羊蹄。攝影/圖瑞,來源/圖蟲·創意
羊腿瘦多肥少,肌肉纖維縱橫,肉質緊實,適合炭烤。各地流行的吃法是將羊腿肉切好串成羊肉串,或者直接用炭火將整只羊腿進行燒烤。人們對羊腿的關注使得其緊鄰的一個部位常被忽略——羊蹄。羊蹄比較廉價,易被忽視,該部位老韌,適合扒、鹵、烤等長時間的做法,其富含豐富的膠原蛋白,是廚師眼中的上好原料。
新疆人民對吃羊大有心得,羊蹄更是有獨特的做法。胡辣羊蹄不僅是新疆飯館的必點菜,更是各地農貿市場和夜市里的明星小吃。
胡辣羊蹄吃起來。來源:網絡
夜幕降臨,新疆各地的街道掌燈蘇醒,升騰的煙火與嘈雜的人聲中,夜市獨有的香氣逸散開來,勾引著四面八方的人們的食欲。
各攤位會提早將羊蹄去殼、刮凈細毛,以八角、茴香、大量辣椒作為辛香料進行鹵制,各家香料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風味。鹵制好的羊蹄是半成品,隨著人流的增多,羊蹄會擺到臺面上,進行二次調味。大量的辣椒與香料下鍋,再次對羊蹄進行燜煮,食客們駐足觀望,調料鮮亮的紅色與翻滾而出的辣椒香氣讓他們食指大動,在視覺與嗅覺上享受刺激,手中抓起一根軟滑筋道的胡辣羊蹄,趁熱撕咬,羊油與辣椒、鹵汁在口中混合,舌尖上下翻轉,無比的舒爽與暢快,此時再配上新疆特產、后勁十足的烏蘇啤酒,西北大地的粗獷豪邁在這一刻得到充分展現。
出神入化拔絲羊尾
烤全羊代表著北方的豪爽,新疆、甘肅、內蒙古都有自己的烤制特點。然而,內蒙古人民在細節上的操作也完全不輸其他省份,最有特色的莫過于出神入化的拔絲羊尾。一般動物的尾巴都沒多少肉,主要用來煲湯,但羊尾巴好大一塊,說肉不是肉,說油不是油,但是比肉香,比油美。
汪曾祺曾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一家小館中吃過這道菜,其精妙的做法甚至讓吃遍大江南北的汪老贊不絕口:
“(拔絲羊尾)外面有一層薄薄的脆殼,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沒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經化了。這東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為太好吃了!”
——汪曾祺《五味·手把肉》
蛋清羊尾。來源:網絡
如今拔絲羊尾這道名菜難覓蹤跡,隨著中國人普遍的生活水平提高,羊尾也很少入菜了,不過今天各地仍有以羊尾掛名的菜,大部分因形狀相似得名,如四川的糖粘羊尾、北京的炸羊尾,前者主料是豬肉,后者經過了改良,將餡料從羊尾改成了紅豆沙。
三晉情懷羊雜割
一只羊可以從頭吃到尾,也可以由外吃到內。羊內臟與邊角均可入肴,羊腦可做成麻婆羊腦花等重口味菜肴,而其他下水便是羊雜,京津的水爆肚、通行全國各地的羊雜湯便是其中代表。對山西人來說,吃一碗羊雜割,就好比北京人喝豆汁兒、西安人吃泡饃、南京人吃鴨一個道理,是骨子里與生俱來的天性一樣。
爆炒羊雜羊肚。攝影/曇華碎夢,來源/圖蟲·創意
據傳山西人吃羊雜割始于元朝,蒙古人吃羊只吃肉,棄下水,由三晉入中原時,當地人將羊下水拾回烹飪,味道鮮美,由此流傳開來。羊雜割以內臟切片,加上血、土豆、粉條燉成湯食,因下水中羊血管、肚、腸、肺一類內臟形狀如絲,吃的時候要割斷,因而得名。早年間的羊雜割都是街邊攤,大鍋大桶架在火上熬煮,桶邊油亮的條凳上擠滿食客,粗瓷大碗里,脆生的羊雜、紅火的辣湯、雪白的粉條冒著熱氣,就著干面餅,與周圍人談天說地,吃的就是這樣一個氛圍。如今三晉的羊雜割基本都已從街邊搬進屋里,無論是朔州還是太原、大同還是臨汾,雜割店在每一座山西的城市中都廣泛存在,在各地美食街拔地而起時,雜割店里濃烈的雜割味和粗瓷碗是山西食客心中的情懷。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羊的品種不斷改進,羊的做法也在不同地域不斷翻新,從內蒙古的烤全羊到廣東的羊腩煲,從北京的爆肚到新疆的面肺子、米腸子。隨著物質條件的極大豐富,人們對羊肉的部位、口感的要求也在提高,當然,看來看去,吃遍南北,自己家的羊肉做法和相關的傳說、典故都會給異鄉游子濃烈的自豪感,正所謂“人間至味是清歡”。
相信現在天雖尚寒,但看官們胃已向暖。
參考文獻:汪曾祺《手把肉》唐魯孫《唐魯孫談吃》唐魯孫《故園情》唐魯孫《天下味》聶曉成《萬千回憶都不如一碗人間煙火》李治國《羊肉的饕餮史:羊蝎子之父蘇東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