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一句話嗎,拋開“量”來談都是耍流氓。
食品添加劑最近有種被妖魔化的趨勢。也不止是食品行業,化妝行業曾一度有個很響亮的口號“我們恨化學!”。添加劑成為了洪水猛獸,人們避之不及。
雖然不可否認人類的確發明過一些短暫的沒有多大用處的商品,但添加劑的用處可大多了。別的先不說,光提防腐劑,沒有這個多少食物存儲不了幾天就壞了啊(痛心疾首狀)!這個是緩解物質變質的,就是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肆無忌憚的屯糧。
其他的比如著色用的,讓食物看上去五顏六色充滿誘惑力,滿足人的審美需求。還有膨松劑,讓糕點更加松軟可口。香料,增添美味;甜味劑,改善口感;增稠劑,加入果醬等食品中,降低熱值…
食品添加劑大軍忠心耿耿的為人類服務著,散發自己的光和熱,建立起美味多彩的食物王國。沒想到人類轉身就痛罵其“有毒、有害”,添加劑們只能委屈的待在角落里哭唧唧。
當然添加劑量多后長期攝入肯定對人體是有害的。但市場對食品添加劑有著明文法規,在法律規定值下,大多食品都是安全的,沒有什么商家敢以身試法(三鹿是個大大的例外)。所以一定要買正規商家的食品,小廠那些不注意食品加工的,產品很容易滋生細菌。
但加工食品安全不代表可以當正餐吃啊。那種每天只吃辣條啃袋裝雞腿的,長期下去肯定不行。就像不能頓頓炒火腿腸一樣。食品加工再怎么樣也是延長其貨架壽命,大都是個零嘴。蔬菜肉類這些還是新鮮的好,當天即食。
它們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專門加入的物質,有了它們,消費者才能吃到口感好、形狀好、顏色好看,更容易保存的食品。可以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的食品工業。
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目錄中已有2000多種,有天然食品添加劑和人工化學合成品兩大類。前者是純天然的,比如從紅莧菜中提煉的莧菜紅,后者雖是工業生產的,但在化學結構上和前者一樣,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E等,像大豆油中就會添加維生素E,減少酸敗,延長保質期。
從種類上說,食品添加劑有22類,如防腐劑,常用的有苯甲酸鈉……等,一般用于果醬、蜜餞等食品加工中;著色劑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紅、檸檬黃、靛藍等。
誤解一
生活中可以沒有食品添加劑
中國人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有多深?這從滿大街的“零添加、純天然”廣告中就能窺得一斑。且不說這些廣告是否真實,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生活中沒有食品添加劑,那會是什么樣?
首先,商店里賣的和飯店里制作的食物,你都吃不上了,因為那里面幾乎都有食品添加劑。
面包、餅干里有膨松劑;巧克力、冰激凌里有乳化劑;火腿腸里有護色劑和防腐劑;可樂里有著色劑和酸味調節劑;啤酒里有防腐劑二氧化碳……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
如果你覺得在家做飯就能遠離食品添加劑,更是大錯特錯。
大米中有防腐劑;面粉中有抗結劑和防腐劑;油要用到脫色劑和抗氧化劑;鹽里有抗結劑;醬油和醋里都有防腐劑;發饅頭要用到膨松劑……就算是水果,你也只能吃本地生產的,因為外地運來的或反季節水果都要用上保鮮劑和防腐劑。
離開了食品添加劑,大概人們只能吃白水煮菜,或倒退到吃野果野菜的原始時代。
國外有一位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使用食品添加劑是人類與動物的主要區別之一”。
誤解二
所有食品添加劑都有毒
網上有流言說所有食品添加劑都有毒。事實上,世界上任何食品中都含有毒有害物質,有毒無毒與有毒物質的含量及食用量有關。
食鹽、紅糖是無毒的,但一下子吃半碗,照樣會中毒。為什么要規定食品添加劑的最大使用量?
只要在限量范圍內使用,肯定是安全的。這個量的界定,是建立在安全性評價基礎上的,并且留了很大余地,即使你天天吃100種食品,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加在一起也不會對你的健康造成危害,因為你吃的東西總量是有限的。
我對添加劑還比較了解,吃過林家鋪子的水果罐頭,里面還有添加乳酸鈣,這個是起到增脆保形的作用,所以有可能會用不新鮮的水果充數。后來吃豐島鮮果撈才了解到,他家竟然什么添加劑都不用,只添加了維C,所以我現在都只吃他家。
食品中適當合理的添加劑會讓產品擁有更好的營養和口感。就拿我常吃的豐島鮮果撈來說,他們家只添加VC,既能起到抗氧化劑的作用,又能起到營養增強的作用。同時它也經過三道農殘檢測,口感新鮮,也不用再添加別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