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黃河,就連皇帝本人在被迫禪位后依然遭了毒手,這就是唐朝滅亡時的慘狀,而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溫之手。
在封建歷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較為常見的事情,不管是曾經一統中原的大秦,還是打出漢家威風的強漢,最終都因為各種原因走向了沒落,直至滅亡。
而令后人耳熟能詳,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樣也是如此,貞觀之治也好,開元盛世也罷,都沒能改變它轟然倒塌的結局。
公元907年,隨著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禪位,這個被唐高祖李淵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發展壯大的唐帝國,最終宣告了滅亡。
有道是國破之際,正是家亡之時,一個政權消亡的同時,在背后都會上演一幕幕人間慘劇,唐朝滅亡時的慘烈,即便是如今看來也是令人不勝唏噓。
末代兩任皇帝被殘忍殺害,皇族成員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處決后,尸首全部扔進黃河,這便是唐朝滅亡時的情景,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人間慘劇,而制造這一幕的人,正是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朱溫。
從名不見經傳到成為大唐的掘墓人,朱溫之所以能發跡,與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為有很大關系。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繼位,在繼位次年,李漼將年號改為“咸通”,以紀念他那兢兢業業一生的父親唐宣宗。
不過,雖說唐懿宗有懷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實際行動,卻絲毫與勤政不沾邊。
根據史料記載,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無度,平生最喜歡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宮里每個月最少都要舉行各類宴會十幾次,而在不舉行宴會的時候,唐懿宗就會四處游幸,并且,身邊都要帶著大量的樂工優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
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這都是耽誤他游玩的麻煩事,有賢明的大臣勸說他要以國事為重,結果卻換來了唐懿宗的一頓斥責。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勢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體一樣,迅速地開始衰敗,到了十幾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駕崩的那一年,整個大唐基本上已經處于分崩離析的局勢。
如果說在這個時候,能有一個強勢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許還有可能會止住潰敗的勢頭,甚至還會再續上幾十年壽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繼任者唐僖宗,顯然不是這么一個人。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把這句話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為合適不過,他與他的父親唐懿宗一樣,對國家大事沒什么興趣,反而對如何玩樂興致盎然。
其實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畢竟他繼位時,也只不過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雖說他頗有些小聰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當時的權臣田令孜把持。
就這樣,在持續不斷地折騰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繼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黃巢起義爆發。
黃巢原本是一個讀書人,家里世代販賣私鹽,因此家境尚可,黃巢本人自幼極為聰慧,五歲時,就能與祖父對詩,聰慧與否可見一斑。
如果沒什么意外的話,黃巢的人生就是讀書,考取功名,事實上,他也是按照這個步驟去做的,在他十幾歲時,就踏上了漫漫科舉之路。
但令他感到極為郁悶的是,他先后參加了數屆科舉,結果卻全部名落孫山。
其實黃巢這種屢試不中的現象,在當時的唐朝并不新鮮,唐朝的科舉歷來就以錄取率極低而聞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錄取二十多名進士,看似數據還可以,但若是與每年成千上萬參與科舉的士子人數來對比,那就少的極為可憐了。
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孫山后,二十幾歲的黃巢在長安憤然寫下了一首《不第后賦菊》,帶著對大唐科舉制度的失望,憤恨的離開了長安,回家繼承祖業,當了一個鹽幫首領。
也就是這個時候,黃巢開始逐漸走到了朝廷的對立面,除了科舉這個因素之外,還有他親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會狀況。
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國性的水旱災不斷,百姓們幾乎是無以為繼,但就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朝廷的賦稅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時各州縣的地方官為了粉飾太平,均對自己治下的災情隱瞞不報,這樣一來,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當時完全是“百姓流殍,無處控訴”。
因此,作為受災最嚴重的河南,百姓們最先進行了反抗,同為私鹽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長垣縣率眾起義,打響了推翻唐朝的第一槍。
王仙芝起義后,聲勢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勢力,并貢獻了多個城鎮,與此同時,生性喜歡動亂,且對大唐失望之極的黃巢,也在山東相應,與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組成了一支數千人的隊伍,加入了起義大軍。
這個時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溫又在干什么呢?他還跟著母親,在地主家當傭人。
朱溫的出身很低,沒有黃巢的家境,更沒有黃巢的學識文化,由于父親死得早,母親不得不帶著朱溫兄弟幾人,在蕭縣的劉崇家里當傭人過活。
而在朱溫逐漸長大后,并沒有想著如何辛勤勞動去改變生活,反而不事生產,還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許,這一點,和當年的漢高祖劉邦頗為相似。
自然而然的,朱溫的這種表現,讓周圍的人十分不喜歡他,認為他只不過是一個混吃混喝,一事無成的癩子,事實上,當時朱溫行為舉止,確實也和癩子幾乎無異。
但在黃巢起義之后,朱溫認為他的機會來了,他告別母親,與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黃巢軍中,參加了轟轟烈烈的起義運動。
在此之后,朱溫發揮出了強悍的一面,憑借勇猛累計下了不少軍功,因此,也就很快從一個大頭兵逐漸升遷為軍官,并成了黃巢麾下的一員大將。
面對愈演愈烈的起義軍,唐朝當時的抵抗就顯得有些無力,不僅節節敗退,還先后丟失了潼關、華州等關口,致使黃巢在公元878年攻進長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護衛之下,倉皇的逃往西川。
而在黃巢進駐長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宮女眷等,迎來了第一波屠殺。
公元880年,黃巢在長安登基稱帝,該國號為大齊,登基后,黃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員可以官復原職,各司其位,但對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親,卻采取了殘酷的鎮壓政策。
本身,黃巢的部眾大多為農民軍組成,這些人對一直欺壓他們的官吏向來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黃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盡皆被屠殺,一時間,長安城內血流成河。
“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資治通鑒》
雖說這個時候,唐朝并沒有徹底滅亡,還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長安的唐朝皇族,卻提前經歷了滅國的痛苦,而僥幸逃脫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嘗到了這種滋味。
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組織起了對黃巢大軍反撲,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唐朝此時還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各地節度使也紛紛響應號召,對黃巢大軍進行圍攻,在幾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黃巢軍內部出現分化,最終導致黃巢兵敗退出長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東泰安的虎狼谷中。
而在黃巢未身亡之前,眼見形勢不對的朱溫,早早就選擇了投降,搖身一變,成為了唐朝的左金吾衛大將軍,還得了一個新名字“朱全忠”。
在此之后,朱溫在圍剿黃巢大軍上可謂是不遺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絞殺了大量的黃巢軍,而黃巢最終被逼的自盡,也是拜朱溫所賜。
隨著黃巢的身死,唐僖宗順利的回到了長安,而居功甚偉的朱溫,也成為了大唐第一號功臣,不僅被封為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還晉封他為沛郡侯。
此時朱溫,可以說是位高權重,而在之后,朱溫再接再厲,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權,其地位因為軍功更上一層樓。
不過,與此同時,歷經戰亂的唐僖宗再也堅持不住,在回到長安不久后,便“暴斃”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曄繼位,是為唐昭宗。
坦白來講,唐昭宗李曄也算是一個比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評價其為“果斷剛強”,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許能帶領大唐走向一個新的高度,但無奈的是,他登基的時候,大唐已經是日暮西山了。
最關鍵的是,在經歷了黃巢之亂后,不僅大唐國力已然大不如從前,各地也形成了大軍閥相互割據的局面。
因此,對于唐朝而言,長安的朝廷已經是名存實亡,完全沒有了約束地方的能力。
若是唐昭宗只當一個傀儡,得過且過的話,日子也能過得下去,但他卻是一個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謀劃著從擁立他上位的宦官楊復恭手里奪回政權,為了壓制楊復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軍閥禮帽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楊復恭后,李茂貞又成了新的威脅。
也就是說,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個軍閥之間的關系,想方設法地來給大唐續命。
而此時的朱溫,已經是大唐的第一大軍閥,他坐擁中原,麾下熊兵數十萬,正因為他實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貞挾持后,朱溫又“義無反顧”的擔起了救駕的重任。
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貞挾持期間,曾發生過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
當時,唐昭宗被劫持到鳳翔,安定下來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義宴請群臣,席間,李茂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勸酒,昭宗本就心情郁悶,因此就幾番推辭,結果李茂貞大怒,當場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臉上。
堂堂一朝天子,在這樣被羞辱后,卻不敢絲毫有不滿,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
當然,李茂貞也沒得意多久,在朱溫大軍到來后,抵擋不住的李茂貞不得不與朱溫講和,最終,唐昭宗被朱溫帶回了長安。
至此,朱溫已經是大唐第一人,不僅麾下兵強馬壯,還大有“挾天子令諸侯”的勢頭,并且,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溫逼迫昭宗遷都洛陽,還在遷都后,一口氣將昭宗身邊的所有太監內侍全部殺死,換成了自己的人。
到了這種局勢,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運,已經不被自己掌控了,看著洛陽陌生的宮殿,他不由地發出人生最后一個感嘆。
“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
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寢宮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溫的手下大將蔣玄暉、史太帶兵闖入寢宮殺死,時年三十八歲,期間,昭宗的妃子李漸榮,為了保護昭宗,趴在昭宗身上為他擋刀,同樣也被當場殺死。
|史太持劍入椒殿,帝單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弒之...帝殂,年三十八。---《舊唐書·卷二十上·昭宗本紀》
此時的大唐,基本上已經是宣告滅亡了。
在昭宗被弒殺后,朱溫并沒有馬上登基稱帝,而是將昭宗十三歲的兒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義上的最后一個皇帝。
為什么說唐哀帝是名義上的皇帝呢?是因為他在位期間的狀況,還不如他的父親唐昭宗。
父親的被殺,讓年幼的唐哀帝嚇破了膽,他知道是朱溫所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連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個木偶。
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溫的授意,將朱溫加封相國,并晉封為魏王,還下令讓其“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兼備九錫之命”。
可以說,當時的朱溫,其地位已經堪比漢初的蕭何和漢末的曹操,甚至比他們還要高。
那么朱溫對此滿意了嗎?他自然是不滿意,他的目的,可不是僅僅當一個權臣就行的,終極目標,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朱溫開始有計劃的清除所有潛在威脅,第一個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兒子們。
公元905年,朱溫借宴請為名,強令昭宗的九個兒子前來參加宴會,對于這場鴻門宴,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著前來邀請他們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們最終還是乖乖的跟著他們走了。
而這一去,他們再也沒有回來,朱溫在酒席上,用毒酒將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
“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瓊王李祥”---被朱溫毒死的九名皇子。
此事過后,朱溫仍不滿足,他認為當時還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這些人都是他將來登基稱帝的障礙和威脅,因此,朱溫再一次的制造殺戮,將共計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陽白馬驛盡皆處死,史稱“白馬驛之禍”。
按說處死了也就完事了,這個時候,跳出來一個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溫的謀士,在未跟隨朱溫時,曾屢試不中,因此就對這些朝廷的士大夫極為痛恨,他向朱溫提出,這些朝臣不是平常號稱自己是清流嗎?那就把他們扔進黃河,看一看黃河會不會變成濁流。
最終,朱溫聽了李振的建議,安排士兵將這些被殺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黃河里,可憐這些大臣,不僅慘遭殺害,死后還沒能留個全尸。
做完這一切后,朱溫“接受”了唐哀帝的禪讓,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陽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稱梁太祖。
而禪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溫降為濟陰王,并被遷往曹州(今山東菏澤),安置在朱溫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溫監視。
原本唐哀帝還會多活幾年,但當時的其他軍閥,如李克用、李茂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為天子,打著勤王的旗號來攻打朱溫,這就讓朱溫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將哀帝用毒酒毒死。
唐哀帝被毒死時,年僅十六歲,他與他的父親,以及九個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溫的手中。
至此,唐朝算是徹底滅亡了,而更為混亂的五代十國,也就此拉開了序幕,在接下來近百余年時間里,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時期,曾經萬國來朝的大唐,已經徹底消散在歷史之中。
正所謂有國才有家,大唐的滅亡,讓無數黎民百姓陷入了流離失所當中,畢竟國家都沒了,還談什么安居樂業,歷史上每一個政權的滅亡時,都會面臨各種人間慘劇的發生,縱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為大唐的皇族,同樣也逃不過覆滅的結局。
朝代的更迭伴隨的必然是無數人的流血和犧牲,用血流成河來形容再恰當不過。即便是創造了大唐盛世的唐朝也不例外,盛唐有多繁盛,其滅亡的時候就有多慘烈。而唐朝的滅亡早在盛唐的時候已經埋下了隱患,最終為藩鎮割據勢力所滅。末期的兩位皇帝失去了最后的天子威嚴,被軍閥們搶來搶去,而朱溫成了最大的贏家。朱溫在滅唐建梁的過程中大開殺戒,連皇帝也不放過,這樣建立起來的后梁政權注定也長久不了,實際上整個五代十國也不過才53年,卻經歷了五朝八姓十四位皇帝。
大唐自618年李淵建國到907年唐哀帝被廢,一共是289年,其中前一百三十年的時間里,大唐處于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在唐玄宗時期,帝國的發展達到了頂峰,然而盛極必衰,開元盛世不過才持續了幾年的光景,安史之亂就如一桶涼水澆到了唐玄宗的頭上,這是大唐由盛轉衰的節點,安史之亂的破壞和影響是極大的。
安史之亂被壓下去之后,帝國出現了三大問題:藩鎮、宦官和朋黨。相比較而言,朋黨之爭似乎算是影響最小的,而宦官專政和藩鎮割據一步步蠶食著大唐,最終將大唐推向滅亡。
在中晚唐的歷史上,也曾出現了幾位比較優秀的皇帝,比如唐憲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其中唐宣宗是帝國最后一位稱得上有能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確實做出了一些成績,甚至被稱為“小太宗”,大器晚成,卻開啟了“大中之治”,但是他在位時間并不算長,不過才十三年,而去世的時候也比較年輕,才50歲,去世的原因是服食長生不老丹藥。
唐宣宗去世后,他的繼承人把他的施政成果全部給毀了,唐穆宗、唐懿宗和唐僖宗都是要么只知道玩樂,要么極端殘酷,竟沒有一個勤勉政事的皇帝。12歲的唐僖宗剛剛繼位的時候,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各地盜匪橫行,第二年王仙芝起義開始,這是黃巢起義的開端。
認真算起來,這場影響甚廣的起義從王仙芝開始到黃巢再到后來的秦宗權,一直持續了十幾年,對帝國的破壞是相當大的。這期間,很多城鎮被黃巢軍洗劫一空,百姓死傷無數,而且在朝廷組織政府軍對抗黃巢軍的時候,很多政府軍都是地方武裝力量,他們并不會愛惜百姓,甚至到了一些城鎮也會進行劫掠。無論如何,戰爭中最無辜也最可憐的就是百姓。
但是黃巢起義卻讓個別藩鎮節度使迅速成長起來,其中李克用的沙陀軍團在黃巢起義中立功頗多,還有本為黃巢軍的朱溫,以及李茂貞、韓建、李匡威、赫連鐸等等。在中央禁衛軍損失慘重的情況下,節度使的兵力成了最大的功臣,并成為直接威脅皇權的存在。
這些節度使不僅擁兵自重割據一方,而且想要干預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李茂貞曾數次攻進長安威脅唐昭宗,韓建在唐昭宗出逃河東的路上將其虜到華州軟禁了起來,以此干涉朝政。他為了削弱皇室的力量,將唐昭宗的親軍解散,又污蔑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等謀反,而矯詔將包括李嗣周、李戒丕等十一王并他們的隨從、侍者趕到石堤谷,全部殺害。
好不容易唐昭宗被放回了長安,結果又有一場大災難等著他,900年,神策軍兩中尉劉季述和王仲先聯合發動政變,將唐昭宗囚禁在少陽宮,扶立皇太子李裕為帝,又一場殺戮在宮中進行。
《新唐書》載:季述等皆先誅戮以立威,夜鞭笞,晝出尸十輦,凡有寵于帝,悉榜殺之。殺帝弟睦王。他們大開殺戒,在夜里大肆殺人立威,然后在白天將尸體分十輛車運出去,唐昭宗的弟弟睦王李倚也被殺死。而不久后,宰相崔胤求助于朱溫,最終復立已經成為太上皇的唐昭宗為帝,劉季述護衛王仲先等數十人都被殺死。
而不久,宦官們逼迫唐昭宗逃到了李茂貞的地盤鳳翔,朱溫派兵圍攻鳳翔,持續了一年多,鳳翔城很快斷糧,百姓大量餓死,最終李茂貞支撐不住,將依附于他的二十多名宦官殺死送給朱溫求和,并將唐昭宗交給了朱溫。
朱溫帶著唐昭宗回到了長安,將內侍省的宦官全部殺害,唐昭宗身邊服侍的人員也全被殺掉,而換上了朱溫的人。唐昭宗徹底成了朱溫的傀儡。904年,朱溫逼著唐昭宗遷都洛陽,但這依舊不能讓朱溫安心,他生怕唐昭宗落到別的軍閥手中,于是在這一年的八月份他派人將唐昭宗殺死。
但這個時候的朱溫還不具備稱帝的條件,于是又扶立唐昭宗的第九子繼位,即唐哀帝。十三歲的唐哀帝完全沒有任何天子該有的權力,只是麻木的聽憑朱溫的安排,而朱溫是各種官職加身,在朝堂之上說一不二,然后開始了屠殺大臣們的計劃。
905年六月,朱溫在李振和柳璨的鼓動下,將裴樞、獨孤損、崔遠等三十多位朝廷重臣集中在白馬驛全部殺死,將尸體扔進了黃河中,這就是著名的“白馬之變”。
而在半年之后,朱溫又將自己曾經的心腹蔣玄暉、宰相柳璨和太常卿張廷范處死的處死,五馬分尸的五馬分尸,原因就是這幾個人曾勸說朱溫不要急著稱帝,而被朱溫認為是他們不希望自己稱帝。三人的親戚以及同黨也有數人被殺。何太后則被誣陷與蔣玄暉有私情,而被逼自殺。
朝廷中的阻礙分子基本都除掉后,朱溫在907年逼迫唐哀帝退位而自己稱帝。唐哀帝被降為濟陰王,并被安置在曹州朱溫的親信家中,一年后,朱溫派人殺死了唐哀帝。
以上只是部分慘烈場景,而更多的慘烈場景在城鎮、在民間。藩鎮之間相互攻伐,擴大地盤、兼并土地,這期間,又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甚至失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