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貨幣50克朗上的女人是誰?有什么故事?
那個女人叫Jenny Lind,是19世紀中期紅遍英美的著名瑞典歌唱家(歌劇),在美國被稱為“瑞典的夜鶯”。大概是因為50克朗紙幣正面的設計主題就是歌劇,可能再加上一點性別平等的考慮,所以選中了這個在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女人。注:50克朗正面的另外兩個元素分別是瑞典著名音樂劇Norma的一段樂譜以及斯德哥爾摩的老歌劇院。
余秋雨《北極寒夜》中瑞典的邏輯是什么意思沒太懂
余秋雨《北極寒夜》
瑞典的邏輯
我學著概括了他們這里的一系列邏輯關系——
社會安全靠共同福利來實現;
共同福利靠經濟發展來實現;
經濟發展靠市場競爭來實現;
市場競爭靠正常秩序來實現;
正常秩序靠社會責任來實現;
社會責任靠公民義務來實現。
因此,財產必須體現為義務,自由必須體現為責任,這就是現代經濟的文化倫理。
想到這里,我更明白了,看上去慢悠悠、暖洋洋的瑞典模式,不應該被處于高速發展中的國家嘲笑。
那么,縮小了看,那些在歐洲很多街邊可以看到的休閑人群,也值得我們另眼相看。正在快速積聚財富的中國人,有沒有想過自己今后的生態模式呢?財富無限而生命有限,當人生的黃昏終于降臨,你們會在哪里?
中國人刻苦耐勞,偶爾也休假,但那只是為了更好地工作;歐洲人反過來,認為平日辛苦工作,大半倒是為了休假。因為只有在休假中,才能使雜務中斷,使焦灼凝凍,使肢體回歸,使親倫重現。也就是說,使人暫別異化狀態,恢復人性。這種觀念溶化了西方的個人權利、回歸自然等等主干性原則,很容易廣泛普及,深入人心……
讀者一看就知道,我在說休假的時候,著眼點不在休假,而在于“使人暫別異化狀態,恢復人性”。這是人生的根本問題,卻最容易被盲目的實用主義慣性所遮蔽。因此,悠閑很可能是一種清醒,而忙碌則很可能是一種糊涂。中華文明注重實用理性,絀于終極思考,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較少關心人文理想。這一點,歐洲常常使我清醒。例如北歐有些國家,近年來經濟發展的速度并不太快,其中大半原因,就是由于實行了比較徹底的社會福利政策,使悠閑成為一種廣泛的可能。
(把余秋雨這段話的意思,前后顛倒的順序回過頭再看一看,就明白了余秋雨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