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兼具南北色彩,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清代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敖K”名稱是在清康熙時組建江蘇省時取區(qū)域南部兩個府即江寧府(今南京市)之“江”字和蘇州府之“蘇”字合成省名。
江蘇以富饒之地、魚米之鄉(xiāng)久負盛名,人杰地靈自然不言而喻。所謂才氣,倒不是詩酒作賦、博古通今的才學,卻是一份鐘靈毓秀、含英咀華的才情,一份潛滋萌長、有容乃大的才意。
江蘇人親切隨和、賓至如歸,不刻意表達或者迎合別人,卻是最容易積攢實力的存在。
他們給人以陽光般明媚清爽的感覺,聰明伶俐,有人情味,很少會有鋒利的棱角和別人發(fā)生摩擦,同時胸懷寬廣,志存高遠,生活中的他們含蓄低調(diào),圓滑處世,博百家之所長,才能蘊藏無窮的希望。
全國教育看江蘇,這里也是中國教育的先驅所在,古往今來滿腹才情的江南才子佳人,論才氣可能不會輸于任何省。
江蘇省的簡稱“蘇”的繁體字就很形象地詮釋了江蘇的含義,“蘇”由草、水、魚、禾四字組成,象征著江蘇自古就是魚米之鄉(xiāng)、富庶之地,也說明了江蘇自古繁華不衰。
江蘇人善忍,蘇南人喜吃甜食,性情溫和,蘇北人也沒有湖南人和山東人的火暴脾氣。
有人說,江蘇人天性小氣,所以就有了“瘦西湖”。也有人說,江蘇人大氣,所以又有了“三大湖”。所以,江蘇人歷來做事謹慎,思想縝密,為人難以查透,正也符合江蘇人的聰明伶俐,乖巧,靈活多變的個性。
江蘇人聰明伶俐,穩(wěn)重踏實,不論男女一般都會經(jīng)商或有一門手藝,如“揚州三把刀”、“南京云錦”、“常州梳篦”、“常州武進亂針繡”、“蘇州蘇繡”、“宜興紫砂壺”等這些東西都做的十分精美,聞名中外。
江蘇人聰明,江蘇享有“人文薈萃”的美譽。
自古以來,這里出過眾多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吳偉業(yè)為代表的歷代著名詩人,在江蘇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正因為江蘇人兼具中國南北方人的性格,所以,江蘇人做事比較穩(wěn)妥,不冒險,不激進。
蘇南人以蘇州為代表,蘇北人則以徐州為代表,省會南京則另據(jù)其獨特性格。
淮河以北的人都有北方人的豪爽俠義。而淮河以南的每個城市則都有一定的江南特色,每個地方的人都有江南人的精明能干。
蘇南人和浙江人有共同之處,頭腦靈活,善于經(jīng)商理財,文才也比較出眾,中國歷史上的狀元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蘇南地區(qū),蘇南人的代表是蘇州人,人情練達,精于算計,但過于精明,明哲保身,性格也顯得懦弱,因此它出了不少才子。
總體來講江蘇人吃米不吃面,吃甜不吃辣,江北的揚州、泰州、南通、鹽城就有江南人的善忍聰明,精明能干,而江南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zhèn)江則更有江南人的精靈秀氣。
蘇南接近上海浙江,也是較早手工業(yè)產(chǎn)業(yè)化發(fā)育成熟化的地區(qū),以常州為例,在明朝中期,就已經(jīng)有20萬臺機戶,手工協(xié)作,對外自由貿(mào)易,可謂是較早地進人了資本主義萌芽階段。
蘇北因為地理位置較偏,交通不發(fā)達,始終局限于農(nóng)耕,思維更偏向于小農(nóng)經(jīng)濟。但兩地的尊師重教、重視傳統(tǒng)、重視家族、重視長幼尊卑的心態(tài)依然是有著相同八的。
所以在文化溝通上,蘇南和蘇北實際上沒有傳說中那么巨大的差異,蘇北人很容易地就能融合進蘇南的生活氛圍。
蘇北人也許沒有蘇南人富有,也沒有蘇南人懂得現(xiàn)代生活方式,但蘇北人明理,自愛、自重、自尊。
江蘇的民風里不喜歡太出格的言行、性格,稍微張揚點的人,從孩子時代起,往往就被屢屢訓斥為“舞扎”。亦不喜歡太浮夸的言辭,一個愛吹牛愛說大話的人,往往迅速在社會上喪失自己的地位。
無論是仕途還是商界,基本上一個人的“穩(wěn)重、踏實、眼勤手快”是必備的晉升素質(zhì)。
江蘇人也喜歡嘴頭甜的人,但僅僅限于對長輩的尊重、對同輩的客氣,絕對不可以過度,過度的嘴甜的人常常會受到或明或暗的諷剌或者貶低,無論在文化影視作品中,還是民間風俗中,巧嘴的人都遭到人格上的質(zhì)疑——巧嘴女人或者還有被寬恕的可能,一個嘴巴過度甜美的男人,簡直是無容身之地。
民風溫婉是江蘇的一個特點,但溫婉的脾氣不是懦弱,不是沒有正義感,只是不愿為一些小事作無謂的爭論,寧可息事寧人。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江蘇人是決不后退的。項羽帶著八千子弟橫掃中國,滅了暴秦??箵羟迦?,揚州十日,無不顯示出江蘇人的大義凜然,開放包容,外柔內(nèi)剛的性格。
浙江人的性格是團結,有自知之明,不打無把握之戰(zhàn)!浙江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歷史上蘇杭是中國魚米之鄉(xiāng),文化之鄉(xiāng),高考之鄉(xiāng)。
浙江靠近福建的溫涌臺,性格很像閩南人,敢拼敢搏敢闖,因地少人多,生活艱辛,只能組團出去闖天下,互通有無,互相幫助,互相扶持,抱團取暖,所以只要有溫州人涉足的行業(yè),一般都被溫州人壟斷,青出于閩,又勝于閩!
杭寧嘉,又不同于溫涌臺,更加大氣,以戰(zhàn)略見長,不屑于小商品勞動密集型產(chǎn)業(yè),工業(yè)想超過蘇州,金融想取代上海,政府大力支持,才有阿里支付寶,網(wǎng)易,娃哈哈,??低?,吉利等等優(yōu)秀民營企業(yè),后勁比蘇州,上海足。
浙江人是中國最重視細節(jié)的人,可以把生意做到極致,讓競爭對手生無可戀。溫州的一元打火機,阿里的九塊九包郵,支付寶的一元理財,都是可以載入史冊,成為世界商戰(zhàn)的經(jīng)典之作。浙江人比閩南人更團結,比江蘇人更重細節(jié),比上海人更加大氣,才有今天四人斗地主,浙江人才笑到最后。
我是江蘇蘇北人,談談我的感受。
浙江與江蘇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自古交往甚密,走動頻繁,許多地方有著相似的人文習性和生活習慣,但十里不同天,要細說,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還是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因為工作關系,我在江蘇十三個城市都生活過,也多次出差到浙江,最早去的是杭州,2000年3月,去蕭山的中華啤酒廠談合作。當天先住在之江度假村的聞濤閣,第二天住的是蕭山賓館,應該都是開元集團的,第二天中午,當時的蕭山賓館辦公室顧主任接待了我們。后來,隔了幾年,工作關系,在浙江的寧波生活過一段時間,到過紹興,金華,杭州,舟山,寧波,去過沈家門,上過普陀山,現(xiàn)在回江蘇,跟幾個臺州人,麗水人一起共事五年,所以,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有話可說。
我直接入題,問浙江人與江蘇人在性格和生活習慣上有什么區(qū)別。且聽我逐一說來。
我先說性格,江浙人性格上都有內(nèi)斂,勤勞,善于經(jīng)營的特點,重文輕武,崇尚文化化人,會把日子過得很精致,也很精細,有時候明明吃虧也會隱忍,會有吃虧是福自我安慰,有人說,江浙人很靈光,精明,我想這應該是褒義詞。江蘇的徐州、宿遷等地的人相對性格粗獷一點,容易動怒,遇到事情會爭個對錯,說個明白。
由于這個題干太籠統(tǒng),細說還是有區(qū)別,江蘇和浙江兩個省內(nèi)的人性格和生活習慣都不盡相同,我只能分片來說,江蘇人,尤其是鹽城向南的人性格有點優(yōu)柔寡斷,做事情考慮多一點,前思后想,遇事一壺茶,浙江人看準的事情下手快,決斷也快,吃飯不勸酒,這一點上,浙江人和蘇南人差不多,喝酒隨意,黃酒也算招待,都隨意,說不吃也就不勸了。蘇北徐州人性格特征有點像山東人,直性子,大嗓門,遇事弄兩杯,拼命勸你灌酒,不把你喝的搖搖晃晃好像待客不周。
生活習慣上,江蘇境內(nèi)鹽城向南到寧波以北都大同小異,燒菜炒菜口味差不多,淮揚菜,杭幫菜在口味上都是清淡為主,八大菜系里原本沒有杭幫菜,可以說杭幫菜是淮揚菜的一個分枝,揚州,鹽城,泰州湯菜會多一點,燒菜都喜歡放點糖,江南湯菜少一點,冷盤多一點,浙江寧波以北菜品類似。早餐喜歡稀飯,吃點點心,揚泰地區(qū)早上還喜歡燙個干絲,來點小籠包,五香蛋,喝點茶水。晚上喜歡喝點小酒,泡個澡。我在江蘇的徐州生活過四年,那里的早餐大不一樣,早上會有胡辣湯,煎餃,面條等,他們的寬面,是我到徐州之前沒有見過的,寬的有拇指寬,對于不愛吃面食的我來說,看了就有一種心理抗拒。菜相對會油膩一點,菜肴上有點跟山東差不多,許多菜會放花椒等調(diào)料,辣味菜多一點,農(nóng)村里許多地方還有煎餅,這是我去徐州之前沒見過的,我也嘗試了一下,實在吃不動,咬了幾口,覺得腮幫子酸的不行。浙江南部的人我接觸的不多,只接觸過麗水的朋友,瑞安的,樂清的朋友也有接觸,但都僅僅接觸而已,或者一起吃過一兩次飯,在生活習慣上沒看出多大區(qū)別來。
總之,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