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開創基業的意思。一般來說,只有像建黨建國或者創造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實體企業或者經營性公司這樣重大的事情,才可以用到創業這個詞,創業本來應該是一個很高大上的東西。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到如今大家跑步進入互聯網時代,創業也已經被迫改變了它本來的模樣,本來只是一個糊口的小生意,能夠存在幾天也未可知,也被冠以創業的大名頭。不知道這到底應該算是社會的進步,還是社會的退步?!
我個人覺得,畢業大學生開個一個人的小公司,農民老哥進城走街串巷去收上一三輪車的破爛,擺個早點攤用以養家糊口的曾經多次下崗的大嫂,請慎用創業這個詞!
當然了,如果大學畢業生把一個人的公司發展到有成千上萬名員工的大公司。農民老哥用收破爛賺的錢投資了一個工廠,開始生產大批合格的高質量產品。下崗大嫂把自己的早點攤連鎖打出了類似于肯德基的名氣。那么,這時再回頭說起自己的創業史,那就合理多了,因為你確實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事業!
先來說說創業的涵義吧,我是一名大學生,我們最近在學習一門課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創業基礎》,這是書上對創業的定義:
從狹義上說,創業是指人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投資興辦經濟實體,并獲得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實踐過程。
從廣義上說,創業就是創造新的事業的過程,包括個人以工資形式就業以后,在已有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不斷創新,把原有的事業開拓壯大。
結合書本,我還總結了創業的意義:
從個人層面來說:
<1>創業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有利于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2>可以滿足自身需求,改善現在的生活水平。
<3>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4>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為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礎。
<5>可以提高自己的社會技能,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
從社會層面來說:
<1>推動組織發展。
<2>促進資源分配,促進就業。
<3>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社會公平。
<4>滿足了社會上的一部分需求,有利于社會價值的創造。
<5>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產業升級,促進科學技術向生產力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