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不易醉,但后勁大”,這似乎是人盡皆知的常識。
但是,其中的道理,卻少有人能夠說得明白。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好奇的不僅是你,也包括科學家,因此,他們進行過很多研究。
酒精之外,紅酒中還含有其他能引起醉酒的成分嗎?大家都知道,酒中的酒精是導致醉酒的罪魁禍首。
白酒更容易醉,是因為白酒酒精度數更高,喝白酒后血中酒精濃度可以快速升高。
紅酒度數低,因此,喝紅酒不容易醉。
但是,紅酒后勁大,又是為什么呢?
難不成紅酒中含有酒精之外可以令人陶醉的其他成分?
為此,科學家們做了很多研究。
上世紀70年代,有的研究發現像葡萄酒、啤酒等釀造酒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同源物”有可能增加醉酒的感覺。
所謂“同源物”是指除乙醇之外,釀造酒中含有的一些可以對身體產生效應的活性物質,比如糠醛、單寧、雜醇油、乙醛和甲醇等。
但是,后來的研究否定可這種推論。
同時,強有力的證據顯示,醉酒的快慢、程度以及持續時間,單獨與BAC的變化高度一致,說明醉酒效應完全來自于酒精,而不是其他成分。
紅酒后勁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研究發現,答案還是在于酒精的吸收上。
紅酒更顯著抑制胃排空速率,吸收更緩慢喝酒后,20%酒精在胃內吸收,其他80%在小腸吸收。小腸具有理論上無限大的吸收面積,因此吸收速率被視為無限大。
這樣,胃排空就成了限制酒精吸收的主要因素。
研究發現,與水相比,酒精可以抑制胃排空速率,而紅酒和啤酒等釀造酒這種抑制作用更顯著。
比如,在一項研究中,志愿者隔夜空腹后經胃管滴入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啤酒、紅酒、威士忌(白酒),以及葡萄糖溶液,得到的胃排空速率存在明顯不同:
500毫升水胃半排空時間為14.6分鐘,濃度為4%(模擬啤酒),10%(紅酒)的酒精溶液分別為22.6 分鐘和 22.7分鐘,啤酒和紅酒則分別是39.3和72.6分鐘。
而40%(模擬白酒)的酒精溶液,和相同濃度的威士忌分別為27.8和26.4分鐘,與其他酒精溶液沒有差別。
另外,5.5%和11.4%葡萄糖溶液則分別是29.7和64.8分鐘,存在著濃度劑量依賴性的抑制。
紅酒對胃排空更顯著的抑制意味著其中酒精吸收更緩慢,BAC升高速度就減緩,達到峰值的時間也就會延長。因此,相比于白酒,和紅酒就不那么容易醉。
比如,在另一項研究中,志愿者空腹一次性(20分鐘內)喝下每公斤體重0.5克酒精的啤酒(酒度為5.1),葡萄酒(12.5)或伏特加(白酒,用奎寧水稀釋到20酒度)。
結果,喝伏特加后BAC峰值平均為0.077%,顯著高于葡萄酒的0.062%,和啤酒的0.05%;達到BAC峰值的時間分別為36分鐘,54分鐘和62分鐘。
其中,有部分喝白酒的人BAC峰值超過醉駕的0.08%。
同樣的一組志愿者,不同時間分別喝含有相同酒精量的不同種類的酒,BAC的結果存在顯著不同,喝白酒的達到的BAC最高值更高,時間更早,就是更容易醉,醉的更早。而喝葡萄酒最高BAC水平低得多,時間也更晚,即更不容易醉。
如果是日常喝酒,在一段時間內一杯杯慢慢喝,BAC的變化就是幾個這個圖片的疊加,不僅BAC高度會節節攀升,BAC維持高水平的時間也因為疊加而延長。
這樣,喝紅酒后,比喝白酒BAC達到高峰的時間就會滯后,但是,卻又更長的時間維持在一定水平(醉酒)之上,因此讓人感覺更有后勁。
不僅是空腹狀態下,研究也發現,進食狀態下酒精和不同酒對胃排空的抑制一樣存在,而且更顯著,尤其是紅酒更為明顯。
總之,研究證據充分顯示,無論是空腹還是進食情況下,紅酒中酒精的吸收更緩慢,BAC可以達到的最高水平更低,出現的時間更滯后。這也就是喝紅酒不容易醉的理由。
但是,喝下去的紅酒中的酒精最終還是要被吸收進入血液,因而BAC會更長時間維持在一定水平之上,讓人們感覺更有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