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季抻面,當之無愧的沈陽名牌,這塊牌子不是哪個人發的,而是記在沈陽人的心里。
我家是九十年代初回遷到南市場的,出了樓門不到五十米,就是老四季面館,三十年的時間,不能說我天天去吃抻面,但可以說這是我這輩子光顧次數最多的一家飯店,整個九十年代,一碗抻面二元錢,從早晨天一亮,一直到半夜,只要拿出二元錢,一碗熱騰騰的雞湯面就端到面前,放上各種調料,保你吃的滿頭大汗,心滿意足,雖不是什么傳統美味,但是每個吃過這碗面的人,心里想的就是這二元錢花的值!
我不會喝酒,所以對那雞架子不感興趣,吃過幾百次抻面,沒啃過一次雞架,但聽孩子們說,吃抻面不啃個雞架,那你可拉下一空,到底有多好吃,去吃一次就知道啦。
三十年的時間不短了,老四季抻面不知道從什么時間漲價了,如今,只要你肯出五元錢,仍然是可以飽吃一頓,五元錢!還有比這便宜的東西嗎?三十年,我們的平均工資從七八十元,已經漲到現在的三千元,翻了多少倍我沒算過,這碗面條,只漲了一點五倍,由二元到五元,還是那碗面,還是那碗湯,還是那個味,不同的就是那店員換了一批又一批,這個店就是那么不溫不火存在著,不管你是有錢人,還是窮光蛋,只要出五塊錢,你就下一次館子。
這個店這么親民,為什么沒把買賣做大?我們只是食客,不了解飯店的經營情況,只知道飯店的老板是個老太太,經營理念可能就是做好自己的生意,不想出奇冒泡放衛星吧,不知道我的猜測是否有道理,只能讓別人去評說了。
我五年前就搬離南市,寫這篇短文是臨時起意,圖片就拍不到了,慚愧!
前幾天和閨蜜去了老四季,正值中午,排隊的人很多,關鍵是沒有空位置。
我和閨蜜只好出去轉轉,等待過了飯口再來。下午一點,我們倆又回到了老四季,人依然很多,但還好有空位置了,我們就點了雞架和面條,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大堂里十分吵雜,說話基本靠喊,人們邊吃邊聊,東北人天生的大嗓門,吃的嗨,當然就更愿意表達出來。
老四季是沈陽人的老味道,老沈陽人的味覺里不可缺少的,但可能由于經營理念亦或地域的限制,一直沒有走出沈陽,真的感覺有點遺憾,希望未來的掌門人能大刀闊斧把我們的美食也遍布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