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精神地標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碑):想到南昌百分之八十的人會想到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碑),這是這個城市的榮耀。
美食地標瓦罐湯和拌粉(炒粉):別看簡單,但南昌飲食文化一覽無遺。味重、多油、偏辣~~
新城地標紅谷灘綠地雙子塔:303米,2014年建成,中國中部最高的雙子塔,是南昌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紅谷新城的標志。
古建筑地標滕王閣:坐落在贛江之濱,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廣為人知!
休閑地標梅嶺:俗稱南昌的后花園,是南昌市民休閑游樂的首選之地。
游樂地標萬達樂園:南昌目前游樂設施最齊全,規模最大的游樂場所,沒有之一。
每座城市都有一座代表建筑,而我們在談論這些城市的時候,就毫無疑問的會談到這些建筑。那么,國內各大的城市的代表建筑你都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些標新立異,風格獨特的建筑吧! 北京 天安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當時天安門是一座黃瓦飛檐、三層樓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釘,光彩奪目。一條筆直的中心御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御道兩側,按左宗廟、右社稷的傳統建制排建。御道兩側增筑紅墻,一直延伸到天安門外,與兩道干步廊相連,成為一個封閉狀態的宮廷廣場。廣場外圍,左為文官官署,右為武官官署,充分顯示了中央集權的浩浩聲勢。 天安門
上海 東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黃浦江畔、浦東陸家嘴嘴尖上,1991年7月30日動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與外灘的萬國建筑博覽群隔江相望,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設計者富于幻想地將11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球體從蔚藍的天空中串聯至如茵的綠色草地上,而兩顆紅寶石般晶瑩奪目的巨大球體被高高托起渾然一體,創造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她猶如一串從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東這塊尚待雕琢的玉盤之上,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耀人的光芒,成為上海新的標志性建筑。1994年2月,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了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塔名。東方明珠塔僅次于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和俄羅斯的莫斯科電視塔。東方明珠電視塔選用了東方民族喜愛的圓曲線體作為基本建筑線條。 主體有三個斜筒體,三個直筒體和11個球體組成,形成巨大空間框架結構。筒體內有6部電梯,其中一部是可載50人的雙層電梯,還有一部在上球體和太空艙間運行。塔體可供游覽之處有:下球體、中間球體及環廊、上球體及太空倉等。下球頂高118米,設有觀光環廊和夢幻太空城等;上球頂高295米,有旋轉茶室、餐廳和可容納1600人觀光平臺。上下球之間有5個小球,是5套高空豪華賓館;太空倉供外賓觀光。燈光在電腦操縱下可以根據天氣變化自動調節,產生1000多種變化。電視塔的燈光效果也令人嘆為觀止。 東方明珠 廣州 中信廣場1997年落成,坐落于廣州新城市中軸線上,不但是甲級智能型商廈,更成為了廣州標志性的建筑。它是廣州第一高樓、中國內地第二高樓,僅次于上海的金茂大廈。但是,從建筑結構來說,它卻是世界上鋼筋混凝土建筑中最高的大廈,同時進入全球高層寫字樓十甲。 中信廣場 杭州 雷鋒塔為西湖十景中唯一有待修復重建的景點。地處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脈的夕照山上,舊有一座八面五層的磚塔,系公元975年吳越王錢弘叔為慶賀妃子黃氏得子而建,俗稱黃妃塔。因塔在西關外,也叫西關磚塔。后人又因塔在名為雷峰的小山上,改稱“雷峰塔”。夕陽西照時,塔影橫空,金碧輝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清人許承祖曾作詩云:“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 雷峰塔初建時為十三層,(雷峰塔原擬建高十三層寶塔,由財力不濟,擬改七層,浚工時只造了五層)結構為磚石內心,外建木構樓廊,內壁嵌有刻著《華嚴經》條石,塔下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建筑雄偉壯觀。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縱火焚塔,塔檐等木結構件被毀,僅剩磚結構赭黃色塔身。此后,人們傳說塔磚可以驅病健身,底層磚塊被挖一空,終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從此雷峰夕照徒有虛名,景觀至今尚未恢復。 雷峰塔 武漢 黃鶴樓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之巔,因傳說有仙人乘黃鶴經此而得名,自古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代名士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而崔顥的《黃鶴樓》詩,一直被認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誦。因這首詩,使很多人產生了對黃鶴樓的懷念。 黃鶴樓始建于公元223年,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10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黃鶴樓 哈爾濱 圣索菲亞教堂位于哈爾濱市內,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積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1996年1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圣索菲亞教堂修復并更名為哈爾濱市建筑藝術館。 公元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的建成通車,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也侵入了哈爾濱。沙俄為了穩定遠離家鄉士兵的軍心,于1907年破土動工建造圣索非亞教堂,當年一座全木結構的教堂落成,用作該步兵師的隨軍教堂。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亞教堂舉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禮,經過長達9年的精心施工,一座富麗堂皇,典雅超俗的建筑精品竣工落成。 圣索菲亞教堂 海口 世紀大橋位于海口市龍昆北路北延長線上,跨越海甸河入海處。大橋全長2683.585米,其中主橋長636.60米。主橋為雙塔雙索面三跨連續預應力混凝土邊主梁斜拉橋。主塔呈鉆石形,塔高106.9米,雙主塔通過176根斜拉索承載橋面。主橋橋面寬29.8米,兩側設有人行道,橋面為雙向六車道。主橋下最高水位通航凈高為24米,可通行3000噸級的輪船。 世紀大橋是海南目前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橋梁工程,其中技術含量和施工難度在國內同類型橋梁中也名列前茅。大橋于1998年5月29日開工,歷時5年建成,總投資6.67億元。 世紀大橋 ??西安 南靠終南山脈,北望渭水。鐘樓屹立在我們這座城市,已經六百年了。漢唐時期,長安城的古建筑主要是從明代保存下來的。從這種意義上說,鐘樓是西安歷史的見證,是西安的象征。西安鐘樓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廣濟街口。萬歷九年遷址到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關于鐘樓遷址有一段美麗的傳說。萬歷年間,關中地震道士高承之斷言,有萬年鰲魚在地下作怪,于是知府將鐘樓遷到現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從此西安天下太平,萬民樂業。鐘樓正面的楹聯就反應了這段傳說。實際上鐘樓的東遷是與西安城市發展的東移直接相關的。鐘樓始終處于西安交通地理的中心位置。鐘樓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報時的,晨鐘暮鼓成為西安的標志之一,但是過去報時并非清晨敲鐘,黃昏擊鼓。據考證,老西安報時的其實是鐘鼓并用。這口鐘名云:景云,鑄成于唐太宗景云二年,鐘高二米,直徑達一點五米,重達萬斤,鐘身鶴飛龍翔,鐘鳴聲揚數十里。起初置于廣濟街口鐘樓內,明朝鐘樓遷址后置于鐘樓之上。真品現存于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內,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口鐘是仿制的。每天西安報話大樓上,洪亮的報時鐘聲,就是這口鐘的錄音。 鐘樓 拉薩 布達拉宮的主體由紅宮和白宮組成,光看顏色就可以很明顯地區分出來。紅宮居中,墻上都刷紅土。白宮橫貫兩翼,從東西南三面與紅宮銜接,墻上刷白漿。宮體主樓外觀13層,內為9層,高約117米,東西長360多米,南北寬270米,建筑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1000間組成。紅山是西藏首府拉薩市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在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們心中,它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語稱之為布達拉(普陀之意)。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就依據此山山勢蜿蜒修建,直至山頂。傳說這座輝煌的宮殿緣起于公元七世紀,當時西藏的吐蕃王松贊干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后來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后,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于戰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建立噶丹頗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西藏地方政教首領后,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時年為公元1645年。以后歷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于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了今日之規模。 布達拉宮 南昌 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滕王閣座落于贛江與撫河故道的匯合處,占地4.3公頃,滕王閣在歷史上的興廢更迭達29次之多,現在的滕王閣主閣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共九層,凈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連接的兩個輔亭,建筑面積13000多平方米。瀕鄰南浦,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余米,主體建筑為宋式仿木結構,碧瓦丹柱,雕梁飛檐,氣勢頗為雄偉。 滕王閣 深圳 高達328米的地王大廈,是深圳最高樓宇與標志性建筑,也是深港交界的最高觀光點之一。而新開業的主題性觀光項目—“深港之窗”,就坐落在巍峨挺拔的地王大廈頂層,是亞洲第一個高層主題性觀光游覽項目。 地王大廈 福州 白塔又名“定光多寶塔”,矗立在于山之麓。與烏山烏塔遙遙相對,于唐天元年( 904 年)為閩王王審知為報父兄教養之恩而建造。古人有句云:“遙欲臨三島,高能瞰七城”。其規模之大,可以概見。塔下有白塔寺,為宮殿式建筑。相傳開塔基時發現一顆寶珠,故名“定光多寶塔”。 白塔 ??銀川 坐落在銀川市解放東大街和鼓樓南北街十字路交叉處的鐘鼓樓,又稱“十字鼓樓”、“四鼓樓”,俗稱“鼓樓”。樓總高 36米,占地576平方米。由臺基、樓閣、角坊組成。臺基呈正方形,邊長24米,高8.5米,用磚石砌筑。臺基四面辟有寬5米的券頂門洞,中通十字,與解放東西街、鼓樓南北街相通。四面洞額有石刻題字,東曰“迎恩”,南曰“來薰”,西曰“挹爽”,北曰“拱極”。東面門洞兩側各辟一券門,南券門額上題為“坤闔”,內為一耳室;北券門額上題為“乾辟”。從北券門沿券砌暗道石階可登至臺基之上。臺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頂重檐三層樓閣,每層樓閣四面圍以環廊。登臨閣上,扶欄眺望,銀川景色,盡收眼底。樓閣頂脊飾以龍首,中置連珠,呈二龍戲珠之勢,別具情趣。仰觀鐘鼓樓,挑檐飛脊,高聳秀麗,造型生動,頗為壯觀。 鐘鼓樓 昆明 東寺塔位于昆明市書林街。西寺塔,位于昆明市東寺街。兩塔均始建于唐南詔時代。巍巍雙塔,東西遙遙相望。東寺塔和西寺塔均為13層密磚塔乙東寺塔高40.53米,西寺塔高31米,建成后都重新修葺過。東寺塔可從里面沿木踏板攀援至頂,寶頂四角各有一只用銅皮做成的“金雞”,各高1米多,雞嘴含有銅管,管內有金屬簧片,金雞的頭、脖頸和胸腔是空的。據說,在從前每當疾風勁吹,通過銅管灌入,回旋的氣流使金屬簧片振蕩,金雞便會發出“喔喔喔”的鳴叫,表現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后由于天長日久,灰塵積塞,金雞才不嗚了。但四只金雞仍立于塔頂,更使寶塔情趣盎然,別具特色。 東寺塔 重慶 解放碑是重慶的標志建筑物之一,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商業區中心部位,民族、民權、鄒容路交匯的十字路口處。 該碑最初落成于1940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當時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定重慶為陪都,在重慶樹立起一座代表民族抗戰必勝的紀念性建筑,命名為“精神堡壘”,以激勵中華民眾奮力抗爭以取得勝利。抗戰勝利后改名為“抗戰勝利紀功碑”。 1949年11月30日,山城重慶回到了人民的懷抱。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解放碑 貴陽 著名古樓閣甲秀樓矗立在貴陽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有浮玉橋銜接兩岸。這一傳統的中式建筑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 (1597年)。貴州巡撫江東之創修算起,到一九八一年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為止,該樓經歷了六次大規模的修茸。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展史上的標志。 甲秀樓 蘇州 世界著名的虎丘塔,是云巖寺的塔,稱云巖寺塔。該塔始建于五代周顯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身平面呈八角形,高7層,磚身木檐。現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據初步測量,塔頂部中心點距中心垂直線已達2.34米,斜度為2.48度。虎丘塔已有1000多年歷史,已成為古城蘇州的標志。 虎丘塔 沈陽 沈陽故宮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滿族人建立的清政權的早期皇宮。1644年清遷都北京后,經過增修,又成為皇帝巡幸東北時的行宮。1926年至今,為沈陽故宮博物院。現存古建筑100多座,總占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 沈陽故宮 澳門 大三巴牌坊現位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市中心的一個小山丘上,原來并不是一座牌坊,而是大三巴教堂遺跡的前壁。在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門,也把天主教帶到了澳門。1562年,葡萄牙人歷經數年,在澳門建起了這座哥特式教堂,取名“圣保祿”教堂。三巴則是“圣保祿”SAOPAVIO的音譯。1835年的一場大火,一發不可收拾,焚燒了兩個多小時,整幢教堂幾乎付諸一炬,只剩下耗資3萬兩白銀的前壁屹立不倒,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被稱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南京 玄門門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時開始修筑的,歷時21年,玄武門建成。明南京城周長33.65公里,城高平均12米,寬10至18米。城墻以條石砌基,巨磚砌身,城磚用優質粘土和白瓷土燒成,每塊重20斤到40斤。磚上還印有制磚府縣和燒磚人的姓名和燒制日期。以糯米漿拌石灰作粘合劑,非常堅固。雖經年月的風吹雨打,至今還有20公里城墻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南京全城共有13座城門、1萬3千6百個垛口、2百多個堡壘。